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11月5日下午14:30-17:00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正式启动。
在其公布的86部作品剧目单中,现实题材成了重头戏。
《遇见幸福》《正青春》《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等现实题材剧深受好评。
创作者在大众文化热点之中汲取创作灵感,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人物、事件以引发观众的共情,并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生动台词和精彩表演投射出来,引导大众情绪,解决现实问题。
不光是剧目单上的作品,近年来电视剧市场的现实题材创作全面开花,题材涉猎广泛,与现实人心紧密勾连互动、容纳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能激荡起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集中涌现。
这些优秀作品就像时代的一个个“表情”,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丰润多姿和社会发展的波澜壮阔。
在创作领域,再丰富的想象力,到现实面前也会失色。
尤其是当代中国正进行着一次复杂深刻的创新实践,也经历着一场迅猛剧烈的社会变革,给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矿藏和强大的艺术驱动力。
面对火热生活和巨变时代,创作者摆脱了那种“对现实绕着走”的自我预设,凭借敏锐的艺术触觉捕捉蕴藏于现实褶皱中的社会课题。
《遇见幸福》的主创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后”、改革开放年代的“80后”以及新世纪以来出生的“00后”三代人代际沟通的问题;《正青春》用职场新人的蜕变成长故事回答青年人对生活的困惑。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

批判$
*)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 在 于 主 张 薄 葬 的 墨 家 )人 死 辄 为 神 鬼 而 有 知"能 形 而 害 人*的
有鬼论$
/)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 俗谈鬼 神"正 是 因 为 如 果 孔 子 坚 持 无 鬼 论"那 么 儒 家 主 张 的 葬 礼 中 的 )礼 *"就 不 会 被 人 们 认 同 $
三 +减 轻 教 师 负 担 ' 让 老 师 安 安 静 静 教 书 &做 好 教 书 育 人 主 业 &才 是 教 育 的 正 道 ' 四+关心教师健康'教师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强度很大'除了业 务工 作外&学 生 管 理 更 是 要 很 多 精 力 ' 还 有 很 多 份 外 工 作 &更 是 让 老 师 身 心 疲 惫 ' 五 +因 地 制 宜 依 法 安 排 教 师 休 养 &必 须 保 证 教 师 寒 暑 假 的 休 假 权 '
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这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 载 文 汇 报 !"#' 年 #! 月 !% 日
#)下 列 关 于 原 文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分 &
% &
.)王充在'薄 葬 (中 结 合 有 鬼 无 鬼 的 观 点"对 儒 家 的 厚 葬 主 张 和 墨 家 的 薄 葬 主 张 均 进 行 了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产生的#"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 教+职 教+基 教+ 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人+女教师-人&年龄最大-$岁+最小'' 岁&乡 村教 师 ! 人 +少 数 民 族 ' 人 '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9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语文答案1.C(A.王充批评的并非墨家薄葬主张,而是其“有鬼论”。
B.是“王充认为”,而非“作者认为”。
D.“总”错误,原文为“很容易”)2.B(从全文来看,孔子是持“无鬼论”的,其持模糊观点,“此非不能,实乃不为”)3.D(A.强加因果。
B.从原文来看,并非所有儒家学者支持厚葬主张,晏子和王充就反对厚葬,也并非所有的儒家学者对有鬼无鬼问题避而不谈。
C.晏子之论并不能体现儒墨之争的激烈)4.C(A.“都是教师的权益保障”错,“减负”“关心健康”“因地制宜安排休养”属于“人文关怀”,并非“权益保障”。
B.“逐年上升”错,1992-1995、2002-2005、2013-2014、2015-2018四个时间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下降趋势。
D.“主要作用”原文无据。
)5.D(材料二是中央资金调拨,材料四是地方政府举措,不属“教育部”)6.1、做法:①领导重视②政府政策支持③相关立法保障;2、建议:①争取社会资源支持②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③教师自身知识和素养的提升,形成良性社会影响力。
(每点1分,共6分)7.A(“遭受过洪水的可怕袭击”只是猜测,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8.①前后两个细节描写形成对比;②我的强壮和老妇人的孱弱、我对马的束手无策和老妇人对马的轻松驾驭形成了对比;③通过对比突出老妇人与马之间息息相通,表现了生命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9.①小说最后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老人背后的天山,对老妇人这个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表达出老妇人胸怀与情感的深沉与伟大。
②小说在最后点明时间是1972年、地点是贡乃斯草原,以及天山,起到了点明并深化主旨的作用。
只有在这个没有被现代文明侵染的时间和地点,才会有老太太和大青灰马那样令人感动的故事。
(每点3分,共6分。
学生有能自圆其说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10.B.11.C(“孝文皇帝”是谥号。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暑期档,一部反映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电视剧《小欢喜》以温暖又明亮的基调,直指对家庭教育议题的思考,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剧。
《小欢喜》以高考为镜,照见两代人的忧喜、得失和成长。
高考,是社会热点话题,事关子女的前程和家庭的未来。
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相关的探讨和启发却是文艺作品的灵感源泉所在。
《小欢喜》以高考为着眼点,提炼现实社会中既典型又普遍的特征缩影于方、乔、季三个家庭之中,进而引起观众对教育话题的讨论和对亲子关系的反思。
作为荧屏前的观众,我们扮演着什么样的父母角色;又或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成为什么样的子女?透过《小欢喜》再来进行自我反观,随之而来的现实启示正在影响更多人。
电视剧创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调,但当前也不乏部分作品存在脱离于现实、悬浮于社会的状况。
“伪现实”剧集或许能占据一时的话题热度,但终究登不上台面,难以赢得观众持久的掌声。
《小欢喜》自播出以来,关注度和口碑双向上扬,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还得益于它既还原了生活又不失其鲜活,真实性与戏剧性在其中得到了理想的统合。
剧中展现的三组家庭群像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缩影,符合大多数现实家庭的生活样态。
他们面临高考压力和代际碰撞不断产生的矛盾,但矛盾之下不变的却是对彼此的关切和深爱。
这或许就是中国家庭的真实状态,更是经过锤炼提纯的生活现实。
在无限贴近真实生活的同时,《小欢喜》也保持着灵动的艺术感染力。
剧中很多细节不断延展着角色的内涵和多面性,进而勾勒出更丰满的人物形象。
有如诸种幽默诙谐的台词强化了角色魅力,又如早餐后桌上留下的鸡蛋壳和进门换鞋等点滴细节为作品增加生活温度;关于择校、早恋等议题的聚焦也进一步润色了作品对教育观念的探讨……这些都为这部现实题材剧集的表达增色、提亮不少。
《小欢喜》在揭示中国家庭的种种现实之余,更蕴含着激扬向上的价值观,赋予生活以美好的憧憬。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祖先的格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深刻阐释我们国家的外交思想,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我们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站立世界潮头,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为当今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这些格言从现实意义上以博大的胸怀和进取的姿态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理念与方略,处处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魅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意在强调,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寻求和平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倡导开放包容、强调共赢共享的鲜明特征。
