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5页word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作者:管炜,李淑菊,王惠哲,杨瑞环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0年第03期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毒力。
结果表明,5 种药剂对蔓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室内测定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世高,甲基托布津次之。
关键词:黄瓜;蔓枯病菌;杀菌剂;毒力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3.024Toxicity of Some Fungicides to Mycosphaerlla melonisGUAN Wei, LI Shu-ju,WANG Hui-zhe,YANG Rui-huan(Tianjin Kernel Cucumber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192, China)Abstract:The toxicity of 5 fungicides for Mycosphaerlla melonis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5 fungicides to Mycosphaerlla melonis were obvious different, the most effective fungicide was difenoconazole and thiophanate-metlyl was the second effective fungicide.Key words: cucumber;Mycosphaerlla melonis; fungicide; toxicity黄瓜蔓枯病是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都有发生。
病株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的达60%~70%[1]。
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由于 生产 水 平 的 提 高和 耕 作 制 度 的 改 变 , 纹 枯病 已成 为水 稻 、 小麦 和 玉米 等禾 谷 类作 物 的主 要病 害 之 ~ 。 纹枯 病 菌 主要 以菌 核 在 土壤 中越 冬 , 也 能 以 菌丝 体 和 菌核 在 寄 主 残体 上 越冬 , 成 为翌 年 的初侵 染 源 。 上 年或 上季作 物 收 获后 遗 留 田 间的 菌 核数 与 当年 或 当季 发 病 程 度 关 系 密切 『 1 1 。 水 稻纹 枯 病 是 水 稻 三大 病 害 之 一 , 在 世界 范 围内 每年 造 成 超 过 1 0万 t 的产量损失 , 严 重 时 甚至 减 产 5 0 %t 4 -  ̄ 。 小 麦 纹 枯 病 在 我 国近 2 0个 省 ( 市) 都 有 不 同程 度 的发 生和 危 害 , 一般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3年第 2 4期
植 物保 护 学
6种 杀 菌 剂对 纹 枯病 菌 的室 内毒 力测 定
陈方新 齐 永霞 丁 婷
( 安 徽 农 业 大学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 安徽合肥 2 3 0 0 3 6 )
摘要 采 用 菌丝 生长速 率 法测 定 了戊唑 醇 、 三唑 酮 、 速 克 灵、 多菌灵 、 扑 海 因和咪 鲜 胺等 6种 杀 菌剂 对纹 枯 病 菌的 室 内抑 制 效果 。 结 果 表明: 在供 试 的 6种 杀菌 剂 中, 三 唑酮 对纹枯 病 茵 的 E C5 0 值最小, 对 玉米 纹枯病 菌、 小 麦纹枯 病 茵和 水稻 纹枯病 菌的 E C ∞值 分 别 为 0 . 1 7 4 3 、 0 . 1 9 5 8mg / L和 0 . 1 9 40mg / L 。
减产 5 %~ 1 0 %, 重 者 减产 2 0 %一 4 0 %, 甚至 颗 粒 无收 [ 7 - 9 1 。 近 年
六种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六种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作者:刘露曹剑许彦黄志伟覃贵勇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1年第09期摘要為筛选党参根腐病最佳抑菌化学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选择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噁霉灵、十三吗啉、噻呋酰胺、福美双6种常见杀菌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开展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研究其菌落生长及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噁霉灵、噻呋酰胺能有效减少病菌色素分泌。
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党参根腐病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46×10-3、 0.852×10-3、1.31×10-3 g·L-1;福美双、噁霉灵对其抑制作用稍弱,EC50分别为154.99×10-3、435.31×10-3 g·L-1。
噻呋酰胺对该病菌基本没有抑制效果。
关键词党参根腐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中图分类号:S435.6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25.007药材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功效与人参相似,为常用药材。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是补气养血的常见药材。
随着党参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部分地区连作重茬等,病害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党参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根腐病是发生最为常见且严重的病害[1],根腐病菌的厚垣孢子抗逆性强,在无寄主存在时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导致发生愈加严重。
党参根腐病于4月中下旬发生,平均病株率相对较低,在8月病株率最高。
早期发病时,侧根表面或下部须根初现褐色小斑点,轻度腐烂,随后逐渐蔓延到主根,根部自下向上逐步腐烂,出现黑褐色水渍状病斑。
发病后,地上部茎和叶随着根的腐烂由下而上逐渐变黄,以致枯死。
如发病较晚,秋后剩下部分多为半截参。
次年春天,留下的半截参虽可发芽出苗,但不久便会继续腐烂,地上部叶片也相应变黄,逐渐枯死[2]。
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纹枯病已成为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寄主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上年或上季作物收获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与当年或当季发病程度关系密切[1-3]。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造成超过10万t 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减产50%[4-6]。
小麦纹枯病在我国近20个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20%~40%,甚至颗粒无收[7-9]。
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高产密植技术的推广,玉米纹枯病的发展蔓延逐渐加快,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为10%~20%[10]。
