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一、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动不动留泪,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
二、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记不起来,并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
三、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或变得自私,好占小便宜。
四、过分的关心自身的健康水平
老年人往往有许多的疾病,担心会突然故去,对身体的不适症状十分敏感,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反复检查治疗。
五、孤独感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都比较的忙,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较少。
使得许多老人有孤独无助感,情感脆弱。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有四点:稳定、经验丰富、情感依赖和孤
单感。
首先,老年人通常比年轻人更稳定,不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慌乱
或者生气。
他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知道如何处理棘手的问题并保
持冷静从容的态度。
其次,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时
更加从容不迫。
他们从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学会了许多宝贵的教训,这些教训成为了他们今后处理事情的依据。
第三,老年人通常依赖情感来维系自己的生活。
他们希望有人陪
伴在自己身边,分享生活的点滴。
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和朋友是他
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支持。
最后,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
可能因为健康、金钱、家庭等方面
的原因,他们无法和亲人和朋友保持足够的联系。
这样的孤独感可能
导致自我怀疑、抑郁和身体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老年人,关心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渡过晚年。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点
1 自我意识增强,固执、刻板。
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自我,要求被重视,受尊敬;思维方式固执不灵活,思想保守僵化,偏爱旧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娱乐,厌烦新奇事物,社会适应性减退。
2 性格内向、怪僻。
主要表现为不愿与外界联系,呆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心胸狭窄,十分吝啬,视钱如命。
3 情绪不稳定,敏感易变。
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的控制与调整能力下降,易伤感、易激怒,并且情绪反应强烈、持久。
常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生气,或急躁不安、大发脾气。
单独居住的老人,常因寂寞无聊、孤独而郁闷、抑郁4疑虑与恐惧感。
主要表现为对病痛关心过度,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些不适上,担心患了不治之症,即使检查正常,也不放心,神经过敏,焦虑多疑。
由疑病而恐病,由恐病而惧死。
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5 行为退化,依赖性增强。
主要表现为自己能干的事也不愿去做,过度依赖别人的照顾,时常以种种不适引起别人关注,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
行为表现幼稚,导致生活能力退化。
老年人心理特点 总结

老年人心理特点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人生的晚年阶段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需求和矛盾也随之增多。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于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孤独感更加强烈。
在退休后,他们可能失去了与同事的交流和工作中的成就感,子女也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法经常陪伴在身边,这让老年人感到孑然一身,孤寂无助。
我们应该多陪伴老年人,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二、焦虑和抑郁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财务问题,也可能担心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这些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和勇气。
三、自我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我认同也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感到怀疑,觉得自己不再有用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应该帮助老年人重新树立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仍然有许多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和作用。
四、对未来的期待老年人对未来的期待可能不同于年轻人。
他们可能更注重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而不再追逐名利和财富。
他们可能更关注家庭、友情和健康,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和期待,帮助他们充实和享受晚年生活。
五、对生活的态度老年人可能对生活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已经历了许多风雨,对待人生已经有了更加宽容和豁达的心态。
他们可能更懂得珍惜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更知道如何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我们应该向老年人学习他们的态度,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爱和照顾老年人,帮助他们度过晚年的岁月。
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心怀感恩和尊重,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幸福和平静的生活。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1. 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人是指年龄达到60岁及以上的人群,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些特点和需求。
