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综合评估的概念,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延芝丽,杨支兰,翟艳萍,刘星宇,晋源媛,任崇嘉摘要 对内在能力的相关概念㊁评估工具㊁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 老年人;内在能力;健康老龄化;综述K e yw o r d s s e n i o r s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h e a l t h y a g i n g ;r e v i e w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4.04.016 近年来全球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如何维护老年人健康所需的功能发挥,实现健康老龄化,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㊂为应对当前老龄化难题,世界卫生组织(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HO )在2015发布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提出内在能力这一新概念,并于2017年㊁2019年进一步完善,提供了老年人整合照护(I C O P E )快速筛查问卷,对内在能力概念进行了量化㊂内在能力作为老年人功能发挥的核心,早期评估并及时开展干预可极大延缓老年人功能的衰退,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㊂ 随着年龄的增长㊁器官机能的下降以及生理功能的减退,老年人衰弱问题日益显著㊂研究证实,衰弱是内在能力下降轨迹中的一个阶段,内在能力可以充分反映机体的生理储备,是身体弹性的高级综合测量,内在能力的变化对于衰弱转归有重要价值[1]㊂鉴于此,建立以内在能力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体系,及时全面地做好老年人的初级评估,筛查老年人脆弱性增加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计划,将增强医护人员对老年人个体功能状态㊁生理储备及脆弱性的掌握,从而根据老年人的年龄㊁疾病和偏好量身定制个性化干预措施,使得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功能评价来实现疾病预防的积极模式[2]㊂通过内在能力评估实现动态的功能监测,捕捉老年人风险发生的关键转折点,在减少不良健康结局㊁促进健康老龄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㊂因此,本研究对内在能力的相关概念㊁测评工具㊁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基金项目 老年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护理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2T D 2013㊂作者简介 延芝丽,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030619,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杨支兰(通讯作者)㊁刘星宇㊁晋源媛㊁任崇嘉单位:030619,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翟艳萍单位:030000,山西白求恩医院㊂引用信息 延芝丽,杨支兰,翟艳萍,等.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24,22(4):671-675.展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㊂1 内在能力相关概念1.1 内在能力的概念WHO 在促进健康老龄化中将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实现功能发挥的最高目标㊂为了帮助老年人维持功能发挥的稳定,2015年WHO 在‘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提出了内在能力这一新概念,其内涵是个人在一生中可利用的所有身体机能和脑力的综合,更加强调老年人功能的重要性,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功能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期望通过优化内在能力来保持个人的最佳功能发挥状态[3]㊂由于自然衰老过程及共病的增多,老年人功能发挥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㊂研究表明内在能力与老年人功能发挥密切相关,老年人群的内在能力和功能发挥均会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内在能力下降快的群体功能衰退更显著[4]㊂因此,通过内在能力评估可以识别早期的功能衰退,增强医护人员对个体功能发展轨迹和脆弱性的理解,进而根据年龄㊁疾病和偏好量身定制个性化干预措施㊂对于有效维护老年人功能发挥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㊁延缓衰老进程有重要意义㊂1.2 身体弹性身体弹性是老年医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它被定义为一个人在受到严重健康压力后抵抗衰退或从功能衰退中恢复的能力㊂身体弹性与内在能力紧密相关,C h h e t r i 