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论文标题: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科目:音乐鉴赏姓名:何磊

教师:李霜上课地点:5123

学号:0112376 上课时间:周二3、4节课

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是流动的,它不仅仅是人的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随着各式数字信息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的传播也变得更加快速。我国的音乐产业随着国际化音乐产业市场的繁荣,逐渐形成了产业态势,各种音乐形式不断扩充、不断创新。音乐产业在国际文化产业的推动下,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上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当世界各国都把音乐文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时候,我国的音乐产业也有了自身新的发展态势和特色。

一、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

中国音乐产业的形成历程离不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对音乐产业的发展界定必须依据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将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音乐产业体系的兴起阶段(1979—1989)。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催

生了我国文化领域中产业因素,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娱乐业蓬勃兴起和发展。市场销售的录音制品以磁带为主,“单卡”和“双卡”的录音机逐渐普及,成为当时家庭中的一种较重要的家用电器。

(2)音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990—2000)。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产业进程开始加快。从1990 年到1993 年,盒式音带有了长足的发展,激光唱片(CD)也成了市场的新宠,尤其是在90 年代后,由于录音品质高,加之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拥有CD、VCD机器逐年增加。

(3)音乐产业体系的整合期(2001 年至今)。这一时期,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的音乐产业开始逐步融入世界市场。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互联网对音乐产业带来的机遇与冲击大于其他任何行业。数字音乐使音乐产业在这一阶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引发的问题与思考也越来越多。数字音乐把唱片传统行业改造成了IT 行业,从此,音乐多了无数种赢利的可能性。

谈起中国音乐产业的现状,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臧彦彬不由得连连摇头,“音乐产业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原创濒临枯竭,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一点儿都不夸张。”

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5年的两次高峰以后,我国的音乐产业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不断下滑,形势的恶化令业内人士至今不敢断言现在是否已到谷底。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统计,2009年,中国实体唱片销售额与2008年相比,下挫近40%,降至亿元人民币,甚至不及一家游戏公司的营业收入。

随着以网络音乐为代表的数字音乐的崛起,音乐产业原有的生产—消费模式被颠覆了,人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并下载免费音乐,传统的音乐载体如磁带和CD光盘迅速被各式新潮的MP3播放器甚至手机所取代,销量一落千丈。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并存的局面,这些因素为我国音乐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音乐产业化。产业化发展模式从音乐的制作、包装、发行、销售各环节都以市场为主体,以利润为最终目的,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这是音乐持久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时期,音乐产业化模式的开创和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比如盗版音乐侵权行为在音乐产业化进程中非常普遍,这严重影响了正版流行音乐厂商的合法权益,使正版音乐处于极其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中。

如何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保证音乐产业发展回归到多样化、以唱片销售为主要渠道的经营模式,激励音乐制作人和歌手创作更多好听的音乐,保持音乐产业的良性循环,这是我国音乐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与音乐产业化发展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音乐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纠纷与矛盾不能得到合理妥善的解决,因此健全音乐产业化法律规范,整治音乐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运行细节,整顿音乐市场秩序,确保音乐产业化模式的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的音乐产业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产业架构。音乐产业呼唤规范的市场。近几年数字化给我国的音乐产业带来了规模化发展的机会,音乐销售平台的增加给音乐内容的各个生产环节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于2007年11月份

举行的“首届音乐产业博览会”指出:“国内的音乐产业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音乐形式开始不断扩充、不断创新。把握优势是音乐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素质。”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国内各业内人士也指出了我国音乐产业的“三大诟病”——偷盗、欺骗、免费。正是由于现代科技让“复制”成为可能,所以市场中的盗版问题成为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一个桎梏。

二、江西省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分析。

目前我省已经完成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的公布施行,使着作权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着作权人的广播权成为现实,也意味着对强势的广播电视媒体主张权益成为现实。音乐产业涉及多方利益,唱片公司、音乐制作人、表演者、广播电视台,由于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广播权和表演权尚未确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的获益者主要是词曲作者。但是其中对于集体管理组织的规定,3种付酬标准的确立等都会为未来录音制品制作者获得报酬权的实行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形成切实可行的机制。随着词曲着作权人权益的实现,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诉求得到观念上的接受和制度上的确立,将指日可待。

