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合集下载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方应1夏慧婷2吴小文2高时风1张晓红2吴晨阳2潘志军2尹玲2程驭2(1庐江县白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庐江231500;2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庐江231500)摘要: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

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关键词: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产量构成;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15-0041-0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受国家最低粮食收购价下调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农户传统种植效益下降,因此,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成为水稻种植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提升稻田综合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等方面作用明显,能够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自2015年以来,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较快,其中稻虾、稻鱼、稻鸭等综合模式较为典型。

庐江县利用县域优势水利资源和区域耕地条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中央和省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出台了庐江县“510”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和引导发展以稻虾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户经营效益。

2019年,庐江县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高达1.07万hm2,约占全县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0%。

近年来,发展多种形式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趋势明显,但适宜于本区域高效发展的稻田种养技术模式尚未明确,因此,笔者开展了稻田不同综合种养模式的比较试验,分析各种模式的生产应用与效益,为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提高农民综合收益、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种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培技术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黄刚
水稻所结稻谷脱壳后为糙米,再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 大米是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食,也是中国东北居民与南方居民 的主食。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广,江西是我国水稻生产大 省,其中又以赣抚平原、吉泰盆地为主。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占 粮食作物的 85%-90%, 稻谷总产量也高达粮食总产量的 95%。 水稻养活了我国大部分人口,而我国科学家群体也一直在对水 稻进行科研,以求获得更高的产量。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有很 多,其中种植方式对于水稻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1、水稻种植方式的概述 水稻主要的种植方式有以下几种:手工插秧、机械插秧、直 播、抛秧和再生稻。 ①手工插秧 手工插秧是我们最常见的水稻传统种植方式。其存在着所 需劳动力大、工作效率低且秧苗均匀度不如机械插秧的特点。随 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也就导 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以江西省为例,其每年有数百万的年轻 人外出打工。而手工插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所余人口大多 是老年人,其劳动能力不能支持大面积的手工插秧。因此,一般 是零散的地块和梯田山地才会选择手工插秧。 ②机械插秧 机械插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以机械化作业为 主,带动了我国水稻生产进行转型升级。机械插秧一定程度上能 够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且其插秧相对较均匀,但是机械插秧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是秧苗素质差、伤秧和漏秧几率高。在我 国研发部门的努力下,推出了多项技术以辅助机械插秧,提高了 机械插秧的效率。 ③直播 直播省去了育秧和插秧的过程,简化了水稻种植的步骤,节 省了成本。但是直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水稻产量不稳 定相对较低、水稻之间的杂草很多、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恢复慢 等。直播又可分为手工直播和机械直播,相对而言,机械直播效 率更高。因此,在很多地区,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受到了很多人的 推崇,像是江西省为了推动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在江南地区的 推广应用,还在 2016 年的 12 月份于江西农业大学召开江西省 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交流与工作布置会。 ④抛秧 抛秧主要包括了水稻免耕抛秧、小苗抛秧、直通抛秧等。抛 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少的问题,其操作简单且作 业效率较高,保障了水稻基本苗的稳定,但是抛秧对于田地的要 求很高,产量的高低也与其均匀度有关。同时,大面积运用抛秧 技术会产生秧苗在抛栽之后直立性差、到了生长后期容易倒伏 等问题。 ⑤再生稻 再生稻是借用头季稻收割之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运用一定 的栽培技术使其生长成熟而收获的再生季水稻。再生稻是最省 工、高效的水稻种植方式,它不需要种子、秧苗,也不需要耕田、 插秧。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收获中稻之后,秋播前的两个月内进 行再生稻来提高稻谷的生产量。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强再生力的 品种少、缺乏配套技术等问题。相关人员一直在进行试验,以求 再生稻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在南昌县塔 城乡获得了一批农业气象试验田。在两年的时间内,他们对江西 省再生稻适宜播期、适宜收获期和最佳留桩高度都进行了探究, 直至掌握了种植过程中所需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种 植方法。 2、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差异

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差异

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差异作者:陈丽鹏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创新,人们的生活需求也逐渐随之提高,食品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绿色与优质成为了人们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因此,人们对水稻也是既要求优质又要求味美。

