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种杀菌剂及其不同配比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合集下载

不同杀菌剂对草坝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不同杀菌剂对草坝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不同杀菌剂对草坝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许泽斌;倪锐;早淑萍;毕健波;朱天贵;袁盛勇;孔琼【摘要】为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文章根据形态学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进行鉴定,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丙环唑、异菌脲、腈菌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9.629、23.630、23.830、93.460、318.300、344.400和1454.00μg/mL,因此在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可将腐霉利、丙环唑和异菌脲药剂轮换使用.【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6)005【总页数】3页(P153-154,158)【关键词】葡萄灰霉病;病原;杀菌剂;生长速率法;毒力【作者】许泽斌;倪锐;早淑萍;毕健波;朱天贵;袁盛勇;孔琼【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蒙自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8葡萄是云南蒙自市草坝镇优势农产品之一,同时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之一。

但随着葡萄大面积种植和品种的单一化,病害也随之增多,成为葡萄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其中葡萄灰霉病是世界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田间葡萄新稍、花穗、叶片和果实,也是采后贮藏期的毁灭性病害,每年因灰霉病给葡萄生产造成的损失高达50% 。

[1-2]据本项目组2016~2018年连续两年于云南蒙自市草坝镇露地和大棚种植的葡萄进行田野病害调查发现,葡萄灰霉病发病较为严重,且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葡萄果实。

而化学防治是该病害田间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市场上药剂品种繁多,其防治效果不一,同时种植户对市场上的药剂缺乏了解,导致药剂滥用或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张传博;易萌;孙云子;宴兵;乙引【摘要】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52)014【总页数】4页(P3299-3301,3305)【关键词】杀菌剂;复配;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毒力测定【作者】张传博;易萌;孙云子;宴兵;乙引【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摆茅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贵阳550014;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草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草莓灰霉病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影响产量与品质,严重时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

带菌果实在贮运、销售和消费期间继续发病,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作者:张传博易萌孙云子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4期摘要: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

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杀菌剂;复配;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毒力测定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299-03草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草莓灰霉病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影响产量与品质,严重时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

带菌果实在贮运、销售和消费期间继续发病,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

草莓灰霉病菌除为害草莓外,还侵染茄子、辣椒、黄瓜、番茄、西葫芦、莴苣、葡萄等多种园艺作物,防治非常困难[2]。

由于草莓种质资源中缺少高抗草莓灰霉病的品种,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

目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常用化学药剂有苯胺基嘧啶类的嘧霉胺(施佳乐)、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速克灵)、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类的捷菌等[3]。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灰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参产业的病害,由灰霉病菌引起。

随着我国人参产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结构的优化,灰霉病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灰霉病菌对一些常用的杀菌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严重影响了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开展对灰霉病菌抗药性的研究,对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灰霉病菌抗药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的抗药性进行初步探究,为今后开展抗药性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提高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保障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抗药性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状况,了解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抗药性差异。

2. 探讨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农药使用频率、种植方式、病原菌种群结构等因素。

3. 探讨灰霉病菌抗药性的机制,包括抗药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等。

4. 提出针对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的防控对策,包括农药合理使用、轮作栽培、增强作物抗病能力等建议。

2. 正文2.1 灰霉病菌抗药性的研究方法一、菌株的筛选与鉴定:首先需要收集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菌株,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和菌株特性。

二、药敏试验:通过建立不同药物的浓度梯度,利用琼脂扩散法或微量平皿法等方法,对不同菌株的抗药性进行评价,得出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等数据。

三、抗药性机制研究:通过比较抗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速率、细胞代谢路径、药物靶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抗药性的机制。

四、药物组合研究:尝试不同药物的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研究它们对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影响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杀菌剂毒力测定

