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3 %~ .8 ,晚 稻 增 产 2 2 0 2 96 g m ,增 产 率 达 39 %一 .5 ;行 距 7寸 较 9寸 ,早 稻 增 产 193 ̄ 7 . s . 4 5 % 9 5 . ~ 6 .8k/ 9 h . 0 42 % 3 .3 2 1 3k/ 0 h , 增 产 率 达 23 %~ . % ,晚 稻 增 产 193 ~ 0 . g m ,增 产 率 达 2 0 31 % ;3个 行 距 中 8寸 的 产 量 最 高 。 m2 . 2 42 4 2 . 2 2 9k/ 2 2 4 h . %~ . 0 9
江 向 荣 ,男 , 17 9 3年 生 ,安 徽 合肥 人 ,江 苏 宇 成 动 力 集 团有 限公 司合 肥 分 公 司 高级 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 为农 业 机 械 化 。
王 水 发 ,男 , 1 6 9 7年 生 ,江 西 浮梁 人 ,浮 梁 县 农 业 机 械 局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 为农 业 机 械 化 。
水 稻生 产机 械化 的重 要环节 . 目前 我 国水稻 生产 的机
收稿 日期 :2 1 年 7月 5日 01
大 . 能充 分发 挥 品种 的增 产 潜力 [ 在我 国南 方 双季 不 3 ] 。
稻 区水 稻 有 效 分 蘖 期 较 短 ,栽 插 行 距 过 大 .其 有 效
穗 数 不足 。 以保证 高 产[1 因此 , 进 和研制 适 合 我 难 4。 , 5 改
5 泰和县 农业 机械 局 ,吉安 市 ,3 3 0 ) . 4 7 0
摘 要 : 旨在 为改 进 和 研 发 适 合 南 方丘 陵双 季 稻 区的 插秧 机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通 过对 双 季 稻 区早 晚 稻 进 行 人 工 模 拟 机 插 行 距

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插秧深度多少合适

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插秧深度多少合适

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插秧深度多少合适1、插秧的行距一般为30厘米左右,株距为10-13厘米左右。

2、合理种植水稻可以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在地温为14°C 时可以开始插秧,在宿迁等地区一般6月10日至25日开始插秧。

4、机械插秧的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的深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较为合适。

一、水稻插秧行距和株距多少合适1、稻插秧行距一般是在30厘米左右,株距是在10-13厘米左右。

有些相对优质的水稻品种,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密栽。

2、合理种植水稻,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可以让水稻受到充足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水稻适宜的地温为13°C左右,在地温为14°C时,便可以开始插秧。

按照温度、插秧面积、插秧机的力量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可以适时试播,在宿迁等地区一般最佳插秧期在6月10日至25日。

4、稻田的沉淀要好,泥浆层不能过厚,若是土地沉降不好,在机械插秧后可能会导致秧苗下沉或插秧过深,这样会导致第位节分蘖少,高位节分蘖多,进而倒是分蘖延迟,质量差,影响产量。

二、插秧深度多少合适1、当插秧深度为2厘米左右时,不会出现倒苗、漂苗的现象,植物的根系会生长的更多,分蘖能力也更强。

机械插秧深度适宜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的深度适宜在1.5厘米左右。

2、在水稻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缺水会造成秧苗死亡,水层过深会影响秧苗正常返青,一般水深在秧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较为适宜。

3、水稻田里,防虫更重于治虫,水稻返青期是潜叶蝇危害的主要时期,在移栽前可以用吡虫啉在苗床上喷洒一便,插完秧之后再喷一次毒死蜱加速克毙效果更好。

4、在水稻插秧后3天便会开始返青,返青后要适当的追肥,这样便可以促进新叶早生,早分蘖,使秧苗更茁壮。

机插株行距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

机插株行距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

机插株行距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作者:徐洪德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我国是水稻种植最为主要的国家之一,水稻作为中国南方地区以及部分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足于现今不同行距水稻的现状,结合水稻生产的现实情况,分析不同机插株行距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机插株行距;水稻;生长产量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和总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但是,其现代化程度不高、集约化发展水平较低等不利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水稻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的绊脚石之一。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的转移,导致水稻种植的人力成本以及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因此,利用机械化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刻不容缓。

