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生物测定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第八章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一)杀虫剂的毒力测定方法 1. 触杀作用:指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昆虫 的表皮进入虫体内而发挥作用。 喷雾法
药膜法 浸虫法 点滴法
Potter喷雾塔
2. 胃毒作用 饲喂法:单叶饲喂法、毒饵饲喂法和叶片夹毒法
饲喂叶片法
饲喂毒饵法
3. 熏蒸作用 气态的形态通过昆虫的呼吸系统起到毒杀作用。 4. 内吸作用
第十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生物活体或者离体组织细胞以及细胞中的活性物质一概述第一节农药的生物测定化合物实验设计生物统计效应效应死亡率抑制率什么是生物测定生物测定的意义?可为新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先导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为待开发化合物的商品化评价提供依据?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指导科学用药生物测定的应用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农药残留的微量生物分析抗性毒力测定药害毒性测定二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
去胚乳小麦幼苗法、萝卜子叶法
(三)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单细胞藻类法
七、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试验完成后,最终反映为实验数据,必须 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一、概述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在室内毒力测定的基础上,在完
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检验某种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实际 效果,评价其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主要环节。 田间药效试验包括小区试验、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试验。试验结果用“药效”表示。
田间调查各种取样方法示意图
1.五点式(面积)2.棋盘式 3.单对角线式 4.五点式(长度) 5.分行式 6.双对角线式 7.“Z”字形 8.平行线式
调查、记录与效果计算
药效调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根据 试验方案调查虫口数或受害率。 药效计算机数据的统计分析。

(整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整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整理)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编试⽤1.0)主编:姜兴印副主编:赵春青张卫光制药⼯程专业⽤⼭东农业⼤学植物保护学院2008年9⽉棉铃⾍⼈⼯饲料制备⼀、实验⽬的学习棉铃⾍⼈⼯饲料制备技术和⽅法。

本⽅法还适合⽟⽶螟等⼈⼯饲料的制备。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天平、⾼压灭菌器、罐头瓶、电饭锅、筛⼦(40⽬)、量筒、搪瓷盘、温度计实验物品:⼩麦粉、⽟⽶粉、黄⾖粉、啤酒酵母粉、琼脂、棉叶、V C、棉油、苯甲酸钠、⼭梨酸钾、兽⽤链霉素、⽔等三、实验⽅法1. 配⽅:2. ⼩麦粉、⽟⽶粉、黄⾖粉、酵母粉和棉叶装⼊罐头瓶中,⾼压灭菌40min.(120℃)3. ⽔+琼脂煮开冷却⾄70℃,加⼊Vc、防腐剂、棉油混匀,再加⼊混合好的其他成分,充分混匀。

4. 倒⼊搪瓷盘,加盖冷却后放⼊冰箱中备⽤。

四、质量检查饲料冷却后观察颜⾊和固化成型情况。

五、实验报告农药⽣物测定药剂配制⼀、实验⽬的学习⽣物测定药剂配制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法。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电⼦天平、计算器、烧杯、移液管、吸⽿球、记号笔、容量瓶、量筒等。

实验原药:93%顺式氯氰菊酯,95%吡⾍啉实验制剂:50%多菌灵WP,2.5%功夫EC(w/w),33%施⽥补EC(w/v)三、实验⽅法1. 原药母液的配制与稀释(1)⽤丙酮配制2%顺式氯氰菊酯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200mg/L 50mL 丙酮液。

(2)⽤丙酮配制1%吡⾍啉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125mg/L 50mL丙酮液(3)将顺式氯氰菊酯和吡⾍啉按照5:2的⽐例混合,配制1.5%混剂50mL 丙酮液。

2. 制剂的稀释(1)50%多菌灵WP,稀释成2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2)2.5%功夫EC,稀释成10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3)33%施⽥补EC,稀释成15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四、结果计算和处理将以上每⼀种母液配制和稀释需要原药和制剂的量计算,并详细描述配制和稀释过程。

