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浅析国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国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国土综合整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土综合整治在生态管护,促进生态、社会效益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生态修复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推动生态国土建设发展。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生态修复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基于生态修复研究出许多高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生态修复提供了发展基础,现如今,生态修复工作依旧受国际重视,不断退化的生态系统如何得到有效的修复成为当前自然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国土整治;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引言: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国土综合整治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解决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国土整治存在的问题1、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建设产生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会对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是如重金属污染土地整治工作没有结合当地的自然特征,而是盲目的开发利用,就会对区域内的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二次影响。
下面主要对重金属污染土地整治工作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可为同类型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作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如果不做好妥善的处理措施,就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壤中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土壤的质地降低。
因为土壤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根本,所以土壤的整体质量的下降是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原因。
其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每个区域内都会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势必会进行一定量的工程建设,由此就会改变当地的自然景观,打破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比如对树木和草皮等植被的破坏,生物在缺乏栖息地的情况下,物种数量就会减少,由此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加剧,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当前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策支持不足、产业发展不够、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深入研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当务之急。
通过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可以为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的上述背景说明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动力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土地综合整治也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农村地区制定有效的土地整治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长远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土地整治难点及解决方法

土地整治难点及解决方法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和农民生活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性工作。
然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讨土地整治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深度探讨土地整治的难点:1.土地碎片化难题土地碎片化是指土地分散、零散、碎片状分布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农户继承等。
土地碎片化给土地整治带来了困难,限制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
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需要进行土地流转、整合和重组,但由于相关法规限制和农民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土地流转和整合的难度较大。
2.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提供足够的农产品供给;另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如何在土地整治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个难点。
3.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土地整治涉及到农民的土地流转、补偿、安置等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农民的权益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一些土地整治项目由于补偿标准不公、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导致农民不愿意配合土地整治工作,甚至上访维权。
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分享土地整治带来的好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广度探讨土地整治的解决方法:1.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土地整治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整治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土地流转、整合、补偿等方面出台明确的政策指导,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2.推进土地流转和整合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可以在政策和机制上加以推动。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提供相关的财税、土地登记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通过土地流转和整合,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土地整治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整治难点及解决措施

土地整治难点及解决措施1. 引言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综合效益,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然而,在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土地整治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难点分析2.1 土地使用权问题在中国,土地使用权归国家所有,农民只能通过承包经营或租赁等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然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大面积的土地调整和流转,涉及到众多农民的利益问题,因此土地使用权的确权问题成为一大难点。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土地权属不清晰;农民对于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情感较深,并不愿意轻易放弃。
2.2 资金投入问题土地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费用、土地治理费用、补偿费用等。
然而,由于土地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土地整治项目往往规模较大,需要从多个部门或单位协调资金,这增加了资金投入的难度。
2.3 技术手段问题土地整治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调查、设计和施工等工作。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设备设施,导致技术手段的应用存在一定难度。
2.4 农民参与问题土地整治事关农民利益,因此农民的参与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农民往往对土地整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解决措施3.1 完善土地权属制度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权属的调查和确权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登记制度,并提供便捷的登记服务。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和交易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流转选择,增加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机制。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融资,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3.3 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设施。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和意义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和意义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综合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和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在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利设施等配套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和利用。
