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文明
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科学家的争论和证据

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科学家的争论和证据地外文明是否存在一直是科学界的争论焦点之一。
有科学家认为,地外文明的存在是非常有可能的,甚至认为在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智慧生命存在。
然而,也有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无论是哪一派的观点,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和证据支持。
首先,支持地外文明存在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是如此之大,其中的星系多不胜数。
对于这么多的星系而言,地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颗。
在宇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行星,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具备了类似地球的生命诞生的条件。
根据概率计算,拥有几百亿颗恒星和行星的银河系中,至少有数百万个具备了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可能性。
这样巨大的数字使得地外文明的存在成为可能。
此外,科学家们还观测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这些现象被认为可能与地外文明有关。
例如,来自宇宙的奇怪信号,被称为“快速射电暴”。
这些快速射电暴是频率极高、持续时间极短的射电信号,其源头至今未被找到。
有科学家认为,这些信号可能来自于地外文明,他们使用高科技手段发送信号,以与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沟通或留下痕迹。
这种观点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但也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和探讨。
然而,也有科学家对地外文明的存在表示怀疑,并认为缺乏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地外文明的存在必须建立在科学和逻辑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凭空猜想。
他们指出,尽管宇宙非常庞大,但我们对宇宙中其他行星上的生命诞生条件还知之甚少。
目前我们只知道,地球上的生命诞生是基于一系列极不可思议的巧合,包括地球的位置、适宜的环境和化学物质等等。
这些巧合的组合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科学家们至今也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可能是非常罕见的,地外文明的存在也是相当低的。
此外,现有的观测数据也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地外文明的存在。
尽管我们已经通过探测器和望远镜观测到了大量的星系和行星,但至今还没有发现明确的地外文明迹象。
没有接收到可靠的信号或观测到其他形式的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地外文明的运动方式星际间的交通工具与航行技术

地外文明的运动方式星际间的交通工具与航行技术地外文明的运动方式:星际间的交通工具与航行技术地外文明一直是人类研究与探索的对象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地外文明的兴趣与好奇心也越来越浓厚。
我们迫切想知道地外文明是如何进行星际间的移动与交通的。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科学理论与猜想,探讨地外文明的运动方式、星际间的交通工具与航行技术。
1. 引言地外文明,指的是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或星系上的智慧生命。
地外文明的存在与否一直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与地外文明进行联系与交流,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星际间的交通工具与航行技术。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2. 理论框架在探讨星际间的交通工具与航行技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论框架。
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对论告诉我们,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无法被超越。
因此,地外文明在星际间移动时,必须是遵守相对论原理的。
3. 弯曲时空与虫洞根据相对论原理,弯曲时空是一种可能的星际间移动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时空的弯曲,就能够实现超光速的移动。
虫洞理论就是基于这一观念提出的。
虫洞是宇宙中的一种通道,可以连接两个遥远的点,使得星际间的旅行变得更加快速。
4. 超光速飞行除了弯曲时空与虫洞,超光速飞行也是一种常见的星际间移动方式的猜测。
超光速飞行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突破光速限制,就能够实现星际间的快速移动。
然而,目前我们对超光速飞行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这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5. 量子纠缠通信除了星际间的移动方式,与地外文明进行交流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量子纠缠通信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过纠缠粒子之间的状态,可以实现瞬时的信息传递。
这为我们与地外文明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6. 猜想与未来展望尽管地外文明的运动方式与交通工具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迷,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理论与猜想来推测。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突破,我们可能会逐渐揭开这个谜团,与地外文明进行真正的交流与接触。
地外文明的历史他们的起源与发展

地外文明的历史他们的起源与发展地外文明的历史:他们的起源与发展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地外文明充满了好奇。
究竟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是否存在着其他智慧生命呢?这个问题一直让人类猜测、搜索与研究。
