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

合集下载

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

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

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前段时间回家见老爸又在看《于成龙》,便凑到他跟前问:“你怎么还在看?反复看多没意思。

”老爸微微一笑:“这是一部正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你没事看看,多少会有些认知的。

”而后,我用了快一周的时间细细“读”完了这部满是正气清风的历史正剧,没想到是这样的打动人。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的“副榜贡生”,相当于那时候的后备人才。

他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并不是谁都可以有此殊荣的,可见于成龙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官。

45岁,顺治十八年步入官场,也算是大器晚成了,这跟他的业绩与品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政第一目标地:广西罗城知县,在这里开始长达23年的为官生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更养一方人”,于成龙一个北方人在那个南方小城生活可谓是相当艰难。

上任途中便遭遇恶匪的袭击,随即丢失了官服和官印,几经周折最终顺利任职。

他历任广西罗成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知府,湖广武昌知府,湖广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在68岁时病故于两江总督任上。

任职期间,勤勤恳恳,公正廉明,衣着朴素,吃食简单,一心只为百姓,从不榨取老百姓血汗钱,被人们称之为“于糠粥”“于青菜”“于半鸭”。

他这一生做穷官时候多,做富官的时候少。

但他始终坚守信仰以及从政时的誓言,一生清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什么是“廉吏”,什么是父母官,什么是为老百姓服务。

于成龙本是读书人,但是做官之后却是能文能武,带兵剿匪、缉盗判案。

这跟他所处环境有关,他不仅经历了战乱灾荒,更重要的是他前半生都生活在民间,他明白官场的陋规,懂得百姓的疾苦。

所以,做官之后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于老先生这一生的政绩,不仅在当时引起整个朝野的关注,现在依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实,在为官之路上,他也有过彷徨、无助、苦闷的时候,刚到罗城时自己生了一场大病,身边的人也是生病的生病逃走的逃走,他想过辞职回家,因为升官发财本不是他平生所求,只想着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任期结束后平安回家安享晚年。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代廉吏于成龙》既是一部____电视剧,也是一部古为今用的好教材。

于成龙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印证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

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____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律己廉为首,治国法为先。

在面对党纪国法时,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

尤其要明白,作为____员、领导干部,更要在遵纪守法上高标准、严要求。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民心。

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

”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总之,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想民之所想,及民之所及,严格执法,严于自律,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2024年《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范本(2)《于成龙廉吏》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历史传记,通过讲述于成龙的廉洁奉公精神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中,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汲取了于成龙廉政治国的精神力量,让我对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于成龙作为明代的一位官员,他秉持着廉洁奉公的原则,挽救了一个堕落不堪的王朝,光复了危机四伏的边境。

参观于成龙故居有感

参观于成龙故居有感

参观于成龙故居有感参观于成龙故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文化体验。

这座故居,不仅是于成龙出仕前45年耕读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他优秀品格和廉政精神的见证。

在故居内,可以看到于成龙及家人的生活用品,以及他读书和劳动的场景。

这些陈设和物品,无声地讲述着于成龙作为一个封建官吏的简朴生活和他的勤政爱民的精神。

走在这所故居中,可以深刻理解到“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的含义,也可以品味到其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作风所带来的历史文化。

于成龙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理念。

他的清廉爱民的精神,以及他对后辈的教育和影响,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参观于成龙故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是一次对优秀品格和廉政精神的感悟。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像于成龙一样的人,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通过对于成龙故居的参观,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廉政文化的重要性。

于成龙作为一名封建官吏,能够做到廉洁自律、勤政爱民,这与他自身的优秀品格和信仰有关,也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保持清廉、勤政爱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保持清廉、勤政爱民,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在今天这个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于成龙的精神,传承廉政基因。

我们要学习他廉洁刻苦、甘于清贫的优秀品格,天理良心、勤政善政的为官理念,敢于担当、严于治吏的责任意识,廉吏一生、终身廉洁的思想境界。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他“诚廉”与“不想贪”主观自律的良好养成,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物质低欲“育俭”、以俭克贪“助廉”、美好家风“保廉”、社会风气“养廉”、政治风气“尚廉”、内化于心“诚廉”。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和文化,更感受到了优秀品格和廉政精神的力量。

我们应该以于成龙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廉政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

《于成龙廉吏》学习心得体会《于成龙廉吏》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描绘主人公于成龙的廉洁奉公、勇于正义的精神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廉政与反腐的斗争。

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电视剧让我明白了廉政的重要性。

于成龙是一个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官员,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他都能坚守自己的准则。

而且,他还通过坚决打击腐败分子,净化政治环境,为百姓谋福利。

这使我认识到,廉政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更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

只有维护廉洁政治,才能保持社会的公平公正,让国家、政府和公务员在人民心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其次,这部电视剧还让我看到了一个廉政官员的坚持与成果。

