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胃癌患者融合基因LRP5_LITAF_徐晓凤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癌细胞突变谱分析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癌细胞突变谱分析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癌症治疗方法,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仍面临挑战。
因此,研究癌症发生的机理以及癌细胞的基因变异情况,对探索癌症治疗新途径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为癌细胞突变谱分析提供了更为有效和高精度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癌症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
高通量测序技术概述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基因组学技术,也称为DNA测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本DNA进行高速并行测序,实现全基因组捕获信息的获取和基因组结构、功能、调控等信息的研究。
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等多个领域,尤其在癌症研究中表现突出。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覆盖度、高可重复性等,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数据,对于细胞突变谱分析这种众多突变位点的分析更为有利。
癌症基因突变分析癌症是一种由癌细胞形成的疾病,其本质是由非正常细胞的不断增殖和积累所导致的。
癌症的发生与细胞基因组的变异密切相关,基因突变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变异形式。
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很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其中部分基因的突变将直接参与到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
如TP53基因在各类癌症中均有较高的突变率,BRCA1/2基因则与乳腺癌相关。
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其在癌症中的作用和表达机制。
癌细胞突变谱分析癌细胞的基因突变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癌症细胞会经历一系列基因突变事件,这些事件形成了细胞的突变谱。
癌症细胞的突变谱是由突变类型、频率等多个方面所构成的,通过对突变谱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癌症的形成机理,将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癌细胞突变谱分析的一般流程包括对肿瘤样本和正常纯化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突变检测、筛选、统计、比较等步骤。
例如,进行单碱基多态性和核苷酸替换的突变分析,有利于发现潜在的癌症驱动因子基因和突变机理。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聂尊珍;郭英【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53)4【摘要】目的探索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病理科2019—2020年术前均未经治疗的胃腺癌样本15例,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免疫组化染色、NGS检测,探索NGS在胃癌病理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1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缺失,同时伴有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强表达,与NGS检测结果一致。
NGS检测发现1例罕见的BRIP1胚系突变,同时发现高频体细胞突变亚型包括TP53(11/15,62.5%)、MUC6(4/15,26.7%)、MUC16(4/15,26.7%)、CRP1B(4/15,26.7%)、PIK3CA(3/15,20%)等,另外在具有胃癌遗传特征的3例患者中发现TP53、CDH1、CDH9、MUC6和MUC16等体细胞突变。
随访15例患者,11例无病生存,4例死亡。
结论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能同时、高效筛查出胃癌中多种基因、多位点或不同方式的基因突变,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总页数】7页(P396-402)【作者】聂尊珍;郭英【作者单位】西安大兴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二代测序与分子克隆测序技术在HBV X基因准种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及差异分析2.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鼻咽癌相关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3.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脑脊液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4.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5.气管镜下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推动精准医学在胃癌领域的发展
要点一
建立胃癌精准医学体系
要点二
加强胃癌精准医学临床研究
基于高通量测序等组学技术,结合临床信息和生物标志物 等,建立胃癌精准医学体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 案。
开展大规模的胃癌学在胃癌领域 的广泛应用。
0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胃癌研究 中的应用
基因变异检测与分析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胃癌细胞中 的基因突变、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 等多种类型的基因变异,有助于深入 了解胃癌的基因组特征。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变异检测 ,可以实现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个性 化治疗和预后评估。
转录组学研究
转录组学是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物 及其调控规律的学科,高通量测序技 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检测胃癌细胞中 的基因表达谱。
02
在变异注释的基础上,检测驱动基因中的突变情况,包括突变
类型、频率和位置等。
驱动基因突变验证
03
利用独立样本或实验方法对检测到的驱动基因突变进行验证,
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意义解读及报告
1 2 3
临床意义解读
结合患者临床信息、病理分期、治疗反应等,对 检测到的驱动基因突变进行临床意义解读,为患 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测序平台、试 剂、数据分析流程等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 确保高通量测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
推动多组学数据共享
建立多组学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不同来源、 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利 用效率和价值。
加强多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研发
针对胃癌高通量测序数据的特点,研发高效 、准确的多组学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
高通量测序在癌症患者精准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靶向治疗成果参加16th WCLC交流
Poster1: Xiaochun Zhang, et al. Clinical Effects of Icotinib for Brain Metastasis in Chines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Harboring an EGFR Mutation.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5; 10(9): suppl 2 S644. Poster2: Xiaochun Zhang,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Analysis of Icotinib in EGFR Mutation Positive and Unknow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from Eastern Coastal China.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5; 10(9): suppl 2 S524.