虽然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
首先,我们来探讨地外文明的起源。
在宇宙诞生初期,在恒星射电波段传播时,地外文明可能会利用这些信号进行通讯。
这就是著名的“阿里瑟塔斯特”计划,旨在搜索天空中的无线电信号。
然而,地外文明可能也使用与我们不同的通讯方式,这给搜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们考虑地外文明的发展。
想象一下,如果地外文明存在数十亿年,他们的技术水平可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
他们也许掌握了超光速旅行、时间旅行甚至是虫洞技术。
这些可能都是我们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外文明可能已经进化到了第三类型文明,即能够利用整个星系的能量,甚至探索其他星系。
此外,地外文明的道德与价值观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
地外文明可能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
在不同的环境中演化出来的文明很可能有着各自独特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
而与地外文明接触时,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思维,不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他们。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地外文明与我们存在交流的可能性。
在NASA的“金演员计划”中,科学家通过将我们的文化和知识发送到太空中,希望地外文明可以接收到并了解我们。
当然,这种接触方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确实收到了地外文明的回应,那将是世界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尽管我们对地外文明的研究仍然充满了未知,但我们对它的兴趣与探索热情从未减退。
这是人类天生的探索精神的体现。
无论地外文明是否存在,我们始终应该谦虚地面对这个广袤的宇宙,并尊重并爱护我们这颗蓝色星球。
正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地外文明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让我们更有同理心和谦卑。
”总而言之,地外文明的历史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与期望的话题。
地外文明

这个数值应该很大,所以就来猜猜看……下面空格中的缺省值是一百万个恒星。在距离我们四百光年之内约有一百万个恒星,而这个距离不到我们银河系直径的 1%。大部份夜晚肉眼可见的亮星是在四百光年之内的。 更多的细节……
输入你的估计:每个勘探者文明经常监测的恒星数量为
nmx =
ns
最后,在银河系中有多少恒星?天文学家认为在一千忆(1011)到一兆(1012)之间。 更多的细节……
这个网页包含了一个计算机,你可以填入你对每个问题之答案的猜测,然后看看结果为何。
公认值已经填入空格之中,但你可以更改它们。输入十进制的数字,有无小数点均可。请注意,如何你把任何一项参数设为零,那表示连我们本身都不存在。
你也可以用浮点数的表示法:例如,2e-3 = .002, 5e6 = 5000000。
输入你的估计:每个勘探者文明造访的恒星数量为
nvx =
按下这个键做最后一次的计算:
我们定义:
ns 为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
你的估计(不可为零):银河系的恒星有
ns =颗。
再按一下这个键以重新计算:
早先我们计算出约有
1,000,000,000 Rx =
个勘探者文明已在过去十忆年中产生。我们用这个值当做在银河系中的勘探者文明数量,以便简化下面的计算。我们称这个值为勘探者文明数量:
你的估计(必须在 0 和 1 之间):
fi =
fc
智慧生物发展出能对外通讯的比例是多少(注意这包括了无心插柳的部份)?Order 估计这个值在 0.1 到 0.2 之间。 更多的细节……
你的估计(必须在 0 和 1 之间):
fc =
L
最后一项:以年为单位,这样的通讯文明可以被侦测到的时间有多长?这段期间应该不是无限长的,即使文明不致毁了自己。如果我们成功的将光纤布在地球上每一个家庭,并将所有的行动通讯改成宽带数位讯号,我们将变得很难被远方探测到。估计值在 1,000 到 100,000,000 年之间。 更多的细节……
地外文明的环境保护他们如何保护星球资源

地外文明的环境保护他们如何保护星球资源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地外生命存在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太空探索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地外文明的存在和性质有了更多的猜测和推测。
然而,除了探究地外文明的生存方式和科技水平之外,我们是否曾想过,地外文明是否也像人类一样关注和重视星球资源的保护呢?本文将探讨地外文明的环境保护方式以及他们如何保护星球资源。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地外文明的环境保护目标与人类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
人类在保护地球资源方面的重点主要是为了维护和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以及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而地外文明可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发展选择相应的环境保护方式。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地外文明通过科技手段来保护星球资源。
地外文明在科技水平上可能远远超过了人类,他们可能拥有更先进的能源利用和节约技术。
例如,他们可能开发出了高效的清洁能源技术,减少了对有限能源资源的依赖。
此外,他们可能还拥有高效的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地外文明通过法律和伦理规范来保护星球资源。
地外文明可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和规定,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管理和监控。
他们可能设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监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此外,地外文明可能还倡导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伦理观念,将保护环境和资源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
地外文明还可能采取其他创新的方式来保护星球资源。