一、不同行距栽插水稻现状现今,众多农业企业与推广部门都将小行距插秧机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最为常见的行距有23.3cm、24cm以及25cm等。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将30cm的机插株行距与25cm的机插株行距水稻进行实验对比后发现,25cm的机插株行距的水稻产量稍高于30cm的机插株行距的水稻产量,部分学者通过对不同栽插行距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缩小机插株行距与加大栽插的密度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单位面积的麦穗数量,增加结实率,从而提升水稻产量。

此外,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我国北部地区的水稻不同机插株行距对产量的影响表明,26.4cm的机插株行距在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又是在对大穗型稻种上影响更为显著。

二、不同行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不同机插行距对栽插质量的影响不同机插行距对栽插质量的影响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首先,在行距相同而株距不同的情况下,基本苗会随着株距的不断降低而逐渐增加。

其次,在株距相同而行距不同的情况下,设定30cm行距的基本苗的栽插质量要优于设定30cm行距的基本苗的栽插质量。

不同行距和基本苗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不同行距和基本苗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不同行距和基本苗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作者:宋文芹周婕乐勤成晓波徐楷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22期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设置不同的行距及基本苗数处理,调查直播稻群体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构。

结果:行距20cm处理的茎蘖动态群体合理,前期发苗快,高峰苗多,后期无效分蘖消亡慢。

不同基本苗群体总苗数的差距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而逐渐缩小;基本苗120万/hm2、150万/hm2、180万/hm23个处理间以及基本苗210万/hm2、240万/hm2、270万/hm2、300万/hm24个处理之间群体总茎蘖数的差距较小,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

有效穗及千粒重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减少,成穗率、实粒数及理论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增加。

有效穗、千粒重及理论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及实粒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直播,基本苗210万/hm2、行距20~25cm,有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直播稻;行距;密度;群体动态;产量结构中图分类号 S35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2-0033-04目前,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有田间直播和育秧移栽2种形式[1]。

在数千年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尤其在温饱为主要矛盾的农耕文化阶段,人们充分认识到,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有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精耕细作[2],因此,育秧移栽模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农业生产由传统的追求提高粮食单产的单一选择向追求效益、生态、环保等多元目标转变,这一转变在水稻生产上就是水稻直播方式的快速发展。

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水稻直播问题较多,与育秧移栽相比,无效分蘖增多,造成群体过大,成穗率降低[3],田间草害、杂草稻危害加重,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下茬小麦适期播种[4]。

因此,水稻直播一直备受争议。

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对机插秧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对机插秧水稻产量的影响
2 0
大麦 与谷类科学
B A R L E Y A N D C E R E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 2 . 2 0 1 4
不 同行距不 同密度对机插秧 水稻产量 的影 响
徐年龙 叶仁宏 王 升 于洪喜 顾施耀 陈春英
( 江苏省农 垦农业 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 ,江苏 射 阳 2 2 4 3 0 0 )
设置早栽组和晚栽组 2 组试验 ,早栽组移栽 1 3 期 为 6月 1 3日,晚栽 组移 栽 日期 为 6月 2 3日。两 组试验按相同方案进行处理 。具体见表 1 。每组试 验设置 6 个处理 ,随机区组排列 , 3次重复。小区 设置为 3 m× 8 m,面积 2 4 m ,小区穴数固定 为 7 2 0穴 ( 2万 穴/ 6 6 7 m ) 。栽 插 苗采 用 2 3 c m 钵 型 秧盘育秧 ,秧龄 2 0 d即可移栽。密度定 项 目及 方 法 水稻 出苗 后 调 查 基 本 苗 、跟 踪 茎 蘖 动 态 。 在 水稻 成熟 期 ,每个 小 区随 机抽 取 1 O株 测 定 水 稻 株 高 、穗长 、单穗 重 、单 穗粒重 、单穗 总粒数 、单 穗实粒数 。将每个小区全部收获 ,测定产量 。
3 0 c m行 距 处 理 ,3 0 c m 行 距 处 理 表 现 出 植 株 瘦
弱 ,千粒重低 、分蘖不足。 。 行距固定为 2 5 c m时 , 基本苗 6 万/ 6 6 7 m 处理的株高 、穗长、每穗总粒 数 、每穗 实粒 数 、千 粒重 均 明显高 于其 他处 理。 行 距 固定为 3 0 c m时 ,基 本 苗 6万/ 6 6 7 m 处理 的 每穗实 粒数 明显 高 于 其他 处 理 ,基 本苗 l 2万/ 6 6 7 m 处理的株高 、穗长高于其他处理。