8.6%
114例患者肿瘤类型构成
NGS检出常规驱动基因以外其它治疗靶点
Xiaochun Zhang, et al. J Clin Oncol 2015; 33 (15): suppl e22066.
肿瘤组织NGS检测
其它治疗靶点
PTEN EGFR PIK3CA HER2 BRCA1/2 FBXW7 others(n≤3)
诊断 右肺腺癌 cT1N3M1 Ⅳ期
肿瘤活检组织基因检测(ARMS PCR/qPCR)
检测项目 EGFR Kras ALK Ros1 HER2 c-MET VEGFR1 VEGFR2 VEGFR3
检测内容 18、19、20、21外显子 2、3外显子 基因融合 基因融合 扩增 扩增 mRNA表达 mRNA表达 mRNA表达
PCR—SSCP法检测胃癌P53基因突变

PCR—SSCP法检测胃癌P53基因突变
姜海行;韩萍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13)003
【摘要】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
19例冰冻胃癌组织P53基因第7外显子DNA片段扩增及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相应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
结果发现4例(21.1%)胃癌组织P53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突变。
而P53蛋白表达率达47.4%(9/19)。
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0.05)。
提示在胃癌发生和演变过程中,P53基因突变是重要事件,其中第7外显子是突变热区之一。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姜海行;韩萍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02
【相关文献】
1.应用PCR-SSCP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中p53基因突变 [J], 肖晓光;王晶;刘新元
2.用PCR-SSCP及DNA测序法研究胃癌p53基因突变 [J], 徐珊;单祥年
3.银染PCR—SSCP法检测食管癌P53基因突变 [J], 崔爱玲;李建忠
4.免疫组化、PCR—SSCP共同检测同源胃癌组织K—ras/P21及p53基因突变[J], 陈言东;党彤;等
5.PCR-SSCP银染法检测吸烟大鼠肺组织p53、K-ras基因突变 [J], 薄其付;王晓丽;李若葆;王金平;李洪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癌症研究中。
癌症是一种与基因有关的疾病,而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癌症的基因变异及其影响,从而提高对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水平。
一、高通量测序技术介绍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基因测序技术。
与传统的Sanger测序相比,高通量测序技术更加快速、准确、可靠。
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高通量并行测序技术,将待测DNA片段分离出来,通过高通量并行化比对技术,得出测序结果。
二、癌症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及突变,因此在癌症研究中应用得非常广泛。
在过去,通过基因学研究癌症主要是通过单一基因进行研究,但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研究人员能够同时针对多个基因进行研究。
这样,研究人员可以从整个基因组层次上了解癌症的基因表达及其突变。
三、个体化癌症治疗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癌症研究中所得到的信息,可以使得癌症治疗能够更加个体化。
针对癌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样,患者将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四、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将CRISPR/Cas9等基因修饰工具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结果。
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可使科学家删除、插入或更改相关基因表达。
这些改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癌症发生的机制,以及如何避免或治疗这种疾病。
五、未来方向未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癌症。
这些新的发现将不仅有助于改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将有助于将癌症治疗引向更加精准的方向。
总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癌症的基因变异及其影响,从而针对癌症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未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将继续在癌症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癌症治疗技术向前发展。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肿瘤分子诊断研究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肿瘤分子诊断研究在传统医学诊疗中,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依赖于组织学和临床表现的,但是这种方式仅凭所取得的数据和信息很难对肿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肿瘤诊疗的各个环节中,从分子水平上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本文将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究,以期为肿瘤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一部分: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高通量测序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高效率、大规模的DNA序列读取技术。
它最初的发展主要是服务于基础研究领域,但观察到该技术能够读取大量的DNA序列,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开始扩展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
现在,高通量测序技术除了在相关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也成为了疾病基因检测和诊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部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DNA测序和RNA测序是两种常见的技术。
DNA测序:这是一种将全部基因组的DNA序列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当引入肿瘤组织的DNA样本到高通量测序仪后,高通量测序仪就会将样本拆解为单独的DNA碎片,并将它们分别读取。