等[5]的研究指出身体弹性的前决定因素包括年龄㊁心理社会因素㊁健康行为㊁遗传和疾病,而这些因素对身体弹性的影响是通过内在能力来调节的㊂这表明生理储备在个体功能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内在能力可以充分反映机体的生理储备,是潜在生理储备的高级综合测量㊂国外一项研究发现,最大耗氧量和运动耐受力每年均下降近1%,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储备与内在能力的下降有很强的相关性㊂因而有必要将内在能力纳入社区初级健康评估,用于预测不㊃176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良结局风险,把握风险发生的关键转折点,提高老年人复原力及增强身体弹性㊂1.3衰弱衰弱被定义为一种年龄相关的医学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会对个人的稳态储备产生负面影响㊂衰弱与内在能力是两个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6]㊂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基于多学科服务的全面评估和跟踪来管理老龄化个体,都侧重于促进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发展,并通过评估来提供定制的护理计划,以减缓㊁阻止,甚至扭转功能衰退㊂此外,某种程度上内在能力可看作是衰弱进一步优化后的概念,对内在能力的评估可实现对老年人衰弱的预测[7]㊂但两者又各具特点,内在能力强调的是个人的储备,主要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的纵向评估㊂衰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积累的赤字,主要用于横断面评估㊂且衰弱更侧重于通过疾病来实施干预,而内在能力的内涵更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缺陷,能够通过简单的筛查问题迅速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评估更为快捷,有利于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及地区使用㊁推广㊂2内在能力测评工具2.1评估工具WHO在2019年发布的老年人整合照护指南中完善了内在能力的多维评估,将其划分为运动能力㊁活力状况㊁感觉能力㊁认知能力㊁心理状况5个维度[8]㊂目前,国内外关于内在能力的评估研究较少,其评估工具较为有限㊂内在能力的评估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使用WHO在2019年发布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F u n c t i o n i n g, D i s a b i l i t y a n dH e a l t h,I C F)理论模式构建的老年人整合照护筛查工具(I C O P E),该工具共有9个条目,任一条目评估受损者,定义为内在能力受损㊂该工具通过9个简单问题来进行内在能力的评估,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使用便捷,能够快速定位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短板维度,目前多用于大样本横断面研究中㊂但评估数据无法量化,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㊂2)WHO 针对内在能力每一维度提供了推荐使用的评估工具,各维度在单独评估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工具,多项研究将各维度推荐的评估工具进行组合使用,通过各个域的评分创建复合内在能力指数或把每个域的子评分通过算术和㊁平均值进行组合,进而得出内在能力的整体评分㊂目前的研究在运动维度㊁活力维度㊁认知维度的评估较为统一,多使用简易体能状况(S h o r tP h y s i c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B a t t e r y t e s t,S P P B)㊁微型营养评定法(S h o r t-F o r m M i n i-N u t r i t i o n a l A s s e s s m e n t,M N A-S F)㊁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 i n i-M e n t a l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 MM S E)进行评估,但在感觉与心理维度评估中使用的工具差异较大㊂目前的内在能力评估存在不同研究中测量工具和过程差异较大的问题,各子域之间无法进行合并,数据相对孤立,且缺乏不同能力等级的划分标准㊂此外,具体运用过程中问卷繁多,评估时间长,而老年人易于疲劳,实际使用起来较为困难[9]㊂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缺乏较为全面科学的内在能力综合评估量表,评估内在能力的测量工具和过程差异较大,影响对老年人内在能力状况的判断及不同能力等级的划分,因此急需构建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为老年人初级健康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具㊂2.2生物学标志物最新研究显示,某些生物学标志物与内在能力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并监测此类生物学标志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内在能力的衰退,可以作为内在能力评估的辅助工具㊂G i u d i c i等[10]对1516名存在认知下降风险的非痴呆社区老年人进行5年随访,研究发现低级别炎症(L G I)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 c y)均与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受损有关㊂L i n等[11]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可为早期识别低内在能力风险提供临床意义㊂以上研究均表明低水平内在能力可能与炎症㊁营养密切相关,特定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内在能力损伤的早期预测因素㊂鉴于此,G i u d i c i等[12]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多不饱和脂肪酸o m e g a-3的补充,o m e g a-3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但研究发现长期补充o m e g a-3对内在能力无显著影响㊂B e a r