杀虫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要求

杀虫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要求
混配制剂室内配比筛选试验:采用«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虫剂 »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5个配比,每个配比5个有效浓度)
主要技术要点
药பைடு நூலகம்配置方法
试验药剂
调查时间
试验方法
试虫
主要技术要点
试验目的 药剂特性 试验方法 生物试材 检查结果 结果分析
主要技术要点
把握试验目的 是确定生物试材生育期的依据,是确定试验方法的依据之一。
杀虫剂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要求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二○○八年十一月
杀虫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
基本要求 主要技术要点 存在问题
基本要求
试验药剂:一般要求用原药。 对照药剂:原药,作用机理、作用方式或结构类似,防治相同靶标已获
登记常用品种。 供试靶标:种类与申请登记的靶标相同,室内连续饲养2代以上,个体
大于5%要校正,大于20%视为无效测定,重新试验;
• 一般要求测定药剂要有5个或5个浓度以上,每个浓度要4次重复,检
查结果时4个重复的数据不要合并,每个重复单独进入机值分析;
•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LC50(LD50)及其置信限、LC95(LD95)
及其置信限、b值及其标准误差。
存在问题
药剂浓度设置不能保证5个有效浓度; 空白对照设置不合理; 混剂的配比筛选试验,五个配比设置过于接近; 报告过于简单;
•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要标明含量,生产企业、稀释过程、方法、浓度
设置等。
• 靶标生物要标明来源、饲养代数、生育期。 • 简要描述试验过程。 • 附原始数据。
谢谢大家!
药膜法: 药膜的基质为玻璃表面或滤纸表面时,应选用有机溶剂形成药膜,溶剂 的选择一般为丙酮,有些丙酮中溶解度低的药剂可以加一定比例的其它 有机溶剂; 药膜的基质为植物叶片时,应选用以水为连续相的溶液,溶液中除了依 据药剂的性质加少量有机溶剂外,要有标准的表面活性剂(0.1~1%)。 叶片的浸渍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然后阴干。

本科生农药生物测定

本科生农药生物测定
药剂处理的部位尽可能一致 –点滴部位愈靠近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头、腹 神经索)昆虫愈易中毒 。 –植物上茎叶处理要避免根系受到药剂的作用。
药剂:一般要求纯度在95%以上,至少是含量较高原药、原粉
作为毒力测定用的杀虫药剂最好是化学纯的化合物, 不是制剂,不是工业制品,不是加有其他辅助剂的成品, 因为任何杂质的存在都会影响到毒性,增效或减效 溶剂 不同溶剂对昆虫表皮的穿透率不同,单位时间内渗入虫体 内的虫量也不同,在体内的代谢速率也不同,最后到达 靶标部位的药量也不同,测得结果就有明显差异。因此, 配制药液的溶剂一致,一般以丙酮为宜。
是在分类上和使用价值上有一定意义。 3. 群体的生活力和抗药力要稳定和均匀一致。
筛选新农药时,应选择抗药力和生活力较强、自然死亡率低的 试虫群体,才不致影响筛选结果。测定农药残留量时,最好选用 敏感的群体,才容易得出试验结果。
4.选用合适的虫期、龄期、年龄的试虫群体或混合群体供作测试对 象。
选用原则是试虫群体间的虫期比例、虫龄、年龄用虫体大小比 较接近一致,虫龄不宜过大或过小,新羽化的或年龄过大的试虫 群体不宜采用。
一、标准目标昆虫概念 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
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 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二、标准目标昆虫的要求
1.易饲养,繁殖力强。 不互相残杀,不受季节和寄主限制,能保证周年充分供应。
2.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经济意义。 如代表重要农业害虫的目、科或不同的取食特性和敏感性,或
三、饲养中的环境条件
1、温度:最适温度是20-25℃ 温度过低,昆虫死亡;温度过高,对很多成虫的繁殖力有不利的
影响,对饲养质量也受到影响。 虫架上装日光灯时,不要使饲养容器靠近日光灯,否则会使温度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