这些DNA碎片的读取称为“reads”(读数)。
高通量测序技术通常会产生上百万到数十亿个reads。
RNA测序:这是一种分析全转录组的RNA序列的技术。
肿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会发生很大变化,并致使其RNA的表达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基于RNA测序技术进行的转录组分析可以用来寻找这些基因差异表达,这有助于识别致癌基因的表达以及相关的生物过程。
第三部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优势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优势有很多,其中以下三点是显著的:准确性: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读取要求峰值信噪比高于基准值,也就是说,它需要高度准确的读取。
高通量测序技术比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更可靠和准确。
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韩峰;奉典旭;沈江帆;王宝华【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01(002)009【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著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者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总页数】3页(P22-24)【作者】韩峰;奉典旭;沈江帆;王宝华【作者单位】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普外科,200062;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普外科,200062;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核医学科,200062;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J], 李东复;陈永胜;李海生;王亮;卢琳琳2.胆管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J], 丁谷华;孔雷;奉典旭;王宝华;蔡瑞霞;沈江帆;韩峰3.萎缩性胃炎血清学指标与基因p53、bc1-2联合检测的意义 [J], 徐光辉;刘斌;王泽衍;柏乃运;吴奇;王娟;仇敏洁4.p53、β-连环蛋白与IL-10联合检测对EB病毒相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J], 汪维佳;廖志波5.免疫组化联合检测PLK1、p21和p53蛋白预测TP53基因状态:一个独立的乳腺癌预测因子 [J], Watanabe G;Ishida T;Furuta A;魏开鹏;邱建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胃癌患者 RNA 测序数据结果 在胃癌组织和 癌旁组织中共检测到 2 229 个显著差异的基因及约 15 000 个 FPKM > 1 基因的表达,其中在癌组织中 1 590个基因上调,709 个基因下调。随机取 1 例胃 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 RNA 测序技术对其全 部基因 转 录 进 行 测 序,结 果 分 别 得 到 5. 36 Gb 和 6. 12 Gb 序列,且约 80% 测定的序列可以定位到参 考基因组,平均覆盖度分别达到 38. 63 X( X 为覆盖 倍数) 和 43. 22 X,见表 1。
基因突变、基因异常表达和表观遗传变异被认 为 是 胃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大 规 模 进 行 RNA 测 序 ( RNA-sequencing,RNA-Seq) 可 以 识 别 单 个 样 本 中 整个基因表达和结构变化,且有助于描述细胞转录 组的全部特征,所以 RNA 测序技术是研究不同转录 本表达变异状况的革新工具[1]。本研究针对早期胃 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了 RNA 测序,并对数 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各种基因转录变异 ( mRNA 表达水平和结构变化) ,以期了解胃癌的发病 机制。并通过测序分析及蛋白质电泳技术鉴定新融 合基因 LRP5-LITAF 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收集 2013 年 6 ~ 12 月靖江市人民 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早期胃癌患者 8 例,男 5 例,女 3 例,年龄 36 ~ 78 岁,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及药物 治疗,且根据 全 国 胃 癌 协 作 组 制 定 的《胃 黏 膜 活 检 病理诊断 标 准 》经 过 病 理 组 织 学 确 诊。 其 中,贲 门
关键词: 胃癌; 转录组; 融合基因; LRP5-LITAF; 高通量测序
中图分类号: R735. 2
文献标志码: A
Determination of LRP5-LITAF fusion gene in gastric cancer by transcriptome analysis XU Xiao-fenga ,WANG Jian-jiangb ,YE Jin-songa ,XU Li-fangc ,ZHU Yun-linga ,TAO Lana ,XUE Ying-chunb ( a. Clinical Laboratory, b.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c.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Jingjiang People's Hospital,Jingjiang 214500,Jiangs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fusion gene leve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explore the possible pathogenesy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RNAs in tumor tissues and matched normal tissues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performed sequencing using Illumi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er,and the levels and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ninety up-regulated and 709 down-regulated genes were detected in gastric tumor tissues. Thes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enriched in gene ontology( GO) related to cell cycle and tumor invasion and proliferation. Moreover,LRP5-LITAF fusion gene was found in 40% ( 2 /5) of gastric tumor tissues. Conclusion Man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LRP5-LITAF fusion gene were identified in gastric tumor tissues,which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transcriptome; fusion gene; LRP5-LITA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癌 6 例,胃体癌 2 例。