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
7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6期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 )是由卵菌(Oomycete )[1]中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侵染所致,是全世界番茄和马铃薯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2],严重威胁番茄生产[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藏大面积新建温室或大棚进行设施蔬菜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当地人民对各种蔬菜的需求,西藏蔬菜播种面积由1985年占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1%提高到2011年的9.49%[4]。
设施条件下番茄和马铃薯的栽培四季不断,从而给病原菌提供了合适的发生和传播条件、场所,现已成为周年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生产上对该病害的防治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易造成病原菌抗药性增强,研究表明,许多国家出现某一类药剂的致病疫霉抗性群体[5-6],同时一味地增加化学农药的用量和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番茄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
为此,必须在有效控制番茄病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7],因此,本试验以西藏设施番茄晚疫病菌为对象,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几种对该病菌抑制作用较好的杀菌剂,以期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减轻农业生产中的损失。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病原菌株。
2015年5—9月采自西藏林芝市各地具有典型晚疫病的番茄病样,带至西藏大学农牧科学院植物病理学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在黑麦培养基上进一步分离、鉴定,获得的纯培养菌株。
1.1.2供试药剂。
试验选择了生产上可购买到、防治番茄晚疫病常用的杀菌剂,包括化学杀菌剂: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陕西万邦生物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青岛孚润德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生物杀菌剂:1×1010cfu/g 枯草芽孢杆菌Bs Y1336(台湾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108cfu/g 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B-1619(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共7种。
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灰霉病菌属典型的"高风险病原",极易对防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目前,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苯胺基嘧啶类等常规杀菌剂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因灰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而大大降低;而番茄又缺乏抗性品种,生产上急需筛选新的活性高、毒性低、安全性高的杀菌剂来快速、有效地防治番茄灰霉病以保证番茄生产的产量及品质。
本研究于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3种不同生测方法测定了新杀菌剂咯菌腈(fludioxonil)、抑霉唑(imazalil)、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福美双(thiram)和嘧霉胺(pyrimethanil)等5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在田间对咯菌腈、啶酰菌胺(boscalid)和嘧霉胺(pyrimethanil)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抑制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0052μg/ml、 2.6645μg/ml、17.7915μg/ml、41.5051μg/ml和78.8617μg/ml,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结果分别为0.0876μg/ml、1.0738μg/ml、0.5690μg/ml、0.1358μg/ml和5.4186μg/ml,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黄瓜子叶法测定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抑制侵染黄瓜子叶的有效抑制中浓度结果分别为1.2740μg/ml、0.6753μg/ml、0.6894μg/ml、198.76μg/ml和235.88μg/ml,抑霉唑对番茄灰霉病菌侵染黄瓜子叶的抑制作用最强,咯菌腈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异菌脲与代森锰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增效作用测定

异菌脲与代森锰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增效作用测定武江;张贺;任璐;韩巨才;王美琴【摘要】为了了解不同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异菌脲与代森锰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异菌脲与代森锰锌以7∶3混配增效系数(SR)为1.71,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而以5∶5、6∶4、4∶6混配的SR值分别为0.88、1.43、0.62,表现为相加作用.以3∶7混配SR值为0.043,表现为拮抗作用.实验结果为异菌脲与代森锰锌合理混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0)005【总页数】3页(P423-425)【关键词】异菌脲;代森锰锌;番茄早疫病菌;增效作用【作者】武江;张贺;任璐;韩巨才;王美琴【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又称轮纹病,是由茄链格孢引起的番茄重要病害之一[1,2]。
发病时可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常年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产[3]。
由于番茄早疫病具有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速率高的特点[4],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在药剂的选择压力下病原菌容易形成抗药性群体[5,6]。