1.1 适应性变化老年人面临身体机能下降、家人离世、社会角色转变等许多适应性变化。
这些变化常常导致老年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1.2 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面临社交圈缩小、亲友离去等问题,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孤独感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失落和忧郁。
1.3 自我肯定老年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的需求较强。
他们希望被尊重、被理解,并保持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解决方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
2.1 提供支持和关爱老年人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关注,倾听他们的需求,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
2.2 提供专业辅导针对老年人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增强适应能力。
2.3 建立积极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尊重和包容的社会环境,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他们的自我肯定感。
2.4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老年人培养和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
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还能提升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
结论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克服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爱。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 器官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包括心脏、肺部、肾脏等重要器官。
这会导致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耐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降低。
2. 免疫系统衰老: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老,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对抗病菌的能力较弱。
3. 消化系统退化: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
胃肠道的蠕动减弱,消化吸收的能力降低,常常出现胃酸过多、胃炎、消化不良等问题。
4. 骨骼和肌肉退化: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组织的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骨密度减少,关节灵活性降低,肌肉弹性下降,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心理特点1. 记忆力下降: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他们可能会出现遗忘、记不清重要事件或人物的情况。
这是正常老化的表现,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2. 情绪波动:老年人常常伴有情绪波动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活的变化或者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
3. 自尊心受损:老年人常常感到自尊心受损。
他们可能会因为退休、孩子独立等原因而感到自己不再有价值。
这种情况会让他们感到失落、无助和无自信。
4. 社交关系变化:老年人的社交关系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因为配偶或亲朋好友的离世而感到孤单和疏远。
社交关系的减少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三、应对策略1. 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可以延缓生理功能的退化,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研究和锻炼大脑:老年人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研究新技能等方式锻炼大脑,保持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可以参加社区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关注心理健康:老年人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参加老年人的心理辅导班,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沟通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简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简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如下:(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
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
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
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
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
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共38张PPT】

当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递给大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
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对待老年人所做的工作不要求太细,应该以掌握原则为主,多注意利用老年人的经验。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要,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需求等。 由于兴趣范围狭窄及社会交往减少,造成孤独、寂寞等。 (4)经常检查老年人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老年人预防意外交通事故。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乐趣。
