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的处理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对小粗隆的处理

取微创技术,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给予固定。传统的DHS治 术当中是否需要骨折复位与固定也没有定论。有文献报道, 疗股骨大粗隆完整的粗隆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有大 复位能否恢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和后侧皮质骨的完整性
粗隆骨折,且股骨外侧结构不完整时 DHS的内固定失效率 是恢复骨折稳定性的最关键因素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螺钉
3 讨 论
愈合 。对于部分粉碎严重的骨折,仍然采取微创的原则,尽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常见,好发于严重创伤及伴有严 保留骨膜的完整性。在骨折复位时我们用多根克氏针技术,
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占全身骨折的3 ~4 j2]。而随着 将多根克氏针(直径1.5~2.0 r am)穿入骨折块上,通过更换
(河 北 邯 郸 冀 中 能 源峰 峰 集 团 总 医院 骨 五 科 ,河 北 邯 郸 056200)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Ⅳ型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手 术 治 疗 时 对 小 粗 隆 骨 折 固定 与 否 的治 疗 效 果 。方 法 用 股 骨 近 端 锁 定 钢 板 固定 治 疗 新 鲜 Ⅳ型 股 骨 粗 隆 间骨 折 78例 ,其 中小 粗 隆 骨 折 固定 (以 下 称 为 A 组 )治 疗 36例 ,小 粗 隆 骨 折 不 固 定 (以 下 称 为 B组 )治疗 42例 ,随 访 8~ 36个 月 (平 均 19个 月 )。结 果 两 组 患 者 中 手 术 时 间 及 术 中 出血 量 比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O.05),而 骨 折 愈 合 时 间 及 髋 关 节 功 能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结 论 Ⅳ型 股 骨 粗 隆 问 骨折 小 粗 隆 骨 折 固 定 与 不 固 定 ,在 骨 折 愈 合 及 髋 关 节 功 能 方 面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但 小 粗 隆 骨 折 不 固定 组 在 术 中 出 血 及 手 术 时 间 上 明 显 优 于 固 定 组 。
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及出院指导

股骨粗隆间股折康复指导1保守治疗(1 )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如患肢内收,可发生髋内翻畸形,为防止内收,应将骨盆放正,两大腿间放一枕头,保持患肢与健肢分开。
(2 )牵引期间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受压症状,并观察腓总神经有无受压,必要时给予调整体位。
(3 )因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要向病人耐心细致的做好健康宣教:1)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叩背,防止肺部并发症,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铺防褥疮气垫或骨突隆处垫棉圈气垫,并每2~3 小时按摩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身,防止褥疮发生。
3)鼓励病人每日饮水≥ 2500ml,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4)牵引期间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指导病人有计划的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及踝关节、足趾的运动。
去掉牵引后要在床上活动关节,锻炼股四头肌 1~2 周才能离床,教会病人用双拐患肢不负重,务必注意安全,防止病人不要跌倒。
2手术治疗(1)术后第一天即可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的伸屈活动。
(2)术后 1 周即可扶拐下床活动,患肢部分负重;下床活动前先指导患者练习床旁坐,待适应后再练习床旁站立,最后床旁活动。
出院指导1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方面: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愈合,利于功能恢复 ;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避免感冒: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经常到户外进行活动,多晒太阳,注意个人卫生。
4出院后要根据情况每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活动量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5患肢可部分负重,一个月后复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的是股骨干骺端与股骨胫骨关节之间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冲击或者意外摔跤等原因引起的,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要点。
一、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止痛、冰敷、吸收性骨水c 软膏的敷用、康复训练等。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年轻的患者,骨折无明显位移,髋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
通过适当的保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二、手术治疗对于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者合并有关节腔内骨折的患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复位和固定骨折端,恢复股骨髋关节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内固定,即通过内固定器件如钢钉、螺钉等固定骨折端;二是外固定,即通过外固定器件如骨外固定器、外固定架等固定骨折端。
手术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位移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康复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肌肉力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康复训练包括pass pass pass pass范围动作训练、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严格执行。
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如豆类、奶制品、鸡肉、鱼类、水果蔬菜等,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患者还要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等食物,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五、定期复查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手术效果。
16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大汇总!