于成龙在剧中一直遭受各种打击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任何人和事动摇。

他清正廉洁,勇于直面腐败问题,敢于揭露真相,最终成功地维护了正义和法律。

通过观看他的故事,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廉洁官员并不容易,但只要心怀正义和真理,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此外,剧中的于成龙还展现了一个官员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个廉政官员,他不仅要守住自己的廉洁底线,还要尽职尽责地为百姓服务。

他帮助群众解决疾苦,反映民间疾苦,代表最底层的人民发声,成为人民的守护者和代言人。

通过观看这一点,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务员,不仅要有一颗廉洁的心,更要有一份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担当,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福祉负责。

最后,观看《于成龙廉吏》让我认识到廉政与反腐斗争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时刻保持警惕,高度重视廉洁政治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需要从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务公开、职业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廉洁风气和良好作风,确保政治清明、廉洁高效。

总之,观看《于成龙廉吏》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廉政与反腐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公民,我要时刻保持对廉政的关注,支持反腐斗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腐败行为。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范本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范本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范本《廉吏于成龙》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员于成龙在充满腐败的官场中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廉洁奉公是作为官员的基本素质和职责。

于成龙在电影中始终坚守正义、秉公执法,无论是面对权贵利益集团的压力,还是面对个人利益的诱惑,他都能以操守和原则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他以身作则,以清廉的形象影响着身边的人,同时也在官场中树立了一个廉洁奉公的典范。

这种廉洁奉公的品质,不仅仅是对于个人的要求,更是对于整个社会的美好期望。

其次,面对腐败与黑暗,每个人都应该有担当精神。

电影中揭示了官场腐败的黑暗面,权力、金钱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丑陋的真相。

然而,于成龙并没有选择逃避和退缩,而是勇敢地投身到打击腐败的行动中。

他用行动证明了个人与社会的责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担当精神,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底气,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再者,电影中展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在电影中,于成龙因为追求正义和对于腐败的痛恨,决定毫不犹豫地揭露真相,最终导致了他的副县长职位的丢失。

然而,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产生后悔或是遗憾,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动不仅是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更是对于社会价值的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义的抉择,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快乐,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电影中展现了对于腐败的坚决态度与零容忍。

电影中通过展现权贵利益集团对于正义力量的压迫和迫害,表达了对于腐败现象的批判和谴责。

电影以于成龙为代表的廉洁官员为主线,通过反腐与揭露内幕的故事,揭示了腐败的危害和对社会的损害。

它告诫观众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腐败现象,坚决打击腐败,使得社会环境更加清朗。

这种零容忍的态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识,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反腐的行列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廉洁清明的社会。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廉吏于成龙》智慧地表达了中国百姓对于清廉为政的向往。

看看下面的观后感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篇140集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完了。

这是一部优秀的反腐倡廉历史剧,讲述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洁、为民办事、为国尽忠的故事。

有时一晚连播三集,我不顾劳累也要坚持看完。

我边看边思考,于成龙一介书生,45岁才出仕,最后官至一品,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死后又得康熙加封。

他出身平民,没有背景,朝中无人,不请客送礼,不朋党营私,一生中却三次被推举为"卓异",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条值得思考:一是打铁还还需自身硬。

于成龙所做之事,皆是公事、民事,没有一件是私事、亲事。

于成龙的所作所为,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他的生活俭朴到极点,长年吃素不开荤,有"于青菜"之称,像个"苦行僧"。

他不按常规出牌,经常顶撞上司甚至不执行皇帝的命令。

比如在黄州力排众议,坚持剿抚并用招安刘君孚;又如在福建公然对朝廷的禁海令表示异议不执行;更有甚者,竟然先斩后奏,惩治了朝廷的外甥、江宁大将军赫里。

所有这些,有多少人不理解,有多少人反对,有多少人参劾,但他都有惊无险。

这是为什么?个中原因主要就是他做的事都是为百姓、为国家、为江山社稷。

这也印证了那句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正是由于他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才使他干起事来充满自信,一往无前。

二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一个团结战斗的团队。

于成龙廉洁从政,和官场的不良风气是格格不入,每到一地都是惊心动魄,纵有天大的本事,单枪匹马也是难以成事的。

但于成龙有"福气",有一个同心同德干事的团队。

这个团队和他一样,不图名图利,不贪财爱财,甘于清贫、坚持操守。

像幕宾师爷周先生、刀笔小吏柳晋阳、神勇捕头雷翠亭、忠实管家石玉林、石玉兰兄妹等。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

观看《廉吏于成龙》心得体会《廉吏于成龙》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电视剧,通过这部剧,我深刻体会到了廉政的重要性和廉洁的力量。

以下是对于这部剧的观后感。

《廉吏于成龙》以宋朝做背景,主要讲述了身为廉洁官员的于成龙在一个腐败的官场中,坚持正义与清廉,并通过一系列行动改变了整个官场的局面。

剧中通过于成龙与其他官员、地方豪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斗争,展示了一个廉政官员的形象和作为。