纹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纹枯病的防治始终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化学防治是控制纹枯病发生、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一些常用药剂如井冈霉素等的长期使用,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已有报道,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等均对井冈霉素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11-13]。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三唑酮、速克灵、多菌灵、扑海因和咪酰胺等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以期为指导禾谷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供试病原菌为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和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以上菌株均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教研室提供。
1.2供试药剂43%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0%扑海因原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20%三唑酮乳油(江苏克胜集团)、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农药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25%咪鲜胺乳油(红太阳集团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6种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换 使用 、安 全有效 、毒副作 用小的 农药成 为 了苹果 可持续 发 展的焦 点问题 [ 1 9 1  ̄生物 农药具有安 全 、高效 、无污染等
特点 ,与现有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相 一致 [ 2 0 ] o 目前 ,已见报 道地衣芽孢 杆菌 、拮抗放线 菌 [ 2 2 1 、中生 菌 素[ 2 3 1 、苦参碱 阱 等生物杀 菌剂 防治苹果轮纹病的研究 ,而
该病可 侵染果实 ,生长后期和储 藏期引起果实轮纹烂果 病 ,
1 . 2 供试农药
0 . 3 %丁子 香酚 可溶 液 剂 ,山东省 亿嘉 农化 有 限公 司
产 品 ;0 . 1 5 %梧 宁 霉素 AS ,辽宁 微科 生 物 工程 有限 公 司 产 品 ;l %蛇 床子素 E W ,江 苏省 农科院提供 ;3 % 中生菌 素 WP,福 建凯 立生 物制 品有 限公 司产 品;1 0 % 多氧霉 素 WP,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产 品;4 %宁南霉素 A S,四川
7 5. ; 5 81 9 m g /L和 7 5. 9 9 8 2 m g / L。
关键词 :苹 果轮 纹病菌 ;生物 杀菌剂 ;毒 力 苹 果轮纹病 ( a p p l e r i n g r o t ) 是 由葡 萄 座 腔 菌 ( B o t r y o s p h a e r i a d o t h i d e a ) 引起 的一 种苹 果重要果实和枝干 病害 ,在 亚 洲 中国、 日本 、韩 国等 国家发生较 为严重 ,在 我 国各苹 果主产 区均有发生 ,尤其在环渤海湾苹 果产 区发生严重 [ 1 - 3 1  ̄
1 . 3 试验方法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右 , 重 的 达 6 % ~0%1 在 没 有 优 良抗 蔓 枯 严 0 7 1 1 。 病 品 种 出 现 前 , 学 防 治 还 是 控 制 该 病 害 流 行 化 的 有 效 手 段 。 为 了筛 选 出 能 有 效 防 治 黄 瓜 蔓 枯 病 的 杀 菌 剂 , 们 在 室 内对 几 种 杀 菌 剂 进 行 了 毒 我 力测 定
ph nae a t—mel l stes c n fe tv u ii e ty h e o d e cief ngc d . wa K e r :c c m b r y wo ds u u e ;M y oph e la meo s f ngcde tx ct c s a rl lni; u ii ; o i iy
保存 。
供 试 药 剂 : 0 甲基 托 布 津 wP 1 %j 唑 酮 7% ,5 wP, 0 7 %代 森 猛 锌 WP,0 1 %世 高 WG, 2 7 %农 用 硫 酸 链 霉 素 WP 。
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葡萄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相关系数 (r)
EC50 (mg/L)
0.9728 1.1760 0.9698 0.9056 0.9338 3.2539 0.9552 1.3123 0.9775 15.2423 0.9713 7.8960
400g/L嘧霉胺 SC和 250g/L吡 唑 醚 菌 酯 EC对 灰 霉 菌 丝 毒 力 中 等,它 们 的 EC50 值 分 别 为 3.2539mg/L和 7.8960mg/L;对蓝莓灰霉菌菌丝 毒 力较差的是 250g/L嘧菌酯 SC,它的 EC50 值为 15.2423mg/L(如表 2)。
题 。 [5] 因此,筛 选 出 高 效、低 毒 化 学 药 剂 对 指 导 生产上蓝莓采后灰霉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国内对番茄灰霉病和葡萄灰霉病的室内药剂 筛选方面 报 道 较 多 [5~8],但 由 于 蓝 莓 引 入 我 国 时 间较晚,在蓝莓采 后 灰 霉 病 菌 的 药 剂 筛 选 方 面 的 研究还相对较少,本 实 验 选 择 几 种 不 同 作 用 机 理 的杀菌剂以及它 们 的 复 配 制 剂,对 蓝 莓 采 后 灰 霉 病菌的毒力进行 了 室 内 药 剂 筛 选,对 其 抗 药 性 进 行了评估和鉴定,力 图 筛 选 出 几 种 有 效 的 防 治 蓝 莓采后灰霉病药 剂,为 生 产 上 该 病 有 效 防 治 提 供 更多的药剂选择和理论依据。
-
22 供试药剂对蓝 莓 灰 霉 菌 的 室 内 毒 力 回 归 分 析
通过对 6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蓝莓采后灰
第 4期 戴启东等: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葡萄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21·
霉菌菌丝生长抑 制 率 的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来 看:它 们 的 EC50 值大小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EC50 值由小 到大的顺序依 次 为 62%嘧 菌 环 胺 · 咯 菌 腈 WG、 50%嘧菌环 胺 WG、38%吡 唑 醚 菌 酯 · 啶 酰 菌 胺 WG对蓝 莓 灰 霉 菌 毒 力 较 强,它 们 的 EC50 值 分 别 为 0.9056mg/L、1.1760mg/L和 1.3123mg/L;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刘建凤;吉春明;苏建坤;陆玉荣;张春梅;吕敏;刘怀阿【摘要】采用黄瓜苗盆栽方法,进行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为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选择药剂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值分别为5.943 9、6.237 9、9.382 8、12.736 4、13.108 8、16.413 7 mg/L.黄瓜霜霉病菌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最强,其次为25%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12【总页数】3页(P152-154)【关键词】杀菌剂;黄瓜霜霉病菌;毒力测定【作者】刘建凤;吉春明;苏建坤;陆玉荣;张春梅;吕敏;刘怀阿【作者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21.1+1黄瓜是蔬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之一,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是黄瓜生产上的重大病害,在黄瓜产区均有分布,春秋两季尤为严重,扬州地区也不例外。