19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5、结果检查 需要数清活动力强试虫时,可把活虫烘死后 再数。 对红蜘蛛等可采用下列方法: 局部高温法。放与60W的灯罩下烘,使活虫 爬走。
20
毒力测定的仪器 1. 喷粉器
1) 喷粉箱:喷粉箱(是一套四个 1×1×1英尺见方的木箱,除了最上 一层的顶部有盖,最下一层的底部有 底,其他均只有四周的框壁、因此叠 放起来,彼此相通,也就是由上层下 降的粉粒可以一直沉到下面。在每一 层的上部放一块细铜纱,将粉剂放在 第一层铜纱上,用刷笔刷过,细的粉 粒即由此通过而下降。在底层中可以 用一转盘,将要处理的东西放在转盘 上,由于转盘的转动,可见使粉粒沉 降的分亦更为均匀。
14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室内毒力测定原则上用室内种群 对野外采集的种群,尽量选用一致的个 体。(并在室内饲养1-2代)
15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1、一般移取法 对棉铃虫等大个体昆虫,可用镊子 对蚜虫、红蜘蛛等,可用毛笔,注意刺吸式口 器的口针。
16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2、趋光法 家蝇、果蝇等都有趋光性。
6
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
2-2、昆虫的性别与生殖状态 性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虫期,在毒力测 定中,对多数昆虫,一般都规定只用一 个性别。 雌虫往往耐药性更强。 雌虫产卵后,对杀虫剂变得敏感些。这可 能与体重、脂肪含量和代谢能力有关。
7
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
2-3、昆虫的生理因素 越冬虫:耐药性较高 体内脂肪含量影响敏感性 新陈代谢率越高,呼吸率越高,对杀虫剂 的敏感性越大。
喷雾筒下的底盘稍大于喷雾喷雾筒下的底盘稍大于喷雾筒底盘内放入目标昆虫筒底盘内放入目标昆虫如活动性较强的昆虫可制作如活动性较强的昆虫可制作小纱笼盛装然后在卵形喷小纱笼盛装然后在卵形喷头内放入定量药液喷雾处头内放入定量药液喷雾处理沉降一定时间后取出经理沉降一定时间后取出经一定时间检查死亡情况计一定时间检查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

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doc

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doc

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摘要: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是利用昆虫、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种农药或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是测定农药对昆虫、螨类毒力与药效的一种基本方法。

它涉及靶标生物、测试物质(药剂)、反应症状及强度、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生物测定技术或方法应具备易于操作、结果反应灵敏、重现性好、且使用物质的剂量与反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杀虫剂测定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随着农药科学及其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作为新农药创制和合理科学使用农药以及农药药理学、毒理学及环境毒理学等研究的重要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是利用昆虫、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种农药或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是测定农药对昆虫、螨类毒力与药效的一种基本方法。

它涉及靶标生物、测试物质(药剂)、反应症状及强度、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生物测定技术或方法应具备易于操作、结果反应灵敏、重现性好、且使用物质的剂量与反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1、2]。

1、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杀虫剂生物测定研究中,靶标生物的种类、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对农药的毒力或药效影响很大;药剂本身的理化特性、加工剂型、助剂种类与含量等也影响药效;而测试环境条件对靶标生物以及靶标生物对药剂的反应程度也存在根大的影响。

环境条件、供试药剂、靶标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所以,在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试验时,必须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子,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以及重现性。

在设计和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试验研究时,必须掌握和了解以下基本原则[3]:1.1标准化靶标试材的选择及繁育不同靶标生物对药剂的反应各不相同,原则上任何生物体或其活体器官、组织、细胞等均可以作为生测靶标选择或用于测试。

在杀虫剂生物测定研究中,靶标生物的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在分类学上,经济上或地域上有一定代表性的昆虫。

②对药剂敏感性符合要求,且对药剂的反应以及程度便于定性、定量测定,且与剂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物测定》课程教学⼤纲《农药⽣物测定》课程教学⼤纲⼀、课程差不多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物测定英⽂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课程类不:专业选修课学时:30学分:1.5适⽤对象:植物爱护考核⽅式:考试(期末考试占70%、试验占20%、平常占10%)先修课程:《植物化学爱护》、《农业昆⾍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间试验和统计⽅法》、《⼀般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

⼆、课程简介农药⽣物测定是度量农药对动植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效应⼤⼩的⽣物测定技术,是制药⼯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的学习本课程的要紧⽬的是使学⽣学习并把握杀⾍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剂的室内⽣物测定和⼤⽥药效试验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技能。

把握各类农药⽣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把握杀⾍剂的室内毒⼒测定原理、触杀毒⼒、胃毒毒⼒、内吸毒⼒、熏蒸毒⼒、拒⾷活性等⽣物活性测定的⽅法;把握杀菌剂室内孢⼦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法;把握除草剂⽣物测定原理及种⼦发育、植株⽣长量、⽣理⽣化指标的测定⽅法;把握⼤⽥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章绪论⽬的与要求教学内容1.要紧内容:论述农药⽣物测定的概念、进展历史、农药⽣物测定的内容及地位。