于成龙作为剧中的主人公,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的风格,树立了一个廉政官员的正面形象。

他以身作则,坚守原则,决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摇。

他勇敢地揭露腐败的行为,打击贪官污吏,并始终保持自己的廉洁本色。

他的行为不仅让其他官员感到震撼和敬佩,也让百姓群众对政府重建信心,他倡导的新风尚也在整个官场中蔓延开来。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于成龙和其他官员之间的博弈和斗争,这也展示了官场的残酷和复杂。

面对贪污腐败的现象,于成龙并没有退缩,而是毫不畏惧地站出来坚决对抗,他通过调查取证、引导舆论以及借助法律手段等多种方式,逐渐打破了一切的阻碍,最终使腐败官员无所遁形。

此外,在剧中也展示了于成龙与地方豪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于成龙在处理地方发展、民生问题上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代表着正义和公平。

他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减免民粮租税等举措,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和尊敬。

于成龙与地方豪强的对决也反映出他对于权势和势力的抗衡,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他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从这部剧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廉政官员的责任和担当。

没有廉政与清廷,官员就容易被诱惑,导致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的产生。

而有了廉政官员的存在,才能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廉政官员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于成龙在剧中的行动不仅仅改变了官场,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廉洁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振奋人心,唤起社会的良知。

一个廉政官员的行为会激励其他官员向他看齐,也将带动更多的人行善秉公。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廉吏于成龙为主角的历史题材话剧,讲述了他从中年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

观看这部话剧后,我深感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同时也感受到了清正廉明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

在剧中,于成龙的形象非常饱满,他既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一面,又有柔情似水、关爱百姓的一面。

他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贵的变化,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骄不躁,不受外界干扰,一直致力于为百姓福利。

这种清正廉明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同时,这部话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官场的黑暗。

在剧中,于成龙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打击,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

这种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的现实。

总的来说,这部话剧让我深受启发。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也让我感受到了清正廉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官场的黑暗,对于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
铭记这部话剧所传递的精神,努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
观于成龙有感谈廉政
前段时间回家见老爸又在看《于成龙》,便凑到他跟前问:“你怎么还在看?反复看多没意思。

”老爸微微一笑:“这是一部正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你没事看看,多少会有些认知的。

”而后,我用了快一周的时间细细“读”完了这部满是正气清风的历史正剧,没想到是这样的打动人。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的“副榜贡生”,相当于那时候的后备人才。

他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并不是谁都可以有此殊荣的,可见于成龙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官。

45岁,顺治十八年步入官场,也算是大器晚成了,这跟他的业绩与品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政第一目标地:广西罗城知县,在这里开始长达23年的为官生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更养一方人”,于成龙一个北方人在那个南方小城生活可谓是相当艰难。

上任途中便遭遇恶匪的袭击,随即丢失了官服和官印,几经周折最终顺利任职。

他历任广西罗成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知府,湖广武昌知府,湖广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在68岁时病故于两江总督任上。

任职期间,勤勤恳恳,公正廉明,衣着朴素,吃食简单,一心只为百姓,从不榨取老百姓血汗钱,被人们称之为“于糠粥”“于青菜”“于半鸭”。

他这一生做穷官时候多,做富官的时候少。

但他始终坚守信仰以及从政时的誓言,一生清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什么是“廉吏”,什么是父母官,什么是为老百姓服务。

于成龙本是读书人,但是做官之后却是能文能武,带兵剿匪、缉盗判案。

这跟他所处环境有关,他不仅经历了战乱灾荒,更重要的是他前半生都生活在民间,他明白官场的陋规,懂得百姓的疾苦。

所以,做官之后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于老先生这一生的政绩,不仅在当时引起整个朝野的关注,现在依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实,在为官之路上,他也有过彷徨、无助、苦闷的时候,刚到罗城时自己生了一场大病,身边的人也是生病的生病逃走的逃走,他想过辞职回家,因为升官发财本不是他平生所求,只想着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任期结束后平安回家安享晚年。

可是,无人愿意在这个偏远贫苦的地方当父母官,于成龙只好迎难而上,这一干便是七年。

后因政绩卓越被评为“卓异”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楷模”、“标兵”之类的荣誉,朝廷给他也连升几级,最重要的是百姓感念他,舍不得他走。

这一切,让他很感动并且增加了继续好好干的信心。

于成龙这一生是值得的,虽说他的遗产仅是“盐米数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靴带两条”,但是南京百姓闻讯纷纷失声痛哭,有史料记载,当时南京百姓“巷哭罢市”,由此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于成龙虽出仕晚,但是他的精神与品质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借鉴的。

第一,清廉公正,刚正不阿;第二,精明能干,服务人民;第三,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我想这也正是他平生三次被评为“卓异”,同僚尊重,下属忠诚,朋友扶持,家人支持,百姓爱戴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