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押题题卷及答案
2024山东中学联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 2024.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南宋学者郑友贤在其《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中指出:“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
”《孙子兵法》全书从战略运筹、战争预测(《计篇》)起步,经战争准备(《作战篇》)、运用选择方略(《谋攻篇》)、发展实力(《形篇》)、创造有利作战态势(《势篇》)、灵活用兵、争夺先机、因敌变化而取胜(《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到解决具体的“处军相敌”(《行军篇》)、利用战术地形(《地形篇》)、掌握兵要地理(《九地篇》)、实施特殊战法(《火攻篇》)、搜集情报、以资决策(《用间篇》)等具体的战术问题,始于“知彼知己”,又终于“知彼知己”,恰好规划了一个完整的程序,其篇次结构序列设计,侧重于按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加以逻辑展开。
曾有人这么认为,“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思想体系。
阅读《孙子兵法》,须坚持回归经典文本的整体性原则。
如许多人推崇《孙子兵法》讲谋略,甚至认为《孙子兵法》与将“瞒天过海”“趁火打劫”“顺手牵羊”之类阴谋诡计奉为圭臬的《三十六计》是同类,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的识见。
《孙子兵法》当然讲谋略,提倡“上兵伐谋”,但《孙子兵法》更注重实力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战胜对手,前提是做强、做大自己。
其后裔孙膑的“田忌赛马”故事,其实最能说明这层关系,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赢了比赛。
这说明,谋略有用,当双方实力相近状况下,谋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共美联盟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共美联盟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撤镇设市而刷屏网络的浙江苍南县龙港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勇于打破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走上了一条敢为人先的发展之路,最终完成从乡镇向城市的飞跃。
B.据媒体报道,谷歌的GMS服务将不再授权给华为手机Mate30系列,谷歌没有禁止华为Mate30系列不得采用最新的安卓10系统,但禁止华为手机安装谷歌全家桶服务。
C.6G是把陆地无线通信技术和中高低轨的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及短距离直接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解决通信、计算、导航、感知等问题,实现全球覆盖的高速宽带网。
D.为期3天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秋季联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世界33个国家及地区的近6000多家展商展示了各自最新开发的各类纺织产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掌握资料不足,往往将领袖人物的性格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B.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经受住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考验的四川,以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两个加快”全面推进的姿态,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平台上,展翅高飞。
D.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加大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做到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活灵活现,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
【新课标卷】2024届高考押题卷-语文-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临考押题卷01(新课标卷专用)(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不是“新闻”,实实在在是“旧闻”。
张庆善指出,早在2008年《红楼梦》新校本第三次修订出版时,就已经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了。
张庆善认为曹雪芹其实把《红楼梦》写完了,理由是:从创作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不可能只写出前八十回就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畸笏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如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
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曹雪芹《红楼梦》写完了,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张庆善认为是《红楼梦》传阅时弄丢了。
曹雪芹逝世后,畸笏叟保存残稿,更不敢轻易拿去给别人看,怕再弄丢,最终八十回后的稿子也随着畸笏叟的去世而成了永远的谜案。
在曹雪芹逝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都是以八十回本在社会上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才结束了《红楼梦》以八十回本流传的时代。
那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从哪里来的?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多年搜寻得来的,程伟元邀请高鹗帮助修订整理,高鹗欣然答应,“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出版所写的序和引言。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含解析)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押题卷(一)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留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百年中国,再没有其他学说像儒家思想这样,经验了如此长时间的反复跌宕和严峻拷问。
读经和反对读经,曾成为学界和舆论界争吵不休的一桩公案。
反对者明显占上风,连鲁迅也站出来发声,指责提倡读经者即使是真正的醇厚人也不过是“笨牛”而已。
文革十年,儒家思想成为众矢之的,必欲清除扫尽而快之。
改革开放后,把历史还给历史成为思想学术界共同呼声,孔子由被幼童也参加唾骂的斯文扫地变而为正常的文化古人。
由于所经验的“毁圣弃知”的时间实在太长,难免积非成是,变更世人乃至学界部分人士的成见尚需时日。
儒学产生之初,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影响比之墨家或犹有未及。
所以孟子颇为焦虑地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他因此想起而矫正此种“仁义充塞”的时代风气,欲以承继虞舜、周公、孔子的圣道为己任。
汉代中期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使儒学地位隧然提升,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但儒学以外的学说仍有存在空间。
东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即为明证。
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释、道、玄之风大炽,其思想所宗更非只有儒学一家。
隋唐佛教发展的势头,亦不在儒学之下。
但假如认为隋唐时期的思想主潮是佛而非儒,轻忽儒家地位,又有误读古人之嫌。
直承郑康成而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即是当时继往开来的儒学健将。
明清以还,儒学的地位日趋稳固,但佛、道两家在民间社会的影响也起先定式成型儒家思想在宋代呈现变易之势。
二程和朱子等宋代大儒,诚然是承继了先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朱子的理学实为思想大汇流的产物,道家和道教的思想,佛教特殊是禅宗的思想,一起参加进来成为理学的助发资源。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氤氲(yīn yūn)沉默寡言B. 谈笑风生(shēng)轰轰烈烈C. 美轮美奂(huàn)眼花缭乱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倾国倾城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资源,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一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是因为他平时认真学习,努力刻苦。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国家,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生动地描绘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 他喜欢听音乐、看电影、旅游,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熬夜。