目前,中国已经与 100 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之一。
中国寻求建立的伙伴关系,是做大中国的“朋友圈”,既把自己发展好,还要与其他国家一起发展好。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谋和平、谋发展,不仅符合中国利益,更符合世界各国利益。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013 年秋,我们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 21 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就迎风生长,绘就了一幅“大写意”。
通过谋划、部署和推动,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最新2019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答案资料

2019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答案一、(一)1.C【解析】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天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达错误,因果倒置。
B项文中引用《出寨》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曲解文意。
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C【解析】题中C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B【解析】B项,“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以偏概全,扩大范围,原文为“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二)4. D (错在“极大缓解了陪读家庭的压力”。
材料二中原文说“尽管收人不高……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可见并不能大大缓解家庭压力。
)5.C(错在“大多数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较大”。
从材料三的数据看,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大,相反,认为帮助小、没有帮助甚至起反作用的合计超过了一半。
6.①材料一具体描述陪读家长真实的状态 ;②材料二指出陪读现象带动了“陪读经济"的发展;③材料三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们对于陪读的看法;④材料四分析了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出四点给6分。
)(解答此题,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因此,只要能够准确地对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三)7.A(小说中刘院长安排酒菜可以理解为是特意安排,而“先生”却在吃饭前就主动要求分配工作。
故选项中“让‘先生’接受村医的任命”的分析有误,并且“一时冲动”分析错误。
)8.①小说倒数第2段中“在县医院早就成专家了”照应了前文“在县医院当大夫”,这一布局表现出了小说谋篇的严谨性;②表现了“村医”淡泊名利权势,突出了人物的悲天悯人之德;③以能为村民看病为满足,深化了歌颂平凡英雄的主旨。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 文 作 者 主 要 采 用 引 用 论 证 #道 理 论 证 及 举 例 论 证 等 多 种 论 证 方 法 来 推 导 结 论 $
(*根 据 原 文 内 容 "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分 &
,*能 让 荧 屏 前 的 观 众 透 过 作 品 进 行 自 我 反 观 "这 样 的 电 视 剧 也 会 收 获 观 众 的 喜 爱 $
增加生活温度)关于择校(早恋等议题的聚焦也进一步润色了作品对教育观念的探讨-- 这些都
为 这 部 现 实 题 材 剧 集 的 表 达 增 色 (提 亮 不 少 %
&小 欢 喜 '在 揭 示 中 国 家 庭 的 种 种 现 实 之 余 $更 蕴 含 着 激 扬 向 上 的 价 值 观 $赋 予 生 活 以 美 好 的
%二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本 题 共 ( 小 题 "#! 分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完 成 '/ 题 $ 材料一&中国校园欺凌 调 查 报 告'指 出 校 园 安 全 事 件 发 生 的 时 间 存 在 明 显 的 周 期 性(季 节
性%从整体上看$每年下半年校园安全事件 的 发 生 频 率 整 体 要 高 于 上 半 年$在 节 假 日(开 学 以 及
+*'小 欢 喜 (有 较 高 关 注 度 和 好 口 碑 "只 是 因 为 它 将 真 实 性 与 戏 剧 性 进 行 了 统 合 $
-*电 视 剧 中 的 有 些 生 活 "不 是 现 实 中 真 实 的 存 在 "是 创 作 者 经 过 锤 炼 提 纯 的 生 活 $
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

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11月12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宋志坚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
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
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
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
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
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
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
“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
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
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
”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
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
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子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超过500亿多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85. 4%。
不夸张地说,骚扰电话面前,几乎无人能幸免。
公众可能不难:日常生活中,接到骚扰电话,( )。
打骚扰电话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从何种渠道、如何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又都在为哪些产品做宣传,都是无从得知的。
一场对骚扰电话的公民追击,在向警方报案、做过常规的笔录和调查后就了。
客观而言,具体某个骚扰电话给公民个人带来的权益侵害可能有限,一般性的电话骚扰或不至于涉及刑事犯罪,但却起码也是明白无误的治安违法,有效的社会治理也不能就这样的任其地逍遥法外。
公民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乏报警求助、拿起法律武器等内容,但事实上骚扰信息的发布主体一般处于无从查证的状态,最终难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感同身受杳无音信肆无忌惮不了了之B.身临其境杳无音信有恃无恐不了了之C.感同身受石沉大海有恃无恐束之高阁D.身临其境石沉大海肆无忌惮束之高阁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习惯性地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B.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C.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D.习惯性地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B.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C.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D.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宋志坚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