基于此,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差异,并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简析,希望能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栽培模式;产量差异通常在提到水稻栽培的时候都会想到“促根壮苗”和“根深叶茂”这两个词,由此可见,水稻的栽培模式对于水稻的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料及环境因素都会对水稻产量差异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对于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1 水稻产量形成原理1.1 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首先,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及每一穗水稻的实际粒数和粒重所构成的,这3种构成因素对于水稻的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3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补偿,只有相互协调才可以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其次,光合作用对水稻的产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借助太阳的光能并结合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了碳水化合物[1]。

所以,光合作用是水稻产量的原生动力,而光合产物也是水稻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那么对于水稻的产量将会产生最为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1.2 水稻的具体栽培模式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一般是直播、抛秧和插秧,其中水稻的直播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这两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旱直播又包括了旱撒播和旱条播。

其中,旱条播也分为常规条播和免耕条播,这其中的分类十分严谨,每一种栽培模式都会对水稻的产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旱直播和水直播都可以利用机器进行机械化直播,而插秧则分为手工插秧和机械插秧,抛秧也可以分为手工抛秧和机械抛秧,这两种抛秧的方式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之处[3]。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1 试验设 计 . 2
罗锡 文等 [] 对 当前 直 播 水 稻 的倒 伏 和 全 苗 7针
试验 设机 械 精 量 穴 直 播 (rcs i i—rp pei r ehldo e c l
问题 , 功研制 出水 稻 精 量穴 直 播 机 。水 稻 精 量 穴 d iig P 成 r l , RHD, 称 机 播 ) 人 工 撒 播 ( n a ln 简 、 ma u l
籼 型杂交 水稻 组合选 用 培两 优 9 6 8 。试 验用 直
5 ~1 , 0 比普通 移 栽 稻 可省 工 3 0 4 0 h h 6 ~ 0 / m 11 试 验材料 与机具 .
( 每个 工按 8h计算 )增加 经济效益 125元/ m。 , 8 h ,
节省 成本 1 ~2 , 5 0 同时可 提高 肥料 利用 率[ 。 播机 为华南农 业大 学 研制 成 功 的 2 D 1 B -0型水 稻 精
第 2 9卷 第 1 期 2 1 年 2月 00








Vo. 9 No 1 12 . Fe . 2 1 , ~ 5 b 001
J u n l fHu z o gAg iut r l iest o r a ah n rc lua v riy o Un
不 同种 植 方 式 对 水 稻 生 育 特 性 和 产 量 的 影 响
别提高了 2 .3 和 1 . 5 , 4 6 5 2 机播的实际产量最 高, 较人工撒播 和手插处理分别增产 1 .2 和 4 5 。 4 9 .9 关键词 水稻 ; 精量穴直播 ; 产量 ;生育 特性
S2 3 7 ; 1 3 . 1 S5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4 1 2 1 )10 0 —5 0 02 2 (0 0 0—0 10 中图 法分 类号

水稻直播、移栽、机插的效益对比

水稻直播、移栽、机插的效益对比

人工和减轻劳动强度,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 插秧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人工手插秧相比, 由于直播稻直接在大田中播种,无需育秧和专用秧田,劳动 效率可提高 1.5 倍以上,更适于规模经营 。 [1-2]
1.1.3 经济效益好 直播稻具有省工、不占用秧田、大田生 长期缩短和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等优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投入产出率提高。一般 1 hm2 可节省用工 60 个左右,减少施 用尿素约 60 kg,节省生产成本 750 元左右,单位投入产出率
08
JIANGXI AGRICULTURE
种植技术
栽培育种
ZAIPEIYUZHONG
冻害容易对水稻造成大面积伤害,如果连续低温,水稻秧苗 3.1.2 减 少 秧 田 由 于 机 插 秧 采 用 的 是 毯 状 秧 块, 播 种
会发黄、枯死甚至出现死苗现象,所以种植户在选择水稻直 密 度 较 高, 从 而 提 高 了 秧 田 利 用 率, 秧 田 与 大 田 比 例 达
播种的时候,有必要选择耐低温的品种。
1 ∶ 80 ~ 1 ∶ 100,秧田利用率比常规水稻水育秧提高 8 ~ 10
2 人工插秧的优缺点
倍,比抛栽育秧节约秧田 40% ~ 50%。
人工插秧的优点:能够按人们的意愿进行操作,小田块 3.1.3 节约成本 与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作业 也可以进行手工栽插。人工插秧的缺点:劳动强度大,工作 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具有省工、节本的优势。每 667 m2
效率低,均匀程度不如机插秧。邵阳市不同种植方式生产成 可节约成本 25 ~ 40 元,插秧机作业较传统手工插秧的效率
本比较(中稻)如表 2 所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高 12 ~ 30 倍。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主要粮食。