2.差不多概念和知识点:3.咨询题与应⽤(能⼒要求):正确明⽩得⽣物测定、农药⽣物测定的定义,了解农药⽣物测定的进展历史,把握农药⽣物测定研究内容,领会农药⽣物测定的地位和作⽤。

(三)课后练习查阅资料,了解农药⽣物测定的现状及要紧技术。

(四)教学⽅法与⼿段本课程采纳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章杀⾍剂的⽣物测定(⼀)⽬的与要求:1.正确明⽩得和熟练把握杀⾍剂(包括特异性昆⾍抑制剂)差不多理念和概念和具体⽅法;2.把握农药室内⽣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法;3.熟悉标准⽬标昆⾍的饲养。

农药登记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报告编写要求(试行)

农药登记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报告编写要求(试行)

附件1:《农药登记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报告编写要求》(试行)为了提高农药登记室内试验报告质量,促进农药登记资料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特提出农药登记室内试验报告编写要求。

一、报告格式要求分封面、正文二部分。

封面上应以醒目大字标明试验名称(包括药剂名称、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和供试靶标)、试验依据(所参照的试验标准)、试验委托单位、承担单位、试验地点、技术负责人、报告完成日期。

技术负责人姓名需手签并加盖承担单位公章;报告还需盖骑缝章,正文中文使用仿宋4号字,英文(或拉丁文)使用12号字(表格除外),末页需写明试验完成日期并加盖公章,最后统一用A4纸打印。

二、报告正文内容要求1 试验目的注明试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药剂活性测定、安全性评价、配方筛选等)及供试药剂、试验方法及靶标生物等。

2 试验条件2.1 供试靶标列出靶标试材名称中文学名和拉丁名、来源及培养情况。

2.2 培养条件列出试材培养和管理的具体条件等(包括昼夜温度、湿度、光照、培养基质、土壤质地、养分含量、pH等)。

2.3 仪器设备列出试验中所用仪器和设备。

3试验设计3.1 试剂3.1.1 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名称(中英文通用名或代号)、含量、剂型、生产(提供)企业名称。

3.1.2 对照药剂同上3.1.1。

3.1.3 其他试剂注明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溶剂、助剂和乳化剂的名称及用量等。

3.2 试验处理3.2.1 剂量设置说明具体的剂量设置范围和混用的配比组数及比例。

3.2.2 试验重复注明试验重复次数和每个处理或重复的靶标数量。

3.3 处理方式3.3.1 处理时间和次数说明用药次数、每次用药日期、生物试材生育期等。

3.3.2 使用器械和用药方法说明施药器械名称和施药方法,并在标定后给出具体的施药技术参数。

4 试验方法应注明试验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参照的标准5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5.1 调查方法和分级标准注明试验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和分级标准。