三、国外音乐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从国外诸多成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来看,基本都是以多元化理念和超前性意识的主导作用为特点的。这些国家在实施多元化的思想理念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区别性的对待,同时又从多个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和发展;而在超前性的意识中,音乐文化被当做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事物,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实施方案都要进行相对严格的、普遍性的协商甚至辩论,同时在一些方案、策略的制定上往往要经过多个轮次的辩论和审核,

经过公议后才可能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在诸多的发达国家中,他们的音乐文化项目建设的发展与艺术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关注于自身规律的建设,一切活动都以自身的发展、自身的特点为出发点和归宿,然后才是外部因素的考虑。因此无论是学者的研究还是音乐文化工作者受外部因素的干扰都很小。

国外很多地方人们都有喜爱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传统,他们在音乐文化事务中往往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音乐文化的传播和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而企业、机构单位举行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又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这种传统的发展。

四、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产业政策研究,国际竞争力研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产力。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应战,大力开发音乐文化信息资源。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信息送上国际互联网,使中华灿烂文化绽放异彩; 激浊扬清,用中华文化抵御外来腐朽的文化的侵蚀,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广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万里长城。

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目前处在起步、探索、培育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比较差,尚未形成规模,其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潜在竞争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要使我国音乐文化产品在国内国外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

实施有效战略,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践证明陈旧的管理体制和过多的行政干预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本症结所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转变政府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消除管办不分的弊端。

公益性文化事业用于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宣传共产党和政府的文件精神,引导人们跟随党和政府的路线,经费由政府扶持,可以不走市场化的路子;而经营性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应该由市场配置文化资源,各文化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文化产业进行适度管理,确保文化市场公平、公正、透明,为文化企业发展留出足够的自由运行空间。

文化、音乐,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20 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首先是为20 世纪的中国人民而存在。中国音乐文化朝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的,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21 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有生命力的同时也是在审美趣味上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它是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之间完美的交融。中国的现代化任务任重而道远,而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则是整个社会现代化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沛:《中国音乐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现状》

【2】人民日报:《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李思华:《我国流行音乐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趋向探析》

【4】:《振兴音乐产业的立法应对》

【5】李艳昆:《国外音乐文化项目建设发展模式研究》【6】吕媛:《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一、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是什么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运营的“二八定律”,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这样一个收益现状的产业怎么样往下做? 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按照3%入住机构的判断,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是达到了标准,当然空置率的问题、失能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

230万张左右的增量。由此判断,床位数增加的空间有限,失能床位比例需要增加、空置率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床位是没有意义的。 从养老产业发展看,2013年之后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大型养老综合体、大型CCRC 社区等。这些远郊大盘、近郊养老综合体、CCRC,以及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涵盖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大陆的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市场开始困惑,这些床位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 1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问题

以钢琴为载体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钢琴曲《百鸟朝凤》为例

以钢琴为载体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以钢琴曲《百鸟朝凤》为例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中原等地被称为“鼓吹乐”或“鼓乐”的民间吹打乐合奏曲。中国著名钢琴曲《百鸟朝凤》是王建中先生1973年在唢呐合奏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我国钢琴创作史最为杰出的钢琴曲之一。 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色 钢琴曲《百鸟朝凤》在音乐的机构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特色,它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继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在结构上,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从无序到有序,无序中有序的“中国特色”。在和声织体上,它传承了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模仿了唢呐特有繁荣滑音、颤音、花舌音等一系列音腔特色,结合钢琴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变奏、加花等艺术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百鸟争鸣,众鸟捧凤的音乐形象,充分赋予了这首钢琴曲鲜明的传统音乐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观 众所周知,钢琴音乐传入中国时间很短,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中国钢琴家、作曲家通过不断融汇、消化西方钢琴创作和演奏技法的同时,创作与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音乐作品,其中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是代表作之一。它大量运用滑音、装饰音等特殊技巧和音律表现民族色彩,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韵味和中国文人音

