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2章1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交通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经济特性、运行规律以及交通运输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运输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这些活动对经济效率、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研究对象:(1)交通运输服务的供需关系,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

(3)交通运输网络的设计、优化与效率。

(4)交通运输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6)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策略和规制。

(7)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资评估与融资问题。

二、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分析:(1)描述性统计:收集和分析交通运输相关数据,描述现象的概况。

(2)因果推断:通过回归分析、实验设计等方法,探究交通运输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规范分析:(1)福利经济学:评估交通运输政策对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2)成本收益分析:比较交通运输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定量分析:(1)数学建模:构建交通运输需求的函数模型、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等。

(2)计量经济学:运用统计软件对交通运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4. 比较分析:(1)时间序列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2)横截面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

5. 系统分析:(1)系统动力学: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反馈机制。

(2)网络分析:研究交通运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三、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阶段:(1)早期关注点: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

(2)代表人物:Alfred Marshall, Walter Isard等。

2. 现代阶段:(1)20世纪中叶:运输经济学开始关注运输政策、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行为。

(2)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强调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和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运输经济学第二版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运输经济学第二版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运输经济学第二版答案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点: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

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

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

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

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

“人公里”、“吨公里”是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

二、简答题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答:⑴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⑵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⑶强调运输需求分析;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⑸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

答:⑴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⑵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

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⑶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

第2章-交通运输需求基础1

第2章-交通运输需求基础1
指与该商品共同消费或使用的商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
需求就会(减少/增加?);
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下跌,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
(增加/减少?)。
23
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
正常商品(normal good):
对于这些需求量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下降而相应增加和减 少的商品,一般称之为正常商品。
述的是需求变化,另外也可以看出公园游览属于正常商品。
2.降低门票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入场,也就是希望通过价格
的下降导致需求量的上升,这描述的是需求数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
动,反应了需求数量的变化。
29
Question?
思考:
1、有哪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的右移? 2、有哪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的左移?
在一条确定的需求曲线上,需求数量的变化代表着点 沿需求曲线的移动。
17
需求的变化
需求点沿需求曲线的移动揭示了在其它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由于商品价格的涨落对需求
数量的影响。
其它条件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18
需求曲线的移动
新的需求曲线下,同样价格水平下需求数量增加了。
什么原因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19
第三,消费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支付能力。欲望人
人都有,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也想拥有豪宅,
但这仅仅是欲望,构不成需求。
愿意并且能 够支付
6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总和,是全体消费者在某
商品的各个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各个可
能数量的总和。
7
需求与需求数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
•Q = f(P) •其中: •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
库兹涅茨的分类方法
第一产业:即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 及狩猎业等
第二产业:即工业部门,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 业、电力、煤气、供水、运输、邮电等
第三产业:即服务部门,包括商业、银行、保险、 不动产、政府机关、国防及其他服务业
三次产业的分类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分类
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狩猎业 第二产业:采矿、制造业、煤气、供电、供水等 第三产业: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有利于建立各种部门比例关系,保证运 输业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运输业的超前性及后备性建设 有利于提高运输业的质量管理 有利于运输业的投资及其经营管理
第二章 运输业的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1. 运输业是物质生产部门 2. 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 3. 运输业是基础设施
2.1产业的形成
和质量
政府调控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发达国家──过立法,辅以适当的财政政策 我国──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地质勘 察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 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 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社会福 利事业等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公共产品──那些不具有消费排他性产品, 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产品的总 称,如司法、教育等
私人产品──一般生产要素的供给者通过市 场经济机制所提供的产品与劳务,如衣、食、 住、行中的绝大多数产品
3.2 运输基础设施的双重身份
运输基础设施既可以是公共产品,又可 以是私人产品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一、运输经济学导论1. 运输经济学的定义: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输活动中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

它旨在通过经济分析,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运输市场的结构和行为- 运输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运输政策的设计与评估- 运输需求与供给的规律- 运输成本的形成与控制- 运输价格的决定与影响3.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和解释现实中的运输现象。

- 规范分析: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运输经济活动的理想状态和改进方向。

- 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运输问题进行量化研究。

- 定性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探讨运输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二、运输的分类1. 按运输方式分类:- 公路运输:使用汽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

- 铁路运输:利用铁路轨道和机车车辆进行的运输。

- 水运: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在空中进行的运输。

- 管道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流体和气体等物资的运输方式。

2. 按运输对象分类:- 货物运输:涉及各种商品和物资的运输。

- 旅客运输:涉及人的位移,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等。

3. 按运输范围分类:- 长途运输: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运输。

- 短途运输:在较小地理范围内进行的运输。

- 城市运输:城市内部的运输活动。

- 农村运输:农村地区的运输活动。

三、运输需求1. 运输需求的定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物或旅客为实现空间位移而愿意且能够支付的运输服务量。