16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大汇总!髓外钉固定系统髓外内固定系统采用钢板与骨皮质进行机械接触加压固定的原理,显露了骨折端,提高了复位效果,且不会破坏髓腔,从而可以降低脂肪栓塞或肺栓塞的发生率。
髓外固定包括简单固定及侧钢板类固定,而简单固定包括外固定架、空心钉等,而侧钢板类包括角钢板、动力髋螺钉、倒打动力踝螺钉、髋部解剖锁定加压钢板等。
1. 外固定架固定单臂外固定架固定主要借助于半侵入穿针外固定的方法,并结合相关的固定支架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包括夹板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方法。
单臂外固定架:单臂外固定架——粗隆下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主要优点:①手术创伤小,骨膜剥离少,可在局麻下完成,骨折愈合快,一般3月左右。
②尤其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禁忌症者。
单臂外固定架固定主要缺点:①术后护理工作量大,一般要求出院前指导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如何换药,预防针道感染,如何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②支架固定不够牢固,不能使患者早期离床,此骨折多为老年人易出并发症。
③钉道护理很重要,软组织较厚,钉皮间易滑动,易出现钉道感染。
④支架固定不同程度限制髋关节活动。
⑤一侧有钢钉,患者只能向另一侧翻身,易并发褥疮。
2. 加压空心螺钉空心螺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具有一定的抗弯曲、抗扭转、抗剪切力和秉载能力,利用三枚空心钉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愈合时间快。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患者,骨折线较股骨颈骨折更靠近外侧壁且多伴有骨质疏松,使用三枚空心钉容易失效。
该法仅能对Ⅰ、Ⅱ型骨折且高龄、全身状况差的患者使用。
3. 多枚针钉类多枚克氏针固定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周围组织的创伤较小,患者容易接受,适用于EvqansⅠ、Ⅱ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而EvansⅢ、Ⅳ等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慎用。
斯氏针无螺纹,容易发生松动,内固定时松动脱出率较高,且无骨折端加压作用。
4. 动力髋螺钉以一根粗大宽螺纹的拉力螺钉与套管钢板及加压螺钉连接。
粗隆间骨折步骤

粗隆间骨折步骤
1.评估伤势: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观察伤口、了解伤后症状和疼痛程度等,以确定伤势的严重程度。
2.止血处理:如果伤口出血,应立即停止血流。
可以使用手帕、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
3.固定伤处:在进行骨折治疗前,需要将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进行固定。
4.疼痛缓解:在进行骨折治疗的同时,需要给患者进行疼痛缓解措施,可以使用止痛药、冰敷等方法。
5.进行骨折治疗:在评估了伤势、固定了伤处、缓解了疼痛后,可以开始进行骨折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
6.康复训练:完成骨折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
- 1 -。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1. 引言1.1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股骨的粗隆部位,也称为膝关节下端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作用于膝关节部位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跌倒、或者运动损伤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和生活质量,因此治疗非常重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畸形等症状。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确诊,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护理,同时注意休息、合理营养,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医护团队共同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痛苦,但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1.2 骨折治疗的重要性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骨折类型,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骨折治疗的及时性对于骨的愈合至关重要。
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骨折愈合得更快更好,避免出现愈合不良或持续疼痛的情况。
骨折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未经治疗的骨折可能会引发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骨折治疗还可以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我们应该重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尽早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2. 正文2.1 急性期处理急性期处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阶段,对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急性期处理中,首先需要进行初步估估伤势的严重程度,包括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本次手术治疗成果总结
手术成功率
本次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成功率较高,得益于先进的手术 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患者康复情况
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大多数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行走和 生活自理能力。
并发症控制
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深静脉血 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经验教训分享交流环节
智能化技术应用
智能化技术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 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个性化治疗方案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未来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方案的 制定和实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端。
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选择 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如钢板 、髓内钉等)进行固定。
缝合与引流
冲洗切口,彻底止血,逐层 缝合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
管。
闭合复位外固定技术应用示范
麻醉与体位
患者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
闭合复位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通过手 法或牵引床进行闭合复位。
外固定器安装与固定
选择合适的外固定器材,按照 操作规范安装在骨折两端,并 进行固定。
发病机制
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如下肢 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 展等。因局部骨质疏松脆弱,骨 折多为粉碎性。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分布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女性 多于男性。
风险因素
骨质疏松、跌倒、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如激素)等是增加骨折风险的因素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患肢短缩、外旋畸形。
对手术器械和材料进行严格消 毒和灭菌处理,确绍
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小粗隆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全部 23例病例均来 自我科病房 ,损 伤原 因均 为直接暴 力所致 。其 中男性 12例 ,女性 11例 ;年 龄 51~77岁 ,平 均 56.5岁 。按 Evans分 类 , Ⅱ型 3例 ,Ⅲ型 7例 ,Ⅳ型 8 例 ,V 型 6例 。 1.2 治疗 方 法
所 有 病 例均 在 伤 后 48h内 手 术 ,均 行 DHS内 固 定 ,术 前 根 据 x 线 片 及 骨 折 类 型 选 择 鹅 头 钉 的 螺 钉 长 度 、钢 板 长 度及合适 的拉力螺钉数枚备用 。
2 结 果 全 部 切 口均 甲 级 愈 合 ,复 查 x线 片 示 骨 折 解 剖 或 近 似
解剖 复位 ,内固定物位 置 良好 。随访 半年 ~2年 ,19例 已 恢 复原 生活能力 ,4例 在康复 中 ,骨折均 在 3个月 内愈合 , 未见 骨折 不愈 合 或迟缓 愈合 现象 ,术 后 1~2年取 内固定 物 。无感染 ,无钢 板螺钉 断裂 、折 弯 或钉板 分 离 ,未见 钉 头 穿 出股 骨 头 ,无 髋 内 翻 ,无 跛 行 ,无 死 亡 病 例 。 3 讨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的处理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处理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中小粗隆骨折利弊。
