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

合集下载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

它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书中还强调了自我关爱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当我们关爱自己时,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和社会。

《生命教育》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这种包容性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全球视野。

《生命教育》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并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命教育培训

生命教育培训
确看待生命。
04 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
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
课程设置
学校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 课堂教学传授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 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
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各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如野外生存训练、急救技能培训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 可贵。
家庭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
强化社会支持
生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 应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命教育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等方面 ,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个体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促进个体与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生命教育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生命教育概述 • 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 生命教育的实施方式 • 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 • 生命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01 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的定义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类生命全过程的综合性教育,旨在帮助个体了解生命的意 义、价值和目的,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
社会环境中的生命教育
社会宣传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通过各种渠道 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社会实践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 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 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生命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它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命的起源到生命的终结,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教育第一要素是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生命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演化过程。

通过学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2. 生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命的结构和功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探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细胞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此外,还需要学习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通过了解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工作原理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3. 生命的繁衍和遗传生命的繁衍和遗传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生命的繁殖方式和过程,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此外,还需要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是如何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并探索基因突变、基因变异和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应用。

通过学习生命的繁衍和遗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殖和遗传现象。

4. 生命的健康和保护生命教育还包括生命的健康和保护。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卫生习惯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如艾滋病、癌症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通过学习生命的健康和保护,学生可以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关注社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5.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学生需要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类的存在和生命的奇迹是如何产生的。

同时,还需要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利,如何对待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社工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社工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社工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社会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为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和自己的意识。

2.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生命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也是面向成年人的教育。

社会工作者认识到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可能面临与生命相关的挑战和问题,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涵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3. 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生命教育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社会工作者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整合这些方面,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情绪、人际关系以及人生目标和意义。

4. 教育方法的多样性:社会工作者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包括课堂教学、体验式学习、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生命教育的内容。

5. 教育目标的实践性:社会工作者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生命教育应该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关心他人,促进社会和谐。

6. 跨专业合作的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认识到生命教育需要跨专业的合作。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医疗工作者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可以共同参与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综合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社会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是基于对个体和社会福祉的关注,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跨专业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生命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生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对于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对于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一、引言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培养他们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人。

在我国,生命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生命教育的实践,下面我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1. 认识生命: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特点、生命的价值等,让他们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独特的。

2.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生命,关爱弱势群体,关心环境,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3. 珍惜生命: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命质量。

4. 热爱生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祖国。

5. 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生命教育的实践1. 教学内容:在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如生物学、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2. 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生命感悟。

3.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植树节、环保活动、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4. 家庭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5. 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1.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生命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3. 家校合作:生命教育需要家校共同参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孩子的生命教育助力。

4. 社会关注:生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都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大学生生命教育

大学生生命教育
部分大学生存在消极的生命态度,如悲观、厌世 等,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03 生命行为
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和 不尊重,如虐待动物、破坏环境等。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分析
01 生命价值观模糊
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清晰的认识 ,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02 生命责任感缺失
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敬畏和责任感,忽视自身 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死亡现 象,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和 不可逆性。
哀伤心理辅导
提供哀伤心理辅导服务, 帮助学生处理失去亲人或 朋友等哀伤事件带来的心 理困扰。
生命意义探索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 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 观和人生观。
04
生命教育方法途径探索
课堂教学渗透法
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法
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务活动,如探访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社会调查与实习
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实习,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生命故事,加 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紧急救援与自救技能培训
开展紧急救援和自救技能的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同时培养其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与责任感。
05
生命教育实施策略与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专业化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通过系统培训 01 和实践经验积累,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能
力。
鼓励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相关的科研和实践活动, 02 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经验分享和共 03 同成长。

谈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谈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谈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对于生命教育,我认为它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珍视和尊重生命,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意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公民。

生命教育应该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学生应该明白,生命是宝贵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

无论是人类的生命还是其他生物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在生命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命的脆弱性,从而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生命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应该明白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饮食、运动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包括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生命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技能。

学生应该学会感恩和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善良的品德。

在生命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探访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士等,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生命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生命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观察生态环境、进行创意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珍视和尊重生命,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意识。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成为有责任感、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公民。

生命教育应该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

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

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的内涵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

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

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1]
什么是生命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

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

宏观上说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应当由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

生命的自然属性,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生理范畴,它主要涉及与人伦和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性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等;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人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符号识别和社会人文系统,它涵盖了人的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爱情、婚姻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种种方面;生命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也是生命最聚集的闪光点,它包含自性本我、低层本我、人文本我、形象本我和高层本我五个层次,涉及人性与人格。

所有这些,组成了人的生命的全部也即生命维度,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着生与死、得与失、存在与虚无。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什么是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竭力推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保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生命教育教育的原因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力倡导者,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

他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 2005年6月18日,他在了解“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倡导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别是自杀心理为核心的生命教育。

许多人知道,日本和台湾都是青少年自杀率居高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针对这一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

我国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和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成立说明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干预和防治青少年自杀成为一个学术性工程。

笔者认为进行生命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工程必经阶段。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呢?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得不偿失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
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

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

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
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

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
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

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