2. 土地规划不合理。
部分地区土地规划不合理,存在着土地浪费和重复开发的情况,影响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3. 承包经营权不清晰。
一些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晰,存在着流转难、规划难等问题,影响了土地的综合整治和利用。
4.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经营和产业发展,影响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5. 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
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存在着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清晰承包经营权、多元化农业经营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村广大人民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文末不需要标注来自哪些人,这里只是使用了一般的称呼】。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问题是项目实施中最为突出的挑战之一,有效的管理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而管理不善则往往导致项目的滞后甚至失败。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的重视,并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1. 项目任务分解不清晰土地整治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广泛,任务复杂,而项目管理常常存在任务分解不清晰的情况。
项目相关方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项目执行群众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部分关键任务未得到充分考虑和规划,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
2. 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体系通常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流程不顺畅,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者无法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和及时跟进。
4. 缺乏创新意识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管理者缺乏对创新的重视和意识。
缺乏创新意识容易导致项目管理中的僵化和固步自封,无法及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
5. 沟通协调不畅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利益相关方,涉及面广,而信息沟通协调不畅常常是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沟通协调不畅,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项目管理执行困难,影响项目整体进程。
6. 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整治项目所需资源众多,包括资金、人力、物资等。
而项目的资源配置通常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些重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次要资源却分配过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项目进展的阻碍。
二、对策建议1. 明确项目任务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而言,项目任务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应当对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充分分析和考虑,将项目的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和组织,明确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任务职责,确保项目的任务分解清晰明确。
2. 健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体系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土地整治项目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的耕地面积,保证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态发展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确保改善的进度能够在整治过程中不断提升,不仅有效提高农业发展,同时做到环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土地资源。
但在实际整治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促进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与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问题、对策引言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土地资源拥有量却十分局限。
因此。
如何做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拓展补充耕地途径,统筹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
加强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综合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等,有效提高耕地产能,提出了土地整治的措施,起到了目标导向作用。
1、土地整治意义施行土地整治和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整治,保护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护耕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必须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新机制,规范耕地使用与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为了更好的发展,合理有效的土地整治势在必行。
2、中国土地资源现状简述2.1地资源基本情况我国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第三。
人均耕地33%、草地42%、林地26%。
耕地资源稀缺(表1)。
表1-我国耕地资源一览表名称全国总面积130039.2100.00灌溉水田28572.0望天田4374.3水浇地21670.2旱地73919.8菜地1502.9华北20502.515.8360.30.86292.213617.3231.9东北21526.116.62298.61.9117.618870.4237.6华东25591.219.710189.11261.35553.48105.0482.4中南25455.010298.1974.63326.010466.1390.219.6西南20856.816.05107.62107.6331.113215.694.4西北16107.612.3318.328.16049.99645.465.92.2土地的主要特点1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2山地少、平地多;3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4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成为了当前乃至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给项目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阻碍。
必须深入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制,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
土地整治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
目前很多地方的土地整治项目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无法顺利完成。
2. 规划设计不科学。
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影响不可控等。
3. 制度不规范。
土地整治项目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目前存在着不少的地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导致项目合作和推进受到很大的阻碍。
4. 技术水平不够。
土地整治所涉及到的技术问题非常复杂,需要各种专业的技术支撑。
由于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很多的土地整治项目在施工和运营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应当增加对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增加项目的资金来源。
2. 加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在土地整治项目推进过程中,必须加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健全管理制度。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推动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推进。
4. 提高技术水平。
政府应当加大对土地整治技术研发的投入,完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动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广东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发表时间:2017-09-28T11:24:17.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陆俊锋
[导读] 在广东省境内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针对当前广东省的土地整治现状展开讨论,旨在能够进一步做好土地整治改造工作,促进广东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清远市土地整理中心广东清远
摘要:伴随着广东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
为此,在广东省境内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针对当前广东省的土地整治现状展开讨论,旨在能够进一步做好土地整治改造工作,促进广东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土体整治;现状问题;推进对策;耕地提质改造
前言