它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服务的需求。

2. 运输需求的特性:- 空间性:运输需求产生于货物或旅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具有明确的空间方向。

- 时间性:运输需求具有时效性,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运输经济学第2章PPT课件

运输经济学第2章PPT课件
• (4)运输价格,简称运价,是运输单位重量或体积的货物和运送每位旅
客所需的运输费用。
• (5)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又称流时和流速,前者是指货物或旅客发生
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时间;后者是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 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
•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
17
•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 (1)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通常用货运量和客运量来表示,用来说明
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的数量与规模。
• (2)流向,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的空间走向,表明客货流的产
生地和消费地。
• (3)运输距离,也叫流程,指货物或旅客所发生的空间位移的起始地至
到达地之间的距离。
2.7 0
需求量变动说明图
50
a
100
b
150
c
200
50
100
150
200
250Q
16
二、运输需求的概念
• 1.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 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 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 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 望和具备支付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 构成现实的运输需求。
19
• 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
局与资源产地分离。
•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 •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
上的差异。
20
三、运输需求的类型
• 1.按运输对象种类不同,可分为货物运输需求和
旅客运输需求。

运输经济学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运输经济学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4.评价
杜能的分析很形式化
采用孤立化研究方法,假设条件距离现实也很远
开创性工作为区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为后来农业区位、土地和地租分析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基 础 农业圈层不同,集约化程度不同的理论,在今天仍是农业 区划的理论基础。
如1980年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市形成四个圈层:
蔬菜和鲜奶
木料和柴薪
轮作式农业圈
谷草式农业圈
三圃式农业圈 畜牧圈
3.结论
按照19世纪的运输技术条件,易腐货物和重量大、价值相对 低从而不易运输的产品应该靠近市场生产 不易腐坏和每单位重量价值较高、相对较易运输的产品则可 远离市场生产 具体来说,由于当时既无快运又无冷藏车辆,所以易腐坏的 蔬菜和鲜奶最不易运输,应在城市周围第一地带生产;第二 地带应生产重量大价值低的木料和柴薪;第三、四、五地带 应生产谷类,其种植密度和集约程度逐渐减低;第六地带是 平原的最外区域,应放养牲畜以供屠宰和生产奶酪
第一节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运输业的一般意义 和影响 二、运输业的经济意义 和影响
一、运输业的一般意义和影响
1.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交通运输业服务于政治,如军事。 3.在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火灾等突然降临之时,是 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必备条件。 4.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了人与货物的流动性,与之相 伴的是资金的流动,信息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知识 的增长,促进地域之间、民族之间的融合、理解,有 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和平。 5.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或根据。
二、运输业的经济意义和影响
1.运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分工和工业化的 实现。
2.运输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3.运输与国民经济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

运输经济学第2章 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第2章  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17
1)薄利多运策略---低价策略
条件
1.企业内部拥有剩余 运力
2.需求的价格弹性大 于1
3.运输收入量扣除税 金的增量以后,仍大 于成本的增加量