杀菌剂毒力测定
温度不同。适于低温的孢子,如小麦 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温度超过 21~22℃ 就不能萌发。
17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1.4 孢子萌发条件 B、湿度:真菌孢子一般要求在水滴
中才能萌发,但也有少数真菌孢子, 如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 很低的情况下也能萌发。
18
一、杀菌剂毒力测Biblioteka 方法1.4 孢子萌发条件 C:光照:光照对多数真菌孢子萌发
可),形成均匀的药膜,再滴加孢子 液。 许多有机溶剂(丙酮、乙醚)表面张 力小,不易形成均匀的药膜,因此, 应采用凹玻片。防尘条件下干燥。
8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C、装置喷雾 利用精确喷雾装置将药液喷于载玻片
上,干燥后滴加孢子悬浮液。
9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1.3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孢子萌发法常用菌种 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稻瘟病,小麦赤
35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2 .3结果检查及其表示方法 十字交叉测2个直径,以其平均值代
表菌落大小。
抑制 生 1处 对 长理 照 率菌 菌 菌 菌 落 落 饼 饼 直 直 1 直 直 0 % 径 径
36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3 滤纸片附着法(adsorption technique)
38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4 扩散法(抑菌圈法,detection of inhibition zone)
基本原理是在已接种的琼脂培养基上 加少量的抗菌物质,使其接触培养基 和病原菌,经一定时间的培养后,接 触部分的周围由于抗菌物质的扩散而 产生抑菌圈。
扩散法广泛用于医用和农用抗菌物质 的筛选和抗菌性物质有效成分的定量
44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5 稀释法(最低抑制浓度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不同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不同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不同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作者:魏晓兵等来源:《植物保护》2015年第05期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和2%蛇床子素EC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9、0.623 mg/L,2%春雷霉素AS 等5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在12.857~127.012 mg/L 之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在田间对人参灰霉病表现较高的防效,2%春雷霉素AS 和3%中生菌素WP次之。

初步筛选出了对人参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杀菌剂,为人参灰霉病的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参灰霉病;生物杀菌剂;毒力测定;田间药效;Botrytis cinerea中图分类号:S 482.29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5.05.042AbstractToxicities of 14 biofungicide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were tested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trials of 7 biofungicides against grey mold of panax were also conducted. Indoor bioassay showed that 0.3% eugenol SL and 2% osthole EC had the best toxicity against B.cinerea with EC50 values of 0.129 and 0.623 mg/L, respectively. 2% kasugamycin AS and other four biofungicides also had toxicity to B.cinerea with EC50 values ranged from 12.857 mg/L to 127.012 mg/L. Field trials demonstrated that 0.3% eugenol SL exhibited high control effect, 2% kasugamycin AS and 3% zhongshengmycin WP followed. Thus, the effective biofungicides were screened out for the disease control.Key wordsgrey mold of panax;biofungicides;toxicity test;field control effect;Botrytis cinerea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长白山地区,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1]。

不同杀菌剂及其配比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

不同杀菌剂及其配比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

发病较普遍的根部病 害, 主要侵染 3 a以上的参根 及茎 基部 ] 。发病初感病后 , 外部初 期生少许 白色绒状 菌丝 体, 后期 在 外部 明显 可见 黑 色 鼠粪 状 颗粒 , 即为 菌 核。 该病危害严 重 , 特 别 在低 洼 含水 量 较 高 的参 地 发病 较 重, 且 蔓延很快 , 一旦发病可使整床参根烂掉L 2 ] 。 化学药剂防治对 有害生 物高效 、 速效 、 且操 作方便 、 适应性广 , 在人参菌 核病 防治中应用广 泛L 3 ] 。然而 近年
江禾益农化有限公 司 ; 0 . 5 %大黄素 甲醚 A S , 内蒙古 清源
性不理想 , 因而在植物病害综合治 理 中应 提倡化学农 药 与生物制剂 的协调使用 , 既可减少农 药 的使 用量又 可维 持生物制剂 的稳 定性 。该研 究 选取 了大量 的生 物制 剂 和化学农药 的单 剂及 不 同的药 剂配 比对人 参菌 核病 菌
病菌不易产 生抗药性 , 是人参 病害 防 害 的防治应 使
E C、 1 0 %戊 菌唑 E C , 浙江禾 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 ; 2 亿/ g
用 高效 、 低毒 、 低残 留的药剂 , 并且 倡导尽量使用生 防制
剂 。 目前大 多数生物 制剂 在 田间应 用的稳 定性 与持 效
木霉菌 WP , 山东亿邦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3 0 0亿/ g 蜡质
芽孢杆菌 WP ( 克斑定) 、 2 0 0亿/ g 木霉菌 WP 、 3 保 利霉 素 WP , 香港帅克化学国际有 限公 司; 5 0 菌核净 WP , 浙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王燕( 1 9 8 7 一 ) , 女, 博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为植 物 病 害综合 防治 。E - ma i l : y a n 3 1 4 3 1 9 @1 6 3 . c o m .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和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和

