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贫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贫血 PPT课件

小儿贫血 PPT课件
中央蒼白區擴大。
• (2)骨髓象 • 紅細胞系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
為主,各期紅細胞體積均較小,胞漿少, 染色偏藍。
• 粒細胞系及巨核細胞系(-)。

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形態:圖示成熟紅細胞 大小不等以小細胞為主,中心淺染區擴大
缺鐵性貧血 血象
缺鐵性貧血 骨髓象



胞 外




• (3)鐵代謝檢查示 • 血清鐵<10.7μumol/L, • 總鐵結合力>62.7μmol/L, • 運鐵蛋白飽和度<15%, • 紅細胞游離原卟啉>0.9μmol/L, • 血清鐵蛋白<12μg/L。 • 4.鐵劑治療有效。
Hale Waihona Puke MCHC(%) 32~38 32~38 32~38 32~38 <32
中醫學對血的生理功能的認識:
病名:
屬中醫學 “萎黃”、“虛勞-血虛”、“黃腫病 ”、“疳證”等範圍。
中醫學對血的生理功能的認識:
血的生理功能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濡養全身臟腑組織,《難經.二十二難》 將血的這一生理功能概括為“血主濡之”。全身各 部分無一不是在血的濡養作用下發揮其生理功能的 。
其二是神志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靈樞.平 人絕穀》曰:“血脈和利,精神乃居”,《靈樞. 營衛生會》:“血者,神氣也”,血液供給充足, 神志活動正常。
血的生成、循行與臟腑的關係:
1、心主血脈:全身的血液,依賴心氣的推動,通過經脈
輸送到全身,發揮其濡養作用。
2、肺朝百脈:肺主一身之氣而司呼吸,調節著全身的氣
• 定義:指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的 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以小細胞低 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鐵劑治療有效 為特徵;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新整理】最新儿科临床贫血ppt课件

【新整理】最新儿科临床贫血ppt课件

小儿贫血的分度 [Hb(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儿童 90~下限 60~90
30~60
新生儿 120~下限 90~120 60~90
<30 <60

急性:创伤大出血
血 性 贫
慢性:消化道溃疡

酶缺陷:蚕豆病
的 病 因 分
溶 血 性

红细胞内在缺陷 膜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异常: 地中海贫血
30铁的代谢外源性食物中摄取内源性红细胞破坏后释放铁的代谢铁的排泄铁的吸收和转食物十二指肠空肠上端肠粘膜上皮细胞血浆转铁蛋白网状内皮系统其它组织铁骨髓造血成熟红细胞失血失铁网状内皮系统储存几个指标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的代谢红细胞缺铁与贫血血红蛋白血红素idsf外铁消失ide符合id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好发于6月~2岁的婴幼儿, 起病缓慢
its peak incidence at 6m~2y and come on slowly.
1.一般表现
the urual clinical featrues of anemia. 皮肤蜡黄, 结膜、唇、指甲苍白, 虚胖,头发稀疏、枯黄, 重者皮下出血
诊断标准
新生儿 1m~4m 4m~6m 6m~6y 6y~14y
Hb
145g/l 90g/l 100g/l 110g/l 120g/l
诊断标准
新生儿 1m~4m 4m~6m 6m~59m 5y~11y 12y~14y
Hb
145g/l 90g/l 100g/l 110g/l 115g/l 120g/l
b. Hb 7~10d↑ ↑ 10~2 0g/L / week 4~8 weeks reach normal level

