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__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合集下载

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片断四: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在这一天, 在这一天,香港首届特区行政长 官董建华发表了庄严的就职演讲: 官董建华发表了庄严的就职演讲: 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 年的漫漫长路, “香港经历了 年的漫漫长路 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 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 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 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 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片断五: 片断五:你说那一天你要来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翘首在等待,等待那一天的庄严,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翘首在等待,等待那一天的庄严,等待那一天 的风采。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屈指在等待,这是华夏的一方土, 的风采。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屈指在等待,这是华夏的一方土,百年熬 成金一块。送走百年的郁闷,告慰百年的期待,那一天的陶醉和狂欢, 成金一块。送走百年的郁闷,告慰百年的期待,那一天的陶醉和狂欢,你和 历史巧安排。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爱深进大海,你说来你不能来, 历史巧安排。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爱深进大海,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故 事与春天同在。 事与春天同在。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成功实践——香港、 ——香港
1.香港回归: 1.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
片断二:“主权”与“治权” 片断二: 主权” 治权” 20世纪 年代初,英国向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 世纪80年代初 世纪 年代初, 主权” 治权” 主权归中国,英国人保留治权, “主权”及“治权”:主权归中国,英国人保留治权, 但仍保持现有的治理模式,即英人治理,也不召回港督。 但仍保持现有的治理模式,即英人治理,也不召回港督。 而小平同志坚决地回答说: 而小平同志坚决地回答说:中国坚持英国对香港没有主 也没有治权。 权,也没有治权。 请思考:小平同志为什么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提出的“ 请思考:小平同志为什么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提出的“主 治权”的主张? 权”换“治权”的主张?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某某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D.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告某某同胞书》X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X,A项正确。

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C项发生在1992年,D项出自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故排除B、C、D三项。

2.为早日解决某某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决。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国家统一后,某某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社会制度D.某某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3.“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这段文字应出自( )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双十协定》C.《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A项与某某问题无关;B项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所签署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协议,与材料无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本题选C项;D项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与材料不符。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纲】“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考点】“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B案1、基础知识部分建山东高考p482、基础知识过关(要求:高效记忆,过关后在题号后画上对号)⑴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⑵“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意义?⑶香港、澳门回归原因、意义?⑷改革开放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发展?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C案课堂探究【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2005年上半年,台湾居民来大陆2408123人次,同比增长17.3%,大陆居民赴台77776人次,同比增加9.77%截至2005年6月底,台湾同胞来大陆累计达3628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111万人次。

新华网材料三在北京热卖的台湾水果赠台大熊猫(1)材料一表明中国大陆对台湾提出怎样的方针?结合当时国际内背景简析大陆提出该方针的原因。

(2)你从材料二、三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又有哪些?【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

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

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

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三水中学历史科组何丽珊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含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2、通过对海峡两岸交流情况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两岸隔离对我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通过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4、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海峡两岸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

23课 祖国统一历史潮流

23课 祖国统一历史潮流

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榜样借鉴:
解 决 台 湾 问 题 的 有 利 因 素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 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 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 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 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 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选自《邓小平文选主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岸关系 有了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正式停火
停火
隔绝
暖风
交流
80年代 “三通”
会谈
1993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 共识是两岸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 破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坚决立场
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旅顺大连 澳 九 香 湾 广州湾 龙 港 台 门 威海卫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之歌》。 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
这个人,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最 蒋败逃台湾,两岸分离。 后一次演讲》的主人公——闻一多先生。 香港九龙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但是:英国仍然占据着香港;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 葡萄牙仍然占据着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历史组:于德超课题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的一、基本知识:“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与方法: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学会分析与论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党的非凡智慧,培养爱党的情感。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通过讨论“台湾如何能够顺利回归”,使师生认识到:祖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被时代抛弃。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分析台湾回归存在的阻力,探讨让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

关键让学生了解台独势力活动猖獗,以及如何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感情联系。

课类新授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

教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批注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用大屏幕展示祖国地图,并配音乐《大中国》,引出新课。

(三)新授:之后播放时事新闻视频——2004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时,在德国波茨坦发表的重要讲话。

让学生思考新闻中什么内容与历史知识紧密相联系。

(答案:台湾问题)(设计说明):用这则家喻户晓的新闻作为教学的“开场白”,目的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探求知识的状态;目的二,新闻中提到的波茨坦会议可为后面讲述台湾问题打下伏笔;目的三,通过播放时事新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图片和音乐,设置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教学设计历史与现实总是紧密相连,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情。

23祖国统一历史潮流

23祖国统一历史潮流

高一历史学案检查反馈:1、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2、依法治国的意义。

知 识 梳 理思维与拓展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1.目的:为早日解决________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过程: 初步酝酿:50年代,毛、周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 正式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法保障:1982年通过新宪法。

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定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

课题课型 主备人 审核 使用时间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新授课张伟赵敏2015-12-16学习目标1、能够清楚地写出“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2、记住港澳回归的具体史实,涉及基础知识的选择题能够做对;3、能够列举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涉及两党、两岸问题的题目。

重、难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条件:①中国国力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国两制”和_________________的逐渐完善,为解决香港问题指明了方向。

