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全文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电信网论文

电信网论文

通信网技术融合与发展的分析多年以来,世界通信产业一直以超过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全世界掀起一个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浪潮。

由于通信网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和骨干,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订“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投入巨资建设本国通信网,加速信息化进程,争取在世界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由此使得各国通信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进行的热火朝天,多年以来,世界通信产业一直以超过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全世界掀起一个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浪潮。

由于通信网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和骨干,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订“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投入巨资建设本国通信网,加速信息化进程,争取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由此使得各国通信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进行得热火朝天,通信网技术的发展也因此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已经熟知的一个普遍定律就是:当今世界,技术已成为竞争的制高点。

谁拥有新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而通信技术正是出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发展极为迅猛。

通信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技术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

从宏观角度来看,现代通信技术大体上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传送网技术:电信网中的陆地有线传输系统,经历了从模拟系统到PCM数字系统,又从PCM数字系统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到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演变。

无可置疑,PDH技术与模拟技术相比,在提高信号质量和通信容量、有利于集成、缩小设备体积、减少功耗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

但是,PDH就其本身也存在着如下一些缺点:1.PDH存在欧洲,北美两种标准,两者互不兼容,从而引起国际互联方面的困难;2.PDH上下支路逐级复接十分麻烦、复杂;3.其开销比特很少,不能提供足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与PDH进行比较之后,SDH的优点就显而易见了。

其实,SDH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全球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NNI,包括统一的数字速率等级、帧结构、复接方法、线路接口及监控管理等等。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参考文献列表111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参考文献列表111

[1]刘珊.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D].导师:孙启明.北京邮电大学,2011.[2]记者赵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节资200亿元[N].人民邮电,2011-01-19(001).[3]记者温婷.今年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新增两项指标[N].上海证券报,2011-04-28(F04).[4]王雅芃.电信基础设施共享仍有难题待解运营商应有大思路共博全局利益[J].世界电信,2011,11:25-28.[5]高爱雄.国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浅析[J].改革与战略,2012,01:184-186.[6]卢安文,胡明哲.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策略研究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2,03:184-187.[7]顾秀红.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的项目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12:132-133.[8]李荣.关于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通信科技,2012,01:6-8.[9]敖永春,胡明哲.基于第三方公司运营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6:145-148.[10]甘信建.四川:创新引领蝶变——通信行业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经验扫描[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04:22-23.[11]邢云鹏.共建共享与电信行业竞争的演进——基于竞争优势的视角[J].中国电信业,2011,02:55-57.[12]孙小和,王纯.奏响共赢路上的和谐音符——江苏扬州移动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纪实[J].中国电信业,2011,04:34-35.[13]孙小和,王纯.共赢之路上的和谐音符江苏扬州移动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纪实[J].通信企业管理,2011,05:54-55.[14]甘信建.合心聚合力合力建和谐——来自四川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经验[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03:33-35.[15]吴毅,周慧峰,黄蜀江.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运营商市场份额的影响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通信学会:,2012:3.[16]本刊编辑部.多措并举形成机制江苏通信业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效显著[J].江苏通信,2012,04:16.[17]陆凤祖,堵雯曦.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江苏共建共享力助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新提升[J].江苏通信,2012,04:18-19.[18]本报记者张九陆.共建共享光荣荆棘路[N].通信产业报,2012-05-21(012).[19]本报记者谢丽容.共建共享须解两大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2-05-21(014).[20]本报记者罗凯徐勇.节能减排担大任[N].人民邮电,2012-09-06(001).[21]周智.岳阳市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案设计研究[D].导师:洪开荣.中南大学,2010.[22]李童.通信网络共建共享建议及成本效益研究[D].导师:柏琳.北京邮电大学,2012.[23]何欣.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我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策略研究[D].导师:贾怀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24]刘为.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导师:忻展红.北京邮电大学,2010.[25]高照.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的研究[D].导师:彭晓峰.北京邮电大学,2010.[26]卢安文,王跃平.电信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01:123-125.[27]周林,雷绍兰.电信基础设施共建模式利弊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0,06:68-69.[28]邢云鹏,柯唱.共建共享与电信行业竞争的演进[J].通信企业管理,2010,11:80-82.[29].我们的共建共享:制度保障是关键[N].通信产业报,2010-03-22(032).[30]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徐望.共建共享——通信监管创新之路的力作[N].人民邮电,2010-09-29(006).带摘要版:[1]刘珊.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D].导师:孙启明.北京邮电大学,2011.摘要:电信竞争管制是电信管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电信的运营变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电信的运营变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市场营销设计(论文)题目:中国电信的运营变革问题研究指导教师:2013年3月27日摘要:在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已经进入业务与产品运营阶段。

