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论》中的生态经济思想及意义

合集下载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一、《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侵蚀以及自然环境下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的分析中。

阐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状态。

同时,他也提出了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劳动生产方式。

马克思的自然观和资本主义生态破坏的思想,为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基础。

农业生态学会首任理事长陈凤英认为,自然和人类是一体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但排放量和消耗量是有限的。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资本价值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究,既揭示了人类活动如何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了现代环境危机,又为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同时,马克思强调自然的生态循环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作的批判,为新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1、关于资本主义生态破坏的批判吴秉彝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已经成为引起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无限制的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必然产生一系列污染、破坏、浪费、消耗等负面影响。

2、关于自然生态循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徐忠发等学者认为,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生态循环,对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在于它的稳定性和循环性。

马克思分析人类理性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提出了自然的生态循环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丰富了自然生态循环对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3、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刘加平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提出了“从人类本质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小化”的新思路。

三、结论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资本论》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对自然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人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绝对化的经济发展目标所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同时也为生态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思想深度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对自然观的阐述中,提出了许多有关生态的思想。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并且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联系。

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并且它们在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对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并且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也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尽力保护和改善自然界的环境,并且要尽力避免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当代意义
在当代,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界的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提醒我们,人类必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且尽力保护和改善自然界的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同时也提醒我们,人类不能单独掌控自然界,而应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平衡。

因此,人类在
发展经济和文明的同时,必须谨慎对待自然资源,避免对自然界造成过度的破坏。

在当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我们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平衡和规律,并认真对待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旨在解决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以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1. 生态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基于科学的生态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在理论构建中注重生态观的运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

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中,要求转变生产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在理论构建中强调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传统经济学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认为,只有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 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实践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 促进经济转型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还在于促进经济转型。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呼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塑造新型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有助于塑造新型的发展理念。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环境问题逐渐严重,生态破坏日益加剧。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等新型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资本论》及其手稿蕴含的生态自然观

《资本论》及其手稿蕴含的生态自然观

《资本论》及其手稿蕴含的生态自然观《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整块钢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而且也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出发,论述其中所蕴含的生态自然观。

一、自然界始终存在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在《资本论》的研究过程中,经常会有人问:《资本论》中唯物主义在哪里?俄国的米海洛夫斯基就带着实在莫名其妙的神情问道。

列宁反驳他说:在《资本论》中“没有看见另一种像唯物主义那样能把有关事实整理得井然有序,能对某一社会形态作出严格的科学解释并给以生动描绘”[1](P163)的科学了。

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奥康纳也认为“马克思本人很少对自然界本身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2](P63)。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着名学者施密特则认为,自然概念“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乍一看只不过具有它的表层的意义。

马克思在自己的着作中,极少讲到自然自体(an sich),可是这并不能说明在他的社会理论中,自然所占的位置并不重要。

事实恰恰相反,这正是马克思的独到之处”[3](P2)。

马克思始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在 1879 年致卡洛·卡菲埃罗的信中指出要“更多地强调《资本论》的唯物主义基础”[4](P43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论述“自然界优先地位”这一唯物主义立场,是从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商品开始的。

施密特谈到这里时说:“在《资本论》中这个论题被重新提出来了……总的表明它们是劳动中所不能消灭的基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再次系统地论及劳动的这个自然基质,而且分析了商品生产中被物化了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各对立规定的统一,商品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正如它在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在自身里面反映着自然和历史过程的关系,商品包含着作为自在存在以及为他存在的自然。

关于_资本论_中的生态思想

关于_资本论_中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年第1期·46·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朱炳元【内容提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对生态的影响、共产主义的生态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

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 生态文明 自然界作者朱炳元(1950-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苏州 215123)。

一、问题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包括中国在内)蔓延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用冷静的眼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设的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那么,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能不能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呢?对于这一问题,在中外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回答。

一种观点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不包含关于生态的思想和理论。

他们认为,马克思过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忽视了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

美国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詹姆斯·奥康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存在着生态学方面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观点中的确不包含把自然界不仅指认为生产力,而且指认为终极目的的所谓生态社会的思想。

”①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不包含生态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具有生态思想是后人根据今天的情况强加给他们的。

