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原因

合集下载

窦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是什么原因

窦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是什么原因

窦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是什么原因
一、概述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的反应症状就是因为心律过缓而导致身体的多个脏器供血不足,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往往会反复发作,引起心脏,大脑,肾脏的供血不足。

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

在另一方面,患者如果心动过缓的病情加重,还会影响心脏机能的正常运转,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而导致多重并发症的出现。

二、步骤/方法:
1、窦性心动过缓严重的会引发心肌缺血和心悸的症状,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

因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会出现多种身体反应,会导致心脏迷走神经的兴奋异常,出现心肌的失常跳动,造成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

2、心肌缺血对患者心脏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因为心脏的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出现头晕,心绞痛等症状,窦性心跳过缓,就像一个打气筒失去了活力,心脏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3、许多严重的心脏疾病就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造成的心肌缺血导致的。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心肌缺血到了一定程度,使心脏无法承受正常的身体代谢和体力支撑,导致患者的疾病加重。

三、注意事项:
需注意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都是心率不齐的表现形式。

因此,如果患者希望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就需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当的增强运动,增强心脏活力,避免因为心律过缓造成心肌缺血的症状发生。

心动过缓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心动过缓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健康小讲堂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异常变慢的病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临床工作中,心动过缓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中青年。

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

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

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

病因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为有不适症状的心跳慢。

病因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异搏定、洋地黄类药物、利血平等)。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为心跳有较长时间的停搏。

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先天性房室传导组织、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停搏时间超过3秒是非常危险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尤其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跳停搏在3秒以上,或伴一过性眼黑、晕厥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3治疗方法在心动过缓急性发作时,除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停用可减慢心率的药物外,可以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对于心率在每分钟40次或者更慢者,药物提高心率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伴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的患者,应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如果患者的心动过缓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重量在25 —50克之间。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在人们前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诊断出窦性心动过缓,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窦性心动过缓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因此也没有加以重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这种情况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在正常的生理活动当中,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律被称为窦性心律,这是一种在心脏窦房结细胞的规律放电的刺激下产生的生理活动,而窦性心动过缓则是这种生理活动频率的下降。

一般情况下,人心律频率低于60次每分钟即可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而这种心动过缓可以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

当心跳过慢导致心脏想身体的供血不足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面临生命的危险。

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的原因窦性心动过缓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其中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发生在人们的剧烈运动、体力劳动之后以及正常的深度睡眠状态下,而这些状态下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也并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真正会影响人们身体的是病理性心动过缓,而下文当中提到的心动过缓的病因、症状等都指的是病理性心动过缓。

1.疾病因素在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的原因当中,疾病因素是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但引发窦性心动过缓的疾病以及病理变化各不相同: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心脏电信号传导,从而导致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而窦房结或周围组织的病变则会对患者心脏跳动的频率与节奏造成影响并引发窦性心动过缓等。

此外,一些影响患者呼吸的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会由于心肌供氧不足而导致心动频率下降,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

2.神经功能紊乱在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中,自主神经功能有着维持各个器官运转的作用,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也会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

比如,自主神经功能会在夜晚人们休息的时候降低心动的频率,而当这种在夜间产生的神经功能发生混乱并在白天活跃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3.环境因素在日常生活当中,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们的生理活动造成影响,而窦性心动过缓就是其中的一种。

成年人心动过缓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策略

成年人心动过缓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策略

成年人心动过缓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策略心动过缓是一种心率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低于60次。

成年人心动过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和病理因素。

本文将对成年人心动过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治疗策略。

一、心动过缓的原因1. 生理性因素- 睡眠状态:在深度睡眠时,人体各个生理指标都会降低,包括心率。

这是正常现象。

- 运动状态:在运动时,心脏输出血液增加,需要更高的心率来满足身体需求。

如果发现在运动时出现了低于正常水平的心率,可能是健康问题。

2. 病理性因素- 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梗、瓣膜异常等,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工作,导致心率下降。

-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可以抑制神经系统对于心率的调节作用,导致心率过缓。

-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对于心脏的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甲状腺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心动过缓。

二、心动过缓的治疗策略1. 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心动过缓,如睡眠状态或者运动时出现低心率,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但如果出现备感不适等不适应症状,则需就医咨询。

- 对于基础慢性病(如冠心病、甲亢等)引起的心动过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方法可能被纳入考虑范围。

2. 心脏起搏器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如晕厥频发、极度乏力等综合征,使用人工植入式节律器也被广泛采纳。

这种设备将电信号传输到心脏以辅助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3. 药物治疗针对病理原因引起的心动过缓,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选择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洋地黄类:这些药物通过增强心脏收缩力、减少传导时程和抑制迷走神经活动来提高心率。

- β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可以刺激β受体,增加心率和心脏收缩力。

- 抗甲状腺类药物:对于甲亢引起的心动过缓可使用此类药物来控制甲亢,从而改善心率。

4.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对于维持健康的心率也非常重要。

心率失常名词解释

心率失常名词解释

心率失常名词解释心率失常是指心跳节律出现异常或不规则的情况。

正常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率过慢称为心动过缓,心率过快称为心动过速。

心率失常可能是由于心脏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1. 心动过缓(Bradycardia):心率小于60次/分钟。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病、药物因素、体位性低血压等。