D.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奋斗!”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无数颗钻石撒满了夜空。
B. 这座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让人迷失在其中。
C. 他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D. 他的话如同利剑一般,刺痛了我的心。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B. 她的歌声如莺歌燕舞,让人陶醉。
C. 这件事处理得滴水不漏,令人钦佩。
D. 他的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深入人心。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我国古代诗词中就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从山水风光到田园风光,从四季变化到自然现象,诗人用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0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
创新的考古发掘研究模式,给三星堆研究带来了巨大收获。
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四个巨大的考古方舱最引人注目。
它们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其中开展野外考古。
发掘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出土后周围环境发生巨变,如果保护不及时,会造成毁灭性伤害,如彩绘变色、有机物碳化等。
如今,这种由多学科专家设计建造的密闭的考古发掘舱,可以严格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避免外界尘土、细菌等污染因素的干扰,为出土文物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保护。
野外工作结束后,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保护和修复成为重点工作。
三星堆的文物出土时脆度较高,采用传统的实物拼对的方式修复容易造成伤害。
文保团队采用了三维模型数字拼接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I 技术提取碎片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彼此的匹配度;分析受力数据,验证不同拼接组合的可能性……无需触碰实物,研究人员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模拟拼对和复原,充分验证各种可行性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伤害。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形成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初步判断三星堆的几个祭祀坑形成于商代晚期,形成时间大致相当。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团队首次深入揭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之谜。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了适用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护材料及相关保护工艺,实现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众多考古学难题,正在各方研究团队的努力下,一一被攻克。
(取材于李凯旋、童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
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根据文物和考古工作特色,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展陈上落实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
广东省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对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经济增速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且具有较大优势。
B.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中国经济增速最高,起到领跑者的作用,印度次之。
C.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三国的贡献率基本持平,但还是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
D.预测发达经济体2012年增速高于2011年,但新兴经济体增速都有所降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
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
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
泽州饥,奉诏视民田。
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
三年,转起居舍人。
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
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
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
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
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
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
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
蜀平,命珝知三泉县。
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
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
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
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
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
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
2024届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资源的发掘和研究。
比如,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象外之象——中国美学史概况》将市美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线索,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等问题出发凸显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
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等诸多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语文(新课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和谐”而来的。
所以,我认为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求。
像这样公平、和谐相处,达到全人类的美好和谐,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定出一个共同规范,是很难达到的。
我们的先贤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规范。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仁”。
“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如果把“仁”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
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而这个“仁”就是爱。
其次是“德”。
“德”字,右半边除了心,写全应当是“直”,所以古人常说“直心为德”。
“直”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德”。
“德”要求很高,加个“心”字,是说明思想,加个“彳”,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德”的含义。
我们讲究“仁德”,是为了保证全面的“美好和谐”的要求。
可以说,“仁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