“十二五”以来,在国土资源部及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带领下,积极响应了我党十八大的会议精神以及保护耕地政策的号召,结合了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关于“补充耕地、三旧改造、增减挂钩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现状,积极落实了“保护为本、节约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强了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性,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并且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耕地保护成绩,在广东省区域范围内营造了一种和谐健康的耕地保护氛围。
一、广东省的农村土地整治现状
2016年6月17日,广东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针对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关于农村耕地保护情况展开了考核结果通告,截止到2016年初,广东省的耕地面积为4744万亩,保护农田的面积为3955万亩,符合国家规定的补充耕地农田的标准任务,完成了对保护耕地的占补平衡,拆除了非法建筑1533万平方米,使得广东省的复耕复林面积提高了1.23万亩[1]。
广东省在深入开展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时,有效地使得广东省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水平同农村土地资源建设用地的减少水平相挂钩,符合广东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采用打造新建筑,拆除旧建筑以及农田复垦的方式,不改变现有建筑的使用面积,确保农村耕地面积不会减少,农村耕地质量不下降,进而解决广东省的土地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加快广东省新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目前广东省的土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数已经达到了82%,完成了拆旧复垦面积5.49万亩,耕地面积1.17万亩。
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广东省国土资源开发部门,创新性地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2016年2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粤国土资耕保电〔2016〕40号要求,广东省各地要抓紧推进2015年度建设任务,为确保2017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2015年度建设任务争取主动。
以农村的土地整治为建设平台,针对“ 农田、水源、道路、森林和农村”的综合整治改造,形成集中连片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对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加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建设水平,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进而提高农村高标准农田的抗灾能力水平,打造同现代化广东省乡村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农田[2]。
二、广东省土地整治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广东省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财政、农业、林业以及水利部门并没有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这就使得各级整改部门的资金利用比较分散,分头建设,难以集中,进而出现了交叉整改问题,不能够形成土地整改合力,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成本浪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广东省全域“规划、设计、整治”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格局[3]。
(二)考核审查运行机制滞后
广东省现有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考核审查运行机制也很滞后,土地整治运作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对于土体资源整治的规划设计,并不能够满足广东省农业的实际生产要求,针对土地整治的中介机构很难展开监督和管理,始终存在着土地整治项目发展缓慢的问题,最终土地的整改质量得不到保证,没能更好地发挥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优势作用。
(三)土地整治工作的财政资金不够
在进行耕地开垦以及提质改造工程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数目非常庞大的整治改造资金,但是在实际整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调整,有关耕地提质改造的基础设施、设备等准备工作做的也不到位,使得后续的土地整改管理工作很难开展起来,土地整治管理资金不充足,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就更谈不上对创新土地整治技术进行科学研发,不能吸引到更多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来对土地提质改造项目进行建设与投资[4]。
三、加快推进广东省土地改造工作实施进度的相关对策
(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关于制定出协调统一的广东省土地整治改造战略,是广东省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制定出一条科学土地整治改造路线,协调好各级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门所对应的土地整改职责和整治范围,将土地整治改造工作同广东省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农业、交通以及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整体推进全域“规划、设计、整治”的连片整治土地格局建设。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耕地保护以及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主要责任主体,根据省内耕地提质改造任务的实施情况及今后建设占用耕地预测情况,按照以占定补、略有盈余原则,合理确定耕地提质改造计划,并编制本地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二)制定完善的耕地考核整改机制
在完善广东省土地整治改造运作机制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结合广东省历年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经验,为进一步规范本项目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并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工作,面向社会外聘工程管理人员。
聘用人员经统筹安排,协助国土资源局开展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和投资、进度控制工作,涉及经费业主管理费中支出。
实施“投资者受益”原则,进而提高广东省土地整治项目的民间融资水平[5]。
(三)保证土地整治管理资金充足
健全广东省土地整治管理制度体系,进而约束好整体的土地整治管理行为,确定好土地整治管理的改革方向,通过健全制度的方式,
来确保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实施拥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确定好各级生产单位的管理职责和技术管理权限。
还可以保证土地改造管理资金的充足性,拥有了更加充足的管理资金以后,就可以进一步拓宽土地整治项目的融资渠道,从而加强对土地整治管理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投入力度。
四、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模式
2016年11月23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向全社会下发了《关于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6]2号,在通知要求进一步补足农村耕地数量,把旱地改造成为水田,落实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强调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原则,保护耕地优先,对水田等优质耕地进行特殊保护,倒逼城市有效利用存量土地,从之前的“要增量”朝着“盘存量”实施转变,提高对闲置土地盘的活利用,将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作为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耕地占补平衡的完成结果记录到广东省农村耕地保护工程的年度考核标准当中,对耕地改造工作完成度好地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完成度不好的地区进行约谈和处分。
所谓耕地提质改造,即是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使耕地等别提升和开发补充水田,在此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项目实施管理,监管好资金使用和工程施工。
对于庞大的提质改造费用,广东省鼓励采用PPP或EPC模式来减少政府压力,以及提高项目管控,同时广东省农业厅牵头发出《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粤农〔2016〕180号文,旨在保质保量的完成改造工作。
文中提出,改造后的耕地犁底层需连续72小时保水,在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后,连续3年内至少每年种植一兆水生作物,并落实适当的后续管理费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广东省政府一定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能够结合“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广东省土地整治改造工作的进程,意识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长远的土地整治战略发展规划,健全土地整治运行机制,推进土地整治的改造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玉,任艳敏,潘瑜春,唐秀美,吴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测算研究——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J].人文地理,2015,(01):112-116+128.
[2]陈斌锋.广东省农村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03):217-218.
[3]张兆林.浅析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J].矿山测量,2014,(03):3-5.
[4]钟志艺,刘秋红.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28-7929.
[5]林成业,邓业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J].南方农村,2011,(05):13-18.
[6]关于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6】2号.
[7]《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粤农〔2016〕180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