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合集下载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

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

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

《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

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

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

胃癌早诊早治专家最新共识完整版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治愈率远高于进展期胃癌,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诊断率偏低,进展后极大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情况。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制订《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胃癌早期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

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X 线钡剂造影检查、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HP 感染检测。

1. X 线钡剂造影检查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X 线钡剂造影检查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病死率,胃癌检查中应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

但与内镜检查比较,由于上消化道X 线钡剂造影检查有放射性且阳性率较低,因此,胃癌筛查时需谨慎应用。

2. 内镜筛查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被视为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其费用相对较高、受限于设备和医师技术造成患者不适,因此,该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3. 血清学筛查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可分为PG Ⅰ和PGⅡ2 种亚型,可反映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外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出现萎缩时,血清PGⅠ的水平及PGⅠ与PGⅡ比值(PGR)可能会降低,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

4. HP 感染检测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因素被认定是HP 感染,尤其对于肠型胃癌的发生。

(1)血清HP 抗体检测胃黏膜严重萎缩患者,可能存在胃黏膜HP 菌量减少等干扰因素,可使其他方法检测假阴性率较高,血清学检测不受该因素影响。

(2)尿素呼气试验(UB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13C-UBT 和14C-UBT,具有较高准确性、操作便捷及不受HP 在胃内分布影响等优势。

(3)粪便抗原检测HP 随着胃黏膜上皮每3 d 更新1 次,其代谢产物及死菌体等作为非特异性抗原,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

HP 粪便抗原检测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酶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色谱法。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为了统一我国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们在上海举行了一次会议,并达成了共识。

本文将介绍这些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一、筛查对象和筛查方案1.目标对象根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专家共识认为,高风险人群是胃癌筛查的重点对象。

高风险人群包括:家族中有胃癌史的人群、长期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肠道息肉、胃炎-胃肠道上皮内病变继发病变等疾病的人群。

2.筛查方案专家共识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胃癌筛查方案。

包括:(1)筛查方法:常规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胃镜)作为首选方法进行胃癌筛查。

(2)筛查时间: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直到筛查结果连续两次呈阴性为止。

(3)筛查结果划分:将筛查结果分为正常、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可疑病变和确诊胃癌五种情况。

筛查结果为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可疑病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行组织学检查。

二、筛查结果处理和管理1.炎症和不典型增生的处理对于筛查结果为炎症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若干方案:对于炎症,积极治疗,继续随访观察;对于不典型增生,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直至排除胃癌。

2.胃癌可疑病变的处理对于筛查结果为胃癌可疑病变的患者,专家共识意见建议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确诊。

3.确诊胃癌的管理对于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专家共识意见建议及时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联合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三、筛查工作推动为了推进早期胃癌筛查工作,专家共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和关注,推广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性。

(2)完善筛查网络:建立完善的早期胃癌筛查网络,包括筛查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等。