水稻的栽培方式有很多种,而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传统的稻田栽培方式传统的稻田栽培方式指的是在池塘或低洼的地形上开垦田地,将水灌入田里种植水稻。

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水的量和质量,使水稻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稻田栽培方式适合气候多雨和水资源充足的地方。

然而稻田栽培方式要求较高的水源和耕种技术,因此无法在干旱的地区和缺水的地区广泛推广。

同时,稻田栽培方式也存在着劳力成本高、田地占用面积大的问题,限制了其生产能力的发挥。

二、现代的机械化栽培方式现代的机械化栽培方式是通过机械和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稻田栽培方式升级,在通常的平地上机械化种植水稻,其中使用了农机、化肥、农药等辅助工具。

相较于传统的稻田栽培方式,机械化栽培方式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对田地和水源的依赖。

然而,现代的机械化栽培方式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机械化栽培方式需要大量投入农机、化肥、农药等辅助工具,这些都是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这些辅助工具也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三、水稻土穴直播栽培方式水稻土穴直播栽培方式是将水稻直接播种在穴洞中,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人工和化肥的投入。

据研究发现,水稻土穴直播栽培方式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且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同时,这种栽培方式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量,适用于干旱、缺水的地区。

四、水稻精准栽培方式水稻精准栽培方式是使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水稻进行精准的栽培和管理。

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对水、土壤和环境的需求,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的生产潜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总而言之,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用稻田栽培方式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种植水稻可以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水稻;在干旱的地区可以使用水稻土穴直播栽培方式,较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需求;通过机械化栽培方式,可以节省人工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需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的问题。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产值初探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产值初探
8 元/667m2
406.
8 元/667m2
(下转第 105 页)
· 101 ·
//g
耕作与栽培,
2023,
43(
6):
102
105. h
t
t
z
zp.
zny
z
cn
p:
g
yxy.
Ti
l
l
ageandCu
l
t
i
va
t
i
on Vo
l.
43 No.
06 De
c. 2023
果实较短,青熟果颜色深绿为杂株,纯度为99.
收入少 6.
5 元/667m2 ;农户 传 统 种 植 比 全 程 机 械 化 种 植 (钵 盘
关键词: 水稻;种植方式;产量;产值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239(
2023)
06
0100
03
随着农村青壮年 人 口 外 出 务 工 增 多,在 农 村 主 要
是老人或妇女从事农 业 生 产,找 到 省 工 省 时 的 种 植 方
6):
100
101,
105. h
t
t
z
zp.
zny
z
cn
p:
g
yxy.
4.
2 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 2 可知,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水稻,
在品种一样情况下,人工种植密度 0.
45 万 穴/667m2 ,
基本苗 1.
35 万株/667m2 ,有效穗为 9.
9 万穗/667m2 ;
Ti
l
l
ageandCu
机械种植 密 度 0.

水稻三种栽培模式效益对比

水稻三种栽培模式效益对比

水稻三种栽培模式效益对比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模式对产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栽培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将对水稻的三种主要栽培模式进行效益对比。

首先是传统栽培模式。

传统栽培模式是指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如手工种植、施肥、除草等。

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用于规模小、劳动力充足的农户。

传统栽培模式的缺点是效率低下、成本高、易受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

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传统栽培模式的产量和品质往往较低。

其次是精细化管理栽培模式。

精细化管理栽培模式是指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精准施肥、精细化灌溉等方法,对水稻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的栽培模式。

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节约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精细化管理栽培模式的缺点是技术要求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和维护农业信息技术设备。

精细化管理栽培模式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技能和农业知识。

最后是有机栽培模式。

有机栽培模式是指在栽培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依靠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土壤肥力和控制病虫害的栽培模式。