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南粳9108水稻是我国一种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种植。

而种植水稻时,不同的行距处理对水稻的产量会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1.紧密行距处理紧密行距处理指的是通过减少行间距,使水稻植株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密集。

紧密行距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次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紧密行距处理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株叶片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增加产量。

3.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许多研究发现,不同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存在的。

实验结果显示,紧密行距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的穗数和粒数,从而增加产量;而宽松行距处理则容易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降低水稻的产量。

在种植南粳9108水稻时,应该选择适当的行距处理,以获得最大的产量。

2.宽松行距处理降低水稻产量的原因宽松行距处理降低水稻产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使植株无法充分获得养分和阳光,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宽松行距处理还会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减少产量。

2.宽松行距处理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应用宽松行距处理会降低南粳9108水稻的产量,因此在种植南粳9108水稻时,不宜采用宽松行距处理。

在一些特殊地区,由于土地资源较为充裕,可以适当采用宽松行距处理,以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海超,夏 可,陈 杰,等.行株距配置对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1):93-9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1.015行株距配置对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杨海超,夏 可,陈 杰,苗淑杰,乔云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为揭示行株距与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为江苏稻区水稻生产选用适宜行株距提供科学依据,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不同的行距、株距处理:CK(30cm×12cm)、R1(30cm×14cm)、R2[(20cm+40cm)×12cm]、R3(25cm×14cm);R4(30cm×10cm),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水稻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温度、剑叶光合特性、冠层光辐射(PAR)透过率、反射率、截获率及产量的影响。

与常规对照处理相比较,R2、R3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29.96%和46.69%,但R2和R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R2处理种植密度与常规处理一样,因为设置了宽窄行降低了冠层温度和表层光截获率,且提高了光透射率,从而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速率,最终提高了产量。

R3处理通过降低行距和增加株距的办法,获得了2.84%种植密度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和有效穗数,最终提高了产量。

在不改变种植密度的前提下,宽窄行处理有助于改善行间小气候,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提高水稻对高温环境的耐性,从而提高产量。

此外,适当降低行距和提高株距的R3处理提高了冠层光截获,可有效缓解行间漏光,进而提高光合效率。

所以,在本试验条件下,为获得高产,推荐R2[(20cm+40cm)×12cm]和R3(25cm×14cm)配置的播种方式。

2种配置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田间示范,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宽窄行;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光辐射;种植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21-0093-05收稿日期:2023-02-21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1)3170];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编号:BE2022312)。

“南粳5055”不同栽插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南粳5055”不同栽插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m 栽1 . 7 0 万穴 , 每穴苗数 4 . 8 O 苗, 基 本苗为 8 . 1 5 万苗 / 6 6 7
m 。6 月1 5日施 基 肥 , 6 月2 6日、7 月1 0日分 2 次施分蘖肥 , 2 . 3 产 量 结 构 比较
8 月l 1日施穗肥 。 1 0月 2 5日测产。
图1 不同机插 行距的茎蘖动 态对 比
1 8 1 6
试验 品种为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 区种植 的早 熟晚粳品 种“ 南粳 5 0 5 5 ” , 该品种为 张家港市 主栽品种 , 穗型 中等 、 米
质优。
l _ 2 试验 地 点