于手术时冷冻采集新鲜胃癌 组织和癌旁组织( 距离癌组织 > 5 cm) 样本,于 RNA 保存管中 - 80 ℃ 保存。 1. 2 RNA 测序 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按照 Trizol 试剂( Invotrogen 公司) 说明书进行总 RNA 的提取, 并用 Agilent 生物分析仪( 美国安捷伦公司) 对其质 量进 行 评 估。按 照 Illumina 标 准 实 验 流 程,通 过 TruSeq RNA 样本制备包 ( Illumina 公 司,型 号: F 115 bp 短序列长度进行双末端测序。 由 Illumina 公司完成。 1. 3 测序数据过滤和比对 数据过滤过程中删除 带有接头污染和低质量值碱基的短序列。用 Bowtie2. 0. 0 软件和 Tophat1. 3. 1 软件以基因组 hg19 和 转录本参考序列( 下载自 UCSC 数据库: http: / / hgdownload. cse. ucsc. edu / goldenPath / hg19 / ) 比对过滤 后的序列。如果序列比对到核糖体 RNA 或者线粒 体 RNA,则不纳入后续的分析。通过可视化软件基
发现 1 590 个基因上调和 709 个基因下调; 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细胞周期、肿瘤侵入与扩散有关的基
因实体( gene ontology,GO) 注释中; 且在约 40% ( 2 /5) 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发现融合基因 LRP5-LITAF 。结论 发现了胃癌
发病过程中的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及融合基因 LRP5-LITAF,为胃癌的辅助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徐晓凤a,王建江b,叶金松a,徐丽芳c,朱蕴玲a,陶岚a,薛迎春b ( 靖江市人民医院 a. 检验科,b. 普外科,c. 消化 科,江苏靖江 214500)
摘要: 目的 了解胃癌发病过程中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 Illumina 高通量
测序仪对早期胃癌患者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进行 RNA 测序,以检测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及结构变化。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
· 月第 32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Lab Sci,Nov. 2014,Vol. 32,No. 11
DOI: 10. 13602 / j. cnki. jcls. 2014. 11. 08
·临床实验诊断研究·
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胃癌患者融合基因 LRP5-LITAF
定的序列不应定位到核糖体蛋白或小分子核糖核蛋 白( snRNP) 。用 Circos 软件( http: / / circos. ca / ) 显示 初步鉴定出的融合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1. 7 基因融合验证 根据 GenBank 中的融合基因 LRP5-LITAF 序列号( AB017498. 1 和 NM_001136473. 1) , 用 Primer Premier 5. 0 软件设计,由上海生工公司合 成。正 向 引 物 序 列: 5'-TGGATGGCAGCACCCGGA3'; 反向引物序列: 5'-CTTCCCATCAGGCCCCGT-3'。 PCR 产物片段大小为 313 bp。PCR 反应总体系为 100 μL,包括 10 × PCR buffer( 含 1. 5 mmol / L Mg2 + ) 10 μL,模 板 DNA 2 μg,5 U / μL Taq DNA 聚 合 酶 ( TaKaRa Bio 公司) 2. 5 μL,200 μmol / L dNTPs 7. 5 μL,100 pmol / L 上、下游引物各 5. 5 μL,ddH2 O 补 足至 100 μL。PCR 循环参数: 94 ℃ 1 min; 94 ℃ 20 s,55 ℃ 20 s,72 ℃ 1 min,共 40 个循环。经 10 g / L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DYY-6C,北京六一仪器厂) 观 察并拍照。
样本 癌旁组织 胃癌组织
作者简介: 徐晓凤,1964 年生,女,主任技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临床检验杂志 2014 年 11 月第 32 卷第 11 期 Chin J Clin Lab Sci,Nov. 2014,Vol. 32,No. 11
·829·
因组浏览器( IGV2. 0. 26,http: / / www. broadinstitute. org / igv / ) 确认测定序列比对的结果。 1. 4 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为了鉴定胃癌相关的差 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 ,本 研究用 Cufflinks( 1. 0. 3) 软件计算每一百万个比对 上的序列片段中比对到外显子的每一千个碱基上的 短序列个数( 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exon per million fragments mapped,FPKM) 来进行基因表达定量。 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的 DEG 用显著性标准P < 0. 05 进行鉴定。同时,针对筛选出来的 DEG,通过 网络 工 具 DAVID ( http: / / david. abcc. ncifcrf. gov / ) 进行基因实体( gene ontology,GO) 注释和 KEGG 通 路富集分析,富集的显著性标准为错误发现率( false discovery rate,FDR) < 0. 05。 1. 5 可变剪接事件检测 用 MISO 软件检测测序 样本的可变剪接事件。可变剪接的类型包括: 可变 3'剪接位点( alternative 3' splice sites,A3SS) ,可变 5' 剪接位点( alternative 5' splice sites,A5SS) ,互相排 斥的外显子( mutually exclusive exons,MXE) ,内含子 保 留 ( retained intron,RI ) 和 外 显 子 跳 跃 剪 接 ( skipped exons,SE) 。按照如下条件进一步确定差 异表达的亚型: ( 1) 基因表达差值 > 0. 2; ( 2) 贝叶斯 因子 > 10; ( 3) 内含测定序列 > 1,互斥测定序列 > 1,内含测定序列和互斥测定序列总数超过 10。 1. 6 融合基因识别 通过 defuse 软件和 TopHat 软 件融合识别融合基因。defuse 软件过滤过程遵循文 献[2]中所述的方法。TopHat 软件鉴定融合基因的 过滤标准如下: ( 1) 载体衔接测定序列数 > 3; ( 2)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