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1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2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3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
4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准。
脊柱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1 .体位:应取硬板床加软床垫不超过IOCm,给予仰卧位以保持平直。
2 .翻身方法要正确,保持“一”字形翻身,并应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翻身。
3 .功能锻炼:脊柱损伤后如果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粘连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及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
一般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开始,如伤后第二天。
锻炼腰背肌的方法有:1)挺胸:仰卧于硬板床上,用两肘关节支起胸部,使腰背部悬空,于伤后1~2天可进行(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1周可练此法。
(3)三点支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背伸,伤后2~3周可进行锻炼此法。
(4)弓桥支撑法(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现出一拱桥状,伤后3~4周可练习。
(5)背伸法:患者俯卧,受伤早期,在护士帮助下取得俯位,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再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同时抬两腿,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身体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力支点。
伤后5~6周可练此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第一天在他人帮助下作直腿抬高,第六天抬高30~70度,术后第三天患者应主动直腿抬高,并在他人帮助下屈膝、屈髅及活动踝关节。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课件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0
拄拐行走
• 1、 将双拐支撑在双脚两侧的方向,保持身体平稳; 2、 两个拐杖顶部尽量压在双侧肋骨上,不要用你的腋 窝直接顶在拐杖上,伸直肘部,用双手支撑体重; 3、 双拐同时向前移动; 4、 向前移动患腿于双拐之间同一平面; 5、 再向前摆动正常腿,放在双拐的前方; 6、 不断地重复,你就可以向前行走了(双拐->患腿>正常腿)。
(5)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不宜进行功能锻炼 (6)避免引起伤肢疲乏、疼痛,避免冲击动作和任何暴力,所有锻炼尽量在
无痛范围内进行。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3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5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4
2.股四头肌锻炼
• 方法: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足跟用力下蹬,足背屈, 反复动作。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5
3.直腿抬高活动
方法:患肢平放于床上,膝关节伸直,抬腿。(抬高角度为45度)。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6
下床方法
四步骤:坐起---两腿下垂坐于床边---扶助行器站起---拄助行器 行走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9
胫腓骨骨折
• 术后7天,进行患肢肌肉锻炼外,可逐渐活动骨折上下关节,但 动作要轻,主要做抬腿练习和膝关节屈伸活动。抬腿练习即病人 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足 跟稍离床即可,抬腿时要慢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当把腿抬到 适当高度时停3-5s 再放下来,这样反复练习,1次/2h,5-10min/ 次,以不疲劳为度。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刺激骨痂形成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活动, 可以刺激骨折部位形成更 多的骨痂,加速骨折的愈 合过程。
防止骨质疏松
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防止 骨质疏松,保持骨骼的密 度和强度,降低骨折复发 的风险。
预防关节僵硬
保持关节活动范围
术后功能锻炼可以保持关 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 僵硬和粘连。
减轻肌肉萎缩
通过锻炼,可以减轻因骨 折导致的肌肉萎缩,提高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功能锻炼的原则
总结词
功能锻炼的原则是指在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 循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详细描述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骨 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功能锻炼的 原则包括渐进性、全面性、个体化等。渐进性是指锻 炼的强度和时间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全面性是指锻炼应涉及关节的各个方向和肌肉群,促 进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个体化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
剧烈活动,同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04
和常见误区
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保持适度
听从医嘱
功能锻炼应逐步增加强 度和难度,避免一开始 就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疲劳, 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二