(2)谈判: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______________,确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1997年7月1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同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生效。

2、澳门回归:(1)谈判: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______________, 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基础知识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基础知识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1.和平:(1)地区冲突的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维和行动的作用:从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到2021年,已经进行了70多项,完成57项。

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2.发展:(1)世界范围发展: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2)发展中国家发展: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它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关系: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问题(1)发展方面:①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联合国认为,2020年世界不平等状况正在加剧并处于历史最坏水平,世界超过2/3的人口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加剧。

《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贫富差距大幅上升,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82%的全球财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45%的全球财富。

(2)和平与安全方面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到2018年1月已经导致540万人沦为难民,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彭 去 董 来
—— 19 97 年 香 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香港回归仪式 ( 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过程 八七声明 九九回归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回归仪式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澳门回归(1999.12.20)
澳 门 何首 厚任 铧特 首
②坚决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展望:
【今日话 题】 你认为台 湾能顺利 统一吗?
①台独势力的发展 阻碍因素: 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材料一
李登辉“一中一台”
陈水扁 “一边一国”
材料二 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 行军事演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 练与美军协同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由来 2、港澳回归过程 3、港澳回归意义: ②对祖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华民 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 的一步; ③对世界: 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①对港澳:开创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形成过程 1、萌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 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 设想 2、酝酿:1981年叶剑英阐述“九条方针” 3、理论形成: 80年代初,邓小平全面阐述
4、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正式确立: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由来
2、港澳回归过程
香港回归过程: 1、提出方案: 1982年中英首次 谈判,中国正式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案 英:主权换治权 2、签署声明: 1984年,签署了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 合声明》 3、恢复主权: 1997年7月1日 凌晨,中国政府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
特别行政区
区 别
相 同
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聚居 设立区域 港澳台地区 地区 高度的自治权 一定的自治权 自治程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制度 是为了解决民族 解决问题 为实现中国和 问题、实现各少 平统一而设立 数民族管理本民 族事务的愿望设 立的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 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
探究二:请分析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 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可能 ③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基础 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及《联合声明》《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 ——保障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 区的关系?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与相同点
• 听歌说历史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Macao)”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 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闻一多
1899-1946
《反分裂国家法》(节选)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的性质)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 平统一的基础。
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
2005年“胡四点”( 四个“决不”)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2005年4月29日下午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台湾问题由来
隔绝对峙
2、发展表现:
缓和发展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正式停火
②80年代 “小”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③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 “九二共 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两岸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④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 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提出“八项主 张”(纲领性文件) ⑤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温故而知新: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①逐步建成完 备的法律体系 ②“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③确立了“依法治国”国策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①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 主选举
连连看
萌芽
酝酿 形成 80年代后邓小平全面阐述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保证 确立
1984年,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形成过程 (二)理论内涵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的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 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 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用英语如何翻译?
探究三: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①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根本保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③正确方针: ④经济联系: 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⑤人心所向: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⑥榜样借鉴: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反分裂国家法》、《开罗宣言》、 ⑦法律依据: 《波茨坦公告》等文件
B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港澳问题属于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形成过程 (二)理论内涵 (三)历史意义 • 1、理论意义: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 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 2、实践意义: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 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 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关系: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A 前提和核心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B 主体 补充 C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选择1.2.3的内容填在A.B.C处)
1、主体
2、补充
3、前提和核心
探究一:“一国两制”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 区的细微差别
“一国两制” 的伟构想
理论内涵
历史意义 港澳回归
“一国两制” 构想的实践
海峡两岸关 系的新发展
课堂练习:
1.(2012·天津文综·6)“就在21世纪的 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 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D.中国国力的强大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香港、澳门回归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台湾问题由来
台湾问题由来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 签订《马关条约》,割占 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 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 持所谓“中华民国”,造 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 成“台湾问题”。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一)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由来
香 港 问 题 的 由 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 界
九龙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澳门问题由来
1535年,贿赂地方官吏,取 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 贸易的权力 1553年,借口曝晒水渍货物, 强行上岸,并长期霸占澳门 半岛 1840年,乘机巩固和扩大 在澳门侵占的地盘 1851年,占领凼仔岛 1864年,占领路环岛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 萄牙一直一直占领澳门并把 澳门作为其领土。
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 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 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 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 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A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坚信统一必将 能实现。
探究四: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 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 的的推动作用。
【知识小结】
祖 国 统 一 的 历 史 潮 流 形成过程
• 2008年12月15日上午,台湾复兴航空公司GE332包 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前往上海,成为台湾首班 直航大陆的飞机。台湾乘客兴奋地向记者出示登 机牌。 • 12月15日,两岸同胞期盼了60年的“大三通”终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台湾问题由来 2、发展表现: 3、中国对台方针和立场
①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 大历史意义。
课标要求 简述“一 国两制” 的理论和 实践,认 识实现祖 国完全统 一对中华 民族复兴 的重大历 史意义。
课标理解
理论是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 或综合而得出的评价,包括事物的性质、 作用、原因或起源等因素。实践则是人 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此课应为“一 国两制”中党和政府已做的主要事情。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意义是多方面的, 课标要求从民族复兴角度,也就是从国 家富强的角度即全方位地认识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