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无污染食品的需求,有利于环境保护。

有机栽培模式的缺点是产量相对较低,应用面相对较窄。

水稻的栽培模式对产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栽培模式适用于规模小、劳动力充足的农户;精细化管理栽培模式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但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技能和农业知识;有机栽培模式能够提供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有利于环境保护,但产量相对较低。

农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栽培模式,充分发挥水稻的潜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6)44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姚金和1 吴建中2 王受荣3 张卫清4 郭早兄5 孙万纯6(1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41;2盐城市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3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干部学校;4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6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摘 要: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水稻,分别对其生育期、生育进程、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成本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6-044-003选用盐城市亭湖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品种宁粳3号,分别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现将不同种植方式结果报告如下。

1 不同种植方式比较分析1.1 生育期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的分蘖期、齐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基本一致,两者的分蘖期比其他3种种植方式推迟约7~8d,齐穗期推迟约10d,成熟期延长约5d,全生育期减少约13d。

1.2 生育进程详见图1。

由图1可知,由于直播、机条播播种迟,生育进程始终比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秧慢,两者生长前期(7月13日)叶龄最大相差3.1叶,后随时间推移,直播与机条播生长发育进程加快,生长后期(8月16日)两者叶龄仅相差1叶。

由于直播与机条播生育期缩短,最终叶龄比其他种植方式减少1叶。

1.3 茎蘖动态详见图2。

由图2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由于没有受到移栽植伤,没有缓苗期,早发分蘖优势强,群体总苗数始终比其他3种方式多,且高峰苗出现迟,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慢。

旱育移栽、抛秧、机插的高峰苗出现在7月27日左右,直播与机条播的高峰苗出现时间在8月3日左右,推迟7d。

从高峰苗出现时间开始至8月16日,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无效分蘖消亡速率分别为21.1%、19.5%、28%、33%、33.2%,可见直播与机条播无效分蘖消亡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水稻个体生长发育。

1.4 产量及构成因素详见表2。

由表2可知,5种种植方式中,直播稻产量最低,为550.7kg/667m 2;机条播产量比直播稻略高,为560.5kg/667m 2;产量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665.4kg/667m 2。

作者简介:姚金和(1964-),男,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1-02-09第17卷06期45旱育移栽、机插秧、抛秧单产分别比直播高20.8%、18.3%、11.3%。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直播稻有效穗数最多,为23.1 万/667m2;其次是机条播,为22.5万/667m2;抛秧与旱育移栽的有效穗数较少。

抛秧有效穗数较少可能是由于抛秧时秧苗田间分布不匀,而抛秧分蘖性又较强,从而影响了成穗率。

成穗率最高的是机插,为55.9%;其次是旱育移栽,为54.7%;最低的是直播,为49.6%。

旱育移栽穗数少,可能与基本苗不足有关。

穗粒数,旱育移栽、机插秧均在120粒以上,抛秧为119.2粒,直播最少,为104.7粒,机条播与直播的穗粒数相差不大,为107.5粒。

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千粒重均在27g以上,高于直播与机条播,究其原因是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灌浆结实时间相对较长,且灌浆结实所处的时间段要好于直播、机条播。

同时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稻穗一次枝粳数与二次枝粳数均基本上高于直播与机条播,说明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水稻增产潜力要高于直播与机条播。

1.5 成本及效益分析详见表3。

由表3可知,5种种植方式中,产值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1 730元/667m2,产值最低的是直播,为1 431.8元/667m2,旱育移栽的产值比直播的多20.8%。

成本总量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736.4元/667m2,比较低的是直播与机条播,两者成本基本持平,为571元/667m2。

纯效益最低的是直播,为861.3元/667m2,机条播纯效益比直播略高,多24.2元/667m2,增2.8%;纯效益最高的是机插,为1 099.6元/667m2。

旱育移栽、机插秧、抛秧纯效益分别比直播增15.4%、27.7%、13.9%。

2 小结与讨论2.1 直播水稻直播是在上茬腾茬后直接整地撒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其优点是省去了育秧移栽环节,节省成本,每667m2比旱育移栽节省160元左右;分蘖性强,易争足穗,每667m2有效穗数比旱育移栽秧多2.5~3万。

但由于直播水稻生育期比较迟,抽穗期比旱育移栽秧推迟10d左右,扬花期如遇低温将导致穗粒数减少,灌浆期如遇低温将导致灌浆不足,空瘪粒多,甚至形成“翘穗头”,穗型小、粒数少、粒重低,每穗结实粒数比旱育移栽秧减少20粒以上,无效分蘖较多,茎蘖成穗率低。