因此 , 电信运营企业应通过整合内外资源 ,科学构建业务网络 , 合理进行组织变革 , 并通过成功的产品管理 , 利用业务平台提供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产品,实现电信运营企业的成功变革转型,最终保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关键字运营变革电信行业一.概念企业运营变革是指企业在确定全球业务和运营战略时,往往必须涉及整个企业范围内的变革,这种大规模变革称之为“运营变革”。

企业成功的运营变革往往会采用管理“推动”和组织“拉动”相结合的方法。

事实上,仅凭十人的推动之力去改变万人的工作方式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推拉结合的模式中,高层管理者将目标和里程碑与业务战略和运营战略协同起来,并辅之以运营变革的。

二.电信行业国内外现状在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已经进入业务与产品运营阶段。

现如今,中国电信正处于二次转型的关键时期。

如何发挥全业务运营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新的转型和发展的突破,这是中国电信在二次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在二次转型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新三者”的战略定位,一方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公司业务的全面转型 ; 另一方面,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架桥铺路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因此 , 电信运营企业通过整合内外资源 , 科学构建业务网络 , 合理进行组织变革 , 并通过成功的产品管理 , 利用业务平台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 实现电信运营企业的成功转型 , 最终保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2011年12月2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2012年度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任务,提出持续深化企业转型,增强运营管理能力,通过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全业务规模发展,促进企业价值稳步提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

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1] 王钦.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 福州大学2010[2] 黄凌霄. 电力线扩频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福州大学 2010[3] 陈大平. 基于时频分析的BFSK信号解调的研究和实现[D]. 福州大学2010[4] 徐子平. 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 警察技术. 2007(06)[5] 贾丹,刘建伟.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 警察技术. 2007(02)[6] 徐子平. 公安集群通信系统基站间IP互连技术概述[J]. 警察技术. 2007(06)[7] 贾丹,刘建伟.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展望--MPT集群分布通信系统[J]. 警察技术. 2007(02)[8] 奚雯佳. 基于TETRA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9] 钟红艳. 基于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的多用户接入及通信调度的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0] 闫思思. DMR数字集群基带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天津大学 2014[11] 彭光纯. 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 苏州大学 2014[12] 吴文杰. 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 福州大学2010[13] 刘畅. 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4]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 华侨大学 2014[15] 李军. 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维护[J]. 警察技术. 2007(01)[16] 谭学治,张学军. 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 警察技术. 2005(02)[17] 傅为民. 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 警察技术. 2004(02)[18] 王为民,符东昇. 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 警察技术. 2003(06)[19] 程效军,徐文昌.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20] 李鸿,胡少鹏.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02(04)[21] 李军. 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维护[J]. 警察技术. 2007(01)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1] 彭光纯. 警用350M模拟中继台数字化改造[D]. 苏州大学 2014[2] 吴文杰. 警用350兆集群分布通信系统工程应用研究[D]. 福州大学2010[3] 刘畅. 南宁交警TETRA数字集群管理和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4]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 华侨大学 2014[5] 梁云. TETRA系统多交换机分布式呼叫控制的研究[D]. 北京理工大学 2014[6] 杨阳. 集群电台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2[7] 钱华. 通信机房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9)[8] 翟卫东,刘永新. 动环监控系统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06)[9] 程爱英. 浅谈通信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4)[10]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Ltd 浅谈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 电源世界. 2007(01)[11] 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童官军.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5(04)[12] 孙建设,史磊,陈鲁华. 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精密电压电流幅值变换器[J]. 变压器. 2004(12)[13] 梁明,毕亚雄,顾宏进,杨慧娜,刘文霞. 一种新型的电力监测和能量管理系统[J]. 电工技术杂志. 2004(05)[14] 瞿曌.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水电站监测系统的研究[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4(04)[15] 李湘,卢庆. 移动通信网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实现[J]. 通讯世界. 2003(08)[16] 秦涛.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终端的研究与开发[D]. 北京交通大学2013[17] 谭学治,张学军. 关于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网的建设问题的探讨[J]. 警察技术. 2005(02)[18] 傅为民. 集群移动通信的进展[J]. 警察技术. 2004(02)[19] 王为民,符东昇. MPT1327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链路联网技术及应用[J]. 警察技术. 2003(06)[20] 程效军,徐文昌. 公安应急指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21] 李鸿,胡少鹏.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其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J]. 广东公安科技. 2002(04)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1]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2]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3]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4]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5]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4)[6]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7] 钱丽娜. 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1(09)[8] 刘亚丽. 项目管理在新疆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9] 王剑. 项目管理在新疆移动客户触点营销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0] 田质兵.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D]. 南京邮电大学2014[11] 唐敏. 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12] 吴美蓉. 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管理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2014[13] 罗志恒. 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 2011(03)[14] 马幽淼. 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 现代电信科技. 2010(07)[15] 李实,余占环,丁志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 2008(08)[16] 浦培根.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4)[17] 刘明. 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中国电信相关技术及文件