d等[13]的研究测量了脱氢表雄酮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将生物学标志物作为活力评估的一部分,用以验证内在能力在老龄化纵向研究中的结构和预测价值㊂因此,生物学标志物与内在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在构建内在能力评分时,使用完整的验证量表㊁基于功能的测试和生物标志物可以减少测量误差,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临床环境中内在能力测量的重要补充㊂但由于此类潜在生物学标志物需要长时间㊁多样本的分析检验,相关文献较少,尚缺乏明确的证据,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验证㊂3内在能力研究现状3.1调查性研究国内外的横断面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内在能力受损情况普遍存在㊂国外对于内在能力的研究开展较早,主要聚焦于大样本的社区老年人横断面研究㊂墨西哥的一项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显示,87.8%的个体内在能力受损,其中活动能力维度的受损频率最高,达㊃276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2N o.447.6%[14]㊂P r i n c e等[15]对8个国家的17031名参与者进行了基线调查,研究发现只有30%的参与者内在能力完好㊂表明当前老年人的内在能力状况普遍受损,内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㊂我国学者也对内在能力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㊂M a等[16]基于中国人口的代表性样本调查发现,39.9%的老年人存在内在能力下降状况㊂L e u n g等[17]对北京304名社区高龄老年人进行了筛查,研究显示72.7%的老年人存在内在能力受损㊂上述研究揭示了我国社区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整体水平较差,老年人健康形势堪忧㊂在特定人群研究中,黄宝丰等[18]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病人内在能力下降与共病数量ȡ2种㊁24h收缩压标准差㊁24h 收缩压变异系数显著相关㊂黎美兰等[19]研究发现,收缩压㊁血管病变长度和内在能力评分均是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内在能力与老年人健康和福祉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㊂目前国内外内在能力相关的纵向研究主要集中于考量内在能力与不良健康结局的关系,证实了内在能力与老年人健康间的高度相关性㊂法国一项5年队列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内在能力随着增龄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内在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炎症水平密切相关[20]㊂B e a r d等[21]对256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2年随访后发现,内在能力与不良健康结局有直接关系㊂此外,研究证实内在能力与老年人死亡风险相关性极高,C h a r l e s 等[22]对604名养老院老年人的3年随访显示,平衡能力和营养评分每增加一个单位,死亡概率和跌倒风险就会分别降低12%和4%㊂Z e n g等[23]的研究发现,入院时内在能力的损害可以预测老年住院病人的不良健康结局,包括新的日常生活能力依赖及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㊂以上研究揭示了内在能力评估能够有效预测老年人的功能衰退和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㊂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均显示老年人内在能力受损情况普遍存在,且内在能力的下降与功能衰退㊁不良结局密切相关㊂横断面及纵向研究中均有对内在能力影响机制的探索,但研究主要从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大样本老年人群中社会人口学㊁疾病因素对内在能力的影响,缺乏对于可干预的护理因素的探索;此外研究多聚焦于分析静态指标对内在能力的影响,缺乏对动态变化敏感指标的探究㊂因此,未来应开展纵向研究分析内在能力纵向发展轨迹及其变化机制,明确定位功能受损的短板维度,确定最佳介入时机及靶点,以功能为中心形成综合性干预策略㊂3.2干预性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内在能力的干预试验较少,干预方向主要分为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通过多功能领域干预来改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旨在通过促进身体活动㊁健康营养和心理健康来改善或维持内在能力㊂I n z i t a r i等[24]通过基于能力的多领域干预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身体活动,目前尚无具体研究效果的报道㊂日本的一项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有氧训练㊁阻力训练和联合训练计划,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25]㊂第二方面,最新研究显示慢性炎性的一些生物学标志物与内在能力相关,及时发现并监测此类生物学标志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内在能力的衰退㊂因此,研究设计通过为老年人补充有降低慢性炎症效果的食物或药物来观察内在能力的变化状况㊂o m e g a-3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G i u d i c i等[12]对社区老年人进行o m e g a-3的补充及多功能领域的干预,但研究发现长期补充o m e g a-3对社区老年人内在能力无显著影响㊂第三方面,日本学者对老年人饮食模式与内在能力轨迹之间的3年前瞻性研究发现, 蔬果 和 富含蛋白质 的膳食模式与内在能力变化呈正相关, 糖脂 膳食模式与内在能力变化呈负相关[26]㊂因此,对饮食结构进行干预调整,期望通过增强老年人内在的活力和运动能力,进而改善内在能力㊂L i m等[27]为59名老年人进行了4个月的植物性膳食补充,研究发现健康饮食增强了内在的活力和运动能力,从而促进了老年人的功能发挥㊂但当前针对内在能力干预的临床研究较少,且缺乏对最佳干预时机及内在能力明显变化原因的探索㊂因此,后期需要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分析具体原因,有效地预测老年人功能衰退风险,建立内在能力下降的应对策略,帮助社区医务工作者在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的早期阶段根据其年龄㊁疾病和偏好量身定制个性化干预措施,延缓功能衰退,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㊂4内在能力的影响因素4.1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内在能力的重要因素㊂L