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杀菌[参考内容]
杀菌新星:等离子体的杀菌原理探究

杀菌新星:等离子体的杀菌原理探究杀菌是消灭病菌、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过程,常用于医疗、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传统上,人们使用化学物质如消毒液、酒精等来杀菌,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离子体成为了一种新的杀菌方式。
本文将探究等离子体杀菌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等离子体是高度电离的气体,由电子、正离子、中性分子和自由基等组成。
它具有高能量、高温度、高速度以及高反应性等特点。
等离子体杀菌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氧化和破坏细胞膜。
首先,等离子体中的氧气能够与水分子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等一系列氧化性反应物质。
这些氧化物能够与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破坏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一氧化氮还能够抑制细菌的呼吸过程,阻断其能量代谢,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其次,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和自由基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能量,能够直接作用于菌体的细胞膜。
等离子体的高能量会导致菌体的细胞膜受到破坏,使得其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物质渗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自由基还能进一步破坏细菌的核酸、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从而引起细菌的死亡。
等离子体杀菌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等离子体杀菌过程中无需消耗大量的化学物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避免了化学物质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等离子体杀菌是物理性杀菌,对不同种类的细菌都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不易导致细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
此外,等离子体的温度和能量可以调控,使得杀菌过程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和质量。
此外,等离子体杀菌的速度快,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达到较高的杀菌率。
等离子体杀菌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在医疗领域,等离子体杀菌被用于消毒手术器械、床上用品、病房等地方,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在食品加工领域,等离子体杀菌被应用于杀灭食品表面的细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性。
在水处理领域,等离子体杀菌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然而,等离子体杀菌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低温等离子体消毒

低温等离子体消毒1.消毒灭菌的定义2.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3.低温等离子体的消毒机理4.低温等离子灭菌的优缺点5.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技术的应用消毒灭菌的定义消毒:消毒是指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传播感染水平的处理即不再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灭菌: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界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不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含芽胞)、病毒、真菌(含孢子)等,一般认为不包括原虫和寄生虫卵,以及藻类。
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意为完全杀灭所处理微生物,经过灭菌处理的物品可以直接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而不会引起感染,因此,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
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因此国际上通用方法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的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E-6 (灭菌保证水平),换句话说,要将目标微生物杀灭率达到99.9999%。
在当前面对如此严苛的灭菌要求,理想的灭菌器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和性能:( 1 )灭菌速度应尽量快,时间要短;( 2 )灭菌温度应该低于 5 5℃左右,对器械、物品损伤尽量小; ( 3 )灭菌时对整个环境无影响,灭菌残留物是无害的;( 4 )能够满足多种物品的灭菌要求;( 5 )使用耗材价格不能过高。
现如今所使用的灭菌方法多为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以及使用各种灭菌剂如戊二醛、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等长时间浸泡的方法。
这些灭菌方法存在着许多限制条件,如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灭菌时间过长、灭菌温度过高致使器械损伤较大、食品营养流失等随着对消毒、灭菌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灭菌方法的局限性正在促使新的灭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新一代的高科技灭菌技术,它能克服现有灭菌方法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例如对于不适宜用高温蒸汽法和红外法消毒处理的塑胶、光纤、人工晶体及光学玻璃材料、不适合用微波法处理的金属物品,以及不易达到消毒效果的缝隙角落等地方,采用本技术,能在低温下很好地达到消菌灭菌处理而不会对被处理物品造成损坏。
等离子杀菌原理

等离子杀菌原理等离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杀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效应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等离子杀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其高效、环保、安全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等离子杀菌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等离子杀菌的原理是基于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高效杀灭作用。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能量的离子气体,它包含了大量的自由电子、离子和原子团。
当等离子体与微生物接触时,其高能离子和自由基会对微生物的细胞膜和DNA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这种高能离子和自由基的作用机制,使得等离子杀菌具有高效、快速的杀菌效果。
其次,等离子杀菌的原理还涉及到等离子体产生的紫外线和臭氧。
等离子体在产生过程中会释放出紫外线和臭氧,这两种物质对微生物也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核酸,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而臭氧则能氧化微生物的细胞膜和蛋白质,使微生物失去生存能力。
因此,等离子杀菌不仅仅依靠等离子体本身的作用,还包括了紫外线和臭氧等多种杀菌因素。
此外,等离子杀菌的原理还包括了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物理效应。
等离子体在产生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这些能量对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活动产生影响。
热能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蛋白质,使微生物失去活力;光能则能激发微生物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因此,等离子杀菌不仅仅是通过化学反应,还包括了热能和光能等物理效应。
总的来说,等离子杀菌的原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离子和自由基、紫外线和臭氧、热能和光能等多种杀菌因素相互协同,共同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这种多重杀菌机制使得等离子杀菌具有高效、快速、环保、安全的特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杀菌方法。
综上所述,等离子杀菌的原理是基于等离子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效应,通过多种杀菌因素共同作用,对微生物进行高效杀灭。
等离子杀菌原理