5.2 调查时间和次数说明基数调查时间和试验期间调查的时间和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本原理:将供试药剂附着在载玻片上或其它平面上,然后将供试 病菌孢子悬浮液滴在上面(或将孢子悬浮液与药液混合后滴在玻片 上),在保温、保湿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镜检以孢子萌发力判断 杀菌剂毒力。
▪ 优点:快速、试验当天即可得结果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1、萌发表面的处理 ▪ 萌发表面是孢子萌发的场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A.对孢子的萌发即无抑制作用又无促进作用; ▪ B.能使承受的液滴展布面积一致。
菌,以病菌的生长进度快慢来判定药剂毒力的大小。
▪ 病菌生长速度表示方法
▪ (1)药剂达到一定大小所需时间;
▪ (2)一定时间药剂直径的大小。
▪ 优点:操作比较简单;重现性好;病菌易于培养。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二)含毒介质培养法
▪ 2、生长速率法
▪ 步骤:
▪ 1、配制药液
▪ 2、制备带毒培养基
▪ 3、打制菌饼
▪ 4、移菌饼
▪ 5、培养(定时间或定半径)
▪ 6、结果检查
对照的菌落直径-处理的菌落直径
生长抑制率(%)=
对照菌落直径
×100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4、高温、保湿培养
▪ 温度、湿度、pH、氧气
▪ 5、结果检查及表示
▪ 一定时间后检查孢子萌发率,一般在低倍镜下,随机检查200个孢子 ▪ 标准:孢子芽管大于孢子的短半径时,即算萌发,否则不算萌芽
对照孢子萌发率-处理孢子萌发率
抑制孢子萌发率(%)=
对照萌发率
▪ 优点:精确度高,操作简单,很快可得到结果。 ▪ 缺点:测定结果受药剂溶解后和扩散能力影响很大,有一定局限性,
另外,对严格的寄生菌不适合。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二)含毒介质培养法 ▪ 2、生长速率法 ▪ 基本原理:将不同浓度的药液和培养基混合,用这种培养基培育病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1、萌发表面的处理 ▪ ③使用凹玻片 ▪ 适于:宜滴加孢子悬浮液和杀菌剂的混合液,后再加孢子悬浮液。 ▪ 不适于:喷粉或喷雾,造成药剂在凹处较多的沉积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பைடு நூலகம்子萌发法
▪ 3、孢子悬浮液的准备
菌种 无菌水,搅匀 菌种悬浮液 二层纱布过滤
离心 无菌水洗 洗净的孢子
除去菌丝体及破碎培养基
调至浓度5000个/mL(10×10倍,35个孢子)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2、生长速率法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二)含毒介质培养法
▪ 3、最低抑制浓度法 ▪ 基本原理:药剂按等比或等差数列配制成系列浓度,与培养基混合
后接入供试菌,培养一段时间,找出终点浓度(明显抑制供试菌生长 发育的稀释倍数,即最低浓度) ,即为最低抑制浓度。
×100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二)含毒介质培养法 ▪ 1、水平扩散法(又叫抑菌圈法或平面法)
▪ 基本原理:病菌先接于培养基表面,再使用多种方法使药剂和培养基 接触,定量培养一定时间,因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病菌被 杀死或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产生了抑菌圈。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1、萌发表面的处理
▪ ②火棉胶薄膜法
5%火棉胶
无水乙醚 0.25%火棉胶
▪ 方法:用镊子夹取清洁干燥的玻片浸入火棉胶乙醚溶液后立即取出, 待多余的流去,无尘条件下室温干燥10h以上。
▪ 特点:处理过的玻片上覆盖一层透明均匀膜,滴上的孢子悬浮液滴在 玻板上展布较大的面积,而且面积大小比较均匀。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3、孢子悬浮液的准备
▪ 菌种应是标准菌种,供试菌种应符合以下条件: ▪ ①菌种纯粹,在一般培养基上易大量产生孢子; ▪ ②多代繁殖不易产生变异; ▪ ③孢子个体较大,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萌发情况; ▪ ④在分类上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病原菌。
的毒力往往偏高。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2、药剂在玻片上的附着 ▪ ②定量滴加药液与载玻片上
▪ 保持药膜上药量的均匀一致。因此在干燥过程中,玻片应尽量水平。 ▪ A.蒸馏水稀释 ▪ B.溶剂,必须考虑 ▪ a对孢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 b有机溶剂可注火棉胶; ▪ c有机溶剂表面能力小,展布面积大而不规则,使附着药量不均匀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1、萌发表面的处理
▪ ①普通的载玻片
洗液10min 自来水冲洗干净
蒸馏水洗
防尘条件下干燥
供试验用
▪ 缺点:供试菌的孢子悬浮液(或与药剂混合后)滴在载玻片上形成的 液滴展布面积很小,呈球状,作“悬滴”时易失落,此外,液滴间的 展布面积相差较大,试验误差也较大。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2、药剂在玻片上的附着
▪ ①药液与孢子悬浮液混合后定量置于玻片上 ▪ 水溶性药剂、乳油稀释液或稳定的悬浮液(胶悬剂的稀释液)可用此
法,而WP由于是悬浮性差,不宜采用。
▪ 优点:操作简单迅速,无需特殊设备 ▪ 缺点:药剂和孢子始终充分接触,与病害防治的实际相差很大,测得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二、杀菌剂温室植株测定方法 三、植物病毒防治剂药效测定方法 四、杀线虫剂的生物测定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是历史最悠久而被广泛利用的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