水稻生长中期通风透光性能较差,纹枯病发生较重,导致粒重下降,千粒重比旱育移栽秧减少1.5g左右,且出米率低,米质差,增产潜力有限,产量与效益均不高,每667m2产量比旱育移栽秧减少100kg以上,减产20%左右,每667m2纯效益比旱育移栽秧减少130元左右,存在着一定的生产风险,成熟期比旱育移栽秧迟5~7d,影响下茬小麦的适期播种,成为影响稻麦双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力以中老年人居多,因而省工节本的直播稻生产发展迅猛,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5%以上,这是水稻产量徘徊在较低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控减直播稻将是提高水稻产量和促进下茬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

2.2 机条播机条播是利用条播机进行水稻播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它是水稻直播生产的进一步改进,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草害防除等一些农事操作。

生育期与直播基本一样,产量、效益与直播相差不大,具有穗型小、穗粒数少、成穗率低、出米率低、米质差等一些弱点,生产风险同直播,但机条播增产增效潜力要强于直播。

此种种植方式对作业机手要求较高,土壤湿度较大时更不易操作,时常形成缺苗断垄现象。

在直播面积大、控减难度大的地区,宜提倡运用机条播。

2.3 抛秧抛秧是利用塑盘育秧,再用人工将所育秧苗抛撒到田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对于肥床旱育移栽节省了大面积的秧池,抛秧省去了繁重的人工栽插,产量较高。

由于生育期早于直播稻,根系分布虽然浅但不大像直播稻后期生长遇姚金和等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6) 46低温易引起青枯死苗。

此种种植方式的弱点是田间秧苗分布不匀,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纹枯病发生较重,田间农事操作不易。

另外前期生长过于旺盛,群体过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后期易脱肥不利于形成大穗。

2.4 旱育移栽旱育移栽是利用肥床旱育秧苗,再进行人工栽插秧苗的一种种植方式。

此种种植方式产量高、效益好,水稻穗型大,熟相好,米质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秧苗比机插秧要求弹性大,可控能力强。

缺点是育苗技术要求较高,相对其他种植方式用工量多,且用工强度大,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劳动力将会进一步减少,此种种植方式推广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2.5 机插秧机插秧是通过塑盘育秧,再用插秧机进行机插的一种种植方式。

机插秧适合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具有穗型大、熟相好、米质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性,能够达到高产、稳产之目的。

缺点是机插秧效率低、插秧成本高、插秧时大田平整要求度高。

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将成为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

(张宏民编、校)(上接12页)乡镇规划要正确处理乡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案,使乡镇建设的规模、速度、标准同乡镇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相适应。

合理利用土地、水等各类自然资源,特别要注重保护耕地。

重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尊重自然环境,构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村庄。

推广节地、节能、节材技术,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优化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乡镇规划的对策建议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乡镇规划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的规划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和体现地方特色,严格依照《城乡规划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应体现出对镇域资源、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统筹、整合,形成合理的产业和居民点布局,并与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落实生态建设、环境、防灾和文物保护等工作,特别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通过规划,最终实现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乡镇和村庄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创造条件,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之目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乡镇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

城镇规划中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本地的实际情情况制定乡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目标,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成或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构建联系镇乡、镇村一体的公路网络,保障道路畅通,促进乡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治污保洁、亮化美化、住宅开发等方面工程,以提供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服务,提供较为优质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改善城镇的建设环境和投资环境。

3.3 提高乡镇规划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度;组织规划管理人员参加规划编制工作,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以利于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普及乡镇规划基础知识,为乡镇规划编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严把规划质量关。

乡镇规划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以城乡规划为依据,严把规划许可关,使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镇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4 在“三性”上下功夫乡镇规划的“三性”即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乡镇规划的可操作性是指规划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将规划的成果用于乡镇建设,可操作性是乡镇建设的实际需要,为规划能够正常实施提供保障;实用性是指乡镇规划的功效性和功能性,其要求规划的成果能为乡镇建设实践所用,符合乡镇的客观实际;指导性是指规划不仅要起到指导当下乡镇建设的需要,更要符合乡镇长远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