(3)完善管理流程:建立胃癌筛查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筛查质量和准确性。

最新ESD治疗早期胃癌共识及意见解读 PPT

最新ESD治疗早期胃癌共识及意见解读 PPT

绝对适应证
(有充分证据支持)
肉眼可见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病灶最大径在2cm以下 且无溃疡(瘢痕)性病灶;UL(-)
相对适应证
(仅有初步证据支持)
1. UL(-),病灶最大径超过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2. UL(+),病灶最大径在3cm以下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3. UL(-),病灶最大径在2cm以下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4. 只有在无脉管(ly、v)侵袭,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情况下,
cT1b (SM)
绝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Dig Endosc. 2015 Aug 1. doi: 10.1111
国内目前较为公认的内镜切除禁忌证
绝对禁忌症
(有充分证据支持)
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癌症侵犯固有肌层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适应证
(仅有初步证据支持)
抬举征阴性*
定义
ESD是在E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的病 变,选择使用的特殊电切刀,如IT刀、Dua刀、Hook刀等,内镜下逐渐分离黏 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后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
国内ESD对于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早期癌的疗效数据
93.8%~100%
整块切除率
患者比例 (%)
80
绝对适应症
60
相对适应症
40 20
0 整块切除
完全切除
P=0.524 7.7 9.3
复发
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2005年-2011年间韩国高等教育医院的1152例ESD手术患者共计1175处病变,其中365 例和565例分别归为绝对适应症和相对适应症患者,旨在评估基于不同适应症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和长期肿瘤学转归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PPT课件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PPT课件
醋酸、肾上腺素
➢ 电子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oendoscopy):窄带 成像技术(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智能 电子染色内镜(I-SCAN)
➢ 放大内镜(ME) ➢ 共聚焦显微内镜(CLE) ➢ 荧光内镜
11
内镜筛查
WLE
➢ 黏膜局部色泽变化(变红或发白),局部黏膜细颗 粒状或小结节状粗糙不平,局部黏膜隆起或凹陷, 黏膜浅表糜烂或溃疡,黏膜下血管网消失,黏膜皱 襞中断或消失,黏膜组织脆、易自发出血,胃壁局 部僵硬或变形等。
12
内镜筛查
化学染色内镜
➢ 靛胭脂:显示粘膜细微凹凸病变
特点: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粘膜表面呈颗粒样或结节样 凹凸异常;
➢ 亚甲蓝:不被正常胃粘膜吸收而着色,异型增生、 肠化及癌性病灶着色
特点:癌性病灶着色慢而深,肠化及异型增生着色快而浅
13
内镜筛查
化学染色内镜
➢ 醋酸:胃粘膜表面发白,根据肿瘤分化程度不同, 粘膜发白持续时间不同
20
术前评估
病灶浸润深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 化学及电子染色内镜:评估肿瘤浸润范围
➢ 超声内镜: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率80-90%,尤其是溃疡 型胃癌易被误判;可发现直径5mm以上的淋巴结
➢ CT:主要用于判断胃癌有无远处转移。CT对进展期胃癌的敏 感度约为65%~90%,早期胃癌约为50%
性胃炎;PG<70g/L及PGI/PGII<=3.0为临界值 促胃液素-17: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 上消化道钡餐 内镜
9
胃癌筛查
➢ 根据PG及Hp进行胃癌风险分级:
PG
Hp
内镜检查时间
A级
-
-
-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
HP与PGI/II的联合检测大大提高胃癌检出的敏感度。
徐晓凤,朱炳良,崔秀英. 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抗HP抗体检测的临床 价值. 《临床检验杂志》, 2001, 19(6).
HP与PGI/II联合检测胃癌
PG和HP的联合检测可对胃癌进行危险分级:越高危人群,需尽早期干预。
罹 患 胃 癌 风 险 度
萎缩性胃炎(胃癌高风险)诊断截断值
PG I ≤70 µg/L 且
PGI/II比值≤3
通过胃镜进行进一步检查 Miki-K等[1]提出的截断值Cut-off Value
确诊
[1] Miki K et al. In Aspartic Proteinases, Ed. Takahashi K, Plenum Press, N.Y.1995, p139-143
糖类抗原 CA724 CA50 CA199
糖类抗原724(CA724)
CA724于1981年发现于胃癌组织中。
临床意义
CA724在胃癌中阳性率高达65-70%,有转移者更高。 可用作胃癌治疗后随访的指标,以及复发和预后判断指标。 CA724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粘膜受累、肝转移和腹膜侵犯有关
胃泌素17与萎缩性胃炎
对照组与萎缩性胃炎不同萎缩部位G-17检测结果比较显示: G-17水平 与萎缩部位相关, 与对照组比较,
1. 在胃窦萎缩组,胃泌素17浓度明显降低; 2. 在胃体萎缩组,胃泌素17浓度明显增加; 3. 在合并胃窦和胃体的全胃多灶萎缩组中,胃泌素17浓度仍然会降低;
胃泌素17与胃癌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部长致开幕词,陈刚主任主持会议。在会议中宣布 启动”胃必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的血清检测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 参与会议权威医院有:四川华西,西京医院,长海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 等各省级医院合计90余家,广东出席医院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南方医院,广州军区 陆军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番禺疗 养院。

