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完整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率高达 40%-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 40 万例,死亡约 35 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 40%,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仍低于 30%,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及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 10%,远远低于日本 (70%) 和韩国(50%)。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目前,国际上胃癌相关共识主要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OM)、肿瘤外科学会(ESSO)、肿瘤放射学会(ESTRO) 联合诊治随访指南和日本胃癌学会指南。
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胃癌诊疗规范(2011 版)》,随后印发了指导市、县级医院和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但国内尚缺乏涵盖胃癌筛查与内镜早期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病理、外科、肿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该共识意见。
二、定义及术语1.本共识所称的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
2. 早期胃癌:(1)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目录•胃癌概述与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展望PART01胃癌概述与流行病学胃癌定义及分类定义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
分类根据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胃癌可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等类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总数的90%以上。
发病原因与机制发病原因胃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发病机制胃癌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DNA损伤修复障碍等。
这些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终形成胃癌。
全球及中国胃癌现状全球现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中国现状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危险因素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胃部疾病,以及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预防策略针对胃癌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策略:积极治疗胃部疾病,改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胃癌前病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PART02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临床表现及早期筛查临床表现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
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
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观察胃壁黏膜皱襞的形态和胃的轮廓,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X 线钡餐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可显示胃癌的累及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2022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2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
同时,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
表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循证医学推荐级别推荐类别循证医学证据级别1类推荐证据级别最髙.专家组一致推荐2A类推荐证据级别稍低.4•家组一致推荐2B类推荐证据级别低.部分专家推荐3类推荐证据专家分歧较大第一部分:肺癌的筛查一. 筛查人群的选择1.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2.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起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发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
建议吸烟量Z 20包年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鱗状细胞癌和SCLC常呈中央型生长,因此,重度吸烟人群可进一步进行荧光支气管镜筛查。
同时开展戒烟宣传教育。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Meta分析显示,二手烟暴露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氨、碑、被、铭、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
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胃癌

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一、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三、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四、诊治流程图1 胃癌诊断与治疗流程五、诊断依据(一)病因学。
胃癌的病因迄今未阐明,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会影响,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可能存在与下列因素关联的可能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亚硝基化合物;高盐硝酸盐的摄入;二羰基化合物;真菌;遗传性。
影像学及内镜等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组织或病理学检查 拟诊胃癌病例 胃癌门诊 继续随访 可切除性评估 不可切除 可切除排除诊断 确定诊断 部分早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 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高级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可选) 随访(二)高危因素。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吸烟:吸烟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接受过胃部手术;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的胃癌风险更高;经济状况:在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三)症状。
1.发病时间:发病到就诊时间,10%在3个月之内,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20%在2年以上。
2.主要症状:通常没有特异性。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肿瘤内科学会的数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万人被诊断为胃癌,而约有43万人因胃癌去世。
为了降低胃癌的患病率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中国肿瘤内科学会于2022年发布了最新的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胃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胃癌筛查是预防和早期诊断胃癌的关键步骤。
本指南建议,中国人口中应普遍进行胃癌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存在的患者。
筛查方法主要有胃镜检查和非侵入性筛查。
胃镜检查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够直观观察到胃黏膜的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
非侵入性筛查方法包括胃腔内超声、血清胃癌标志物测定、呼气气味成分分析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可以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或者联合使用多种筛查方法,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早期诊断是胃癌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指南建议,对于被怀疑为胃癌的患者,应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以确定诊断。
并且,在临床上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和晚期胃癌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病人,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胃癌的生存率能够达到90%左右。
而对于中晚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由于肿瘤已经扩散和转移,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较差,此时通常采用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此外,个体化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和肿瘤特征,选择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筛查和治疗,本指南还强调了胃癌的预防和术后的随访。
预防胃癌主要包括注意饮食习惯,尽量选择清淡、健康的饮食,减少烟酒摄入,避免食用或暴露于热食、熏腌等可能增加胃癌风险的食品。
而术后的随访则重点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肿瘤复发的情况,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各项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2023年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2023年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背景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本指南旨在指导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筛查人群
本指南推荐以下人群接受胃癌筛查:
1. 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
2.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3. 长期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
4. 曾经患有胃病并接受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人群。
筛查方法
本指南推荐以下胃癌筛查方法:
1. 胃镜检查: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
镜检查;
2. B超检查: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B超
检查。
早诊早治
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本指南推荐以下治疗措施:
1. 手术治疗:对于可切除的胃癌,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2. 化疗和放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胃癌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考虑化疗和放疗治疗。
结论
本指南的制定旨在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减少胃
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按照本指南推荐
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
民健康。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策略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此部分为模拟内容,请勿引用,感谢理解。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
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
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
《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
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