使用合理的农药复配剂不仅可提高防治效果,还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减轻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7]。
农药复配有增效、相加、拮抗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便是两种农药之间的复配,由于配比的不同,增效程度也不一样,有的甚至是拮抗作用。
为确保复配农药增效,必须做大量的筛选工作[8]。
代森锰锌(Mancozeb)和异菌脲(Iprodione)分别是两种优良杀菌剂,对防治番茄早疫病病害有较好的效果。
29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9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摘要:在实验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纸碟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值相对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1.2.2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方法菌液的制备:将番茄青枯病菌在LB斜面上活化,移入50mLLB培养液中,在28℃下振荡(150r/min)培养过夜。
用无菌水将番茄青枯病菌菌液稀释至浓度约为106cFU/mL,备用。
纸碟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2-15]:将29种杀菌剂分别制成浓度为1000、100、10、1mg/L,吸取20μL在LB平板中央,每处理重复3皿。
设清水对照。
用上述番茄青枯病菌稀释液(106cFU/mL)喷雾后,28℃培养过夜,调查抑菌圈直径,计算相对抑制率。
应用Excel软件处理系统求出各单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值及相关系数。
2结果与分析2.1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
2.2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采用纸碟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有3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值均小于10mg/L(表3、图2),其中3%中生菌素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3.3742mg/L。
其余26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不表现毒力。
表33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药剂名称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Ec50(mg/L)3%中生菌素y=7.10x+1.250.96823.374280%代森锰锌y=5.58x+0.830.97565.58872%春雷霉素y=4.11x+1.210.94198.35873结论与讨论番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种生物农药对保护地番茄常见病害的室内药效测定

3种生物农药对保护地番茄常见病害的室内药效测定尚巧霞;范双喜;刘素花;魏艳敏;赵山普;司力珊【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04(019)002【摘要】为了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病害产生抗药性以及番茄的农药残留问题,目前生产上迫切需要生物农药的推广和使用.笔者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3种生物农药对5种常见的保护地番茄病害的室内抑菌作用,测试药剂为植物源杀菌剂:10%霉菌消,60%灰霉散和60%霜霉散.结果表明,3种生物药剂对5种保护地番茄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0%霉菌消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为63.0%,60%灰霉散对番茄根腐病菌的抑制率为61.1%,60%霜霉散对番茄根腐病菌的抑制率达到76.4%.【总页数】3页(P24-25,38)【作者】尚巧霞;范双喜;刘素花;魏艳敏;赵山普;司力珊【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北京,102206;北京市农业局,北京,100029;北京市农业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相关文献】1.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 [J], 黄海;张鑫;邹杭;杨海艳;曹晶晶;安德荣2.加工番茄溃疡病药剂防治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研究 [J], 司天桃;薛林;贾会娟;杨德松3.克露防治保护地番茄晚疫病的药效测定 [J], 李宝栋;冯东昕4.三种生物农药对油茶考氏白盾蚧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J], 胡君;王兰英;郭宗芳;谢再成5.生物农药武夷菌素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J], 武哲;孙蕾;刘彦彦;王家旺;张克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生物杀菌剂新奥霉素对七种蔬菜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新型生物杀菌剂新奥霉素对七种蔬菜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公司提供。
1.2 培养基的制作所用培养基为PDA培养基[6]和V8培养基[7]。
PDA培养基:将200 g去皮的马铃薯切成薄片,加去离子水1 000 mL煮沸0.5 h,用纱布滤去马铃薯,加去离子水补足至1 000 mL,然后加15 g葡萄糖和15 g琼脂粉,加热使琼脂完全融化,然后分装在5个三角瓶中,121 ℃灭菌20 min。
V8培养基:用纱布过滤V8蔬菜汁100 mL,加入0.2 g碳酸钙和15 g琼脂粉,加去离子水补足至1 000 mL,加热使琼脂完全融化,然后分装在5个三角瓶中,121 ℃灭菌20 min。
1.3 含药培养基的配制将供试药剂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所需系列浓度的100倍母液,以1∶99的比例与熔化的PDA 或V8培养基混合均匀,即为配制所需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
1.4 测定方法为准确测定新型生物杀菌剂新奥霉素对7种蔬菜病原菌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菌株的EC50[8]。
将供试菌株接种在PDA或V8平板上,25 ℃培养5 d后,用直径为6 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内侧打取菌饼,菌丝面朝下移接到含不同浓度药剂的PDA或V8平板上,25 ℃黑暗培养5 d左右,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每处理重复3次,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6 cm)×100%。