二、有效中量的测定
采用一系列的药剂剂量或浓度,每一剂量 或浓度可以得出一个相应的孢子抑制百分率, 得到两组数据,然后把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 将抑制百分率换算成几率值,将换算后的 5 对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在直坐标系中画出回 归直线,此直线称为剂量对数---抑制百分率 几率值直线(ED-P-line直线)。
14
抑制百分率=50%,机率值=5 将5代入回归方程,然后求其反对数,即LDP-Line(剂量对数---机率值直线)。 ED50可以作为多种药剂对同一病菌等效剂量 的毒力比较,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用它来衡 量一种药剂对病原菌毒力的大小,但不能做 为田间防治的实际指标。
15
三、田间试验
室内筛选的药剂必须进行田间试验,通过 试验确定其药效的好坏,经济效益的高低, 也就是说,田间试验是确定一种药剂在生产 上有无实用价值的主要方法。
11
(2)治疗作用:
测定方法是先在植株上接菌,保温,保湿 一定时间,待病菌菌丝侵入或始见发病,再 进行喷药处理,其他调查统计方法同上。
12
(3)内吸作用:
测定根的内吸输导试验,可以采用水培的稻株或棉株,在营 养液中加定量的药剂,待24h或48h后进行接菌,发病后调查, 若以土培盆栽方法,则药液定量灌入土中,程序与上相同。
❖ 持效期的试验:
以上各种方法,用先喷药后接菌或先接菌后喷药,间隔不同 日期进行处理,可以测定杀菌剂残效。
❖ 剪叶法分级标准:
0 级 ( 不 发 病 ) ; 1 级 ( < 剩 余 叶 面 1/4 ) ; 2 级 ( 剩 余 叶 面 1/4-1/2);3级(>剩余叶面1/2);4级(全部发病)。13Biblioteka 6(3)生长速率测定法
即在琼脂培养基中加入药液,冷凝后接菌 的方法,用木塞钻孔器切取正常培养基上的 供试菌丝体,放在平板上(也称菌碟),经 一定时间后观察测量菌落生长速率,一定时 间菌落直径的长度与对照组比较,求出抑制 百分率,绘浓度对数---抑制百分率毒力曲线 图,以ED50来比较毒力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得x 值的负对数即EC50值。
1.2.2 杀菌剂不同配比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以单剂毒力测定为基础,结合不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将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50%菌核净WP、 50%腐霉利WP、50%异菌脲WP、30%氟菌唑WP、300亿/g 芽孢杆菌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比(见表1),采用生长速率法 测定不同配比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
人参灰霉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生产 上农药种类的选择极其混乱,农药的滥用及过量使用现象 尤为严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本研究 选用22种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在此 基础上,根据杀菌剂毒力及作用机理,选择7种杀菌剂进行 不同配比,测定不同配比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为生
62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0卷
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50%腐霉利WP、30%氟菌唑WP、
求出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将其作为依变量(y ),
50%异菌脲WP(黑灰净)、50%菌核净WP(贺青)由浙江禾益 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作为自变量(x ),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
农 化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2 5 % 丙 环 唑 E C ( 斑 绝 ) 、1 0 % 戊 菌 “质量浓度对数-几率值”直线方程,即y =a+bx 。当y =5时,
抑菌率(%)= 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100 对照菌落直径-菌碟直径
含量) 混配剂共毒系数(CTC) = 混混剂剂实理际论毒毒力力指指数数×100 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小于90为拮抗作用,
90~120为加成作用。
表1 各种供试药剂的复配比例
序号
药剂配比
1 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 1∶2 2 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 1∶3 3 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 1∶4 4 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 1∶5 5 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 1∶6 6 50%嘧菌环胺WG+50%腐霉利WP 1∶2 7 50%嘧菌环胺WG+50பைடு நூலகம்腐霉利WP 1∶3 8 50%嘧菌环胺WG+50%腐霉利WP 1∶4 9 50%嘧菌环胺WG+50%腐霉利WP 1∶5 10 50%嘧菌环胺WG+50%腐霉利WP 1∶6 11 50%嘧菌环胺WG+50%异菌脲WP 1∶2 12 50%嘧菌环胺WG+50%异菌脲WP 1∶3 13 50%嘧菌环胺WG+50%异菌脲WP 1∶4 14 50%嘧菌环胺WG+50%异菌脲WP 1∶5 15 50%嘧菌环胺WG+50%异菌脲WP 1∶6 16 50%嘧菌环胺WG+30%氟菌唑WP 1∶2 17 50%嘧菌环胺WG+30%氟菌唑WP 1∶3 18 50%嘧菌环胺WG+30%氟菌唑WP 1∶4 19 50%嘧菌环胺WG+30%氟菌唑WP 1∶5 20 50%嘧菌环胺WG+30%氟菌唑WP 1∶6 21 50%嘧菌环胺WG+50%菌核净WP 1∶2 22 50%嘧菌环胺WG+50%菌核净WP 1∶3 23 50%嘧菌环胺WG+50%菌核净WP 1∶4 24 50%嘧菌环胺WG+50%菌核净WP 1∶5 25 50%嘧菌环胺WG+50%菌核净WP 1∶6 26 50%乙烯菌核利WG+50%腐霉利WP 2∶2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菌