中国电信相关技术及文件

中国电信相关技术及⽂件第⼀部分中国电信(2011)89号《中国电信集团⽹络发展指导意见(2010版)》(节选)前⾔当前及今后⼏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信息化需求持续旺盛和国家培育发展新⼀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和三⽹融合试点启动对⽹络的业务⽀持和差异化竞争能⼒提出了更⾼的要求;光纤接⼊、云计算、物联⽹、LTE、下⼀代互联⽹等新技术逐渐成熟,给⽹络演进注⼊了新的驱动⼒。

同时,企业EVA提升和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要求进⼀步优化投资结构,盘活挖潜现有资源,降低⽹络成本,突出⽹络发展效益。

集团各级⽹络发展部门应充分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企业"⼗⼆五"深化战略转型对⽹络发展的要求,抓住今后2-3年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在加快推进基础⽹络的宽带化、IP化、融合化、扁平化和业务⽹络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代全业务智能⽹络和统⼀开放的综合业务平台体系。

要做⼤做宽通道,提升⽹络智能⽔平,保持3G和宽带能⼒领先优势;做强做优平台,推进平台整合,加强能⼒开放,⽀撑内容与应⽤的快速引⼊,提升⽹络与平台价值,实现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要关注新增⽹络资产的结构和价值、存量资产的挖潜盘活,推进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撑企业 EVA 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做宽通道,实现⽹络能⼒的规模发展。

充分认识光进铜退的战略意义,统筹规划、系统组织、⼤⼒实施FTTH建设与改造,在"⼗⼆五"末实现南⽅城市地区光纤接⼊全覆盖,按需提供百兆接⼊。

积极实施铜缆退⽹,推进语⾳接⼊IP化。

加快部署具备多业务接⼊和远程管理能⼒的家庭⽹关和企业⽹关。

扩⼤3G⽹络覆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络利⽤率;加强WiFi有效覆盖,扩⼤对3G的分流⽐例,提⾼WiFi⽹络的可运营、可管理能⼒。

根据接⼊宽带提速、三⽹融合、移动互联⽹等带来的流量尤其是视频流量的快速增长,加强IP、传输城域⽹与⾻⼲⽹的扩容优化,提升IP⽹络的全业务承载能⼒,做好全⽹IDC、CDN的统⼀规划建设。

