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

合集下载

高铜精矿制样流程

高铜精矿制样流程

高铜精矿制样流程一、样品接收与处理1.1 样品接收收到高铜精矿样品后,应核对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编号、重量、来源等),确保信息完整无误。

1.2 样品处理将接收到的样品进行破碎、研磨等前处理,使其满足后续分析要求。

同时,根据需要将样品分成若干部分,以便进行不同分析测试。

二、物理分离2.1 粒度分离根据高铜精矿中不同矿物的粒度差异,采用筛分法或沉降法进行粒度分离。

将样品分为不同粒度级别,以便分别进行化学分析。

2.2 密度分离利用矿物之间的密度差异,采用重液或浮选法进行密度分离。

将样品中的不同矿物分离出来,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化学分析。

三、化学分析3.1 试样制备将经过物理分离后的矿物试样进行研磨、干燥和过筛处理,以便进行化学分析。

3.2 化学分析方法根据高铜精矿中不同矿物的化学性质,采用合适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3.3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根据化学分析结果,计算出各矿物的含量。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以图表或表格形式表示分析结果。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4.1 数据整理将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各矿物的含量和比例。

将数据录入数据库或表格中,便于后续分析。

4.2 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铜精矿中各矿物的分布特征、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

可采用直方图、饼图、趋势图等图表形式进行展示。

4.3 产品质量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高铜精矿的质量进行评估。

比较不同批次样品的含量差异、比例关系等指标,判断样品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五、质量保证与控制5.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分析仪器进行校准;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标定;对每个样品进行分析方法的重复测量等。

5.2 外部质量保证与控制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保本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具有可信赖性。

同时,应定期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有色标委[2010] 21号《关于转发工信部《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函》,《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验试样加工方法》标准列入附件1“2010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表”第99号(计划编号为2010-0475T-YS)。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主要起草单位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原标准名称中的“加工方法”的提法不科学,建议将本项目名称由“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验试样加工方法”改为“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二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铜及铜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试样加工方法的有关资料和标准。

目前,我国铜及铜合金产品的拉伸试样加工尺寸大多按照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进行,由于GB/T228标准主要侧重的是钢产品的试验方法,对试样的规定较为原则,而铜及铜合金相对于钢产品来说,普遍存在强度低、规格较小,部分产品在拉伸过程中容易打滑,不利于夹持等,同时硬度试验、反复弯曲等试验用试样尺寸在相关标准中都未明确。

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668-2008《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实施,对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取样位置和样坯尺寸作出了规定,但对试样的加工尺寸仍未作详细描述,这就使得铜及铜合金生产企业和使用方在试样尺寸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尤其在异议处理时,可能带来试验结果上的差异。

该标准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统一和规范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验用试样,并初步建立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加工体系,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目前行业在试样加工方面的习惯,力求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制定原则1 标准依据:JIS Z 2201:1998 《Test pieces for tensile test for metallic materials》.ASTM标准:ASTM E8/E8M-09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tension test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ISO标准:ISO6892.1-2009《metallic materials –tensile testing-part 1: method of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ISO 4739-1985《Wrought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products.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specimens》;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YS/T668-2008《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2 编制要求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在编写方式上执行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并按《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加工产品、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写示例》的要求进行编制。

粗铜制样

粗铜制样

粗铜①主成分为铜加银不小于96%,可达99.3%;②主要杂质元素为砷、锑、铋、铅;③用于精炼;④为锭状、每锭30~50kg。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70—93粗铜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粗铜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及其他方法所生产的粗铜,供精炼用。

本标准的有关条款也适用于阳极铜。

2引用标准GB5120粗铜化学分析方法3产品分类粗铜按化学成分分为3个牌号:Cu99.30C、Cu99.00C、Cu97.50C。

4技术要求4.1化学成分4.1.1粗铜的化学成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粗铜化学成分%品级牌号Cu不小于杂质含量不大于As Sb Bi Pb一号Cu99.30C99.300.060.050.010.08二号Cu99.00C99.000.120.100.020.12三号Cu97.50C97.500.340.290.070.404.1.2粗铜中金、银含量不作规定,但需按批进行分析,报出分析结果。

如有特殊情况,供需双方可协商解决。

4.2表面质量4.2.1粗铜锭的边缘及表面不得有易脱落的飞边、毛刺等。

4.2.2表面和断面不得有炉渣和夹杂物。

4.2.3浇铸面铜峰高度不大于100mm。

4.3每个粗铜锭重量为500~800kg。

锭的长度不大于800mm,宽度不大于500mm。

如合同中注明时,也可供应其他规格的铜锭。

5试验方法5.1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5120的规定进行。

5.2表面质量用目视检查。

6检验规则6.1检查和验收6.1.1粗铜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需方对收到的产品及小样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如检验结果与所附的质量证明书不符时,应在收到小样之日起二个月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在需方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样品交由双方共同认可的单位分析,以仲裁分析结果为准。