需求曲线较平缓

P0
A
B P1
0
Q0
Q1
运量
• 图2-5 薄利多运策略收入分析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21
第三节 运输需求效用
效用:是指一个人在占有、使用或者消费 某种商品或服务时而得到的快乐或者满足。
1)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 2)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3)效用可以由其他因素派生。 4)效用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时髦”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20
(3)运输需求弹性的回归预测分析
一元回归假定运输需求弹性只受一个因素 (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从而确定
消费者收入水平与运输需求弹性的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为:Y=f(X), 其预测模型为:
Y=a+bX
式中:X——自变量
Y——因变量
a,b —回归系数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24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随着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 从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增量呈递减的趋势。
原因:
需求欲望与满足程度会随之降低;
少量时会将这种商品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效用最 高。
这一规律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商品领域的,当然也
包括运输的领域。
U
T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 100 总 成 80 本 (%) 60
100 41 29 16 14
合计
40 20 0
生产成本
市场活动 运输成本 其他物流
3. 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用地发展模式: 城市用地发展模式: 同心园模式( ) 同心园模式(a)
占总人口的 a) c) 高收入者住宅 数量 b) 百分比 ●发展中国家努力限制城市规模过于庞大 中收入者住宅 卫星城 低收入者住宅 205000 格拉斯哥 欧美发达国家关心的如何扭转城市衰落的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关心的如何扭转城市衰落的问题。 21 中心商业区 150000 22 60年代以来 相当部分城市都发生可观的人口外流。 60年代以来,相当部分城市都发生可观的人口外流。伴随这 年代以来, 利物浦 主干道路 种现象的是甚至更快的工厂外迁。其结果是城市内的公共经济 种现象的是甚至更快的工厂外迁。 110000 18 曼彻斯特 的衰落(这些地区的赋税基础倒塌, 的衰落(这些地区的赋税基础倒塌,人口组成越来越偏向于老 500000 16 伦敦市中心 残疾人和穷人)和失业(不但是企业比人口离开得快, 人、残疾人和穷人)和失业(不但是企业比人口离开得快,而 85000 8 伯明翰 且离开的主要是大制造业, 且离开的主要是大制造业,它们的离开留下了大量失业的非熟 练工人)。 练工人)。 40000 12 纽卡斯尔 1966-1976英国城市的净移出人数 ●1966-1976英国城市的净移出人数 (8% ~ 22%)。 25000 22%)。 8 诺丁汉
三、运输与发展
1. 运输与工业区位 2. 运输与物流 3. 运输与城市发展 4.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讨论
1. 运输与工业区位
区位是“分布的地区或地点” 区位是“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位理论是关于人 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现代研究成果表明,单纯运输成本对企业选址的的 现代研究成果表明, 影响已越来越小,这是因为: 影响已越来越小,这是因为: 1)在大多数行业中,运输成本不超过产品总成本 )在大多数行业中, 的10%。 。 2)很多选址研究表明,影响企业选址的主要是良 )很多选址研究表明, 好的旅客运输设施, 才是长途(货物) 好的旅客运输设施,其次 才是长途(货物)运输的 条件 3)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并非总是受成本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 最小化的观念所左右,在许多情况下, 最小化的观念所左右,在许多情况下,当其他条件 相宜, 相宜,运输成本低于某一水平的地方便被认为是可 以接受的。 以接受的。
3. 运输与城市发展
●两种供选择的策略对城市中心区域经济的影响 提高停车费或征收道路费——运输成本上升使城市中心衰落 ● 提高停车费或征收道路费 运输成本上升使城市中心衰落 ①驾车成本的提高将致使最近的上下班地带向外扩大 驾车上班者转向郊区次中心寻找工作, ②驾车上班者转向郊区次中心寻找工作,从而使就业边界移到 U1; ; 譬如, 扩大到的B’处),使那些住在 使那些住在BB’处的人因上下班 (譬如,从B扩大到的 处),使那些住在 扩大到的 处的人因上下班 里程大于原B处的人而实际收入减少 ,长期来看,将使非中心 处的人而实际收入减少, 里程大于原 处的人而实际收入减少,这会鼓励更多的人到其他 中心区域交通限制使劳动条件变差, ③中心区域交通限制使劳动条件变差 长期来看, 地方找工作,从而减少中心区域的劳动里供给; 地方找工作,从而减少中心区域的劳动里供给; 区域对工业更具吸引力,客观上,熟练工人往往有更大的流动 区域对工业更具吸引力,客观上, 这会加大城市中心很快衰落的进程。 性,这会加大城市中心很快衰落的进程。
3. 运输与城市发展
2. 运输与物流
在欧洲工业化国家,社会物流总成本虽因国家不同而略有 在欧洲工业化国家, 出人,但一般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1%一14%。 出人,但一般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 一 。 一般来说,运输成本是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 一般来说,运输成本是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从欧 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 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运输成本一般也都会占到物流总成 本的l/3以上 以上。 本的 以上。