《电信市场参考》2008年第24期

《电信市场参考》2008年第24期

2008年第24(总474期)2008年6月9日出版行业透视◆迎接全业务时代的到来◆面对全业务,你准备好了吗?◆电信重组后的有效竞争政策业务广角◆无线互联网贵在应用◆“手机报”怎么“赢”运营观察◆视频通话拉开TD-SCDMA第一幕◆全业务运营下数据增值业务域外电信◆美国WLAN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日本信息通信业应对地震之策本期导读迎接全业务时代的到来 (2)随着5月24日我国宣布电信业重组开始,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了全业务运营时代。

由于即将组建的三家运营商的背景不同,其技术类型、网络覆盖和用户构成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每个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的独到优势在于走入电信市场的蓝海。

通过重组,中国电信可以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来扩大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也在数据业务中占据向行业用户和集团用户渗透的先机。

整合后的中国电信,通过持续的内部改革、优化重组,集中网络的资源,积极创新业务,竞争力将得到有力提升。

面对全业务,你准备好了吗? (4)走进全业务运营时代,演好担任的角色十分重要。

运营商要做好当前工作,一是要力助固定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二是要聚焦移动网与互联网融合业务的发展,三是要增强战略联盟合作的能力。

监管部门应做好市场份额管制等工作,共同重塑“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无线互联网贵在应用 (13)电信重组意味着3G发牌,也意味着无线互联网即将爆发。

3G的杀手级应用是无线互联网,而吸引用户使用3G手机,必须丰富无线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但是如果没有基于无线互联网的各种丰富的应用和手机客户端软件的配合,3G手机既使有高速上网的性能,也无法吸引用户使用。

全业务运营下数据增值业务 (21)全业务运营下,如何发展数据业务会遇到三个问题:从定位上看,把传统互联网业务引入移动网、通过移动数据业务拉动用户对固网渠道业务的使用,还是建立统一的多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合作上看,是合纵、连横,还是自我发展?从商业模式上看,是选择服务商、广告商,还是中间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运营商在未来通信服务市场中的命运。