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

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

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取样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分析测试的结果和冶炼工艺的控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一、仪器设备准备1.取样工具:取样钳、取样铲、取样桶等。

2.检测仪器:能进行准确分析铜废料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检测仪器,如光谱仪、化学分析仪等。

3.保护设备:带有过滤系统的实验室通风橱、防护手套、眼镜等。

二、取样点的选择1.废料储存区:在铜废料储存区中选择代表性样品,要确保样品能够全面反映储存区内铜废料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2.生产线上:根据所选工艺线,选择代表性的取样点,并根据需要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批次进行取样。

三、执行取样操作1.准备取样工具:确认取样工具干净无污染,有必要时使用洗涤剂清洗。

2.取样钳取样:使用取样钳从铜废料堆中抽取足够数量的废料,尽量保持取样钳与其他杂质的接触面最小化。

3.取样铲取样:使用取样铲在铜废料中采取比较大的块状样品,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4.取样桶收集:将取得的样品放入清洁的取样桶中,密封好。

如果需要对不同取样点的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分别收集,分别标记。

四、样品的保存和运输1.样品的保存:将取得的样品储存在密封的容器或袋子中,避免样品的氧化或污染。

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保存方式,如低温保存或其他特殊条件。

2.样品的标记:在取样容器或袋子上标注样品的基本信息,如取样时间、取样位置、取样方法等。

3.样品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样品的振动、高温等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

如果需要邮寄或快递运输,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通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可以确保取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并为后续的冶炼工艺控制和分析测试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行业标准-《铜、铅电解阳极泥取制样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铜、铅电解阳极泥取制样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铅电解阳极泥取制样方法》(审定稿)编制说明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2020.05目录1、任务来源及必要性 (1)1.1 任务来源 (1)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1)1.3 标准编制的意义和目的 (1)2、标准编制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依据 (2)2.1 编制原则 (2)2.2 编制依据 (2)2.3技术路线和工作步骤 (2)3、编制过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4)3.1 编制过程 (4)3.2 主要工作内容 (4)4、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5)5、标准水平分析 (8)6、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8)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 (9)8、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9)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 (9)10、废止现有有关标准的建议 (9)11、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9)12、致谢 (9)1、任务来源及必要性1.1 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下达的有色标委【2018】33号文《关于转发201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冶公司)承担行业标准YS/T87-2009《铜、铅电解阳极泥取制样方法》的修订任务(计划编号:2018-0611T-YS)。

项目完成年限为2020年,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2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近年来,由于国内铜、铅冶炼能力快速扩张,与此配套的贵金属冶炼由于环保压力而发展相对滞后,阳极泥作为铜、铅冶炼企业的重要副产品,其在市场上的贸易份额也日益扩大。

由于铜、铅电解生产工艺特性,阳极泥本身成分复杂且价值量高,导致阳极泥贸易中供需双方检验争议突显。

现行YS/T 87-2009《铜、铅电解阳极泥取制样方法》颁布已10年,相关取制样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日益发展的贸易需求,加上吨袋包装阳极泥取样方法的缺失,亟待在此次修订中解决。

37项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

37项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

附件37项行业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采标情况化工行业1HG/T5206-2017氟硅酸钠生产废液处理处置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氟硅酸钠生产废液的来源、氟硅酸钠生产废液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处理处置方法、环境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副产氟硅酸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

2HG/T5207-2017化学镀镍废液处理处置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化学镀镍废液处理处置的术语和定义、处理处置方法、环境保护与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镀镍废液的处理处置。

化学镀镍生产中因存放、被污染等原因失效或者废弃使用的镀镍液的处理处置参考适用。

3HG/T5208-2017黄磷生产废渣处理处置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黄磷生产废渣处理处置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黄磷生产废渣的组成、处理处置方法和环境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电炉法黄磷生产废渣的处理处置。

4HG/T5209-2017黄磷生产尾气处理处置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处理处置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黄磷尾气处理处置、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炉法黄磷生产过程产生的黄磷尾气的处理处置方法。

5HG/T5169-2017离子交换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离子交换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污染物与污染负荷、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采标情况测与过程控制、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以及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离子交换技术处理阳离子态重金属废水,特别是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后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环境建设项目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依据。

6HG/T5218-2017氟硅酸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氟硅酸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术语和定义、能耗限额要求、统计范围及统计方法、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以含氟废气生产氟硅酸铵的企业进行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控制与考核、以及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

