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技术论文
毕业论文(某小区供配电设计)

毕业论文(某小区供配电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小区供配电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小区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小区建设中,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设计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保障,也是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因此,在小区设计中,配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和小区未来的扩展空间,同时保证供电质量和安全稳定。
本文以某小区为例,阐述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及关键技术问题。
一、小区用电需求的分析某小区位于城区,总用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
根据小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用电需求情况,该小区的电力负载主要以日间居民用电为主,一般在峰值时段为晚上6时至晚上9时。
因此,在小区供配电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日间居民用电的峰值负荷,以确保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二、小区供配电系统的选型设计(1)供电接入点的选址:考虑到小区未来的扩展性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应选取离小区较近的变电站作为供电接入点,同时要保证供电线路通畅且安全可靠。
(2)配电设备的选择:小区的电力负荷主要以日间居民用电为主,因此在配电设备的选择中,应选择负载能力适宜的低压变压器和配电箱等设备,以满足小区日常用电需求。
(3)配电系统的布局设计:小区供配电系统的布局设计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并且要做到合理布局,方便检修和维护。
同时,要考虑到小区未来的扩展性,预留适当的空间和管线方便后期扩建。
(4)保障用户用电安全:在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遵守电力设施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居民用电安全。
三、小区供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1)电缆材质的选择:电缆是小区供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电缆材质的选择上,应选用质量稳定、性能好的产品,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并且避免电缆老化等问题的发生。
(2)城市电网的稳定性:考虑到城市电网的稳定性,小区供配电系统应防止小区网际电源频繁切换,以免对城市电网造成压力,从而影响各个小区和城市的正常供电。
(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在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应考虑到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完善小区的防雷设施,保证小区的电力设施不易受到雷击,从而确保居民用电的质量和安全性。
毕业设计(论文)-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些住宅小区的电力供应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电力设施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住宅小区的电力消耗需求,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电力供应。
二、设计目的1. 为住宅小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服务,满足住宅小区的日常电力需求。
2. 优化住宅小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3. 保障住宅小区的电力安全,防止电力事故发生。
三、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
设计应符合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考虑到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
2. 稳定高效。
设计应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负荷计算和设备配置,实现对住宅小区的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
3. 节能减排。
设计应采用高效、节能的供配电设备,尽可能减少电能损失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设计内容1. 设计住宅小区的总配电箱和变压器的位置和规格,确定供配电线路的布置。
2. 计算住宅小区的用电量,并根据负荷计算确定供配电设备的配置及容量。
3. 设计住宅小区的照明、动力、空调等用电系统的供配电方案。
4. 建立住宅小区的电力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住宅小区的电力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设计步骤1. 确定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所处的电力网的供电电压等级。
2. 根据住宅小区的用电量进行负荷计算,然后确定总配电箱和变压器的规格和容量。
3. 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供配电线路的布置和电缆敷设方案。
4. 设计住宅小区的照明、动力、空调等用电系统的供配电方案,确定相关的配电设备和容量。
5. 建立住宅小区的电力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住宅小区的电力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六、设计结果1. 完成了住宅小区的用电量负荷计算,并确定总配电箱和变压器的规格和容量。
供配电技术论文(2)

供配电技术论文(2)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二建筑供配电新技术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时代的来临,电气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等作用于电气技术中来,使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而建筑供配电系统作为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内容,其技术的发展也迈向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建筑;供配电;系统;技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时代的来临,电气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等作用于电气技术中来,使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而建筑供配电系统作为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内容,其技术的发展也迈向了新的台阶,为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对于保证供配电的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具积极的影响。
一、建筑供配电的相关概念建筑供配电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要内容,是对电能进行供应和分配的系统,为工厂企业及人们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电能。
1.电力系统的相关概念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发电厂是指将一次能源(如水力、火力、风力、原子能等)转换成二次能源(电能)的场所。
目前我国主要以火力和水力发电为主,近年来,在原子能发电能力上也有所提高;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括变电所、配电所及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
变电所与配电所是为了实现电能的经济输送和满足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需要对发电机的端电压进行多次变换。
变电所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的场所,可分为升压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两大类。
配电所不具有电压变换能力。
电力用户也称为电力负荷。
在电力系统中,一切消费电能的用电设备均称为电力用户,电力用户按其用途可分为:动力用电设备、工艺用电设备、电热用电设备、照明用电设备等,他们分别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和光能等不同形式,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电力负荷是指在电力系统上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也称为用电负荷。
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负荷是指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害,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电力负荷。