将抑制率换算成概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求得线性回归方程y=a+bx,并以回归方程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
2 结果与分析2.1 新奥霉素对不同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表1可知,随着新奥霉素浓度的增加,对7种蔬菜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也随之增大,药剂浓度与抑制率之间呈正相关。
当新奥霉素浓度为50 mg/L时,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茄绵疫病菌、辣椒疫病菌、茄子褐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08%、67.47%、36.75%、43.40%、17.97%、28.77%和17.80%。
4种生物制剂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早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摘
要: 以番茄灰霉病菌 、 早疫病菌为供试对象 , 测试 了一施壮 、 甲壳 丰 、 施特灵 、 聚糖 素等 4种 生物制剂 的抑菌效果 。结 果 低
表明 : 4种生物制剂 中,施 特灵和低 聚糖 素对灰 葡萄孢 的抑 制效果 较好 ,施特 灵 和低 聚糖素 E 分别 为 147 ・ 和 c 0 .0mg L 120 g L 1.1m ・- 。施特灵 和低 聚糖素对早疫病菌 的抑制效果也较好 ,c E 分别 为 1 7 6mgL 147 ・ 3 . 。-和 4 .5mgL 。 5 关键词 : 生物制 剂 ; 灰葡萄菌 ; 茄链格孢菌 ; 毒力测定
Ab t a t h u gcd l a t i e o o r b oo ia a e t n o  ̄ts i ee n e r o a i e e t se ,w ih e e sr c :T e f n ii a c i t s f fu i lg c l g n s o B t i vi cn r a a d Ah ma i s l n w r e td a h c w r Yihz u g ,e i s n l o u c r s a d c i s n oio a c a ie h e u t s o e h t t e u g cd l a t i e f c i s n s ih a n ht a ,o i s c h i n h t a l s c h r .T e r s l h wtd t a h f n i i a ci t s o h t a o g n o g d s vi o oio a c a i e a d oio u e r s a a n t B i e e e e b t r t a h to t e i lgc l a e t . h C∞ v l e f c i s n l s c h rd n l s c h i g i s .c n r a w r et h n t a f oh rb o o ia g n s T e E g g n e au s o h t a o oio a e a i e a d oio u c r s ih b t g my e il g o h o .C n r a w r 0 . 0 mg L a d 2 0 mg L h u g cd l l s c h rd n l s e h i n i i n c l r wt f B g g n i a i e e e e 1 4 7 / n 1 . 1 1 / .T e f n i ia a t i e f c i s n o io a c a i e a d o io u c rn g i s ci t s o h t a l s c h r n l s c h i s a a n tA.s ln e e b t r t a h to te il gc la e t. e E 5 vi o g d g oa iw r e t h n t a fo h rb oo ia g n s Th C 0 e v l e f h ts n oi o a e a ie a d o io u c r s i h b t g my e ilg o h o s l n r 3 . 6 au s o i a l s e h r n l s c h i n i i n c l rwt f e o g d g n i a A. oa i we e 1 75 mgL a d 1 4 7 / . / n 4 .5 mg L
番茄早疫病对几种种农药的抗药性研究

番茄早疫病对3种农药的抗药性研究番茄早疫病菌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
发病时可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常年减产20%一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产。
由于番茄早疫病具有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速率高的特点H1,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在药剂的选择压力下病原菌容易形成抗药性群体。
目前国内针对番茄早疫病抗药性的研究刚刚开展,这次试验主要测定其对嘧菌酯、腐霉利及代森锰锌3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其推广和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的采集番茄早疫病菌采自于临安的农田及学校的农场基地里德番茄早疫病株果实或叶片上,按随机取样的原则进行。
取样后将所得的各组织分别装入小袋隔离,带回后对其进行分离纯化。
菌株以“采集地点的大写拼音开头+序号”命名。
1.2 供试药剂95%嘧菌酯原药,由浙江东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97.8%腐霉利原药,由南京仁信化工有限公司提供;81.62%代森锰锌原药,由浙江东风化工提供。
1.3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1.3.1孢子分离法用经过灭菌的接种刀刮取发病叶背表面霉层,接入PDA(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g,水l 000 m1)平板培养基表面,25℃下培养,待长出菌丝后,用灭菌的接种针挑取早疫菌丝转入另外一个PDA平板培养基上纯化菌种。
1.3.2组织分离法将采集到的病叶组织切成3~5 mill的方形小块,在75%乙醇溶液里浸2—3 s,然后浸在15%的次氯酸中漂洗3 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3~4次。
经表面消毒的病组织放置在PDA平板培养基,在25℃左右恒温箱内保存,直到产生孢子或菌丝为止(约4~5 d),用灭菌的接种针挑取孢子或菌丝,移到新的PDA平板培养基上。
1.3.3单孢分离法将番茄早疫病菌在PDA培养基七培养一周后,注入4℃的无菌水,刮取气生菌丝,紫外线照射2min,于20一22℃下干燥6 h后皿内即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方案,为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株番茄早疫病病原菌株采集于豫北地区番茄种植大棚中的病果,经组织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10]。