(4)经常检查老年人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老年人预防意外交通事 故。
(三)记忆特点
1、主要特点 (1)多数老年人的记忆力明显下降,最突出的是学习困难,他们常常抱怨记忆
力不如以前,不愿意死记硬背。 (2)有的老年人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所以总要旁人提醒,或做备忘录
。主要变现为:一些老年人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 么,忘记别人的嘱托,想不去熟人的姓名等。 2、采取的措施: (1)安排老年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特殊照顾。老年人的学习不宜死记 硬背,应该以理解为主,要注意增加学习兴趣。
寞感油然而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需要。 人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有社会的责任,才能更好的满足爱与归属、自尊与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想和世界观等。 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
社会性需要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的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为特征的。
(二)注意力特点
主要特点:
(1)有的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 (2)有些老年人学习、思考时间稍长就感觉疲劳。 (3)有些老年人兴趣范围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健康行动第15讲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健康生活专家谈2003-9-8 阅读次数: 2196次主持人:马维嘉宾:北京市青联老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老年神经精神病学专家田金洲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天红教授马维:今天具体所要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从昨天开始我们这个系列节目呢,已经过度到谈心理的有关话题了。
说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我想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字眼,就是“老小孩”,好像年龄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好像又回到了小孩子时期一样,表现形式上可能会有些任性,做儿女的好像又讲不通,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究竟是如何的?许教授请您先谈一谈。
许:我和您的观点不太一样。
老年朋友确实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某些生理机能处于衰退的阶段,比如说视觉、听觉越来越下降,身体条件比年轻的时候要差一些。
因此,老年朋友容易看到自己衰弱的一方面,因此心理会出现一些抑郁、焦虑一些负面的情绪。
老年朋友应该看到一些积极发展的一方面,老年朋友的经验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专业知识,在老年期可能达到一个顶峰的阶段。
有很多老专家包括医学的,各个学科的,都是各专业的泰斗,很多作家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版很多的名著,如丁玲。
老年朋友的机械记忆力,在记数、记电话号码时能力下降了,但是老年人在意义方面的记忆却上升了。
因此,老年朋友不必很悲观,也应该看到在这个年龄段他有很多的心理特点是积极方面,应该被老年朋友所认识的,这样就有一个积极心态,对老年朋友会更好一些。
田:人进入老年之后,确实会面临很多生理、心理或社会问题,是和青年时期、壮年时期没法相比的,肯定会产生些心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有些心理上的成熟或变化过头了,使周围的人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归结为老年人心理问题。
有哪些心理问题呢?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心理表现,如失落感。
有些人退休以后从繁忙的工作中松懈下来,感到无事可做,好像自己的力量已经被社会遗忘了,这些原因会带来些失落,过去拥有的生活条件和人情关系也要发生一些变化。
因为,他的生活人群不一样了,这些时候会有些失落。
还有些老年朋友原来工作比较繁忙,很少顾及自己的健康问题,等到了老年的时候,工作轻松了,开始考虑自己的健康问题,对自己的健康会产生一些担忧。
还有就是孩子大了以后离开了家庭,这时候,能够理解自己情感的亲人要比参加社会活动时、工作时的人群要少一些,这时候会带来一些孤独感。
这些常见的老年心理表现,有些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我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要提醒老年朋友,进入老年之后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人群的改变,生活条件需求的改变这些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逐渐的对这种因为改变而发生的一些新的需求,要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和适应,这是必要的。
马:这也是我们在节目中要跟老年朋友做交流的。
两位专家也一定知道我们国家在北京来讲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不少的老龄人生活在我们周围,所以我们今天谈到的话题应该对他们是有帮助的,而且我们也希望以后有关老年人的话题,还能够继续的谈下去,既然我们谈到了关于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点和他们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就不妨就一些具体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刚才许教授您特别谈到了关于抑郁的这个问题,是不是老年人出现的抑郁的案例是比较多的?许:是这样的。
最近的老年朋友来看心理咨询的越来越多,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老年朋友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
来看心理咨询的老年朋友很大一部分人群出现了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简单分类:一是原发性的老年抑郁症。
它不是由于疾病、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不是由于药物或是酒精中毒引起的,它是一种跟遗传方面有关系的一种抑郁症。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继发性的老年性抑郁症。
这些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可能与患有脑病、躯体病有关。
另外还有一些是由于社会心理问题引起的抑郁症。
另外是因为老年朋友吃了某些药物或者是因为长期应用一些酒精一类的饮料造成的。
老年抑郁症和年轻人的抑郁症有不一样的地方。
在生活当中,我们看到一些老年人的行为出现了年轻人不能理解的地方,这些老年人可能就已经患有抑郁症了。