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2024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完整版)

2024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完整版)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胃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胃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胃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3%和10.11%。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1/10万和18.44/10万。
胃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胃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量摄入蔬菜和水果。
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
(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三)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
(四)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五)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胃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二)筛查方法胃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首选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灶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
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也可考虑使用磁控胶囊胃镜。
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完整版)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胃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胃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胃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图片
(一)流行病学问题
临床问题1: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A)我国胃癌负担严重,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我国胃癌发病率呈现出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C)我国胃癌死亡率呈现出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临床问题2: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但总体依然较低
临床问题3:胃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A)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B)长期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C)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D)重度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E)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二)筛查和早诊早治结局
临床问题4:筛查相关胃部肿瘤病变组织学分型和病理学分期
(A)胃癌的组织学分型包括乳头状腺癌、低黏附性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等
(B)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TNM分期系统(第8版),胃癌病理学分期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临床问题5:胃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定义
(A)胃早期癌指癌组织仅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B)胃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学变化,即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
临床问题6:胃癌前病变检出率情况
我国胃癌前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癌前病变检出率越高,
同时具有明显地区差异,胃癌高发区检出率常高于低发区
临床问题7:胃癌筛查不良结局事件指标
(A)胃癌筛查的危害是指与未筛查比较,个体或群体在参与筛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负面效应
(B)胃癌筛查的潜在危害主要有过度诊断、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筛查相关并发症和感染
(三)人群风险分类
临床问题8:胃癌高发区定义
建议将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ASR)>20/10万的地区定义为胃癌高发区(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临床问题9:胃癌高风险人群定义
年龄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强推荐,证据分级:中):(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2)Hp感染;(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
癌前疾病;(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四)筛查起止年龄
临床问题10: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推荐起止年龄
推荐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五)筛查和检测方法
临床问题11:Hp感染检测
(A)推荐在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Hp感染检测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B)推荐首选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 UBT)进行Hp的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作为UBT的辅助诊断措施,或不能配合UBT 者的二线诊断措施(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临床问题12:Hp感染以外的胃癌其他生物标志物筛查
(A)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不建议将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 G-17)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C)不建议将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D)PG、G-17、MG7-Ag和血清Hp-Ag等联合检测,配合评分系统或许有利于胃癌的精准筛查,但需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临床问题13:胃癌筛查人群
(A)推荐胃癌高风险人群接受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不建议胃癌非高风险人群接受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临床问题14:胃癌筛查与监测间隔
根据ABC分级
(A)A级,PG(-)、Hp(-)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B)B级,PG(-)、Hp(+)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C)C级,PG(+)、Hp(+)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D)D级,PG(+)、Hp(-)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A)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建议每年1次胃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B)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建议每2年1次胃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C)胃癌低危人群(0~11分),建议每3年1次胃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早期胃病变和胃癌术后患者
(A)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建议每3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B)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萎缩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 OLGA)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上皮化生评估(operative link on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 OLGIM)分期Ⅲ级以上的高危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建议每2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C)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切除且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建议术后6个月内复查内镜,然后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监测策略(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D)经ESD切除的上皮内瘤变或常规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建议术后6个月内复查内镜,然后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监测策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临床问题15:内镜种类的选择
(A)推荐首选普通白光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放大胃镜进行筛查,尤其是存在以下任一情况时:胃萎缩、胃肠上皮化生、怀疑早期胃癌(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对于不能接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考虑使用磁控胶囊胃镜(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C)建议根据医院设备和医师水平,灵活选择色素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临床问题16:胃镜检查操作过程
(A)推荐对内镜医师进行系统化训练以提高诊断能力(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推荐胃镜下对胃内部进行系统地观察,并需要有充分与合理的检查时间(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C)推荐在胃蠕动剧烈而难以观察时考虑使用抗痉挛药(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D)推荐使用黏液溶解剂和消泡剂提高胃镜下黏膜的可见度(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六)针对不同筛查结果的治疗与管理
临床问题17:早期胃癌治疗——ESD和功能保留胃切除术
对满足ESD绝对和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患者,推荐行ESD治疗;对不满足ESD绝对和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患者,推荐以胃切除术作为标准治疗方案并优先考虑功能保留胃切除术,同时根据胃切除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淋巴结清扫术(强推荐,证据分级:高)
临床问题18:高级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治疗——ESD
对HGIN的患者,推荐进行内镜切除治疗(首选ESD)(强推荐,证据分级:高)
临床问题19: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治疗——根除Hp
若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合并Hp 感染,推荐根除Hp(强推荐,证据分级:高)
(七)实施相关情况
临床问题20:开展胃癌筛查医师应具备的能力
胃癌筛查内镜医师应清楚了解胃的解剖学特征、具备一般内镜检查能力并至少有300例内镜检查的个人经验。
内镜医师通过内镜诊断培训后需要至少对20例HGIN或早期胃癌病变进行诊断评估来获得胃癌光学诊断的能
力。
内镜医师满足内镜诊断培训标准,并达到20个HGIN或早期胃癌病变诊断≥80%的准确率后,可以进行胃癌内镜诊断(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八)筛查质量控制
临床问题21:胃癌筛查质量控制
检查过程应至少持续7 min(观察胃部时间≥3 min),并保留足够数量的清晰内镜图像,推荐设定胃癌早期诊断率作为质控指标(强推荐,证据分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