总之,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忽视了生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存在着生态学的空白。

《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初探

《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初探

《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初探作者:柳艳波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4期柳艳波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于十九世纪40-8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美等国占据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资本家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获取利润的贪欲而必然要不断地扩张资本,向广大工人和自然界进行索取,在得到巨额利润的同时却对工人阶级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

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从生态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揭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从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提出和印证了了资本主义必然要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科学理论。

但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资本论》的研究过程中更多是地倾向于从剩余价值等方面入手来研究《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成就,却很少有人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笔者认为,对《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研究可以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马克思在《资本论》这一书中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物质资料生产条件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揭示出一些生态思想。

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不仅指出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提倡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还主张人类和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此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达到良性的物质交换等生态思想。

一.人对自然的依赖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存在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我们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承认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类产生,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资本论》生态思想是指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分析、批判与探讨。

这一思想体系对于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研究逐渐兴起,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术著作与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与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资本论》生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剥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环境问题,并把这一问题归结为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与方式。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生产过程追求无限扩张和利润最大化,无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导致了环境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与破坏,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内学者在研究《资本论》生态思想时,注意到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综合性思考和批判。

马克思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维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成因和机制,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这一方法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中国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和工具。

国内学者在探讨《资本论》生态思想时,注重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分析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特点和矛盾。

他们认为,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生态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学者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生态问题”这一概念,指出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这一观点深化了对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理解,提供了中国环境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和途径。

国内学者在研究《资本论》生态思想时,还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理论构架。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了生态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态评价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对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的深入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关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其对人类的侵害。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汲取启示,以更好地应对当代环境危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 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的生产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只能在自然界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进行生产活动,所以只要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必然会付出代价。

”这表明马克思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

2. 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无节制的扩张和剥削为核心,它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

3.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态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才能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立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产方式。

1. 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启示我们,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

只有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提醒我们,要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消费过程中选择环保产品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