供配电系统论文

目录前言 (2)选择及合理使用节电干式变压器 (3)减少线路损耗 (4)提高功率因数 (5)平衡三相负荷 (5)抑制谐波危害 (6)高效节电的省电装置 (6)前言电能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必要能源,支持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工业用电在整个经济社会总用电量当中占据着近70%的比例,而供配电系统同作为工业用电中的关键系统,对其进行一定的节能改造也因此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加工产业新格局的形成,一些高能耗低效益的加工业逐步转向国内,无疑加剧了我国能源紧张的矛盾。
发生在我国许多省市的“电荒”已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
尽管我国电力建设超常规增长,但电力供应仍严重不足。
为此,节省能源及节约用电引起了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降低供配电系统的线损及配电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是当前建筑电气节电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采取了如下措施:选择及合理使用节电干式变压器、减少线路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平衡三相负荷、抑制谐波,同时采用高效节电的省电装置来调整电压幅值及稳压、平衡三相电压,减少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抑制谐波等技术措施,不仅可节电10%~20%或更多,同时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改善了用电环境,净化了电路,并延长了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1选择及合理使用节电干式变压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都采用干式变压器,因为干式变压器具有许多优点。
特别是SG(B)11-R系列卷铁芯干式配电变压器具有高效节电、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优点。
现将该产品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1)其铁芯为三相三柱环型卷绕,采用日本新日铁0.23mm优质冷轧硅钢片,在铁芯成型机上卷绕成型的。
其特点是铁芯不冲孔、无接缝,铁芯是一个密封整体,其过载的抗短路冲击能力比叠片式变压器强很多。
(2)卷铁芯无需消耗接缝的磁化容量,磁路分布均匀,大幅度减少了空载激磁电流,空载电流很小,比叠片式降低了约70%,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电网的无功损耗。
供配电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总之一句话:定位现实,着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此课题。
关键词:建筑电气领域功率照明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ent city of China are fast, its scale big , range is wide, is unprecedented.Technique permeate the combination mutually with the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building technique with fast and fierc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lectricity technology, in 1980’s age the period the new building type-intelligent buildings turned out.The focal point originally designed is the strong electricity, desig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is project and motive force lighting system mainly.For ground house not top-grade of 24 layers in project 3# floors in this , all house above the ground. The floor space is about 800 square meters, it is that each layer is high.3 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screpancy in elevation of the room is 0. 45m.This teacher apartment electricity the system design primarily include:(1)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grade and is it require to supply power byload, load calculate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hoose and circuit lay .(2)Motive force and lighting engineering design , by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level,lighting quality ,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calculate, power design and lighting engineering design .(3)defend thunder and earth design systematicallyThis engineering is three buildings, and carry to adop the double the power supply the power supply, power supply to come from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for second class burthen power supply ,fire fight system and part of importance at the same time ,three modulation four line system, adoption TN-C-S System ,adoption tree trunk type contridution electricity the method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the box to each allotmentKeyword: The electric technological field Power Ligh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 (1)1.1 四平起重机厂 (1)1.2工程概况 (1)第2章电气照明设计 (3)2.1照明设计概述 (3)2.2照明设计的步骤 (3)2.3照明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4)2.4照明设计的计算 (5)2.5照明装置供电 (6)2.6照明控制方式 (8)第3章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12)3.1供配电系统的概述 (12)3.2负荷的分级及要求 (13)第4章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22)4.1概述 (22)4.2防雷的措施 (23)4.3防雷接地的设计 (24)第5章变电所的设计 (29)5.1 配电室平面布置 (29)5.2高压系统 (31)5.3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32)5.410K V架空线选择 (33)5.5继电保护配置 (35)总结 (38)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供配电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供配电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3)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3)1.2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3)1.3 原始资料 (4)1.4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 (6)1.5 本章小结 (6)第二章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7)2.1 负荷计算的意义 (7)2.2 计算负荷的确定 (7)2.3 无功功率补偿 (9)2.3.1 无功功率补偿的分类 (10)2.3.2 无功功率补偿的选择与计算 (11)2.3.3 补偿方式综合比较 (14)2.4 本章小结 (14)第三章降压变电所及变压器的选择 (15)3.1 变电所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15)3.2 降压变电所形式的分类与选择 (15)3.3 变压器的选择 (17)3.3.1 变压器的分类 (17)3.3.2 变压器选择的原则 (17)3.4 变压器容量确定 (18)3.5 本章小结 (19)第四章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设计 (21)4.1 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21)4.1.1 安全性 (21)4.1.2 可靠性 (21)4.1.3 灵活性 (21)4.1.4 经济性 (22)4.2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方式 (22)4.3 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24)4.4 本章小结 (24)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26)5.1 短路计算的意义 (26)5.2 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6)5.3 短路计算 (28)5.3.1 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28)5.3.2 计算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29)5.3.3 计算各点短路电路的参数 (30)5.4 本章小结 (33)第六章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35)6.1 电气设备选择校验的条件与项目 (35)6.2 设备选择 (36)6.2.1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依据 (36)6.2.