乐的审美情趣,也深化了传统音乐的意境。 历史告诉人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受我国的儒道佛等文化观念的影响,主线是以谋求政治、社会稳定为主,主张“平和”审美观,因此中国人特别讲中庸之道。所以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秉承了“中庸”和“和”的审美观念,讲究神似、结构随意这一特点。为此,中国著名钢琴曲很多都采用“民族化”的旋律创作风格,在淡化西洋和声的功能性的同时使和弦变得更丰富复杂,加深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刻认知。人们在富有“对立与统一”的音乐美感的渗透和感染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了升华。例如钢琴曲《百鸟朝凤》从激烈欢快的节奏上升到“缓慢平和”的情境,以及表现“百鸟的和谐相处”的意境,极为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儒家礼乐思想的“平和”审美观及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特征。人们通过乐曲的“和”与“中庸”之美被引申到“政和”等社会意义层面之上,形成由“平和”审美观到“中和中庸”审美观的“蜕变”,奠定了中国正统的文化艺术理论根基。 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诸多弊病的今天,弘扬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和”“中庸”思想已是迫在眉睫,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儒家”、“道家”、“悟禅”等等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这些文化传统都是在讲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音乐或学音乐亦是如此,德艺双馨才是真正的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就是德,德在前,艺在后,这样才能在艺术的生涯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传统音乐传承的载体 (一)语言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本身就是人类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种文化,而且它还是文

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南上海文化创意创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暨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念规划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四章主要建设工程 第五章基地招商范围 第六章基地功能 第七章基地经营管理 第八章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休闲旅游、体育等行业。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GDP的12%;英国GDP的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7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升。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近4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北京两地单位联手合作,拟发挥各自广泛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的优势,联合在上海市奉贤区***地段建设“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South Shanghai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以下简称“SCIP”)。 一、SCIP发展定位 SCIP的发展定位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文化旅游、贸易物流、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南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SCIP主要建设项目为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孵化中心、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国际书画家之家、文艺广场及生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xx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探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我国素来有“礼乐之邦”的称谓,与音乐相关的文献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应尽量包含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发展良好的审美情趣。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启蒙教育中,有助于增加幼儿的音乐感知深度、开拓幼儿音乐文化视野以及强化幼儿的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xx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的意义 (1)传承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归属感。在幼儿音乐启蒙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是一种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新课标要求下的幼儿教育发展方向。将深厚文化底蕴的“风”,吹入到幼儿启蒙教学的“夜”(课堂环境)中,能够极大地滋润孩子们的音乐灵性,增强幼儿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文化特色的音乐启蒙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于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以达成培养儿童艺术兴趣、音乐基础素养的教学目的。 (2)激发音乐潜能,丰富儿童情感体验。音乐是生活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学习和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的需要和享受。儿童普遍具有想象力丰富、感官灵敏的特点,因此,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非常强。在音乐启蒙课堂中,加入内容合适、情境相符的传统文化,能够极大地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激发出其自身内部系统的音乐潜能。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的有效途径 (1)传唱民间童谣。童谣是一种儿童短诗,也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朗朗上口的韵律节奏使这种诗歌形式广为流传。民间童谣由于旋律简单、生动活泼的特点,十分容易被儿童接受和喜?郏?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传唱具有当地风土特色的民间歌谣,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选用民间童谣时必须紧贴教学目标,注意选曲的思想性、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姓名:李松培 学号:2011080118 班级:新科英语111班 课程: 任课教师: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摘要】中国的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历史悠久的中国孕育了特有的中国音乐,经历了五千年的中国音乐有过辉煌,也曾没落。带着百年的探索、挣扎,带着曾有的余辉,带着困惑进入了21世纪。中国音乐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新的世纪? 【关键词】音乐多元化历史现状展望 正文: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音乐也在朝前迈进。 一、浅谈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根植于华夏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珍贵财富,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一株葱郁的常青树。华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今世界溯源最久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在这片古老的土壤上产生的文艺,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音乐也有自己的特怔:以线状的音乐思维方式为主;表述注重繁简相适,动静结合;节奏安排匀称平稳;曲式结构讲究对称;调式结构以五声为骨干。这些形成了华夏音乐迥异于其他地区音乐的风格。 综观中国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从音乐的萌生到封建雅乐的繁荣。早期的原始音乐,起源于劳动,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形式上歌、舞、咏相互结合。商周以后,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也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汉唐时期,这是中国歌舞音乐的鼎盛期。乐府的设立为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的整理集中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汉魏南北朝的乐