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

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

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移动通讯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一:[1]谢显中,聂能.3G手机不再神秘[J].数字通信.2000(10)[2]谢显中,李颖,吴克颖,王新梅.Turbo码与空时编码的结合研究及其性能[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06)[3]刘正军,蔡国权,罗小武.DS-CDMA系统中一种盲2-DRAKE 接收机的研究[J].电子学报.1999(S1)[4]葛利嘉,路鸣.蜂窝通信的空分多址:概念、算法和性能[J].通信学报.1999(08)[5]谢显中,柏春燕,王新梅.神经网络技术在纠错码研究中的现状与前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03)[6]柏春燕,谢显中,王新梅.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分组码译码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02)[7]谢显中,王新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方案[J].移动通信.1999(01)[8]谢显中,苗洪雷,李颖,王新梅.分层空时码的模型、译码接收及其性能仿真[J].通信学报.2001(08)[9]蒋伯峰,王文杰,殷勤业.利用波达方向矩阵法实现多径信道方向角与相对时延的联合估计[J].电子学报.1999(S1)[10]金梁,汪仪林,殷勤业.多用户环境下阵列响应的闭式盲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1999(12)[11]谢显中.TDD模式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J].现代电信科技.2000(02)[12]郑元谨,闻懋生.基于神经网络的(23,12)Golay码译码新算法[J].通信技术.1996(02)[13]殷贯西.移动卫星信道中的数字传输[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14]田斌.实用化汉语语音识别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15]白宝明.Turbo码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16]徐大专,顾长青,许宗泽.神经网络在分组码软判决译码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1995(04)[17]杨义先.神经网络与编码理论--国内外成果综述与未解决的问题[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2(02)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二:[1]钱丽娜.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1(09)[2]罗志恒.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1(03)[3]马幽淼.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07)[4]李实,余占环,丁志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08)[5]浦培根.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4)[6]刘明.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7]钱丽娜.化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1(09)[8]刘亚丽.项目管理在新疆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9]王剑.项目管理在新疆移动客户触点营销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10]田质兵.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项目风险管理[D].南京邮电大学2014[11]唐敏.项目进度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12]吴美蓉.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管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13]罗志恒.基于AHP和前景理论的知识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选择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1(03)[14]马幽淼.移动运营商电话营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07)[15]李实,余占环,丁志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08)[16]浦培根.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4)[17]刘明.移动运营商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三:[1]杜大军,费敏锐,宋杨,李雪.网络控制系统的简要回顾及展望[J].仪器仪表学报.2011(03)[2]詹习生.基于通信约束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最优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3]王宝贤.融合通信参量的网络系统跟踪性能极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4]孙凤兰.多智能体网络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5]彭可.合金化和纳米复合化制备(Mo,W)Si2-SiC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6]李洪波,孙增圻,孙富春.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02)[7]祁恬,刘寅,苏为洲.基于量化控制信号的线性系统的跟踪性能极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07)[8]彭可.控制网络系统性能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互连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4[9]冯海林.网络系统中可靠性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10]郭一楠,张芹英,巩敦卫,张建化.一类时变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8(06)移动通讯论文参考文献四:[1]熊炜,李清泉.高速公路场景中车用自组织网络1-连通的必要条件[J].软件学报.2010(11)[2]谢旭,黄本雄,王芙蓉,李可维,王浩.车用自组织网络SR-ALOHA协议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04)[3]安建伟,郑青,杨扬,米振强.车载自组网路由稳定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10)[4]杨博,刘大有,金弟,马海宾.复杂网络聚类方法[J].软件学报.2009(01)[5]吴青,何智伟,初秀民,宗成强.智能车路系统中汽车列队行驶控制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J].交通与计算机.2008(04)[6]高德荃.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数据模式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09[7]曹霞.RICU中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瘦素、肌肉生长抑制素、TNF-α水平及营养状况与延迟脱机关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8]涂伟.基于Voronoi图的大规模物流车辆路径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9]CO-OPerativesystEmsforintelligentRoadSafety(COOPERS).[10]SAFESPOTIntegratedProject.[11]Coop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Systems(CVIS).[12]刘鸿飞,黄席樾,李丽君,张仔兵.车用自组织网络分层优化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07)[13]熊炜,李清泉.高速公路场景中车用自组织网络1-连通的必要条件[J].软件学报.2010(11)[14]谢旭,黄本雄,王芙蓉,李可维,王浩.车用自组织网络SR-ALOHA协议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04)[15]安建伟,郑青,杨扬,米振强.车载自组网路由稳定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10)。

中国电信〔2014〕213号关于印发当前LTE建网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应用建议的通知

中国电信〔2014〕213号关于印发当前LTE建网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应用建议的通知

— 1 — 普通商密中国电信〔2014〕213号关于印发当前LTE建网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应用建议的通知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18日组织专家对上海、广东和湖北公司共同承担,北京、上海和广州研究院共同支撑的《可运营可管理的移动网络演进现场试验》项目进行了评审,评审获得通过。

该项目结合当前LTE建网需求,对目前的LTE无线深度覆盖、小区干扰协调等技术进行了深入测试和详细评估,提出了《当前LTE建网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应用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4G试验工程建设与优化,现将相关建议随文印发,供内部参考使用。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4年4月30日 — 2 —当前LTE建网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应用建议一、L TE室内覆盖技术应用指导大部分移动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需通过经济有效的手段,进行室内外统筹规划、协同覆盖,综合采用室外覆盖室内、室内分布系统等方案满足室内覆盖的要求。

通过广州等地现场试验,总结出LTE室内覆盖技术应用指导意见如下:(一)针对室内覆盖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覆盖方案。

1.采用室外站实现室内基本覆盖。

室外宏站规划已经兼顾考虑附近建筑的室内覆盖需求,可实现其窗边及外围房间的覆盖。

对于室外宏站覆盖无法满足集团下发的试验网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且不宜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区域,可采用室外瓦级小基站覆盖室内,如多层居民区、新建别墅区、校园等。

2.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实现深度覆盖。

对于高度12层以上、单层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重点楼宇,室外宏站难以实现室内深度覆盖,一般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如政府与商务楼宇、住宅楼宇、校园内的大型楼宇等。

(二)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原则1.现阶段,室内分布系统仍采用传统射频同轴电缆室分系统为主。