次伤害。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 循医生的指导,不可擅
自更改锻炼计划。
持续监控
肌肉力量
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恢复情况, 是否能够完成日常活动所需的 肌肉力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日 常生活活动,如行走、上下楼 梯、坐立等。
关节活动度
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是 否达到正常或预期范围。
下肢功能锻炼

▪ 2、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出 90度
▪ 3 、髋关节内收不能超出中线
▪ 4、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
▪ 5、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 在外展位
▪ 6、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
下肢功能锻炼
22/2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 1、 必须使用拐杖至无疼痛跛行后方可弃拐。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尤其 外出旅行或长距离行走。
▪ 中期:伤后2周后,骨折端上下关节开始活动,活 动范围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强度由弱到强。
▪ 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除去固定,在床上运动1-2 周后,用拐杖下床活动,循序渐进,预防跌伤,直 到完全康复。
下肢功能锻炼
5/28
下肢功效锻炼目标
▪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 软组织损伤修复,预防下肢肌肉萎缩、关 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 两骨折端在重轴上挤压力,预防骨断端分 离,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脱钙。
下肢功能锻炼
1/28
功效锻炼概念
是指在骨与关节损伤中,除医生治疗外, 患者自己锻炼,伸缩肌肉、活动关节来恢 复肢体正常活动
下肢功能锻炼
2/28
功效锻炼方法
▪ 强调自主性功效锻炼,要重复不间断进行, 锻炼中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其活动范 围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次数由少 到多,切不可采取粗暴被动性活动。在锻 炼时以损伤部位如骨折、脱位、软组织断 裂处不发生疼痛、肿胀为标准。
下肢功能锻炼
23/28
细则(卧室)
▪ 1、 床应高于45cm,并加一个床板或一块 尤其硬床垫。
▪ 2、 床头柜及台灯、电话等应放在患侧, 防止髋关节伸直位时向健侧翻身动作。
▪ 3、 内衣和袜子放在齐胸高抽屉里,衬衣、 毛衣挂在衣柜里面而不是放在底层抽屉里。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ppt课件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 骨粗隆骨折,股骨髁上骨折, 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距骨 骨折,踝部骨折,跟骨骨折等。
功能锻炼分期
第一阶段(伤 后l一2周): 炎症消退期
目的:促进血液循 环,使肿胀早日消 退,防止肌肉萎缩
和关节粘连。
主要形式:使患处 肌肉作舒缩活动
下肢骨折:股四头 肌收缩动作
踝关节骨折:可作 足趾背屈动作。
第二阶段(伤后3—4周):骨痂形成期
形式:除继续进 行患肢肌肉的舒 缩活动外,可在 医生的指导下, 逐步活动骨折附
近的关节
下肢骨折病人可 进行抬腿和髋关 节伸屈活动,并 可上下肢结合, 进行攀扶站立, 逐步开始轻度负
重活动
下肢股骨骨折者 ,第4周后,可 用双手撑床,作 抬臀,伸屈髋、 膝关节等动作。
股骨颈骨折术后体位
患者平卧,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枕头置于两腿之间, 防止患肢做内收,外旋的动作。
下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方法
1.踝泵练习(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
方法:平卧于床,足用力做上钩及下踩运动,各保持5秒钟
(足的背伸、跖屈功能的锻炼)。
2.股四头肌锻炼 膝关节的起动肌 膝关节伸直的主要动力
炎不宜进行功能锻炼 (6)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积极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方法: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足 跟用力下蹬,足背屈,反复动作。
3.直腿抬高试验
方法:患肢平放于床上,膝关节伸直,抬腿。 (抬高角度为45度)。
下床方法
四步骤:坐起---两腿下垂坐于床边---扶助 行器站起---拄助行器行走
• 小提示: 术后6个月内禁止盘腿及翘二郎腿,
骨折后功能锻炼分哪几个阶段

科学养生 2019年 第08期95健康管理手外伤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梁志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西康医院)骨科,四川 雅安 625000)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手部的作用都占有着重大的分量。
如果我们没有手,或者是手部受伤,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不方便。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某些外力因素,不可避免的手会受伤,那么手受伤之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手部受伤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锐器伤,还有就是钝器伤。
当有锐利的物品刺入手部导致受伤即为锐器伤。
一般锐器伤要检查刺入的物体,假如刺入的物体有生锈,应该及时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若刺入物体较小,就要查看是否有残留物遗留在皮肤组织当中;若有残留,就应该想办法及时把它挑出来,用作者简介:梁志飞(1978.10-),男,四川雅安,壮族,本科,主治医师。