表2 . 1 - 3 中 、 美交通运输对国民的贡献发展趋势对比 时间(美国 / 中国) (80/85)年 (90/95)年 (97/2002)年 10945 11606 13528 美国(吨公里) 运输系统为 1 1.06 1.236 美国(指数,80年=1.00) 每人每年运 1735 2950 3917 中国(吨公里) 送的货物 1 1.7 2.258 中国(指数,85年=1.00) 6461 8154 9248 美国(人公里) 运输系统为 1 1.262 1.431 美国(指数,80年=1.00) 每人每年的 419 743 1132 中国(人公里) 出行服务 1 1.773 2.701 中国(指数,85年=1.00)
2. 运输与生产
运输创造了空间和时间的效用 空间效用——可以通过改变位置来创造价值。 可以通过改变位置来创造价值。 空间效用 可以通过改变位置来创造价值 时间效用——运输还需要花费时间。 古典经济学 运输还需要花费时间。 时间效用 运输还需要花费时间 家称这种对生产过程起正面作用的时间延误为时 间效用。 间效用。 运输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 所有地区的资源、气候、文化、 所有地区的资源、气候、文化、人的技能等都存 在区别、 在区别、所以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自然会有别于 其他地区。如果有足够的运输, 其他地区。如果有足够的运输,每一个地区都可 以生产对自己有利的产品, 以生产对自己有利的产品,这就是基础经济学中 讨论的比较利益原理。 讨论的比较利益原理。
货运每年人均周转量(吨公里)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 管道 5240 3876 1873 52 2316 1142 4.6 铁路 52 373 0.1 496 7.8 公路 7368 565 13 2036 0.9 水运 0 7 0 3.4 15.1 民航 1719 86 20.1 51 45.3
客运每年人均运距(公里)
2. 运输与物流
现代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运输; 运输; 仓储; 仓储; 仓库、站场的选址及规划; 仓库、站场的选址及规划; 装卸与包装; 装卸与包装; 配送; 配送; 仓储和运输设备配套与购置; 仓储和运输设备配套与购置; 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 顾客服务; 顾客服务; 信息网建设、使用与管理等。 信息网建设、使用与管理等。
城市
轴线发展模式( ) 轴线发展模式(b)
人口的下降
卫运输与城市发展
●两种供选择的策略对城市中心区域经济的影响 提高停车费或征收道路费——运输成本上升使城市中心衰落 ● 提高停车费或征收道路费 运输成本上升使城市中心衰落 ①驾车成本的提高将致使最近的上下班地带向外扩大 扩大到的B’处),使那些住在 使那些住在BB’处的人因上下班 (譬如,从B扩大到的 处),使那些住在 譬如, 扩大到的 处的人因上下班 里程大于原B处的人而实际收入减少 处的人而实际收入减少, 里程大于原 处的人而实际收入减少,这会鼓励更多的人到其他 地方找工作,从而减少中心区域的劳动里供给; 地方找工作,从而减少中心区域的劳动里供给;
第二章 运输经济引论
第一节 运输的意义及其产业特征 第二节 运输业的发展 第三节 运输系统
第一节 运输的意义及其产业特征
一、运输的一般意义 二、运输的经济意义 三、运输与发展 四、运输产业特征
一、运输的一般意义
通过交通运输和产品交换形成的地区间联系促进了文化 意识的交流,从而有助于打破隔绝状态,鼓励在语言、 意识的交流,从而有助于打破隔绝状态,鼓励在语言、 饮食、卫生、教育和一般生活方式上的趋同。 饮食、卫生、教育和一般生活方式上的趋同。 高效的运输使广阔地理区域的整治统一成为可能。 高效的运输使广阔地理区域的整治统一成为可能。 运输——包括它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已及它的不发达造 运输 包括它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已及它的不发达造 成的阻隔——均是人们继承到的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均是人们继承到的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成的阻隔 均是人们继承到的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一个人希望在我们国家的经济, 如果一个人希望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商业或政治生活中 起一定作用的话,那么, 起一定作用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对运输系统有一定了 解——对它的一般意义和特殊用途,对它的内部运转和 对它的一般意义和特殊用途, 对它的一般意义和特殊用途 外部联系,对它的起源和未来发展, 外部联系,对它的起源和未来发展,以及对它面临的问 题和取得的成就有所了解, 题和取得的成就有所了解,因为这是对一个人基本教育 的一部分。 ——桑普森(Sampson,美国,1978) 桑普森( 美国, 的一部分。 桑普森 美国 )
5. 运输与国民经济
运输系统在支持国家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的作 用已是一般的常识。 用已是一般的常识。
表2 . 1 - 2
项目 美国(1997) 中国(2001) 美国/中国 项目 美国(1997) 中国(2001) 美国/中国
美国和中国的人均运输水平对比( 近似值) 美国和中国的人均运输水平对比 ( 近似值 )
二、运输的经济意义
1. 运输与经济发展 2. 运输与生产 3. 运输与销售 4. 运输与价格 5. 运输与国民经济 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运输经济研 究范围内的“第一主题” 唐富藏(中国台湾) 究范围内的“第一主题”—— 唐富藏(中国台湾)
1. 运输与经济发展
农业、工业、 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是国家经济的四个重要 部门, 部门,经济的迅速和均衡增长要求这四个部门同时得 到发展,而没有完好的运输体系,农业、 到发展,而没有完好的运输体系,农业、工业及商业 的发展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的发展是根本不能想象的。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 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 —— 潘德拉格 (印度 ) 件。
5. 运输与国民经济
根据我国、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有关资料,从以下 根据我国、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有关资料,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六个方面来讨论运输经 济意义问题: 济意义问题: 运输费用 在运输及与运输有关领域就业的人数和他们的收入 运输业的社会投资额 对运输系统的公共补贴额(政府投资) 对运输系统的公共补贴额(政府投资) 运输业在税收方面的作用 运输业带动其他产业产品消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