当然,老年人也不要听完了我们的节目或看了某一场电视、某一本书就自己认为自己患了抑郁症,就自己给自己去药店买药。
老年抑郁症诊断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很多老年人身体上有毛病,比如有脑病的情况,不一定自己给自己买药就解决问题了。
听完我们的节目,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得抑郁症了。
老年抑郁症的特点:一个方面是叫疑病性。
所谓疑病性就是有些老年朋友自己坚决认为自己得了他所没有的病。
还有些得了很轻的病却自以为得了非常严重的病。
这些老年朋友他们往往到处去就医。
还有些老年朋友确实是有很多的疾病,他们认为自己快不行了。
还有些老年朋友到处去追逐一些非常奇特的药物来给自己治病,其中也有些老年朋友会去看一些跳大神儿的,去找一些巫医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因为,他们所谓的疾病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治好,他们对医疗可能有点失去信心了。
所以,他们采取了一些比较迷信的做法。
马:有的老年人好像也比较迷信,这跟他们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田:对,这是很典型的。
有些老年人他身患多种疾病,由于疾病较多,所以在吃药方面可能互相有些干扰,这样疗效要差一些。
所以对他的自信心产生更多的影响,所以自己就不相信吃药了,找一些其他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这容易陷入歧途。
马:误入歧途,有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危险。
许: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叫它激越性。
有一个例子,一个老妈妈得了抑郁症,每天到了半夜三、四点,就把老伴叫起来两个人吵架,吵的也很厉害,使老伴没法休息,经过了十几天以后,老伴受不了了,就逃跑,相知莫过夫妻呀,没过一天工夫就给逮回来了,还接着吵。
有些老年人他得了抑郁症以后表现的非常激越,非常的焦虑,非常的容易激动,非常容易激惹,比如一句话说不到点上,就急了,火冒三丈。
有的闹得全家难以接受。
这样的老年朋友也要考虑有没有抑郁症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管它叫妄想性。
妄想性有很多种情况。
一种情况我们管他叫贫穷妄想,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穷的人,其实他家生活比谁家都好,他认为他家与周围邻居相比是最穷的了,也是最差的,各方面都比不上人家。
马:有一些行为表现吗?比如说,我发现一些老年人他们拣破烂,家里条件还不错,感觉上,其中还乐意无穷。
许:还一种情况,我们叫它疾病妄想。
刚才讲的疑病性,医生检查不出来的病,他自己就认为有,还坚信不疑,谁劝都不行。
还有的叫做被窃妄想,老是觉得自己家被偷了,东西这少了,那少了。
这些都是妄想性的表现。
还有一种叫隐匿性,它表现的完全不是年轻人的抑郁症的表现,有情绪低落、表情特别沮丧等等。
它表现的完全是身体上的不适,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叫做隐匿性。
意思是说它的抑郁症的表现隐匿在躯体疾病上了。
假性痴呆的情况也是比较多见,它表现的就是与痴呆症非常相似,但是,经过了抗抑郁治疗以后,“痴呆症”很快就好了。
因此这种情况我们叫假性痴呆。
老年抑郁还表现在季节性上,一到了冬季,阳光照射少的时候或者阴天,刚才说的情况就增加,比如说觉得自己身体更不行了,或者感觉自己更穷了,或者发脾气发的更厉害了。
另外老年朋友的迟滞性也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有抑郁症以后,表现的动作减缓,说话也慢了,过去说话非常快的人现在说话说的非常慢,过去走路非常快的人现在走路走的非常慢,整个的言行举止好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好像不是原来的他了。
老年朋友得了抑郁症以后要特别警惕一个问题,就是自杀的问题。
因为老年朋友患了抑郁症以后,自杀的倾向非常多。
很多著名的作家,到了晚年患了抑郁症,包括海明威等等。
老年自杀的情况我们在临床中也是比较多见。
因此老年朋友一旦出现刚才咱们说的症状以后,要特别注意他的行动,并且要把药物、一些危险的物品比如说剪子、刀子等保管好。
别让他一时想不开出现意外,要看的特别紧。
这种意外情况也是特别容易发生,有一个例子,就是老伴去取药,托邻居看着这个病人,邻居上厕所的工夫,这个老年抑郁症患者就采取了轻生的行为。
所以有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奉劝家属及早的送到专科医院去住院治疗,应该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治疗,在家恐怕就不行了。
马:许教授,我想问您一下,您刚才谈到抑郁症的一些具体的表现,它常发于哪个年龄阶段?许:老年抑郁症不能说某个年龄段有,某个年龄段就没有,因为在整个老年期都是比较多见的。
马:五十岁以上吗?许:老年期应该是六十岁以上。
但是,在几个情况下是多见的。
一个是患有疾病,刚才所说到继发性抑郁症的时候、患有比较严重疾病的时候都是比较危险的。
另外老年人周围发生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孩子都走了,甚至连老伴都去世了,就剩一个人了,这时候对于老年人也是很危险的,这时应该借助社会力量,比如说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居委会的一些负责同志经常跟他保持联系,比如用电话联系,去看看他呀。
另外在服用某些药物的时候,比如说服用一些抗高血压药物,还有一些其他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抑郁症的情况。
马:关于抑郁症的话题我们先告一段落,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们请田教授来谈一谈有关老年性痴呆的话题。
田教授,我注意到在寻人启事当中,我们常会发现有这样的案例,一些老年人离家出走,家里人非常着急,找不到。
这些老年人就是老年痴呆病患者吗?田:刚才许教授讲的非常清楚。
有一类抑郁症它是继发于其他生理性疾病。
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就是痴呆。
痴呆与抑郁症不太一样。
我想告诫各位老年朋友注意,偶尔的心情不好,情绪低落不叫抑郁症,抑郁症的诊断最好请专科医生、专家诊治,同时我也提供一个供你们参考的依据,医学上诊断是不是抑郁症一般有一个时间概念,多半都是持续两周以上,而且没有其他的诱发原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抑郁症是继发于痴呆,这也是一种老年心理现象。
所谓痴呆,是在人的认知或记忆损害到一定程度,影响了他的生活智力或社会活动能力,这个时候我们才诊断为痴呆。
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患,也是比较难治的一种心理或精神疾患。
象刚才你说的一些寻人启事,多半都是痴呆病人走失了,因为痴呆病人往往有一个方位定向障碍,他记不住回家的路,容易走失,所以这种情况下,他出门的时候,最好有人陪同,特别是去就诊、购物,另外还有一个安全问题,老年行动不便,要避免交通意外。
马: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一个小卡片放在老年人的口袋里。
田:对,这是很多社区或医院都推崇的一种老年人的家庭或社区护理方法,卡片上写上老人的姓名、家属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一旦出现走失情况便于寻找。
马:田教授,您说人到了老了一定发生痴呆吗?田:那到不一定。
有几个概念需要分清楚,一种就是有些老年人他不是痴呆,是一种生理性的变化,随着年龄增加所出现的记忆力或者注意力的下降,这种情况我们都认为是衰老性的,也把它归纳为生理性的,所以说很多人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