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38)6.2.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9)6.3 本章小结 (41)第七章变电所高低压线路的选择 (44)7.1 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 (44)7.2 计算母线型号 (44)7.2.1 35kV侧进线的选择 (44)7.2.2 6kV母线的选择 (45)7.2.3 6kV出线的选择 (45)7.3 本章小结 (47)第八章继电保护和参数整定 (49)8.1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49)8.2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49)8.3 35kV主变压器保护 (50)8.4 6kV变压器保护 (52)8.5 6kV出线保护 (53)8.6 本章小结 (55)结论 (56)总结与体会 (57)谢辞 (58)参考文献 (59)附录 (60)附录1 英文文献原文 (60)附录2 英文文献翻译 (64)附录3 35kV及6kv变电所主接线图 (77)第一章绪论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
供配电技术论文范文

供配电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供配电技术也不断更新升级,逐渐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本论文将从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供配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初期,当时电力系统刚刚起步,供配电系统并不发达。
20世纪初,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供配电技术开始发展。
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人工配电方式逐渐被自动配电系统所取代,同时,电压稳定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十世纪中叶,供配电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各种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效益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其中,数字化保护技术、数字化监控技术、数字化故障诊断技术以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供配电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二、供配电技术的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1. 技术应用(1)数字保护技术数字保护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一项重要技术,其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数字保护技术应用了高速微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以数字化方式取代传统的模拟量处理技术,从而使保护系统变得更加精确、快速和可靠。
(2)数字化监控技术数字化监控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遥测的技术。
通过数字化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测和管理,实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中的故障问题。
(3)数字化故障诊断技术数字化故障诊断技术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处理供配电系统数据,对系统中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供配电系统各个领域的故障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处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效率。
(4)配电自动化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和数字化设备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工厂供配电技术论文

工厂供配电技术论文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厂供配电系统就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降压再分配到各个厂房或车间中区,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工厂供配电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工厂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一浅析工厂供配电摘要: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厂供配电系统就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降压再分配到各个厂房或车间中区,其输送和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工厂企业供配电的电路设计要联系到各个方面,本文对工厂供配电时对设备选择、线路分配和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最好的供配电设计应用到现实生产中来,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好的服务。
关键词:供配电电气接线设备选择供配电1、前言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全面地影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程建设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出切合实际、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综合效益好的设计,有效的为电力建设服务[1]。
2、主接线的确定2.1厂用电负荷分类厂用负荷包括机组本体负荷和全厂公用负荷。
按负荷的重要性一般分为以下四类[2]:2.1.1 事故保安负荷在事故停机过程中几停机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应保证供电,否则可能引起主设备损坏、重要的自动控制失灵或危及人身安全的负荷。
根据对电源要求的不同有可分为:直流保安负荷;交流不停电保安负荷;允许短时停电的交流保安符合2.1.2 Ⅰ类负荷短时(手动切换恢复供电所需的时间)的停电可能影响人身或设备的安全,使生产停顿或发电量大量下降的负荷。
对Ⅰ类负荷,必须保证自起动,并应由2个独立电源的母线供电,当失去一个电源后,另一个电源应立即自动投入2.1.3 Ⅱ类负荷允许短时停电,但停电时间过长,可能损坏设备或影响正常生产的负荷。
该类负荷应有2个独立的母线供电,一般采用手动切换。
2.1.4 Ⅲ类负荷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的负荷,一般由1个电源供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配电系统心得体会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电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
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
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惨遭雷击。
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
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第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
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
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可见雷电是不可阻止的其危害也是无穷大的,所以我们要不但提高防雷技术,提高防雷意识并曾加防雷措施。
一、雷电的基本知识1.雷电的分类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
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
直击雷就是在云体上聚集很多电荷,大量电荷要找到一个通道来泄放,有的时候是一个建筑物,有的时候是一个铁塔,有的时候是空旷地方的一个人,所以这些人或物体都变成电荷泄放的一个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筑物给击伤了。
直击雷是威力最大的雷电,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击雷小。
2、雷电对电气系统的危害雷电对电力系统的伤害分为:直击,绕击,反击,感应,侵入等几类。