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文化进出口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文化进出口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在8月26日举行的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章海介绍了上海文化产业2008年统计数据。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上海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上海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目录》标准测算,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56.98万人;实现总产出3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增加值780.1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见图1),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 图1: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及所占比重 (2005-2008年) 二、上海文化产业的结构分布 文化产业由文化服务业和文化相关产业两部分组成。其中文化服务业主要由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组成,是文化产业的主体。2008年,上海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文化产业的61.3%。

在文化产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文化相关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上海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文化产业的38.7%。 三、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带动文化相关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2008年,在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下,以居民家用视听设备为主的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加快更新换代。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文化相关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2008,上海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增加值增长20.6%,均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网络文化服务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市民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以互联网内容服务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业由于受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2008年,上海网络文化服务业实现总产出25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26.5%(见表1)。 表1:2008年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养老服务的体系框架、目标和任务逐步清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的平台期,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必须认真检省问题,并以前瞻性视角探寻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值得肯定的成就 站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与前一个五年相比,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大幅增加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3.88万家、床位数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17.8张;到2015年9月,上述指标数量扩张的幅度较大,分别达到4.67万家、654.9万张、32.3张。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大增。同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社会资本渐趋活跃,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了1.37万家,对机构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二)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 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了法律,使得这部法律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和改革举措。既涉及养老机构的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涉及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这五年养老服务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措施之实可谓前所未有。 (三)各方共担的责任框架基本形成 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关系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肩负责任,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市场则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机制,而社会和家庭显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由谁来提供、提供哪些养老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与21世纪头五年“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相比,“十二五”时期对于各方责任的认识显然有了质的飞跃,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各方责任架构。 (四)社会投资由普遍观望转向有效行动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过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新的发展,音乐界对学习西方音乐的态度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关于国乐与西乐孰重孰轻,谁好谁坏。该如何取舍的问题。也摆在了众位音乐先行者的面前。这一时期,专业的音乐化创作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但是这些音乐家中都有个共通点:他们都看到了比之西洋近代音乐,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是显得迟滞落后了,必须进行变革已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潮流——这就是体现在他们的言论或行动中的共同结论。从这个根本点出发,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不同的音乐实践。 一、欧漫郎公开鼓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完全否定了中国的传统音乐。输入西洋音乐用以替代中国音乐。即将中国音乐全部抹煞,用西洋音乐来替代。这种做法自然是片面的。但是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激进精神。在那个时代如此的一篇文章,对于推广西乐也有莫大的贡献。 二、刘天华提倡借鉴外国经验,引进“国乐”,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国乐”他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同时又注入西洋音调、曲式、技法创造出了新意的二 胡,琵琶曲。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5年01月30日 08:47 2013年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上海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文化“走出去”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等中央文件精神,落实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进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文化产业继续实现稳步增长。 为让社会各界了解2013年和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产业处、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共同撰写了《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数据,总结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进展和重要事件,并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99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3%。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新兴文化产业占比大、增长快。以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增加值52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7.6%,同比增长11.6%。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实现增加值120.6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7%,同比增长15.9%。 2、传统文化产业占比相对较小,正处于转型调整期。新闻出版服务实现增加值36.4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44.8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2%。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36.9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工艺美术品生产实现增加值21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2%。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2013年) 3、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文化相关产品生产实现增加值388.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7%,同比增长6.9%。其中,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加值为130.25亿元,同比增长6.8%,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为195.87亿元,同比增长6.7%,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增加值为61.94亿元,同比增长7.5%。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2012-201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