— 3 —光纤五类线室分系统、中频移频室分系统等LTE室内有源分布系统存在成熟度不高、支持厂家少等问题。

另外,有源分布系统一般需要通过五类线、馈线远端供电,目前缺乏安防方面的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田日才.扩频通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21.[2] 查光明, 熊贤柞.扩频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30-33 48-61.[3] 朱晓霞, 陆明泉, 肖先赐.通信信号细微特征分析[J].电子对抗.1995,(3).2-11.[4]何世彪, 谭晓衡.扩频技术及其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6-57 60-62.[5] H. Urkowitz.Energy Detection of Unknown Dterministic Signal[J].Proc. IEEE. 1967,55.523-531.[6]A. Polydoros, K. T. Woo.LPI Detection of Frequency-Hopping Signals Using Autocorrelation Techniques[J].IEEE Journal on SAIC.1985, 3(5): 714-726.[7] A . Polydoros, C. L. Weber. Detection Performance Considerations for Direct-Sequence and Time-Hopping LPI Waveforms[J]. IEEE Journal on SAIC, 1985, 3(5): 727-744.[8] D. E. Reed, M. A. Wickert. Minimization of detection of symbol-rate spectral lines by delay and multiply receivers[J]. 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1988, 36(1): 118-120.[9]J. F. Kuehls, E. Geraniotis. Presence detection of binary-phase-shift-keyed and direct-sequence spread-spectrum signals using a prefilter-delay-and-multiply device[J]. IEEE Journal on SAC., 1990, 8: 915-933.[10] Gilles Burel, Geline Bouder. Blind Estimation of the Pseudo-Random Sequence of A direct Sequence spectrum Signal[J]. 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2000, 40(3): 967-970.[11]董占奇,胡捍英,于宏毅. 基于延时相乘-相关及谱分析的直扩信号检测与符号周期、码片时宽估计分析[J].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30(4):840-842.[12] 石明军, 徐振平, 肖立民. 基于延时相乘结构的直扩载波最优检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9(7): 953-956.[13]Minquan Lu, Xianci Xiao. Detection of DS/SS Signal Using Fourth-Order Spectrum[J]. Proceedin g of ICSP’93, 1993, 39(11): 2436-2449.[14] 沈振惠. 基于四阶统计2-D切片的直扩信号多参数估计[J]. 信号处理, 2005, 21(3): 304-306.[15]韩高莉, 田红心.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低信噪比直扩信号盲检测的实现[J]. 空间电子技术. 2006, (2): 24-28.[16]Zhenhui Shen,Bin Tang.Multiple Parameters estimation simultaneously for DS-SS/BPSK signal based on fourth-order cumulate 2-D slice[C].In: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4.867-870[17] W. A. Gardner, C. M. Spooner. Detection and source location of weak cyclostationary signals: simplifications of the maximum likehood receiver[J], 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1993, 41(6): 905-916.[18] W. A. Gardner, C. M. Spooner. Signal Interception: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Cyclic-Feature Detectors[J]. 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1992, 40(1): 149-159.[19] W. A. Gardner. Exploitation of spectral redundancy in cyclostationary signals[J].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1991, 8(2): 14-36.[20]史建峰,朱良学,冯辉. 基于循环谱包络的BPSK码元速率估计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2):186-189.[21]杨敏军, 邱玲. 一种直扩信号的检测方法[J]. 计算机仿真, 2007, 24(9): 322-324.[22]Alan V. Oppenheim, Ronald W. Schafer. From Frequency to Quefrency: A History of the Cepstrum.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2004:95~106.[23]施齐云.直扩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院,2007[24] 张天骐,周正中等.低信噪比长伪码直扩信号伪码周期的估计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1):12-16[25]张天骐,林孝康,周正中等.一种直扩信号基带码周期及序列的盲估计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5,20:400-405. (涉及PN的估计)[26]张天骐,周正中,郭宗祥.一种DS/SS信号PN码序列估计的神经网络方法[J]. 信息技术,2001,17(16):534-537.[27]张天骐,周正中.直扩信号的谱检测和神经网络估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 第23卷第12期,12~15(二次功率谱)[28]黄显高,王超,黄伟等.负信噪比直扩信号的基带码盲检测[J].中国科学,2007,37(2):329- 338.[29] Spooner, C. M., Gardner, W. A. Exploitation of High-order Cyclostationarity for Weak Signal Detection and Time delay Estimation[J].IEEE,1992, 11(4):329-337.[30]朱近康.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16一42[31]苟彦新.无线电抗干扰通信原理及应用.第一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2] 韦惠民.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20-23[33] 沈丽丽,侯永宏,马兰.扩频通信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38-46[34] John G. Proakis,Masoud Salehi, Gerhard Bauch.现代通信系统[M].刘树棠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15-319.[35]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380-383[36]高晋占.微弱信号检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7] 李锐,何辅云,夏玉宝.相关检测原理及其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573-579.[38]李一兵,岳欣.扩频通信系统中弱信号检测研究[J].信息技术.2003年,27(8):55~57[39]黄硕翼,石荣,陈锡明.基于码周期的延时相乘法估计扩频QPSK信号的载频[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7,6(22):9-11.[40]孙铭芳.直扩信号检测和PN码参数估计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2006[41] 刘基南,袁亮,高梅国.一种直扩信号伪码速率的快速检测方法[J].现代防御技术,2005,33(1):62-64.[42]聂祥飞.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噪声抵消器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2):112~116.[43]曹亚丽. 自适应滤波器中LMS算法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452-454.[44]田玉静,左红伟. 自适应噪声抵消的应用研究[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6(1):77~80[45]吴正茂.自适应滤波器及其应用研究[J].南昌水专学报,2004,23(2):36~45.[46]沈福民.自适应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22.[47]朱小芳,陈亚光. 噪声对消在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 总线与网络,2006,24:86-88[48]刘进明,应怀樵.FFT谱连续细化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5,8(2):162~166.[49]丁康,江利旗。