为了保障“仁”“德”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做有规范的活动,然后把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礼”和“法”。
人们怎么样才能达到“仁”和“德”,走到规范的制度当中呢?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化”。
“化”字很了不起,篆书的“化”字,无论怎么看都是两个人,一个倒着,一个正着。
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倒不了了,怎么看都是正着。
这个“化”,反和正都可以,也就是说可以化和、化解,想办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立。
这应当是走向美好境界的一种渠道,有许多事情,只要一“化”,就能解决。
我们一直在利用并遵循“化”这个规律,或者说这个原则。
为什么中华文化越来越博大,越来越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首先因为它是全人类的追求,它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其次就是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
因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碰撞的。
碰撞不怕,在于协调,在于怎样解决。
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让,一种是抢。
抢的没有好结果,今日的胜者,明日可能又是败者,今日失败者明日可能又是胜利者。
打打抢抢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都不如一个“化”字,通过一个“化”字,可以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
我们“化”过来的东西很多很多,靠着“化”,我们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字——“和”,这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和,是两个事物,或者不同的许多事物很协调、很和谐地相融,比如各种乐器,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很好听的旋律,但它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各自失去了自己。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要尚仁德,尊礼法,要通过“化”的办法,最终达到“和”的境界。
(摘编自欧阳中石《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1.下列关于“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篆书的“化”字怎么看都是一个倒着、一个正着的两个人,怎么看都是正着,反和正都可以。
它意味着在各种情况下想办法都可以化解、化和。
B.要使人们达到“仁”和“德”,走到“礼”“法”等规范的制度当中,“化”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C.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要利用并遵循“化”的规律,问题就能解决,就能走向美好境界。
D.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与我们“化”过来很多很多东西是密切相连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仁”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仁”就是爱。
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B.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如果我们都做到了正直向上,那么我们的言行就符合了中华文化“德”的要求。
C.碰撞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的解决办法在于协调,抢是没有好结果的。
D.好听的旋律是由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的,各种乐器在旋律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并没有失去自己。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仁、德、礼、法、化、和”这六个字,概括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
B.中华文化能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与我们民族一直利用并遵循“化”这个规律密不可分。
C.体现协调、和谐的“和”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在“和”上下工夫,花大力气去做,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
D.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对待外来文化,能够做到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
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
”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
”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
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
”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
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
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
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
宫成,上徙御之。
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
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
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着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
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
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法不信于人也信:信任B.擢仁杰为侍御史擢:提升C.本立竟得罪竟:竟然D.仁杰密奏密:暗中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刚直不阿的一组是(3分)①二人罪不当死②擢仁杰为侍御史③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④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⑤请弃臣于无人之境⑥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的将官,狄仁杰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
几天后,狄仁杰委婉劝谏,高宗怒气消解,权善才、范怀义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B.长史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杰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后,都觉得自己应当感到羞愧,于是两人和睦相处。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
狄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高宗最终答应了狄仁杰,王本立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D.狄仁杰查知因为越王李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五千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后,秘密奏报太后。
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横塘①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8.全诗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说明。
(5分)9.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5分)村庄田鑫在一个清晨,我踩着露水上山了。
只有在那里,我才能看到整个村庄。
一路上,风一直吹着树哗哗地响。
风每吹一次,树就斜一次,连续几次以后,树明显的和被吹之前大不一样了。
它像我的村庄一样,被风吹出老相来。
我想,应该就是这些多情的风把我的村庄吹老了吧。
这个世界上,风是除人为之外,最有可能使村庄变老的因素。
在我的村庄,它们没日没夜地吹着。
高兴的时候,它们将村庄东边的土吹到西边,再将西边的土吹到东边,一遍又一遍地玩弄着那些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强大。
不高兴的时候,它们会把屋子上的瓦吹下来,把旷野地里仅有的一棵树吹折,把在风里赶路的人吹得东倒西歪,还会把埋藏着种子的肥土吹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