讲小儿贫血ppt课件

讲小儿贫血ppt课件
• 消化系统:蠕动、酶→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

•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
头痛眩晕耳鸣
• 其他:月经失调、低热、蛋白尿
9
(四)诊断要点
10
• 病史
发病年龄、籍贯、病程经 过及伴随症状、喂养史、既 往病史、用药史、个人史、 家族史等。
11
• 体检
生长发育、营养、皮肤 粘膜、指甲毛发、肝脾 淋巴结。
茶、咖啡 蛋、牛奶 植物纤维
18
• 铁的运转和储存:
运输形式:转铁蛋白 储存形式: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19
• 铁的排泄 2/3通过脱落的肠粘
膜细胞和胆汁自肠道排出, 其余部分通过肾脏和汗腺。
20
(四)病因
21
• 储备不足
早产、多胎及母亲患严重缺铁性 贫血、胎儿宫内失血等均可出现 贮存铁不足。
22
• 生长速度快
正常儿 3 - 5 个月体重为出生时 2 倍,1岁时为 3倍。 早产儿增长更快。 青春期前后发育也快 如饮食中无足够的铁供应,即可 发生缺铁性贫血。 女孩在月经来后,由于月经的损失,缺铁问题可更严重
23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24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
。 痢 、食物搭配不当
25
• 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鲜牛
奶过敏、消化性溃疡、钩虫病、 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炎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26
(五)发病机制
(1)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游离原卟啉(FEP)、锌原卟啉(ZPP)增多、血红
蛋白合成减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缺铁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肌红蛋白、含铁酶活性降低 体力减弱,易疲劳,

儿科贫血概述PPT课件

儿科贫血概述PPT课件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各器官和组织的缺氧
和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贫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
贫血的程度 贫血发生的速度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原发病的性质
贫血的代偿
1、心排出量增加:心率加快 2、肺代偿增强:呼吸增快 3、血液重新分布:主要流向对缺氧敏感的器
官,如心脏、大脑等,皮肤和肾脏血液减少; 4、红细胞生成增多,肾脏合成EPO增加 5、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在组织内释放氧增多
贫血纠正标准:Hb恢复正常,停用抗贫血 治疗后能保持Hb正常水平至少3个月以上。
2,3-DPG
贫血的表现
缺氧的表现:
① 疲乏、困倦、活动耐力减退 ②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注
意力不集中和嗜睡
代偿的表现
① 皮肤粘膜苍白:甲床、睑结膜、口腔粘 膜较可靠
② 呼吸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呼吸频率 及深度增加、心动过速;重者可出现心 绞痛和心力衰竭
其他系统的表现: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 统
碍? 2、大细胞性贫血----骨髓检查—巨幼细胞性贫血?
非巨幼细胞性贫血? 3、正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不增高?
贫血病因的诊断
从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入手
自幼贫血史---遗传性贫血? 女性月经过多----IDA? 成年男性----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有害物质暴露史----MDS? 贫血伴高血压、眼睑水肿----肾性贫血? 贫血、黄疸、脾大----溶贫? 贫血、出血、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恶性血液病?
以Hb浓度最为精确可靠且重复性好
诊断标准
非高原地区:
Hb
RBC
Hct
成年男性 <120g/L <4.0×1012/L <0.40

小儿贫血ppt(最新课件)

小儿贫血ppt(最新课件)

2020-11-19
20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 • MCV、MCH、MCHC • 血小板、白细胞
2、骨髓象 • (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 各期红细胞均小、胞浆少、偏蓝(Hb少) • 粒系、巨核系无改变
2020-11-19
21
6、治疗 (1)一般治疗:病情观察、限制活动、
的小儿。
2020-11-19
12
•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来源:外源性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黑木耳 97.4mg/100g 紫 菜 54.9mg/100g 豆腐皮 30.8mg/100g 肝、肉、蛋、豆类等
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2020-11-19
年龄
Hb(g/L)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6个月-6岁 >6岁
< 145 < 90 < 100 < 110 < 120
2020-11-19
4
小儿造血的特点
•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 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8周开始,出生后4~5天完全停止。胚胎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六个月开始造 血,直至生后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2020-11-19
16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2020-11-19
17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 、食物搭配不当。
2020-11-19
18
• 丢失过多 • 长期慢性失血、鲜牛奶过敏、消化性溃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炎 •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小儿贫血总论ppt课件