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版

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版

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直接胃镜检査
幽门螺杆菌(-) 萎缩(-)
幽门螺杆菌(+) 萎缩(-)
幽门螺杆菌(+) 萎缩(+)
幽门螺杆菌(-) 萎缩(+)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 G-17)检测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 MG7等 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也不推荐使用以 下方法进行胃癌筛查:其他生物标志物检 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 检查等。
危险因素
胃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 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量摄入蔬菜和水果。
二、高风险人群
二、高风险人群
年龄≥45 岁,且符合任意一项者:
01
(一)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 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
• 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 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
• 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胃癌患者,建议按 临床诊疗要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治疗和随访。
胃癌精查和随访流程
Thank you
免责声明
本账号所分享的图片和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与引导,不保证正确性、有效性,也不构成对您的任何 建议,只做设计制作思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决策。 在应用或参考本演示文稿中的任何信息时,应结合当前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 综合评估。 强烈建议医疗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医疗决策前,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参考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 验结果。 本演示文稿的制作者和发布者不对因使用本文档内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承担责任。 请在专业医疗实践中谨慎使用本演示文稿的信息,并保持对患者安全和最佳医疗实践的承诺。 本账号所分享的数字产品本身(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模板、表格模板、演示模板等)及其包含的全部素材 (包括但不限于字体、图片、图标、文本框、艺术字等)均不支持商用,仅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 使用。如需商用,请自行向版权商购买,获取商业授权。