行业标准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

《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编制说明(预审稿)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编制说明1、任务由来及说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第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号)《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行业标准由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2.1 现状根据我国目前废杂铜拆解企业的工艺水平和设备能力,可将原装进口和国内的废杂铜分类拆解、加工为以下种类:光亮铜、马达线、铜米、红多支铜米、锡米、油米、杂米、铜粉、1#、2#铜管、烧线、水洗铜、覆铜板、线头线尾、杂铜、洗银铜、磷青铜、喇叭铜线、铜针等。

当前国内废杂铜的分类有一个国家标准GB/T13587-2006《铜及铜合金废料》,而废杂铜的品位检验,没有具有指导性的行业标准。

而废杂铜准确的品位检验是与废杂铜企业的金属平衡、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的。

目前原料市场上,大多数商家采购废杂铜多以目估法来估算品位进行结算,其原理为根据废杂铜性质特征,市场认同度和工艺成熟程度目测评估,得出最终废杂铜铜品位。

其优点为可以针对各类废杂铜,检验速度快,适用于大批量检验;但最主要的缺点为,对评估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需要长期工作经验和大量的市场、工艺调查,评估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其中多种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到了铜品位的准确性。

2.2存在问题目视评估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对评估的技能要求较高,专业技能人员较少,无法应付多批次大批量的到货。

(2)评估结果人为影响因素过大,存在争议的时候只能够协商解决。

(3)相当部分原料无法通过目视评估法进行判断。

目前国内年回收废铜约60.70万吨,进口400万吨。

到2015年,再生铜占当年铜产量的比例将达到40%。

对废杂铜进行合理分类以及准确检验时非常重要的。

2.3目前国内外废杂铜标准的现状当前中国国内废杂铜的检验,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废杂铜的特殊性也导致取样很那具有代表性,采用常规的取样化验方法来进行废杂铜检验时不科学的。

废杂铜冶炼工艺及发展趋势

废杂铜冶炼工艺及发展趋势

本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个全面的废杂铜冶炼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实验,旨在 深入探讨污染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结合现代分析技术 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冶炼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精准预测与评估,为优化污 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设计不同工艺参数 下的废杂铜冶炼实验,收集各工况下的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样本。其次,利 用ICP-AES、GC-M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样本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 析。最后,结合实验数据,运用CDE(Coupled Discrete Element)模型对 废杂铜冶炼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进行数值模拟,以揭示各因素对污染物排 放的影响规律。
2、控制反应条件:冶金炉可以提供适当的化学环境,例如控制炉内气氛(氧 气、氮气等),以促进或抑制某些化学反应。
3、分离和纯化金属:通过冶金炉内的熔炼和精炼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纯 化金属铜,去除其中的杂质。
4、提高能源效率:冶金炉通常使用燃料(如煤、石油或天然气)作为热源, 这些燃料在炉内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有效利用,提高了能源效率。
2、湿法冶炼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化学还原剂将铜从废杂铜中还原出来。在 浸出过程中,加入酸或碱将废杂铜中的金属溶解出来,再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金 属铜。湿法冶炼技术具有环保性能好、金属回收率高等优点,但生产成本较高 且对技术要求严格。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湿法冶炼技术,并 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废杂铜冶炼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各因素 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及其相互转化机制。研究结果对于制定全过程污染控 制策略,优化废杂铜冶炼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例如实验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和数值模型简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
编制说明
(预审稿)
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编制说明
1、任务由来及说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第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号)《冶炼用铜废料取制样方法》行业标准由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2.1 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废杂铜拆解企业的工艺水平和设备能力,可将原装进口和国内的废杂铜分类拆解、加工为以下种类:光亮铜、马达线、铜米、红多支铜米、锡米、油米、杂米、铜粉、1#、2#铜管、烧线、水洗铜、覆铜板、线头线尾、杂铜、洗银铜、磷青铜、喇叭铜线、铜针等。

当前国内废杂铜的分类有一个国家标准GB/T13587-2006《铜及铜合金废料》,而废杂铜的品位检验,没有具有指导性的行业标准。

而废杂铜准确的品位检验是与废杂铜企业的金属平衡、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的。

目前原料市场上,大多数商家采购废杂铜多以目估法来估算品位进行结算,其原理为根据废杂铜性质特征,市场认同度和工艺成熟程度目测评估,得出最终废杂铜铜品位。

其优点为可以针对各类废杂铜,检验速度快,适用于大批量检验;但最主要的缺点为,对评估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需要长期工作经验和大量的市场、工艺调查,评估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其中多种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到了铜品位的准确性。

2.2存在问题
目视评估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评估的技能要求较高,专业技能人员较少,无法应付多批次大批量的到货。

(2)评估结果人为影响因素过大,存在争议的时候只能够协商解决。

(3)相当部分原料无法通过目视评估法进行判断。

目前国内年回收废铜约60.70万吨,进口400万吨。

到2015年,再生铜占当年铜产量的比例将达到40%。

对废杂铜进行合理分类以及准确检验时非常重要的。

2.3目前国内外废杂铜标准的现状
当前中国国内废杂铜的检验,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废杂铜的特殊性也导致取样很那具有代表性,采用常规的取样化验方法来进行废杂铜检验时不科学的。