小儿贫血总论ppt课件
Dep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HUST
小儿造血特点
❖五、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新生儿期:约为体重的10%(100ml/Kg) 儿童期:约为体重的8%~10%(80~100ml/Kg) 成人期:约为体重的6%~8%(60~80ml/Kg) 意义:
计算补液量: 元素铁(mg)=Hb(g/L)×体重(Kg)×0.08×3.4×1.5
• αβγδε(仅存在于胚胎早期),参见P365
• 胚胎期Hb:Gower1(δ2ε2) Gower2(α2ε2) Portland (δ2γ2) 胎儿期Hb:HbF(α2γ2) 成人期Hb:HbA(α2β2) HbA2(α2δ2) Hb Bart’s:γ4(参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P366) Hb H :β4(参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P366)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Dep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HUST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2.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otopoesis)
Dep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HUST
小儿贫血总论
➢ 3.体格检查:
生长发育状况 营养状况 皮肤、黏膜表现 指甲、毛发表现 肝、脾、淋巴结表现
Dep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HUST
小儿贫血总论
➢4.实验室检查:
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贫血、骨髓 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等情况),由于小儿生后头 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期)缺少黄髓,骨髓造血储 备能力甚少,此时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 儿期造血状态,称为EMH。其基本特征有:肝、脾、淋 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状态。

小儿贫血临床诊疗课件

小儿贫血临床诊疗课件

缺铁的病理生理过程分三期
▲ 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 ID): 储存铁减少,合成Hb的铁仍正常
▲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 储存铁进 一步减少,红细胞生成的铁不足,但循环中Hb量未减少
▲ 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非造血系统症状
*血红蛋白正常值
世界卫生组织
6月 ~ 6岁≥110g/L 6 ~ 14岁≥120g/L
中华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 ~ 4月≥90g/L 4 ~ 6月≥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
贫血分度
贫血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营养)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
VitB6 缺乏、 VitC缺乏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他:感染、炎症、肾病、癌症、 铅中毒等

红 红细胞破坏增加
细 胞 内 在 缺 陷

膜 结
红细胞丢失过多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牛奶过敏、钩虫、月经过多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铁 缺 乏
血 红

食物铁含量、吸收率比较
食物 铁含量(mg/100g)
菠菜 2.9
1.3
蛋黄 6.5
3
牛乳 0.5
4
黄豆 8.2
7
吸收率%

院内讲课儿科贫血诊断思路PPT课件

院内讲课儿科贫血诊断思路PPT课件

病例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 要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
补充铁剂是主要治疗方法,同时调整 饮食结构,增加铁的摄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如乏力、面色苍白等) 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铁代谢指 标等),综合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病例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02
儿科贫血的常见类型与特点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最常见类型,多发于6个月至3岁 儿童
详细描述
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需补充铁剂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
总结词
较少见,多发于6个月至2岁儿童
详细描述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
总结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 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类型。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如乏力、手足麻 木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综 合判断是否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治疗
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是主要治 疗方法,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
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摄入。
病例三: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祛除病因
针对导致贫血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驱除寄生虫、治疗肿瘤等。
病因治疗
01
02
03
缺铁性贫血
补充铁剂,同时调整饮食 结构,增加铁的摄入。
巨幼细胞性贫血
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 相应营养素的摄入。
溶血性贫血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免疫抑制剂、 血浆置换等。
院内讲课儿科贫血诊断思 路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细胞外铁++
骨髓细胞外铁—
正常
细胞内铁
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MCH、MCHC (Hb RBC )
• 骨髓象: – 红系增生,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幼浆老核 – 铁染色:外铁消失,内铁减少(铁粒幼细胞<15%)
• IDA
• 缺铁与贫血

• 缺铁与其他



含铁酶活性

含铁蛋白活性
非造血系统表现
免疫 体力
神经系统
生长 皮肤粘膜
缺铁与其他
临床表现
(6月~2岁多发,发病缓慢)
• 贫血的一般表现: • 髓外造血 • 非造血系统的表现
– 消化系统 • 口腔炎、舌炎、胃酸过少
– 神经系统 •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学习障碍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 其他
临床表现
(6月~2岁多发,发病缓慢)
• 贫血的一般表现: • 髓外造血 • 非造血系统的表现
– 消化系统 • 口腔炎、舌炎、胃酸过少
– 神经系统 •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学习障碍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 其他
实验室检查
• 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 、MCH 、MCHC (Hb RBC )
病因
• 缺铁与贫血