1 4
耋1 2



试验于 2 0 1 2 年设 在张家港 市杨合镇 南新村稻米基地进 行 ,该基地 内沟渠配 套 、排灌方 便。
上海农业科技
2 0 1 3 ~ 5
“ 南粳 5 0 5 5 ” 不 同栽 插 行 距对 产量 的 影 响 研 究
顾 明柯 钱 伟东 王科 峰 孙 晨 ( 江苏省 张 家港市 作物 栽培 技 术指 导站 2 1 5 6 0 0 )
摘 要 :为解 决苏南 地 区机 插水稻 成穗 数不 足而影 响产量 这一 问题 ,对 当地主 栽 品种 “ 南粳 5 0 5 5” 机插 栽培
关键 词 : 机 插 水 稻 ;南 粳 5 0 5 5; 不 同 栽 插 行 距 ; 产量
目前 ,水稻 机插栽 培 已成为苏 南地 区主要水 稻栽培方 式。经过几年的调查 发现 , 由于 育秧质量 参差不齐 、 大 田整 地 水平差 、 插秧机手技术水平低 等原 因, 栽插存在一定缺棵 、 漏棵现象。大 田实 际栽插 密度往往少于 设置密度 , 补苗成本 又较大 , 常 规粳 稻成穗数不 足已成为抑制水稻产量进 一步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摘要: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株苗/穴、株距10 cm,行距30 cm的配置可以获得高产(9 896.90 kg/hm2),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较常规配置(4株苗/穴,30.0 cm×13.3 cm)增产31.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行距与产量均呈负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距是3个因子中对高产影响作用最大的;垦鉴稻5号不同处理随株距增大,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口感和综合评分均以每穴2株苗的处理最好,以每穴6株苗的处理品质最差。

综合比较,处理16(6~8株苗/穴,30.0 cm×10.0 cm)产量和品质是最佳群体配置。

关键词:水稻;株行距配置;穴苗数;产量构成中图分类号:s511.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58-05influence of row and plant spacing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in cold areawang xiu-zhi1,liu chong-wen2,xu yi-qiang2,l?譈yan-dong1,qian yong-de1,zheng gui-ping1(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rop cultivationin cold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163319,heilongjiang, china;2. baoquanling 290 farm of heilongjiang,hegang 156202, heilongjiang, china)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lant and row spacing and seedling numbers per hill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kenjiandao5 planted in daqing region were studied in 2009 adopting split-plot desig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production patter were 6 seedlings per hill, 10 cm of plant spacing and 30 cm of row spacing, the yield of kenjiandao5 could reach 9 896.9 kg/hm2, its theoretical yield increased by 31.4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pattern (4 seedlings per hill, 13.3 cm of plant spacing, and 30 cm of row spacing),difference reached very significant level. plant spacing and row spacing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 difference reached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level. among plant spacing, row spacing, and seedling numbers per hill, plant spacing was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for high yiel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 spacing,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de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 of amylose increased. the mouth feels and taste score were best when the seedling numbers per hill was 2, the poorest when the number was 6.by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he pattern of 6~8 seedlings per hill, 10.0 cm of plant spacing, and 30.0 cm of row spacing were the best for kenjiandao5 in daqing region.key words: rice; plant and row spacing; seedling number per hill; yield components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提高作物的单产来实现[1-6]。

黑龙江省因粳稻生态环境好、品质优良而倍受关注,同时该省又提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农业部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对该省水稻的产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对水稻产量的需要,开展寒地水稻群体结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黑龙江省盐碱代表性地区大庆主栽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了群体结构优化研究,对不同行株距配置下的群体生态、产量及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旨在阐述不同行株距配置的群体特征差异及高产群体的产量品质特点,明确盐碱地区高产群体的最适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中心选育的垦鉴稻5号。