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
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
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
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
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
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
“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
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
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
”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
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
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
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
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
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予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
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
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
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
这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年12月28日)4.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批判。
B.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C.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D.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不避讳谈鬼。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亦是如此。
C.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D.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了庆祝第35个教师节,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笔者对照了最近几年教育部庆祝教师节的通知,发现今年的通知跟以往有五处不同的地方。
一、落实教师待遇。
今年的提法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中从立法的角度保障教师的权益。
三、减轻教师负担。
让老师安安静静教书,做好教书育人主业,才是教育的正道。
四、关心教师健康。
教师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强度很大。
除了业务工作外,学生管理更是要很多精力。
还有很多份外工作,更是让老师身心疲惫。
五、因地制宜依法安排教师休养,必须保证教师寒暑假的休假权。
(来源:中国教育网)材料二: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90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约为并已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材料三: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将推出八大重点活动:(1)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2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8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0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1440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60名。
(2)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今年产生的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6人,年龄最大69岁、最小33岁,乡村教师2人、少数民族3人。
(3)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
(4)代教师形象在线宣传。
(5)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带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广大教师投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6)题材优秀影片展播活动。
(7)代教师好故事征集活动。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向全社会征集反映教师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好故事。
(8)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来源:新浪网2019.9.7)材料四:9月9日,湖北省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召开。
省委书记蒋超良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大会,省政协主席徐立全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会上宣读了楚天园丁奖、湖北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决定并颁奖。
蒋超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祝贺,向全省76万多名扎根基层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蒋超良在会上指出,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抓好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同时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和完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体现教育优先原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
会上,湖北省优秀教师代表韩伟、吴又存、何成才、刘经南作了发言。
(来源:2019. 10. 10荆楚网,有删节)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有五处跟以往不同的地方,都是对教师的权益保障。
B.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显示,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和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之中的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分别46135亿元、4.11%。
C.教育部在2019年教师节推出的八大重点活动,类型众多、覆盖面广,以全面展现模范优秀教师形象为主题,值得称颂。
D.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教育对湖北地区发展起主要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因地制宜依法安排教师休养”的提法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灵活性。
B.“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的提法,体现了教师待遇落实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建立有效机制进行督促。
C.蒋超良在湖北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政府对教育的优先原则,体现了湖北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D.选文四则材料分别从政策、资金、具体举措等方面列述教育部为教育保驾护航的做法,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