1.1.2 试验药剂50%异菌脲(病可丹)可湿性粉剂为山东鑫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氯溴异氰尿酸(比秀)可湿性粉剂为以色列海法作用保护有限公司生产,80%丙森锌(好锌泰)水分散粒剂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0%苯醚甲环唑(病可丹)水分散粒剂为山东鑫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醚菌酯(信赖)可湿性粉剂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32.8%烷基腈氧基醌(凯银)水分散粒剂、35%腐霉利悬浮剂为宜宾川安高科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方法1.2.1 杀菌剂单剂毒力测定将7种杀菌剂单剂与PDA培养基充分混匀,配制成0.01、0.05、0.10、0.50、1.00、5.00 mg/L系列浓度的平板。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用5 mm打孔器在培养6 d后的番茄早疫病菌平板上打孔,用镊子取菌丝面向下接种在含药PDA培养基上,每皿1个菌碟,28 ℃倒置培养,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于接种后第3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生长直径,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值和各药剂浓度对数值间的线性回归性进行分析,求出各菌株EC50并计算相对抑菌率。
抑菌率计算方法为每个菌落使用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取其平均数作为菌落的大小。
计算7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公式如下:菌落增长直径=菌落测量直径-菌盘直径抑菌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含药培养基上菌落增长直径)/对照增长菌落直径×100%[11]以浓度对数为横坐标(x),相对抑制率几率值为纵坐标(y),求出各药剂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相关系数r与有效抑制浓度(EC50)。
根据EC50分析比较不同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12]。
1.2.2 复配剂的毒力测定选择抑菌活性较好的异菌脲、苯醚甲环唑、醚菌酯、腐霉利4种农药按其单剂浓度梯度两两配制成1∶1、1∶2、2∶1的含药平板,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每处理设3次重复。
分别以异菌脲、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为标准药剂,根据供药试剂,计算各复配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联合毒力。
根据共毒系数的大小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并确定最佳配比。
毒力指数(TI)=(单剂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 / 混剂EC50)×100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单剂A的TI×PA+单剂B的TI×PB(PA和PB分别为混剂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的实测毒力指数/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100根据共毒系数类型的划分标准[13],CTC≥170为明显增效,120≤CTC2 结果与分析2.1 单剂抑菌率测定异菌脲、氯溴异氰尿酸、丙森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烷基腈氧基醌、腐霉利单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茄链格孢属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6.15%~100%、8.76%~17.97%、2.01%~70.92%、71.82%~100%、51.35%~71.59%、42.46%~93.87%、32.16%~91.76%(图1,表1)。
2.2 7种杀菌剂单剂EC50由表2可知,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35%腐霉利悬浮剂对番茄早疫病菌丝生长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0.018 2 mg/L;烷基腈氧基醌、异菌脲对番茄早疫病的抑制效果次之,EC50分别为0.019 0、0.033 5 mg/L;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丙森锌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分别为0.049 6、0.723 8、2.268 1 mg/L;50%氯溴异氰尿酸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77.886 5 mg/L。
2.3 复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测定不同组合单剂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毒力不同,浓度为0.50 mg/L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1、1∶2、2∶1的抑菌效果均比单剂好,分别为97.59%、99.58%、97.38%;浓度为0.10 mg/L异菌脲-腐霉利1∶1、1∶2、2∶1的抑菌效果也比单剂好,分别为82.61%、83.34%、92.35%;浓度为0.50 mg/L异菌脲-醚菌酯1∶1、1∶2、2∶1的抑菌效果比单剂好,分别为97.51%、97.08%、98.21%;浓度为0.10 mg/L腐霉利-醚菌酯1∶1、1∶2抑菌率也比单剂高,分别为80.27%、80.21%;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也比单剂效果好,分别为97.69%、97.73%、97.61%(图2,表3)。
计算6种复配药剂不同比例对早疫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与EC50。
结果表明,醚菌酯-腐霉利1∶1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01 1 mg/L,早疫病菌对异菌脲-腐霉利2∶1抑菌效果较好,EC50为0.001 6 mg/L;腐霉利-醚菌酯1∶2抑菌效果次之,EC50为0.008 9 mg/L;苯醚甲环唑-醚菌酯2∶1复配剂也表现较高的抑菌率,其EC50为0.013 2 mg/L;异菌脲-腐霉利1∶1、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2、2∶1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20 4、0.021 9、0.025 3 mg/L;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2、2∶1、苯醚甲环唑-醚菌酯1∶1、1∶2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49 1、0.036 3、0.031 5、0.040 2 mg/L;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1、异菌脲-醚菌酯1∶1、1∶2、2∶1、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1、腐霉利-醚菌酯2∶1抑菌效果一般,EC50分别为0.054 8、0.079 3、0.063 8、0.067 8、0.086 0、0.066 9 mg/L;其抑菌效果最差的是异菌脲-腐霉利1∶2配比,其EC50为0.107 7 mg/L(表4)。