该品种主茎12片叶,需活动积温2 450~2 500 ℃,株高87~90 cm,平均穗长16.86 cm;每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7~28 g,子粒椭圆形,无芒,颖尖黄白色;前期生长量大,分蘖发生快,具有抗低温、分蘖早生快发的特点,后期活秆成熟,耐肥抗倒;抗稻瘟病\抗穗颈稻瘟病能力强。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王家围子进行。

试验地点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2 ℃,年活动积温2 800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27.5 mm左右。

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试验田土地平整,肥力均匀,0~20 cm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如表1所示。

1.3 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设计,以行株距及穴苗数的不同配置来构建不同群体。

主处理a为每穴苗数不同的4个水平,分别为a1.2株苗/穴、a2.4株苗/穴、a3.6株苗/穴、a4.8株苗/穴;副处理b为株行距不同的6个水平,分别为b1.24.0 cm×10.0 cm、b2.24.0 cm×13.3 cm、b3.24.0 cm×16.7 cm、b4.30.0 cm×10.0 cm、b5.30 cm×13.3 cm、b6.30.0 cm×16.7 cm。

3次重复,试验设计见表2。

在试验处理中,小区行长8 m,每小区插6行,4月20日播种,5月25日插秧,施肥及田间管理各处理一致。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品质指标:直链淀粉含量采用foss1242 近红外分析仪测定。

口感和综合评分采用sta1b佐竹米饭食味计测定。

蛋白质含量采用foss1242近红外分析仪测定。

采用fc-2k砻谷机、vp-32 精米机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

产量及产量指标:成熟期在每小区取长势均匀的2个点实收2 m2测产。

连续调查10穴有效穗数,并计算平均值,取每穴平均有效穗数植株3穴完成考种,计算产量构成及理论产量,本田管理同常规生产。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spss 12.0 for windows、dps 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处理垦鉴稻5号产量比较通过考查垦鉴稻5号不同行株距配置的群体理论产量,结果(表3)表明,各处理理论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

处理16理论产量达到9 896.90 kg/hm2、处理22理论产量达到8 563.60 kg/hm2、处理4理论产量达到8 078.14 kg/hm2居前三位。

行株距及穴苗数配置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穴苗数6株时垦鉴稻5号的理论产量最高。

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表4),且处理16和处理22较常规处理穴苗数4株,行距30.0 cm,株距13.3 cm的配置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1.42%和13.68%。

2.2 行株距和穴苗数对垦鉴稻5号产量的影响行距、株距、穴苗数对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将3个试验因素分解,最优处理分别为行距30.0 cm,株距10.0 cm,穴苗数6株(表5)。

实施30.0 cm×10.0 cm(每穴6株苗)的最优插秧规格可获得9 896.90 kg/hm2的产量,其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为有效穗数618.5穗/m2,每穗粒数66.04粒,结实率82.19%,千粒重29.87 g(表6)。

由于2009年是罕见低温年份,6、7月份长时间的低温寡照天气使水稻大部分生育期处于低温状态,影响分蘖的早生快发,空瘪率较高,千粒重下降,成熟度不好,致使2009年水稻产量整体不高。

对产量结果整体分析,每平方米插秧基本苗数较多的组合,保证了单位面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数,是2009年产量较高的重要因素。

2.3 不同处理对垦鉴稻5号穗部结构的影响穗是水稻产量的最终表达部位,穗部性状在产量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与产量密切相关,在穗部性状中,二次枝梗的影响较大,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具有整体性。

所以,考虑一次枝梗数的同时,必须考虑二次枝梗数。

由表7可见,处理16、处理22、处理4穗部结构中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穗节数整体较好,从而产量较高。

2.4 不同处理对垦鉴稻5号倒伏及稻瘟病的影响从田间调查的水稻倒伏性状来看,栽插苗数多的水稻易发生倒伏现象,栽培密度越大水稻倒伏现象越严重。

水稻稻瘟病发生几率呈现不规律性,说明不同处理并不是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