等离子杀菌原理
等离子杀菌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效氧化物(如氧自由基、低氧阴离子、各种有害细菌杀伤性物质)对空气和表面进行杀菌的技术。
它主要基于等离子体能够激活氧和水蒸气,从而产生一系列具有杀菌能力的高效氧化物。
在等离子杀菌技术中,首先是通过电极产生电压,使电压足够高以越过击穿电压,从而导致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中的电子、阳离子和阴离子能够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激发或电离空气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
在不同的激发条件下,生成的特定氧化物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高效的杀灭能力。
等离子杀菌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室温下实现快速、高效的杀菌效果,且对细菌具有广谱性杀灭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
此外,等离子杀菌技术还可以无需使用化学消毒剂,从而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总结起来,等离子杀菌通过产生一系列高效氧化物来杀灭细菌等微生物,使其失去生命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低温等离子体消毒

8
子和离子产生的击穿蚀刻效应所致,即等离子体 中高速粒子打破微生物分子的化学键,最后生成 挥发性的化合物如COx、CHx等。
❖ ⑶紫外线的作用:在激发物质形成等离子体的过 程中,伴随有部分紫外线产生,这种高能紫外光 子被微生物或病毒中蛋白质所吸收,直接破坏微 生物的基因物质致使其分子变性失活。
10
度要比电子低至少一个数量级,因此这种等离子体 称之为低温等离子体或冷等离子体。
❖ 通电后,在电场作用下电离出冷等离子体。冷等 离子体内的电子温度可达20000-30000度,电子的半 径约为E-13米,而细菌或病毒大小约为E-6米或更 小,这样几十个或几千个电子将细菌包围,其几万 度的高温足以将细菌或病毒完全杀死。但因电子本 身的热容量很小,所以在宏观上没有热容量产生, 不会损伤任何被消毒的物品,再者,因等离子体内 含有单原子氧,单原子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也能杀 死微生物.
❖ 采用过氧化氢做为辅助剂,将过氧化氢气体灭菌与 低温等离子结合起来 ,快速杀灭各种微生物的技术 方法是目前较为最好的选择。
7
3.低温等离子体的消毒机理
❖ 低温等离子体的消毒机理 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根 据试验出现了各种有关机理的假说,无论是从物理还 是化学方面可归根为以下三种:
❖ ⑴活性基团的作用:等离子体中含有的大量活性氧 离子、高能自由基团等成分,极易与细菌、霉菌及 芽孢、病毒中蛋白和核酸发生化学反应,能够摧毁 微生物和扰乱微生物的生存功能,使各类微生物死 亡。
❖ 通常把电离度小于 0.1%的气体称弱电离气体,也 称低温等离子体;
❖ 电离度大于 0.1%的称为强电离等离子体,也称高 温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作用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作用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作用是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杀菌消毒的过程。
低温等离子体是指通过电离产生的气体中的离子和自由基。
这些离子和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可以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细胞壁和核酸等结构,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具有以下优点:
1. 高效杀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空气和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进行高效杀菌,可以达到99%以上的杀菌率。
2. 无残留物: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物质,不会产生残留物,不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污染。
3. 广谱杀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4. 适用范围广: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空气净化等领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物体和场景。
然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也有一些限制:
1. 需要专业设备: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需要专业设备来产生等离子体,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2. 渗透性差: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对物体表面的杀菌效果较
好,但对一些有孔隙结构的物体,如海绵、木材等,渗透性不佳,杀菌效果可能不理想。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具有高效、无残留物、广谱、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要求较高和对有孔隙结构物体渗透性差的限制。
等离子杀菌原理

等离子杀菌原理等离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杀菌方法,它利用高能等离子体对细菌进行杀灭,具有高效、无污染、安全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等离子杀菌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等离子杀菌的原理是基于等离子体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能量的带电气体,它可以通过放电等方式产生。
当等离子体与细菌接触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包括细胞膜的破坏、蛋白质的变性、DNA的断裂等,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这种杀菌方式不仅可以杀灭细菌,还可以去除异味、降解有机物质,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其次,等离子杀菌的原理还包括产生臭氧和紫外线。
在等离子体产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和紫外线。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核,从而杀灭细菌。
紫外线则具有辐射杀菌的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DNA和RNA,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等离子杀菌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细菌,还可以通过产生臭氧和紫外线的方式对环境进行消毒和净化。
最后,等离子杀菌的原理还包括产生高温。
在等离子体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现象。
高温对细菌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和核酸,导致细菌的死亡。
因此,等离子杀菌不仅可以利用等离子体本身的杀菌作用,还可以通过产生高温的方式对细菌进行杀灭。
综上所述,等离子杀菌的原理主要包括等离子体的杀菌作用、产生臭氧和紫外线、产生高温等几个方面。
通过这些杀菌原理的综合作用,等离子杀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希望通过对等离子杀菌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推动等离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低温等离子体的杀菌原理与应用探索