雷成的过电压具有波峰陡,波幅大的特点,对系统中绝缘最薄弱的设备(如变压器等)威胁最大,户外架空线及开关闸刀互感器的绝缘瓷瓶都会受到威胁,甚至室内的电气设备也会受到雷电波的侵害。
除了设备的直接损失,线路跳闸,局部停电,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更大。
二、防雷装置和措施1避雷器避雷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正常时装置与地绝缘,当出现雷击过电压时,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并击穿放电,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
过电压终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
避雷器有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和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2、接地装置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通常要求小于4Ω(鉴于目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施日益增加,设计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
因为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埋地深,与大地的接触面积大,其接地电阻比一般人工接地所得到电阻低得多,容易满足上述要求。
考虑到大部分高层建筑的基础均做了防水处理,致使接地电阻增大,应尽量在建筑物周边做圈式接地,周圈式接地可避开防水处理层,同时由于接地体埋在基础的外边,也具有均衡电位的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某酒店及办公为一体的高层综合大楼就是遇到这种情况,加上大地土壤电阻率偏高,基础完工测试接地电阻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后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效果显著。
在大地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当一般做法的联合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难以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向外延伸接地体、改良土壤(换土、采用降阻剂)、深埋电极以及外引等方式。
3. 接闪器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带(网)、消雷器等几种,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建筑物的造型及避雷效果而定。
目前一般高层建筑较多采用避雷针、明装避雷带和暗装避雷网相结合的方式,接闪器的布置应符合下面要求。
建筑物30m以上部分,每两层在外围用扁钢做暗敷水平避雷带(可兼做均压环及金属预埋件);楼顶可利用梁、板内钢筋相互焊接成尺寸不大于10*10m暗装避雷网。
此外,高层建筑的屋顶的金属旗杆、广告牌、钢爬梯、风冒、透气管、水管、设备等必须与就近的避雷带、避雷网焊接。
利用不锈钢栏杆楼梯的上人屋面女儿墙,可在其下暗敷扁钢与支架和引下线焊接牢靠,栏杆间和支架也应焊接。
塔楼顶采用避雷针时,为了降低避雷针的高度,增强防雷效果,可采用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一般用于35m以上的建筑)及避雷针。
3. 引下线及均压环高层建筑柱主筋和梁板钢筋可直接利用作为引下线和均压环,但应注意意引下线、接地装置、均压环和接闪器间必须牢固可靠地连接。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每三层沿建筑物四周设置均压环,30m以上外墙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通过预埋件与均压环或引下线相连;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要与均压环连接一次,平行或交叉的管道间也应跨接。
高层建筑室外玻璃幕墙、大型复合金属板及不锈钢金属面材的应用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效果,但同时也对防雷提出了要求。
由于幕墙的面板是装在金属龙骨架由支座固定在主体结构预埋件上,支座是与预埋件焊接的,所以只需将该处的圏梁或柱与支座预埋件、引下线可靠连接即可满足要求。
4、防范措施由于高层建筑在结构上已形成等位体,雷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害主要是感应雷造成的。
感应雷通过以下途径入侵:(1)雷电的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2)由通信信号线路入侵。
(3)由交流供电电源线路入侵。
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在建筑物内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应全线埋地引入,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皮及金属管道应与接地装置连接;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室外安装有空调主机及其支架的高层住宅,应在窗洞口下方30cm~50cm处预先埋设密封性良好的金属分线盒,盒内敷设镀锌扁铁。
扁铁的一端与主体内均压环或钢筋引下线焊接,另一端与带铜接线端子的10mm2以上的多股导线相连接,待使用时,将盒子内的导线引出连接到空调室外机及其支架。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彩灯、航空障碍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则采用置于接闪器保护内、线路外穿钢管及配电箱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等措施保护。
5、防雷新技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消除雷击危险性,使保护目标不再遭受雷击的新一代避雷技术,称为“智能避雷技术” 。
以原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电学组专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从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实验测试、模型实验、工程实用化研究、外场实验等各个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间经多次大小各类专家会议的评审鉴定,得到充分肯定,被誉为“21世纪防雷事业的曙光” 。
三、电气设备的接地与接零'所谓接地,就是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土壤间作良好的连接。
在这里,接地系统按其设备和作用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4种。
在正常或事故状态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无论是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接地均称工作接地;当电气设备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由于绝缘破坏可能带电,造成触电事故,为了防止这种触电的危险而将金属外壳或构架同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连接,使设备外壳保持和大地同为零电位,称之为保护接地;如果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零线连接,(称为保护接地)?如果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地系统中的零线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将零线的一点或几点再次与地作金属性连接,称为重复接地,总而言之,无论是接地和接零,其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电气设备在任何范围内,它的金属外壳及其靠近它垢金属结构都始终保持低电位,以防触电危险,确保人身安全。
二是提供可靠的电气通路。
就是在接地短路电流通过时也不会有火花或其它明显的过热现象,以避免易燃物质或气体引燃,造成火灾危险。
1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安全电压的限值是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
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 0V。
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V、24V、12V、和6V。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和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2单相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3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4跨步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5、触电事故抢救(一)现场急救原则:1、迅速:施救者要迅速将触电者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施救。
2、就地:要争取时间,在现场(安全地方)就地抢救触电者。
3、准确:抢救的方法和施救的动作要正确。
4、坚持:急救必须坚持到底,直至医务人员判定触电者已经死亡,才能停止抢救。
(二)现场急救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2、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
3、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一直到医护人员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