离散频谱的能量重心校正法。

振动工程学报2001 年9 月第14 卷第3 期354-358[50]谢明, 丁康. 频谱分析的校正方法. 振动工程学报1994; 7 (2) : 172—179[51]谢明, 张晓飞, 丁康. 频谱分析中相位和频率校正的一种方法——相位差校正法. 振动工程学报, 1999; 12(4) : 454—459[52]孟建,胡来招.直扩信号检测的相关积累技术[J].电子对抗技术,2001,16(2):1-5.[53]张邦宁,魏安全,郭道省.通信抗干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17.[54]侯峥峰,熊辉直扩信号的参数估计计算机仿真2009年10月第26卷第10期352-355[55]张贤达,保铮.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9月.325~351[56] W. A. Gardner. Spectral Correlation of Modulated Signals: Part I-Analog Modution[J]. 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1987, 35(6): 584-594.[57] 陶雷,武传华.直扩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技术研究[J].船舶电子对抗,2006,(29):36-39[58]雷开洪,游庆山. 基于循环平稳特性的直扩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1):44-47[59]黄知涛,郑衡,姜文利等.基于循环平稳建模的信号检测方法.信号处理增刊,2001,251-254[60] 金艳,姬红兵.基于循环自相关的PSK信号码速率估计的噪声影响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30(2):505-508.[61] W. A. Gardner. Measurement of spectral Correlation[J]. IEEE Trans. on ASSP. 1986, 34(5): 1111-1123.[62]戴乐,张海波.直扩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8):10381052.[63]黄知涛,周一宇,姜文利. 循环平稳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64]万建伟,王玲. 信号处理仿真技术[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65]黄春琳,柳征.基于循环谱包络的扩谱直序信号的码片时宽、载频、幅度估计[ J ]. 电子学报,2002,30(9):1353-1356.[66]余敬东,郭伟,李牧.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循环谱检测和参数估计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25(9):439一443.[67]陈四根,杨莘元.QPSK信号谱相关性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24(2):208-211[68]赵培聪,高翔,刘重阳. 基于改进谱相关算法的信号抗噪性能分析[J].现代雷达. 2010年1月第32卷第1期:66~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