骨折后功能锻炼分哪几个阶段林启茂(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很多人认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只要卧床休息,慢慢就会恢复健康的,在恢复期间尽量不要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但是专家告诉我们,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防止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并且帮助骨折部位尽快恢复功能,患者在术后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1 骨折后功能锻炼分为几个阶段?临床上,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分为早期、中期与晚期三个阶段。
①术后骨折部位反应较明显,骨痂还没有成形,骨折后1到2周内是功能锻炼的早期阶段,主要以锻炼患肢肌的主动舒张与收缩为目的,上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患者需要用力握拳,再将手指充分的向外伸直,下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地收缩四头肌再放松,用力地将踝关节背伸以及屈伸足趾,这样做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的情况,同时消除肿胀,以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②骨折2周之后,骨痂已经逐步形成,患处的肿胀反应也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就要进入骨折后功能锻炼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开始锻炼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功能,可以适量的加大关节活动。
下肢骨折患者臀部肌肉的锻炼方法

下肢骨折患者臀部肌肉的锻炼方法被动运动被动运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
适用于体弱无力,暂不能作主动运动的患者。
在固定部位的远端关节做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但运动要轻柔,以免影响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被动运动的方法(1)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力,防止损伤,以病人不痛或轻痛为度。
主动运动关节制动:等长收缩锻炼,即静力性肌肉收缩,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放松。
关节可以活动:等张收缩锻炼,即动力性肌肉收缩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一)第一阶段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
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
下肢骨折: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二)第二阶段锻炼的形式: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
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
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下肢骨折: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
(三)第三阶段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一般接近临床愈合。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
(四)第四阶段此期病人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
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骨折的康复训练

骨折的康复训练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通常是因为剧烈的外力作用或骨骼承受过大压力而引起的。
康复训练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治疗,恢复受伤骨折部位的功能和力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骨折康复训练方法和技巧。
I. 术后康复第一阶段术后第一阶段是骨折康复训练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这个阶段,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采用:1. 被动运动通过医师或康复师的引导,进行轻柔的被动活动,以避免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移位和关节僵硬。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疼痛。
2. 使用辅助工具根据需要,使用助行器、身体支撑器和石膏夹具等辅助工具,以减轻伤肢的重量负担。
这有助于减少疼痛和增强患者的行动能力。
3. 冷敷在手术后的前24至48小时内,可以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伤肢的疼痛和肿胀。
每次冷敷持续15到20分钟,每天进行3到4次。
II. 中期康复中期康复旨在逐渐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力量和稳定性。
在此阶段,以下几种康复训练方法可用:1. 活动范围练习通过进行逐渐增加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患者可以逐渐恢复骨折部位的活动范围。
这有助于减少关节僵硬和增加肌肉柔韧性。
2. 强度训练逐渐增加负荷和阻力的运动,以恢复肌肉力量和韧度。
这可以通过重复练习和使用举重器械等设备来实现。
3. 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使用平衡板、绷带或其他辅助设备,进行平衡和协调练习,以提高患者的运动稳定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4. 步态训练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步态训练是恢复正常行走和运动的重要部分。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渐过渡到从助行器到无助行器的步态,并进行相应的锻炼。
III. 后期康复后期康复旨在进一步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力量,并确保骨折部位的持久稳定。
在此阶段,以下训练方法可用:1. 功能性训练通过进行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功能性训练,例如上楼梯、跑步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术后2~3天进行健侧和上肢练习,三点 支撑抬高上身和臀(患者两手支起臀部 并将健肢蹬起);做患肢肌肉收缩,进 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趾 屈伸),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秒钟, 每组20-30次,每日8-10组;拔除伤口 引流管后,协助病人在床上坐起,摇起 床头30°~60°,每日2次。