目前该废杂铜原料市场上,大多数商家采购废杂铜多以目测法来估算铜品味,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了铜品味的准确度,产生很多争执。

因此,将废杂铜进行合理的细化分类,制订科学的取制样方法,对规范废杂铜市场,减少争议,良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3、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4、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的废杂铜区间为以下三类:
一类:1#铜废料,纯度在96%以上,铜边角料,铜圈、干净铜管或管道、1#铜线和粗导线(不包括被烧焦的和易碎的细铜线)等干净的非合金铜材料。

二类:2#铜废料,纯度在94%-96%之间,干净的、氧化的、带皮的铜边角料、铜圈、整流器部件、较干净的带少量焊锡的铜管材,氧化或带皮铜线(不是被烧焦的铜线)等铜废料。

三类:3#铜废料,纯度在94%以下,除上述1#、2#废料之外的含铜铸件,废轴承、废旧马达、各种电器设备、废旧变压器等。

5、主要技术内容
5.1取样范围,按照现在市场上常用的合同范围进行区分。

5.2检验批,检验批,由同一供货商且同一类别或不同类别品质一致的铜废料组成的批识为一个检验批。

同一批次的铜废料每5车取1车,不足5车的按5车计。

每批次不小于20t,不足20t的以20t计。

一个检验批按包件或重量的5%-15%取样(1号铜废料取5%,最终样量不少于5kg;2号铜废料取10%,最终样量不少于20kg;3号铜废料取15%,最终样量不少于40kg。

),必要时加大比例。

5.3.1原则上不同类别的铜废料在进货过程中不应混装,如用同一运输工具运输不同的铜废料,应分类摆放,以便区分。

5.3.2铜废料在运输、装卸、对方过程中,严禁混入爆炸物、易燃物、垃圾、腐蚀物和有毒、放射性物品,也不得用被以上物品污染的装卸工具装运,有特殊要求时,应有防雨、防雪、防火设施
5.4取样方案,按照货物每5车随机抽取一车(抽牌或摇号),记录重量。

然后在卸货时按照上述不同货号采集比例取样,将货物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后平铺取对角线的废铜组成一次样品。

(打包废铜要破包混合后进行取样。

)将一次样品称重,记为样品总量,放在分拣区域,按照铜废料的物性、形态或品质进行分分拣分类存放(见附表1),分拣完毕,所剩铜土及碎屑用2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作为两类,每类物料分别称重并记录,称重后将各类物料分别平铺,按照每类样品所占比例进行二次取样。

二次取样后依据上述公式计算每类样量,总量不少于5.2.规定,每类实行均匀布点取样,称取所需重量,每类物料布点取样并称所需重量,将所取样品混合,作为一份样品,按上述步骤同时,取两份样品,一份为熔融样品,一份为仲裁样品,封存,以备后查。

在取样时应将同样物料分割成同等两份,分别为熔融样和仲裁样。

6、制样
6.1 将准备好的熔融样品再次称重,并适当切割以便放入石墨坩埚中,若一次性装不完,需要熔融过程间断添加,至添加所有物料。

6.2 在熔融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500°C,所用温度以熔化样品为宜,一般控制在1250°C左右,并用木棍进行搅拌,直到样品熔融为止。

注:有较难溶的铁块等杂物,带到处铜水铸型后的渣挑拣出来,单独计量并化验。

6.3 将熔融后的铜液倒入铸模中,尽量倒尽铜液,且不要溅出和散落,铸成铜锭;然后将渣倒在干净的地板上并将坩埚中渣刮干净,冷却,将铜锭倒出去除其表面浮渣及杂物,并入渣中,将渣摊开挑拣出明铜块,并入铜锭,称重;将所有渣收集后,称重。

6.4 用直径8mm或10mm的钻头钻样,钻样前将铜锭表面清除干净去皮,钻速选择为不氧化为宜,也可用少量无水乙醇冷却,钻样式防止铜屑飞溅损失,铜锭上钻不少于2孔,铜屑量不少于400g,收集全部钻屑,用粉碎机全部进行粉碎,过40目筛,筛上、筛下样分别称重,缩分成四份样品,用于铜含量检测,分别为:客户样、试样、底样、取样科试样。

6.5 将称重后的铜渣进行粉碎,使全部过10目筛,再过40目筛,筛上、筛下样分别称重,缩分成4份样品用于渣铜含铜量检测,分别为:客户样、试样、底样、取样科试样。

6.6实验方法:
铜锭中铜含量按YS/T521-2009规定进行,渣含铜按GB/T3884规定进行。

7、试验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