低温等离子体的杀菌原理与应用探索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稀薄气体通过电离而形成的等离子体,其电离度较低,温度也较低。
传统的高温等离子体技术往往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大的能量供给,而低温等离子体则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表面处理、杀菌、净化等领域。
在低温等离子体的杀菌原理中,主要通过等离子体产生了大量的活性物种,如氧离子、氮离子、氢离子、自由基等,这些活性物种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反应性,在接触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等重要结构,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低温操作:相较于传统的高温杀菌方法,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能在常温下进行,避免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和存活。
2. 高效杀菌: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种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反应性,能够迅速破坏微生物的重要结构,实现快速、高效的杀菌效果。
3. 无需化学药物: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物,避免了药物残留和抗药性产生的问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在医疗、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如手术器械、注射器等。
传统的高温灭菌方法可能会对器械造成损伤,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可以在不损伤器械的情况下,快速杀灭器械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在食品加工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可以应用于食品的杀菌和保鲜。
例如,可以用低温等离子体对包装蔬菜、水果等进行杀菌处理,延长其保鲜时间;还可以用低温等离子体对餐具、食品加工设备等进行杀菌消毒,提高食品加工的卫生安全性。
在环境卫生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和水处理。
例如,在病房、厕所、办公室等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场所,可以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进行杀菌和去除。
此外,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处理,通过处理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提高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体消毒灭菌知多少?
等离子体作为消毒杀菌新技术引入消毒领域,其研究与应用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您对其真正了解吗?下面就由小编为您做简单介绍。
等离子体(plasma)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尺度大于德拜长度的宏观电中性电离气体,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支配,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
它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
杀菌原理
等离子体中所包含的活性氧原子、氧分子以及等离子体所产生的辐射将破坏细菌的细胞膜、DNA 及蛋白质, 具体作用机制包括:
⑴活性基团的作用:等离子体中含有的大量活性氧离子、高能自由基团等成分,极易与细菌、霉菌及芽孢、病毒中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变性,使各类微生物死亡。
⑵高速粒子击穿作用:在灭菌实验后,通过电镜观察经等离子体作用后的细菌菌体与病毒颗粒图像,均呈现千疮百孔状,这是由具有高动能的电子和离子产生的击穿蚀刻效应所致。
⑶紫外线的作用:在激发双氧水形成等离子体的过程中,伴随有部分紫外线产生,这种高能紫外光子被微生物或病毒中蛋白质所吸收,致使其分子变性失活。
影响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的因素
1有机物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表明离子体灭菌器对物体载体的灭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且影响主要表现在表面灭菌中。
研究发现0.65%的盐和10%的血清会使灭菌效果减弱。
因此, 等离子体灭菌,不适宜用于被全血和盐污染的器械的灭菌, 尤其是狭窄腔体如内窥镜的灭菌, 如要使用, 应先将器械上的血和盐清洗干净。
2电源功率的影响
电场中功率不同而导致等离子体的数量不同,进而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也不同。
Nelson 等研究结果显示, 完全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在50 W下需60 min, 在200 W功率下只需5 min[1]。
3灭菌时间的影响
顾春英等[2]研究表明,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 min, 杀灭率为99.9%; 作用10 min, 杀灭率为100%。
4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以上所述的影响因素外, 等离子体灭菌效果还受到基础气体、微生物种类、电源等的影响。
等离子体消毒灭菌应用
等离子体作为消毒杀菌技术引入消毒领域,其研究与应用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以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应用最为成功。
此外,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室内空气净化、消毒也有应用。
✧等离子体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继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灭菌技术之后的新的低温灭菌技术。
等离子体灭菌法广泛适用于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医疗用具的灭菌, 如各种精密仪器、内窥镜等。
特别是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 医院需要大量的腔镜类设备, 此时,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对高温敏感医疗用具的损坏, 往往成为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
此外, 它还可用于卫生材料、食品和餐具等的消毒灭菌。
这项高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对医疗、卫生、食品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等离子体净化空气中的微生物
随着SARS 和禽流感等病毒的出现,空气的生物安全日益重要。
医院是易感染人群和病原菌集中的地方,因空气传播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最容易交互感染。
把等离子技术应用在空气净化消毒领域上(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消毒器),利用尖端电晕放电形成等离子云,进行空气净化和杀菌。
杀菌快速彻底,常温下作用30 分钟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除率为95 %;作用60 分钟对空气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清除率为99.84 % ,适用于有人条件下空气持续性消毒。
目前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消毒器已广泛用于工厂洁净室、医院手术室、隔离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场所以及办公大楼、火车、汽车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净化。
参考文献
[1] 薛广波. 灭菌·消毒·防腐·保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12.
[2] 顾春英, 薛广波, 居希娟. 等离子体-臭氧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 19(3):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