• 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 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 动
功能锻炼方法
1.踝泵练习(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
方法:平卧于床,足用力做上钩及下踩运动,各 保持5秒钟(足的背伸、跖屈功能的锻炼)
2.股四头肌锻炼
• 方法: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 足跟用力下蹬,足背屈,反复动作。
1、 在你准备站立前,请先确定椅子或床是否 稳定牢固; 2、 正常腿支撑在地面上,身体向前移动到椅 子或床的边缘; 3、 在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用患腿一侧的手 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扶住椅子扶手或床缘; 4、 两手一起支撑用力,同时你的正常腿发力 站起,保持站稳。 注意:在你开始行走之前,请先确保已经站稳, 然后再将拐杖分置身体两侧。
胫腓骨骨折
• 术后7天,进行患肢肌肉锻炼外,可逐渐活动 骨折上下关节,但动作要轻,主要做抬腿练习 和膝关节屈伸活动。抬腿练习即病人仰卧,两 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 床面,足跟稍离床即可,抬腿时要慢慢抬起, 然后慢慢放下。当把腿抬到适当高度时停3-5s 再放下来,这样反复练习,1次/2h,510min/次,以不疲劳为度。
注意事项
(1)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活动,要循序渐进。功能锻炼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内少到多。 (2)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3)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 (4)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 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 (5)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不 宜进行功能锻炼 (6)避免引起伤肢疲乏、疼痛,避免冲击动作和任何暴 力,所有锻炼尽量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3.直腿抬高活动
方法:患肢平放于床上,膝关节伸直,抬 腿。(抬高角度为45度)。
下床方法
四步骤:坐起---两腿下垂坐于床边---扶 助行器站起---拄助行器行走
• 小提示:
术后6个月内禁止盘腿及翘二郎腿, 禁止下蹲坐矮板凳(低于小腿高度)。 翻身时往患侧翻或向健侧翻身时两腿 之间加一枕头。
起身站立
拐杖的调试
1、双手拄拐站直身体,使拐杖 脚旁开你的脚边约12-20cm 左右; 2、调节拐杖到合适长度,一般 拐杖顶部距离腋窝约2-3指宽, 不是把拐杖直接顶到腋窝; 3、拐杖的手柄位置需要调节到 双臂自然下垂时手腕水平 4、当你使用拐杖支撑时,肘关 节可以适当弯曲
拄拐行走
• 1、 将双拐支撑在双脚两侧的方向,保持身体平稳; 2、 两个拐杖顶部尽量压在双侧肋骨上,不要用你的 腋窝直接顶在拐杖上,伸直肘部,用双手支撑体重; 3、 双拐同时向前移动; 4、 向前移动患腿于双拐之间同一平面; 5、 再向前摆动正常腿,放在双拐的前方; 6、 不断地重复,你就可以向前行走了(双拐->患腿-> 正常腿)。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 胫骨 腓骨 足骨
下肢骨折的分类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股骨髁上骨 折,股骨干骨折 ,髌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跟 骨骨折等。
功能锻炼分期
第一阶段(伤后l一2周):炎症消退期
• 目的: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 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 主要形式: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
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
• 术后7天 通过早期的锻炼后,伤肢肿胀 减轻或逐渐消失。术后中期是恢复膝关 节功能的最佳时期,上下推移患者伤肢 髌骨,防止髌股关节面粘连,避免髌骨 关节炎的发生。进行伤肢膝关节的主动 伸屈锻炼,保持脚在床上滑动,尽量屈 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停留5~10秒, 每天5~6次,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踝部骨折
• 术后7天,增加踝屈伸和趾屈伸静力性收 缩练习,每组20-30次,每日8-10组, 患足不着地。
第三阶段(伤后5—7周): 骨痂成熟期
•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 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 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
第四阶段(伤7—10周): 临床愈合期
• 主要形式: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 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第二阶段(伤后2—4周): 骨痂形成期
形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 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活动骨折 附近的关节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 骨折、股骨干骨折
• 术后7天继续做患肢肌力训练,增加髋部屈曲 练习,病人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缓 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 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 过大(﹤90°)。保持髋部屈曲5秒钟后回到 原位,放松5秒钟,每组20次,每次5-6次。 患者平卧,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枕头置 于两腿之间,防止患肢做内收,外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