霜霉病的传播速度很快,流行性极强,在适宜条件下,无论是露天还是设施栽培,均受到霜霉病菌的浸染,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1]。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通常下部的叶片先受害,逐步向上蔓延扩展,初期病叶边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渍斑,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的黄褐色病斑,在潮湿的条件下,叶背面和叶面的病斑上长出灰黑色的霉层,后期病斑愈合成大斑或病斑破裂,致全叶枯黄卷缩,最后导致全株枯死,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畸形,品质低劣,给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Virulence Test of Six Fungicides Against Rhizoctonia spp
CHEN Fang-xin QI Yong-xia DING Ting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6)
Abstract The virulences of diniconazoleon,procymidone,triadimefon,carbendazim,iprodione and prochloraz against Rhizoctonia spp were tested by mycelial growth rate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50 of triadimefon against Rhizoctonia spp was the smallest,and the EC50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Rhizoctonia cerealis and Rhizoctonia solani was 0.174 3 mg/L,0.195 8 mg/L and 0.194 0 mg/L respectivly.
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纹枯病已成为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寄主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上年或上季作物收获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与当年或当季发病程度关系密切[1-3]。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造成超过10万t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减产50%[4-6]。
小麦纹枯病在我国近20个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20%~40%,甚至颗粒无收[7-9]。
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高产密植技术的推广,玉米纹枯病的发展蔓延逐渐加快,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为10%~20%[10]。
纹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纹枯病的防治始终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化学防治是控制纹枯病发生、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一些常用药剂如井冈霉素等的长期使用,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已有报道,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等均对井冈霉素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11-13]。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三唑酮、速克灵、多菌灵、扑海因和咪酰胺等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以期为指导禾谷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病原菌为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以上菌株均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教研室提供。
1.2 供试药剂
43%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0%扑海因原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20%三唑酮乳油(江苏克胜集团)、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农药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25%咪鲜胺乳油(红太阳集团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1.3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14]: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水1 000 mL,自然pH值。
1.4 试验方法
将多菌灵、速克灵、三唑酮、咪鲜胺、扑海因和戊唑醇等药剂按梯度系列稀释后,分别配成含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0、0.25、0.50、0.75 mg/L和1.50 mg/L的含药PDA平板。
将活化后的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菌碟(直径5 mm)接种于含药PDA平板中央。
每个浓度设4次重复,以不加药剂的平板为空白对照,接种24 h后每天测菌落直径直至对照满皿。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值和各有效药剂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菌株的EC50值。
抑菌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菌丝生长抑制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杀菌剂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值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戊唑醇、三唑酮、速克灵、多菌灵、扑海因、咪鲜胺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399 8、0.174 3、0.402 0、0.930 8、0.288 0、0.897 1 mg/L。
其中,三唑酮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值最小。
2.2 6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EC50值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三唑酮对小麦纹枯病菌的EC50值最小,EC50值为0.195 8 mg/L,其次是扑海因,EC50值为0.207 5 mg/L,多菌灵对小麦纹枯病菌的EC50值最大,达到0.817 0 mg/L。
2.3 6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6种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大小依次
是多菌灵(0.984 0 mg/L)>咪鲜胺(0.660 4 mg/L)>戊唑醇(0.326 7 mg/L)>速克灵(0.318 8 mg/L)>扑海因(0.291 5 mg/L)>三唑酮(0.194 0 mg/L)。
3 结论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三唑酮对玉米、小麦、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最小,分别为0.174 3、0.195 8、0.194 0 mg/L,相对抑制作用最强。
至于三唑酮对禾谷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化学防治是控制纹枯病发生、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一些常用药剂如井冈霉素等的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问题。
三唑酮是一种内吸性低毒杀菌剂,它能抑制菌体麦角醇的生物合成,而导致病菌死亡,其已成为防治麦类及其他作物纹枯病及白粉病的主要品种[15-17]。
4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