例如,他们可能发展出了高效的种植和农业技术,以保证食物的供应同时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他们还可能利用高级的地质学知识和技术,减少地壳变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外,地外文明也有可能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来说,地外文明很有可能也像人类一样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地外文明,一直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一直对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充满了好奇。
科学家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着地外文明的考察。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了我们是否孤独存在于宇宙中,还会对人类的认知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家们主要通过无线电天文学进行地外文明的搜索。
无线电天文学是研究通过无线电信号来探测宇宙现象的学科,它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
科学家们利用射电望远镜来捕捉从外太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希望能够寻找到有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
然而,尽管人类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但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
其次,科学家们还尝试着通过光学以及红外线等其他方式来寻找地外文明的存在。
通过观测宇宙中的光谱和辐射特征,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与人类文明不同的信号或迹象。
然而,这种方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因为宇宙尺度的无限性使得我们很难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地外文明信号,什么是宇宙中的其他自然现象所产生的信号。
除了直接探测地外文明信号外,科学家们还在尝试通过间接的方式来研究地外文明。
例如,他们研究宇宙中的条件和因素,来判断是否有助于智慧生命的形成和存在。
通过研究地外星系的恒星类型、行星轨道、大气成分等,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可能孕育地外文明的环境条件。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多样性,并为未来的探索提供了一些方向。
此外,对地外文明的研究也涉及到了跨学科的合作。
科学家们需要借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答这个复杂的问题。
例如,生物学家们研究了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以期能够找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化学家们研究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以确定地外文明可能使用的元素和化合物。
而物理学家们则研究了物理宇宙学的规律,以期能够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这些跨学科的合作为地外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地外文明

2...地外文明是指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可能存在的高级智慧生物的文明。
探索地外文明首先要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状况,弄清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环境。
3...生命是美妙的,正是生命的繁衍才使地球上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生命不是神造的,生命是天体演化的必然结果。
生命存在的条件又是非常苛刻的,所在的天体要有坚硬的外壳,要有适宜的大气和适合的温度,要有一定数量的水。
同时,行星围绕的天体必须是一颗稳定的恒星。
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这是探索地外文明的又一个方向。
科学家们早已开始了潜心的观测和研究。
到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被确认的行星系。
如果真的发现一个行星系,那里也不一定就有生命。
4...探索方法目前,探索地外文明的方法主要有3大类:①接收并分析来自太空的各种可能的电波。
这方面的工作从1960年就开始了。
②人类主动向外太空发出表明人类在太阳系内存在的信号。
1974年11月16日,美国利用设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发出人类第一组信号,对准武仙座球状星团,发射3分钟。
③发射探测器去登门拜访外星人。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都在完成对太阳系内的探测任务后,带着许多人类的信息,作为人类使者,漫游在恒星际空间。
如果巧遇人类的知音,他们将从探测器中了解人类的活动,确定进一步交往的可能。
由此可见,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使命,过于乐观是不现实的,过于悲观也是没有根据的。
5....地外文明6....外星人在电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闪闪发光的飞碟从天而降,然后从里面走出绿皮肤、大眼睛的小矮人,口中念叨着“我们为和平而来”(当然,也有不打声招呼就要毁灭地球的那种)。
而在现实中,飞碟总是能成为报纸关注的焦点,或者说,一种时髦。
马丁·加德纳的一段话正好能描述这种情况:“当人人都看到飞碟时,你自己当然也愿意看到一次。
”[1]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飞碟和外星人。
然而,这一切都不可信。
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

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常常想象地外文明可能有着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文化,那么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又会是怎样的呢?首先,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很可能是高度智能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
在地球上,我们经济体系主要是依赖人力和机器力量进行生产,而地外文明可能会采用更高级的自动化生产方式。