作用[3]。将上述药剂分别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104、1×103、 1×102、10、1、0.1 mg/L的含药平板,每处理设3次重复。用 内径为8 mm的打孔器在培养5 d后的菌落边缘打菌饼, 放入含药平板中央,以不加药剂的平板接菌饼作对照,于
收稿日期:2010-09-17,修返日期:2010-10-1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Q00159-0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090903) 作者简介:王春伟(1984—),男,河南郑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E-mail:wangchunwei.2008@。 通讯作者:高洁。Tel:0431-84532849,E-mail:jiegao115@。
(College of Agronom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 [Aims] Less fungicides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ginseng gray mold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in ginseng product, toxicity of most fungicides to B.cinerea are not determined. Therefore, the toxicity of 22 fungicides to B. cinerea were tested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Results] Cyprodinil 50% WG, vinclozolin 50% WG, dimethachlon 50% WP, procymidone 50% WP and iprodione 50% WP had the stronger toxicity with EC50 values lower than 0.1 mg/L. Flusilazole 400 g/L EC and other five fungicides had stronger toxicities with the EC50 values of 0.1 to 1 mg/L. In the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7 fungicides to B. cinerea, the proportion of vinclozolin 50% WG + triflumizole 30% WP 2:2 and bacillus 300 billion/g + cyprodinil 50% WG 3:1 had the strongest synergistic action, with CTC of 601.02 and 535.94, 31 proportions had stronger synergistic effect in varying degrees. [Conclusions] Fungicides inhabiting the pathogen effectively were defined indoor, 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field trial. 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fungicides; toxicity test; synergistic action
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er)为五加科多年生宿 根草本植物,以根、茎、叶及果实入药,具有大补元气、强 心救脱、益心复脉、生津安神等诸多功效[1]。在人参栽培 过程中,灰霉病发生严重。自2002年起,人参灰霉病的 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人参的重要病害之一[2],给人参 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害由半知菌类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引起,危害人参的叶片、叶 柄、花和果实,严重发生时亦可危害茎及根部。灰霉病属 低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病适温20~25 ℃,阴雨天发生较重, 如防治不及时,损失惨重。
产上更好地防治人参灰霉病及有效防止灰霉病菌抗药性 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为吉林农业大学植物 病理教研室分离鉴定并保存。
1.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22种。50%嘧菌环胺WG(和瑞)、75%百菌
序号
药剂配比
27 50%乙烯菌核利WG+50%腐霉利WP 1∶3 28 50%乙烯菌核利WG+50%腐霉利WP 3∶1 29 50%乙烯菌核利WG+50%异菌脲WP 2∶2 30 50%乙烯菌核利WG+50%异菌脲WP 1∶3 31 50%乙烯菌核利WG+50%异菌脲WP 3∶1 32 50%乙烯菌核利WG+30%氟菌唑WP 2∶2 33 50%乙烯菌核利WG+30%氟菌唑WP 1∶3 34 50%乙烯菌核利WG+30%氟菌唑WP 3∶1 35 50%乙烯菌核利WG+50%菌核净WP 2∶2 36 50%乙烯菌核利WG+50%菌核净WP 1∶3 37 50%乙烯菌核利WG+50%菌核净WP 3∶1 38 50%腐霉利WP+30%氟菌唑WP 2∶2 39 50%腐霉利WP+30%氟菌唑WP 1∶3 40 50%腐霉利WP+30%氟菌唑WP 3∶1 41 50%腐霉利WP+50%菌核净WP 2∶2 42 50%腐霉利WP+50%菌核净WP 1∶3 43 50%腐霉利WP+50%菌核净WP 3∶1 44 50%异菌脲WP+30%氟菌唑WP 2∶2 45 50%异菌脲WP+30%氟菌唑WP 1∶3 46 50%异菌脲WP+30%氟菌唑WP 3∶1 47 50%异菌脲WP+50%菌核净WP 2∶2 48 50%异菌脲WP+50%菌核净WP 1∶3 49 50%异菌脲WP+50%菌核净WP 3∶1 50 30%氟菌唑WP+50%菌核净WP 2∶2 51 30%氟菌唑WP+50%菌核净WP 1∶3
第50卷第1期 2011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