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示,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2-3人家庭呈主体类型,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总数近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总数约为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随空巢家庭的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其他养老模式来补充,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四)养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供给严重不足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也存在着悠久的音乐历史。有据可考的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而在这漫长的八千年里,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在经历了缓慢发展、逐渐繁荣、多元素融合、故步自封、重新发展的各个阶段之后,如今的中国音乐类型、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传统乐器革命歌曲 一、古代音乐 中国最悠久的音乐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2001年在我国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用鹤骨打孔制成的七孔骨笛可以说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现在大量出土的同时代的陶埙、骨哨预示着当时的人们就已具备基本的音乐需求。根据现存文献的记载,当时人们主要通过音乐表达对农业生产的描述,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其后出土的夏、商、西周等时代盛行的鼓、编钟、磬等都说明我国有极其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那个时期我国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其后才逐渐出现了七音乐器和作品。到了汉代,国家开始建立专门搜集、编制音乐的政府部门“乐府”,后来“乐府”一词逐渐演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歌体裁。在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出现,西域文化传入我国,我国传统音乐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但总体来说,汉代以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隋、唐时期可谓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巅峰时期,由于国泰民安、国家富足,人民开始重视起精神文化的发扬,音乐成了他们生活、娱乐的主要项目。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渗入,唐代音乐非常繁荣,音乐教育也开始萌芽,甚至出现了许多音乐教育机构,如梨园、教坊、大乐署。我国传统音乐传至清代,民间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在这一时期,社会上既有高雅音乐又有民间小调,地域音乐特色异彩纷呈,民族音乐形式种类丰富多彩。既有北方的山东大鼓,又有南方的浙江道情;既有汉族秧歌,又有维吾尔族木卡姆。总体上,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唐朝、清朝两段高峰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不论是各种音乐的种类还是所表达的音乐内涵,都可称得上是我国传统音乐历史中的瑰宝。 二、近现代音乐 从十六世纪起,西洋音乐开始传入我国,以独立形式存在于我国宫廷。十九世纪末,随着中国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洋人大量涌入,西洋音乐在我国大规模传播,民间开始吸纳西洋音乐元素,形成中西结合的特色音乐曲风。二十世纪初,许多留洋音乐家陆续回国,在国内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传授西方音乐基础知识,西方音乐在城市内大受追捧,其现象在上海最为显著。三十年代,上海许多歌舞厅开始演奏中西结合的新音乐,留声机里时时传出有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的西洋爵士音乐。这个时代,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大肆碰撞,相互结合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通俗音乐。当时国内已有电影产业,随着电影公映,人们的娱乐生活得到满足,电影音乐也在群众中流行起来。当时较为出名的流行音乐《天涯歌女》《渔光曲》均是出自电影主题曲。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另一大分支当属革命歌曲。当时正经历着抗日战争的祖国人民渴望着能够表达他们内心愤怒与斗志的音乐作品出现。处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创作表现时代背景,唤起民族共鸣的革命歌曲,其中许多作品,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仍收录在现今青少年音乐课程教材中。其中苏联歌曲对这一时代中国音乐的影响巨大。革命歌曲中不仅有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填词创作的作品,也有改自传统民歌的革命作品。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强烈,特征明显,十分具有时代特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实行文化大革命,西洋音乐曲目被全面禁止,国内主要音乐形式只有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由于缺乏艺术丰富的艺术形式,也缺少音乐创作的包容环境,这个时期我国音乐创作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尽管这一阶段我国与外国在音乐交流方面行动为零,国内许多音乐形式也被禁止,但“样板戏”在京剧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