他们可能会拥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和自主决策的AI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的生产流程,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这样的经济体系将减少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让人们更多地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地外文明的资源利用可能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在地球上,我们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带来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
然而,地外文明可能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更高的智慧。
他们可能拥有更先进的能源技术,例如核能、太阳能、水力能等,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他们可能会开展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有效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地外文明的科技可能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
再次,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在地球上,我们的经济体系主要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组成。
然而,地外文明可能会涵盖更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产业链。
他们可能会在生物科技、智能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有着更深入的发展,形成更复杂的产业结构。
此外,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跨星球的资源交易和合作,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经济整合体。
这样的经济体系将促进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宇宙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与其文化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不同文明对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会反映其对资源的态度。
如果地外文明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经济体系可能会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人们对地球生命环境的理解,地外生命 产生的条件为: A、恒星质量要求在1.3-0.33太阳质量; 质量太大,稳定期大短,不足以形成生命, 质量大小,能量太低。 B、恒星必需是具有行星系统的单星; 双星系中行星温度变化太大且轨道不稳定。 C、行星必须落在中心恒星的生态圈内; 生态圈由中心星的质量和光度决定。
D、木卫二与土卫六 伽里略号木星探测器发现:木卫二(欧罗巴)表面 覆盖着白色冰层,有纵横的沟壑,很像地球两极的 浮冰,冰层下面可能有液态水,水下隐藏着海底火 山,提供热量,因此可能存在生命(微生物)。 土卫六(泰坦)是太阳系的第二大卫星,仅次与木 卫三。有大气层,表面物理条件和原始地球相似。 1997年10月15日发射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将探测土星 及其卫星(2004年7月)。
宇宙中的电磁辐射波长覆盖整个电磁波谱,外星生命的视觉和 听觉频率范围很可能与我们不同,我们不知从何处下手。再者, 由于距离遥远,信号一定非常微弱,难以察觉。 重点搜索范围:波长为21厘米(1420MHz)的中性氢原子谱线和 波长为18厘米(1670MHz)的羟基(OH)分子谱线。
The water-hole
世界未解之谜
玛雅文明的产生和消失 约3500年前后(公元前1300年),在中美洲的墨 西哥地区产生。此时中国处于由夏王朝到三国的 变迁。 公元292年-900年是其鼎盛时期,文明程度非常 之高: 精深的天文知识、完善的历法体系、繁复的数学 运算、高度抽象的思维方式,繁荣的城市等 1521年辉煌过的灿烂文明神秘消失,他们抛弃了 城市,转向荒凉的深山老林。
B、金星 美苏两国先后发射30颗金星探测器,21颗成 功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金星大气二氧化 碳含量达97%,表面温度470度,90个地球大 气压,没有生命存在。
C、火星
半径:地球的53.2%(3393Km) 质量:地球的10.74%( 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 倾角:25度12分 公转周期:687天
…and our Sun is just one of 100 billion stars, all circling around in our Galaxy - the Milky Way
So surely, amongst those billions of stars, there must be other stars just like our Sun, with planets just like our Earth, with civilisations like ours?
生命基础隔离 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可能不是碳型生物,也 可能不是分子水平的。
4、寻找地外文明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20世纪50年代 1960年,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的德雷克在21厘米波段 开始星际通讯实验,称为“奥兹玛”计划(也称为 “小绿人”计划),没有结果; 70年代,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主持了奥兹玛2计划, 对离地球80光年内的600颗恒星进行射电观测,并对10 颗可能有行星存在的天区发送了功率强大的联络信号, 至今没有收到信号。
这是玛雅人制作的石浮雕
埃及金字塔之谜
4500年前建造,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 巨石,每块石重约10吨,堆砌的金字塔没有用任 何粘结剂,内部结构及其复杂和神奇。 石块的开采、切割、运送、堆砌? 所需人员的数量、后勤供给等如何解决的? 万名工人700年才能完成,实际上用了20年
英国巨石阵
1、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
2、地外文明存在吗?
3、地外文明探索的艰巨性
4、寻找地外文明
5、关于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6、太阳系内的地外生命探索 7、最新发现