严重的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脏泵血量减少,引起头晕、昏厥等症状。

2. 心动过速(Tachycardia):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常见的原因有心脏病、药物因素、贫血、激素失调等。

一些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加速心脏病进展。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心脏房颤引起的心率不规则,常见于老年人。

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血流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严重时可引起卒中。

4. 早搏(Premature beat):在心脏正常搏动之外,出现的提前搏动。

常见的早搏包括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室上性早搏多见于年轻人,一般无严重后果。

室性早搏多见于心脏有病变的人,可能导致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5.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不协调地乱颤,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心室颤动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原因,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指心脏起搏功能出现问题,表现为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昏厥等症状,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维持心率。

7.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指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率加快。

常见于运动、兴奋、应激、发热等情况下,随着诱因消除,心率会恢复正常。

8.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指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引起的心率减慢。

较常见于健康人,特别是睡眠时。

若症状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看图诊断

心动过缓看图诊断

学习成果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您应该可以:•描述心动过缓的分类•描述不同类型心动过缓的常见病因•识别典型心电图。

关于作者John Rayner 是谢菲尔德儿童医院儿科急诊的住院医生。

Altaf Smith 是谢菲尔德北部总医院的心脏科主治医生。

Francis Morris 是谢菲尔德北部总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医生。

我们为何要撰写本单元"有许多病人都可能发生心动过缓。

该病可能在健康患者中意外发现,也可能伴随急性患者的全身症状出现。

医生应该能够通过心电图判断心动过缓的性质,这样有助于指导治疗。

我们撰写本单元的目的是提高医生识别和治疗心动过缓患者的水平。

"要点•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每分钟 60 次•症状包括眩晕、胸痛和昏厥•心动过缓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心动过缓可分为三大类型: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可由多种疾病导致,但通常为退行性疾病或老年疾病•电起搏是治疗有症状的持续性心动过缓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详细的既往史和用药史可提示心动过缓的潜在病因临床经验•评估患者情况,寻找由于心动过缓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证据为什么心动过缓如此重要?心动过缓是常见病。

据最新估计,女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病率为%,男性为 %。

1 2心动过缓对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但年龄较大患者因跌倒和昏厥所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偏高。

3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法包括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 (NHS) 每年进行约 25 000 例起搏器置入,花费达 4300 万英镑。

4心动过缓的临床鉴别诊断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每分钟 60 次。

心动过缓可以是正常现象(生理性),例如在睡眠过程中,也可以是潜在心脏疾病或非心脏疾病的征象。

该病也可能与窦性心律不齐有关,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后者可导致心率随呼吸变化。

心动过缓通常无症状,但也可出现眩晕、昏厥以及缺氧发作等症状。

分类窦性心动过缓诚如其名,窦性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每分钟 60 次,每个 QRS 波群前均有 P 波,PR 间期在到秒之间(在校准后的心电图上为三到五个小格之间)。

常见心动过缓的原因分析2例

常见心动过缓的原因分析2例

安装起搏器,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
房室传导阻滞是另一个造成心动过缓
的常见的病理原因,问题出在心脏的电冲
动传导过程中,由于传导束发生了故障,
房室传导阻滞可以根据其阻断的严重图1图2
文/ 胡天一(天津市公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肥胖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大问题,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更是如此。

2010年
欧洲、北美地区儿童肥胖的发病率已经分
别达到了38%、40%,东南亚地区儿童肥胖
的发病率也达到了22%,我国情况同样不
容乐观。

儿童出生早期的营养状况对其以后是
否发生肥胖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营养过剩
的情况下,肥胖发生越晚,延续至成年的。

心率过缓怎么回事?

心率过缓怎么回事?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心率过缓怎么回事?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一般心率都比较慢,由于经常锻炼,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次射出的血液量多,你如果没有异常感觉,属于正常现象。
正常人为窦性心律,成人为60~100次/分。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为窦性心动过缓。
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为:
1、生理原因——当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青少年与运动员较多见。窦性心律的频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因此老年人也可出现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2、病理性原因——常见心肌炎、冠心病或心肌病累及窦房结;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动过缓的原因
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请你注意数数平静时及有不适症状时的脉搏数。

如果你不是一个经常爱运动的人,平时白天的心率总是偏慢,尤其小于每分钟50次,或是不适症状出现时患者的脉搏明显减慢,或有很长时间的停搏时应当引起注意,要到医院心内科的心律失常门诊进行详细的检查。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为有不适症状的心跳慢。

病因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异搏定、洋地黄类药物、利血平等)。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为心跳有较长时间的停搏。

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先天性房室传导组织、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停搏时间超过3秒是非常危险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尤其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跳停搏在3秒以上,或伴一过性眼黑、晕厥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

心动过缓的原因
(1)生理性: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

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

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药物性: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全身性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喉恢复期、垂体功能迟钝、高血钾、碱中毒、食道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4)心脏血管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法鲁氏四联症或大血管错位术后,微生物累及心脏,出血进入窦房结,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累及心脏抑制中枢或加速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