方法对小粗隆进行复位固定FIF者32例入观察组,不进行复位固定者4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7±5)分高于对照组(8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输血率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FIF中小粗隆骨折进行内固定处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但有一定适应证、禁忌症,且可能增加术中创伤、出血风险;老年、合并有其它疾病、手术耐受相对较差者,不应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对于存在内侧皮质缺损等内固定不稳定高危風险因素、耐受较好、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可考虑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但并非必要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The lesser trochanter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FIF in 3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ot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in 4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lated index comparison.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bservation group 12 months after hip joint function score(87±5)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2±7),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lood transfus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quela ra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FIF small trochanter fracture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p joint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but there are some 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and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surgery,trauma complicated with other diseases;elderly,tolerance,operation is relatively poor,should not be combin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smal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medial cortical defect,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unstable high risk factors,good tolerance,short-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low risk patients can be considered small,combined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but not necessary measures.Key words: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all trochanter fracture;Operation;Fixation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3%~4%,占髋部骨折45%,其中约有35%~40%属不稳定型骨折,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FIF病死率高达15%~20%[1]。
不稳定型FIF病死率、内固定失败率、后遗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早期死亡率高,术后功能恢复较差[2]。
小粗隆骨折是不稳定型FIF主要病理改变之一。
本次研究就本院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实际处理情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F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经X线诊断为FIF;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符合手术适应证、非禁忌者,临床检查正常,能耐受手术,Singh指数Ⅲ级以上;④随访时间≥12个月。
对小粗隆进行复位固定者32例入观察组,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64.2±10.3)岁,Tronzo-Evans分型Ⅲ型16例、Ⅳ型12例、Ⅴ型5例。
对小粗隆不进行复位固定者42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50~78岁,平均(63.9±10.4)岁,Tronzo-Evans分型Ⅲ型20例、Ⅳ型15例、Ⅴ型7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伤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入院后立即行牵引制动,持续3~7d,掌握患者伤前情况,如关节活动能力、合并症情况。
完善术前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症。
进行双髋关节X线检查,评估伤情,评估骨质,明确分型,必要时了解后方骨皮质情况。
考评患者耐受情况,术前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常规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
对照组:①硬膜外麻醉,DHS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臀部,常规消毒,先手法闭合复位粗隆间骨折,经C臂检查复位满意,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逐层切开,暴露大粗隆、股骨上段;②大粗隆前方钻入1枚克氏针,下方1cm钻入1枚克氏针至髋臼,大粗隆顶点下方2~2.5cm,导入器打入克氏针,C臂定位,控制进针方向、深度,达到满意效果后,尺测进针长度,选择合适的粗螺纹钉,沿克氏针拧入;③拔出克氏针,套入DHS钢板,再次拧入螺钉,固定钢板与股骨干,拧入钢板链接尾钉;再次同时确定固定效果;④冲洗伤口,负压引流,分层缝合。
观察组:固定方法与对照组同,在麻醉、固定复位后处理小粗隆骨折,以巾钳牵引复位,在股骨干外侧以皮质螺钉由前外向后内固定小粗隆骨折块,若破裂严重,以钢丝克氏针固定植骨修复。
处理小粗隆骨折后再以对照组手术方式处理股骨粗隆骨折。
常规安排康复计划,6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6个月后每2个月复查1次。
复查内容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肢体活动度评分等。
1.3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1.4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考评日常活动、步态、穿袜等简单动作,坐姿有无畸形,下肢活动范围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评价越好。
1.5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手术情况与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
12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7±5)分高于对照组(8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事件觀察组术中输血率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既往对FIF小粗隆骨折多不进行处理,许多学者认为其位置较深、若处理创伤较大,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合并处理后不仅增加手术时间,还增加创伤、失血,对患者耐受有一定要求。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复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但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髋关节功能评分、后遗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术后管理、落实康复训练可将后遗症发生风险将至最低,且多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至理想水平,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复位固定增幅有限,意义不大[3]。
此外,考虑到威胁FIF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并发症如褥疮、肺炎等,尽可能减少手术损伤、降低应激水平非常必要。
故笔者认为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并非必要措施,特别是对于老年、合并有其它疾病、手术耐受相对较差者,不应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
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最大意义在于稳定FIF,降低继发性损伤、后遗症发生风险。
DHS治疗FIF不稳定因素主要为内侧皮质缺损,因应力难以传导,DHS 易出现疲劳断裂,增加后遗症发生风险,甚至可致内固定失败,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也多证实了这一点[4]。
故,对于存在内侧皮质缺损等内固定不稳定高危风险因素、耐受较好、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可考虑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
参考文献:[1]李三珠,周鹏鹤,梅炯,等.DHS与PFNA内固定Evans-JensenⅡ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9):771-774.[2]施慧鹏,孙辉,李晓林,等.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J].上海医学,2011,34(3):171-175.[3]何跃文,韩鹏飞.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8(8):904.[4]梁雨田,唐佩福主编.老年髓部骨折[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