3. 建立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告诉我们,要建立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态 经 济 理 论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理 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资 本 论 》 析 了人 与 自然 的 本 质 关 系 、 态 经 济 发 展 生 《 剖 生 的 条 件 及 制 度 束 缚 , 现 了 整 体 性 、 质 性 和 协 和 性 的 特 点 。发 展 生 态 经 济 不 仅 是 应 对 生 态危 机 的 迫 切 需 要 , 是 人 类 社 体 本 也
现 代商贸工业
N O 0, .2 201 0
Mo en B s e a eI d s y d r u i s Trd u t n s n r
2l O O年 第 2 O期
论《 资本论》 的生态 经济 思想及 意义 中
刘 丹
( 南 经 贸职 业 学 院 ,唤 , 为 今 天 人 们 解 决 生 态 危 机 、 调 人 与 自然 的 整 的 生 态 经 济 体 系 、 物 资 源 化 和 产 业 生 态 化 问 题 , 些 思 更 协 废 这 关系 、 建 和谐社会 提供 了学理支持 。 构
想 与 我们 今 天 大 力提 倡 的 “ 态 经 济理 论 ” 见解 是 相一 致 的 。 生 的
行 所 依 托 的 自由 市 场 机 制 的 考 察 , 示 了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有 用 性 质 ” 揭 。这 种 利 用 科 学 技 术 使 资 源 利 用 达 到 最 大 化 和
《 本论 》 辩 证 唯物 主 义 和历 史 唯物 主义 的观 点 出 资 从
式 的经 济 运 动 规 律 , 时 又 揭 示 了 市 场 经 济 的 一 般 原 理 和 使 废 物 排 放 达 到 最 小 化 的 做 法 , 实 就 是 要 通 过 科 学 技 术 同 其 规 律 以 及 人 类 社 会 普 遍 适 用 的 经 济 规 律 。深 入 挖 掘 和 梳 理 的 生 态 化 来 促 进 产 业 的 生 态 化 , 轻 生 产 废 物 对 生 态 环 境 减 马 克 思 的 生 态 经 济 思 想 , 仅 体 现 了 时 代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新 的 污 染 。 马克 思 实 际 上 已 经 涉 及 到 了 利 用 科 学 技 术 建 立 完 不
只 思 想 渊 源 和 理 论 基 础 。 在 这 些 著 作 中 , 恩 对 人 类 不 合 理 上 述 后 果 , 有 在 劳 动 这 种 既 体 现 人 和 自然 的 物 质 交 换 关 马 的经济运 动所造成 的生态 环境伤 害问题 , 以及 人 类 如 何 实 现 系 又 体 现 人 与 人 的 社 会 关 系 的 手段 本 身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才 能
而 马 克 思 明 白 地 告 诉 我 们 : 动 作 为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物 于 他 们 的共 同 控 制 之 下 , 不 是 让 它 作 为 盲 目 的 力 量 来 统 劳 治 自 己 ; 消 耗 最 小 的力 量 , 最 无 愧 于 和 最 适 合 于 他 们 的 靠 在
所 最 改 变 自然 物 质 的 形 态 ” 把 那 种 “ 然 存 在 的 物 质 财 富 要 人 类 本 性 的 条 件 下 来 进 行 这 种 物 质 变 换 。这 里 , 谓 “ 无 , 天 愧 于 和 最 适 合 于 人 类 本 性 的 条 件 ” 就 是 指 社 会 制 度 和 科 学 , 素” “ 殊 的 自然 物 质 ” 工 铸 造 以 改 变 形 态 使 之 适 合 于 人 、特 加 因 类 需 要 的 有 用 物 质 , 商 品 的 使 用 价 值 因 此 , 动 “ 仅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应 用 , 为 这 是 协 调 人 与 自然 冲 突 的 根 本 出 即 劳 不 使 自然 物 发 生 形 式 变 化 ” 同 时 人 “ 在 自然 物 中 实 现 自 己 , 还
会 制度发展 的 必然选择 。
关 键 词 : 本 论 ; 态 经 济 资 生 中图分 类号 :2 F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O 2 —0 50 1 7 —1 8 2 l ) 00 8—2
本 来 不 能 利 用 的 物 质 , 得 一 种 在 新 的 生 产 中 可 以 利 用 的 获 发 , 格 地 以 现 实 经 济 生 活 为 依 据 , 过 对 自 由 资 本 主 义 运 形 式 ; 学 的进 步 , 别 是 化 学 的 进 步 , 现 了 那 些 废 物 的 严 通 科 特 发
1 3 打 破 生 态 经 济 发 展 的 制 度 束 缚 .
1 生 态 经 济 在 本 论 》 的 体 现 资 中
生态 经济所 强调 的就是要把 经济 系统 与 生态 系统 的 多
在《 资本 论 》 我 们 看 到 , 本 追 逐 利 润 的 过 程 不 仅 加 中 资
种组成 要素联 系起 来进 行 综 合考 察 与 实施 , 要求 经 济 社 会 深 和 拓 宽 了人 类 与 自然 之 间 物 质 交 换 进 程 的 速 度 和 广 度 , 与 生 态 发 展 全 面 协 调 , 到 生 态 经 济 的 最 优 目标 。 马 克 思 也 深 刻 地 影 响 到 人 和 人 的 社 会 关 系 以 及 人 类 的 生 存 状 况 。 达 并 的 生 态 思 想 广 泛 存 在 于他 各 个 时 期 的 论 著 中 , 们 可 从 《 我 资 马 克 思 预 见 了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对 自然 资 源 的 耗 竭 , 深 刻 地 剖 析 了其 内 在 的 社 会 动 因 。 他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 消 除 要 本 论 》《 意 志 意 识 形 态 》《自然 辩 证 法 》 著 作 中 找 到 其 、德 、 等
经济 、 会 与 资源 环 境 之 间 的协 调 发展 做 出 了精 辟 的 论述 。 社 1 1 人 和 自 然 之 间 的 物 质 交换 是 生 态 经 济 的 实 质 .
质 变 换 , 是 “ 通 过 自 己 的 活 动 按 照 对 自 己 有 用 的 方 式 来 就 人
解 决 , 个 领 域 内 的 自 由 只 能 是 : 会 化 的 人 , 合 起 来 的 这 社 联 生 产 者 , 合 理 地 调 节 他 们 和 自 然 之 间 的 物 质 变 换 , 它 置 将 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