根据各复配剂的共毒系数,复配剂异菌脲-腐霉利2∶1、腐霉利-醚菌酯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 685.455、2 513.836;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2、腐霉利-醚菌酯1∶2、苯醚甲环唑-醚菌酯1∶1、2∶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增效,共毒系数分别为237.468 1、351.722 4、294.053 5、987.179 2、187.341 9;异菌脲-苯醚甲环唑2∶1略有增效,共毒系数为135.515 8;异菌脲-腐霉利1∶1,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1有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15.138 6、116.957 3、106.555 5;说明异菌脲-腐霉利1∶1、2∶1,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1、1∶2、2∶1,腐霉利-醚菌酯1∶1、1∶2,苯醚甲环唑-醚菌酯1∶2、1∶2、2∶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2,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1、2∶1,抑制早疫病菌的效果明显好于单剂。
异菌脲-腐霉利1∶2,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1,腐霉利-醚菌酯2∶1,异菌脲-醚菌酯1∶1、1∶2、2∶1有拮抗作用(表5,表6,表7)。
3 小结与讨论目前,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抗病作物品种,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使用的药剂主要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芳烃类、二甲酰亚胺类等,常见的品种如代森锰锌、百菌清、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等,但这些药剂如今的施用量已经达到原有用量的数倍,抗药性问题严重,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由于过量用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生物安全。
因此,研究使用新型高效、广谱、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以及科学合理使用现有药剂防治番茄早疫病是番茄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9,14]。
本研究中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浓度(EC50)由低到高依次为腐霉利、烷基腈氧基醌、异菌脲、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丙森锌、氯溴异氰尿酸。
在复配剂中,异菌脲与醚菌酯复配有拮抗作用,而三唑类苯醚甲环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醚菌酯在复配时两者的作用机理不相互影响,复配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异菌脲与苯醚甲环唑在复配时所使用的比例不同对其增效作用不同,但均未出现拮抗作用,说明二甲酰亚胺类与三唑类在混合使用时,不同浓度的配比其作用不同,但是两者混合使用不会彼此影响其作用机理,只是比例不同增效效果不同。
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及交互抗性,设计不同组合的药剂复配,异菌脲-腐霉利2∶1,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1、1∶2、2∶1,腐霉利-醚菌酯1∶1、1∶2,苯醚甲环唑-醚菌酯1∶2、1∶2、2∶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1、1∶2、2∶1,异菌脲-腐霉利1∶1,都有相加作用;说明异菌脲-腐霉利1∶1、2∶1,腐霉利-苯醚甲环唑1∶1、1∶2、2∶1,腐霉利-醚菌酯1∶1、1∶2,苯醚甲环唑-醚菌酯1∶2、1∶2、2∶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1∶2、1∶1、2∶1,抑制早疫病菌的效果明显好于单剂。
这些在试验条件下效果很好的复配剂及其复配比例,为早疫病菌田间药剂防治中杀菌剂选用、复配或混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番茄早疫病的田间防治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VLOUTOGLOU,KALOGERAKIS S N.Effects of inocu1um concentration,wetness duration and plant age on development of early blight(Alternaria solani)and on shedding of leaves in tomato plants[J]. Plant Pathology,2000(49):339-340.[2] 吴仁锋,汪志红.番茄早疫病研究概述[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3):16-18.[3] 童蕴慧,梁继农,徐敬友.番茄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15(3):29-31.[4] 孙子风,冯慧娟.64%福锌氢氧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效果[J].北京农业,2006(6):11-13.[5] 盛秀兰,郑果,魏红玉.敌力脱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9,8(1):54-56.[6] 苏毅,蔡新,张然,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美生)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24-25.[7] 范永玲,任路,刘秀英,等. 番茄早疫病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431-1433.[8] 杨华,崔元玗,甘中祥,等. 新药剂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药效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4,41(5):363-366.[9] 王海强,田家顺,严清平,等.番茄早疫病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比较及其对笨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建立[J].农药,2008,47(4):294-296.[10]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1] 张传博,易萌.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4):3300-3301,3305.[12] 赵建江,韩秀英,张小风,等.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282-286.[13] 杨军,高智谋,张绍阳,等.10种杀菌剂对葡萄黑痘病菌的抑菌活性及联合毒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4):518-522.[14] 毕秋艳,马志强.杀菌剂复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64-66.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