• 缺铁与其他



红细胞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 轻度原位溶血
血红蛋白
血红素 + 珠蛋 白
铁+ 原噗啉
缺铁与贫血
缺铁的三个阶段
不同缺铁状态的诊断
• ID
SF 外铁消失
• IDE 符合ID,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
FEP>0.9µmol/l
铁粒幼细胞<15%
铁的代谢 :
• 人体铁的含量及分布 • 铁的来源 • 铁的吸收和转运 • 铁的储存 • 铁的排泄
铁的存储
• 铁蛋白 • 含铁血黄素
铁的代谢 :
• 人体铁的含量及分布 • 铁的来源 • 铁的吸收和转运 • 铁的储存 • 铁的排泄
• 铁摄入不足 • 先天储铁不足 • 生长发育快 • 铁吸收障碍 • 铁的丢失过多
含量
• 成 人 男 50mg/kg
• 新生儿
75mg/kg
女 35mg/kg
分布
血红蛋白: 60~70%
铁体铁的含量及分布 • 铁的来源 • 铁的吸收和转运 • 铁的储存 • 铁的排泄
铁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食物中摄取 红细胞破坏后释放
铁的代谢 :
• 人体铁的含量及分布 • 铁的来源 • 铁的吸收和转运 • 铁的储存 • 铁的排泄
其它组织铁 骨髓造血
食物 十二指肠、空肠上端
肠粘膜上皮细胞 血浆转铁蛋白
网状内皮系统 储存
网状内皮系统
成熟红细胞
失血失铁
铁的吸收和转
几个指标
• 血清铁蛋白(SF) • 血清铁(SI) • 总铁结合力(TIBC) •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小儿贫血
儿童血液/肿瘤科 王菊香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
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 肝、脾造血 骨髓造血





肝、脾造血
骨 髓 造 血
月1
2
3
4
5
6
7
8
9

胚胎期造血 生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骨髓外造血
小儿血象特点
红细胞:
•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时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使红细 胞数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降至100g/L左右,网织红细胞也减少,称 生理性贫血。早产儿出现早,程度更严重。
由于体内铁缺乏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Hb合成减少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resulting from lack of sufficient iron for synthesis of hemoglobin.
铁的代谢 :
• 人体铁的含量及分布 • 铁的来源 • 铁的吸收和转运 • 铁的储存 • 铁的排泄
• 诊断标准
Hb
•新


145g/l
• 1m~4m 90g/l
• 4m~6m
• 诊断标准
Hb
•新 145g/l
• 1m~4m 90g/l
• 4m~6m • 6m~59m


100g/l 110g/l
小儿贫血的分度 [Hb(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儿童
90~下限
60~90
30~60
<30
新生儿 120~下限
90~120
60~90
<60
失 血 性 贫
急性:创伤大出血 慢性:消化道溃疡

酶缺陷:蚕豆病
的 病 因 分
溶 血 性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外在因素
膜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异常: 地中海贫血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蛋红
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白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胞
成及
不血
足红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肿瘤骨髓浸润
贫血的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32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定义 Definition
• 生化: – SF 、SI 、TIBC 、TS 、FEP 、
正常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
骨髓象
实验室检查
• 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MCH、MCHC (Hb RBC )
• 骨髓象: – 红系增生,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幼浆老核 – 铁染色:外铁消失,内铁减少(铁粒幼细胞<15%)
• 生化: – SF 、SI 、TIBC 、TS 、FEP 、
• 骨髓象: – 红系增生,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幼浆老核 – 铁染色:外铁消失,内铁减少(铁粒幼细胞<15%)
• 生化: – SF 、SI 、TIBC 、TS 、FEP
缺铁性贫血 血象
实验室检查
• 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MCH、MCHC (Hb RBC )
• 骨髓象: – 红系增生,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幼浆老核 – 铁染色:外铁消失,内铁减少(铁粒幼细胞<15%)
白细胞:
• 计数:
出生时:15~20*109/L 左右 8岁以后接近成人
10天~ 1岁:10 *109/L
淋巴细胞
• 分类 :( 两个交叉)
50%
中性粒细胞
4 ~6 4 ~6


营养性贫血
Nutritional Anemia
贫血
Anemia
• 定义 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