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解读范围
本文将从共识的背景与意义、高通量 测序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共识 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重点阐 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胃癌临床实践中 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02 胃癌高通量测序技术概述
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及流程
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
基于DNA片段得到海量序列数据。
03 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筛查与诊断辅助
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实现对胃癌相关基因变异的快速、准确检测,有助于在早期 阶段发现胃癌,提高检出率。
辅助诊断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异常等,为胃癌的诊断提供 重要辅助信息。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胃癌相关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情况,如基因扩增或缺失。这些变异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 能,与胃癌的进展和预后有关。
基因融合检测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胃癌中可能存在的基因融合现象。基因融合可能导致新的融合蛋白的产生, 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处理
指导靶向治疗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胃癌患者的基因突 变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靶向治疗方案 。
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
通过对胃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可 以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 用药。
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
评估预后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与胃癌预后 相关的基因变异,为患者提供预后评 估信息。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为了规范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中国专家制定了《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 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该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推动胃癌精准医疗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既往筛查对象多采用“高危人群”概念,但是容易引起混淆,目前国外 已采用“胃癌风险人群”或“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提法。因此,只有针对 胃癌风险人群进行的筛查,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胃癌病死率与年龄的关系
胃癌的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胃 <40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快速上 癌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 近期国内一项联合 PGⅠ、PGⅡ、PGR、Hp抗体和 G-17共 5项血清学指 标作为胃癌筛查策略的研究表明: PGⅠ和 PGR降低与胃癌的高风险相关,而G-17水平低于 0.5 pmol/L和 高于 4.7 pmol/L均与胃癌的高风险相关,提示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的 筛查策略有助于区分胃癌的高风险人群。
本文是对上述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参考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目录
筛查对象
筛查方法 胃癌筛查策略研究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早期胃癌筛查的建议流程
h
中国早中期胃国癌早筛期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 近期,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开展了一项 全国 120余家医院参加的大数据、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近 15 000例的胃癌风险人群进行了血清PG、G-17和Hp抗体的 检测,所有筛查对象均接受了内镜检查。结果表明:
菌量少,而血清学检测则不
受这些因素影响。
•更适用于胃癌筛查
尿素呼气试验(UBT)
• 包括 13C-UBT和 14C-UBT •具有Hp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 操作方便和不受 Hp在胃内灶 性分布影响等优点。 •对于部分 Hp抗体阳性者又不 能确定是否有 Hp现症感染时, UBT是有效的补充检测方法。 •适用于有条件的地区开展。
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胃癌 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3)高清内镜精查
•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 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胃黏膜,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征 ,发现局部黏膜颜色、表面结构改变等可疑病灶,可根 据各医院设备状况和医师经验,灵活运用色素内镜、电 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 镜检查技术,以强化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不但可提 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 组织病理学等信息。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 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 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017年12月22 日,由国家消化系统 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 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健康 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 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和消化内镜健康 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 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 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 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进一步细化并 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Hp 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 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 度饮酒等)。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2.筛查方法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 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 感染的检测 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Hp检测方法
血清 HExepcu抗tive体bran检ch 测
•反映一段时间内的 Hp 感染
情况。
v
•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胃黏膜严重萎缩的患者存在
Hp检测干扰因素或胃黏膜 Hp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四、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 CA242等,阳性率约20%~30%,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对于早 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
• 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onoclonal gastric cancer 7 antigen,MG7-Ag)是我 国自主发现的胃癌肿瘤标志物,MG7抗原表达在胃癌前疾病、胃癌前病 变和胃癌的阳性率依次为40.5%、61.0%和 94.0%,且胃癌前病变 MG7抗 原的假阳性率仅为 12.8%,可能提示胃癌的高风险。MG7抗原作为单一 生物标志物在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
安全舒适
•患者的接受度高达 96% •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癌症检出率已达到日韩 用电子胃镜筛查的水平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针对无症状人群体检 MCE 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胃癌检出率达 2.2‰, 而对 45 岁以上人群检出率可达6.7‰,癌症检出率已达到日韩用电 子胃镜筛查的水平,且人群接受度高,无严重并发症。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胃查癌流筛程查专流家程共专识家意共见识意见
四、胃癌筛查策略研究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 既往将血清 PG 与 Hp 抗体联合法(即“ABC法”)用于评估胃癌发生风险,可筛 查出胃癌高风险人群。该法将“PGⅠ≤70 μg/L 且PGR≤3”界定为PG 阳性,血清 Hp 抗体滴度≥30 U/ml 界定为 Hp 阳性。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将筛查人群分 为 A 组[Hp(-)PG(-)]、B组[Hp(+)PG(-)]、C组[Hp(+)PG(+)] 和 D组[Hp(-)PG(+)],A、B、C、D 4组的胃癌发生风险逐渐升高,其中 C 组、D 组的胃癌发生率更高。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三、Hp感染检测
• Hp已于 1994年被 WHO的国际癌症研 究机构列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 目前认为 Hp 感染是肠型胃癌发生的 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 发生是 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 生中的作用次于 Hp感染。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内镜筛查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电子胃镜 筛查
磁控胶囊 胃镜筛查
内镜 筛查
高清内镜 精查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1)电子胃镜筛查
尽管胃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 是胃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且检查费 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 即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尚未能实现用内 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
2017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 China experts consensus on the protocol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2017年,上海)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前言
发病率高
全球高居男性 肿瘤第 4位
死亡率高
患病死亡率第 3位
h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二、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
G-17 是由胃窦 G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 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胞增殖与分化,它在人体中的含 量占有生物活性胃泌素总量的 90%以上。G-17 是反映胃窦内分 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 异常增殖,血清 G-17 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 G 细胞数量, G-17 本身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促进作用。 当血清 G-17 水 平 升 高 ,可 以 提 示 存 在 胃 癌 发 生 风险。血 清 G-17 联合 PG 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升。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 病

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在胃癌高发 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 提前至 40岁。
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 上升,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 起始年龄。
h
年龄
中国早中期国胃早癌期筛查胃流癌程筛专查家流共程识专意家见共识意见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年龄≥40岁, 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 群:
男性多发
男性发病率是 女性的 2倍
胃癌 (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 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h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国内胃癌形势
发病率占 全球42.6%
死亡率占 全球45.0%
根据 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 67.9万例,死亡 病例 49.8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 2位,我国胃癌新 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 42.6%和 45.0%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42.93/10万
19.03/10万
胃癌人群发病率
我国胃癌人群中发病率约为 31.2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 42.93/10万,女性为 19.03/10万。 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 但因其属侵入性检查、费用较高、 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人群接受 度较低,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 规模普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