1、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 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一切必要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空气和水。
凤凰计划创始人之一的德雷克
直径64米的射电望远 镜,澳大利亚
305米阿雷西博射电望 远镜,波多黎哥
Phoenix
1972年、73年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 号行星际飞船,带着地球人的信息,在完成 对木星和土星的探测任务后1984年飞出太 阳系;
先 驱 者 号 所 携 带 的 名 片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的缩写,即不明 飞行物。 最早发现的是美国农民(1878年),20世纪 对UFO的研究起自1947年美国人阿诺德对发 光状圆盘物(飞碟)的发现。 到1968年为止,仅美国收集到的有关报告就 有12618起。
为探索UFO,1948年美国空军执行一项著名 的“蓝皮书计划”。1969年结束。 在12600件目击报告中,12000件均可以用飞 机、气球、彩云、流星、鸟、人造卫星及光 线反射等给予解释,但仍有5百多个报告无法 用一般的物理及大气现象说明,也不能肯定 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
温度:20-167度 距离:1.524AU
人类探测火星的历程 1877年,意大利 天文学家称火星 上有人造运河;
1962年11月,前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 飞离地球一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下落不明;
1965年7月,美国“水手4号”飞船接近火星,从距 离一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 量的环行山,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 1969年,美国“水手5号”和“水手6号”飞船再次 掠过火星,拍摄200多幅照片,表明火星表面的温度 比预想的更低,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 95%, 水蒸气难以寻觅; 1971年11月, “水手9号”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火 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成功拍摄了火星的全貌, 确认火星上并不存在运河,火星的一个半球上有许 多环行山,外貌像月球,另半个球则比较平坦;
彗星带水到地球上的模拟过程
彗星可能播撒了生命的种子
10亿年 30亿年单细胞生命 20亿年
2、地外文明存在吗?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存 在生命的星球。 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 通的行星;太阳是银 河系1000亿颗恒星中 的普通一员;银河系 又是宇宙近千亿个星 系中的一个。由此判 断,地外文明应该存 在。
Waves absorbed by ionised gas 30 H OH Waves absorbed by atmosphere 10 Wavelength (cm) 5 3
21
18
如果射电波的波长大于30cm,它们将被星系际的电离气体 吸收,若波长短于3cm,则被地球大气吸收,也被具有生 命的行星大气吸收,所以,探测文明的波长范围应在3-30cm 之间。在此范围内,氢原子的共振线是21cm,羟基(OH)分 子的共振线为18cm,所以以水为基础的生命,信号应在18-21 cm之间,这个区间被称为水洞。
勇气号
机遇号拍摄的火星表面存在水冲刷的痕迹
上面这张由“机遇号”的全景相机拍摄的照片,展示了“机 遇号”登陆火星时抛弃的隔热罩。照片左边闪光的物体隔热 罩的主体部分,高约1米,距离“机遇号”约13米远。在照片 的中部是隔热罩的另一块较大的残骸,呈扁平状,距离“机 遇号”约14米远。照片的右边是隔热罩撞击火星表面形成的 浅坑,直径约2.8米,深约5~10厘米,距离“机遇号”约6米 远。在这个撞击区域周围,还散落着不少隔热罩的小碎片
2001年4月7日上午11时02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那 佛莱尔角空军基地,德耳塔II号运载火箭携带2001火 星奥德赛探险宇宙飞船呼啸着直上蓝天。火星奥德 赛终于发射成功,它开始了通往火星6个月的漫长征 程! 2001年俄罗斯将发射登陆飞船; 2003年6月,美国发射了两个飞船,将探测器“机遇” 号和“勇气”号送上了火星,目前这两个探测器已 经送回了大量有关火星的资料,证实了火星上曾经 有水存在。 2003年欧空局也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小猎犬2”号, 但就在即将到达火星时失踪。 2005年,美国发射观测者2005号,将机器人送上火 星,采集火星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距伦敦130公里,4000-5000年前建造,每 块石重数十至数百吨。和金字塔同样的困 惑,怎样搭建的?
复活节岛上的巨石雕像
位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上,每个重约30吨,高9米
6、太阳系内的地外生命探索
A、月球 1969年7月20日人类乘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 (7月16日发射)表明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1998年1月,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绕月 极轨道卫星探测表明,月球的南北两极存在 大量的水冰,估计含水总量超过100亿吨。
水手5号火星探测器
水手6号
1971年5月,前苏联的“火星2号”和“火星3 号”飞船相继发射升空,2号11月投下的探测 器毁于火星表面,3号的登陆舱同年12月在火 星上软着陆,但仅送回22秒的信号就永远停 止了工作;
1976年7月,美国“海盗1号”、海盗2号飞船 的着陆器分别在火星成功着陆,这两个着陆 器携带了许多精密仪器,分析了火星的土壤、 测量了风速、气压和温度,并确认了火星的 大气成分;
80年代以后 ,红外卫星加入观测,探测到可能 的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 92年,美国又开始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划。 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用数十万个频道对 100光年以内的1000个类太阳恒星逐个扫描,从 中寻找外星人发出的信息。93年由于财政困难而 终止。 1995年,在民间资助下,美国加州的科学家们又 启动了“凤凰”计划。
地外生命存在的科学依据 1、地球上的生命是物质的,构成生物体的材 料和非生物体的物质材料是相同的(元素、 及其中的质子、电子等)。 2、地球以外的广阔宇宙中,构成恒星、星系 等物质的基本材料同地球上是一致的,它们 所遵循的规律也是相同的。 3、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4、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 5、人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