u等[28]研究表明,年龄较大㊁女性㊁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患有更多慢性疾病与内在能力较低有关㊂刘硕[29]的研究显示,男性的内在能力明显优于女性,这与女性肌肉力量㊁运动能力的衰退密切相关㊂L e u n g 等[17]研究发现,性别对内在能力无显著影响㊂可见目前性别对内在能力的影响尚有争议,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㊂此外,李春玉等[30]的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内在能力㊂农村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参与较少,留守情况较多,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能力㊁社会交㊃376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往产生负面影响㊂而良好的经济基础㊁家庭陪伴是物质与精神支持的重要来源,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功能的维持与发展㊂综上所述,社会人口学因素与内在能力水平紧密相关,但目前社会人口学因素的探究尚不全面㊂因此,未来在开展内在能力影响机制研究时要进一步细化社会人口学因素,为精准构建内在能力干预策略提供靶点和管理切入点㊂4.2邻里环境邻里环境友好在促进老年人健康方面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邻里环境与内在能力密切相关㊂L u等[28]发现,邻里物理环境的改善能够延缓老年人内在能力及功能发挥的下降,特别是200m缓冲区内的绿地以及带有500m缓冲区的休闲设施和公共交通的可用性减弱了功能发挥的下降趋势㊂新西兰的一项纵向研究发现,邻里环境和内在能力相互作用,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㊂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的生活活动空间缩小,他们倾向于更多地依靠周围环境进行日常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绿地面积㊁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公共交通设施能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其内在能力;而医疗保健设施的可及性与老年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㊁预防性医疗保健利用率和慢性病管理有关,便利的医疗环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而提高其内在能力㊂未来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揭示邻里环境与内在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的完善和干预方案的合理构建提供更多证据,同时也为城市建设中住宅小区周边绿地面积㊁土地利用类型及公共设施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㊂4.3疾病相关因素最新研究表明,慢性病与老年人内在能力密切相关,低内在能力水平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功能发挥和生活质量㊂G u t i r r e z-R o b l e d o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墨西哥老年人内在能力水平下降与慢性病㊁就诊次数显著相关㊂M a等[16]基于中国人口的代表性样本调查发现,尿失禁㊁便秘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骨关节炎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下降有关,维持老年人内在能力需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㊂黄宝丰等[18]的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内在能力下降与共病数量ȡ2种显著相关㊂可见,内在能力水平与共病数量㊁服药种类㊁慢性病自我管理密切相关㊂但目前内在能力的研究人群较为局限,多为社区老年人㊂针对慢性病老年人群的研究较少,且不同慢性病人群间的内在能力差异尚不清晰,今后可对常见慢性病人群的内在能力展开探究,捕捉内在能力较差的类别,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㊂4.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对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水平产生影响㊂有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更易出现内在能力的下降,M a等[16]的研究显示,吸烟㊁饮酒㊁运动量较少的老年人群更易发生内在能力的下降,内在能力的改善应侧重于纠正不良生活相关因素和改善负面社会因素中㊂李春玉等[30]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内在能力水平高的老年人往往采用积极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管理有较高的控制能力㊂此外,研究发现不同饮食模式下老年人群的内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健康饮食模式的老年人内在能力较高㊂H u a n g等[26]对日本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群进行了3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饮食模式与内在能力发展轨迹之间存在关联,水果㊁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饮食模式与内在能力变化呈正相关,而糖和脂肪的饮食模式与内在能力变化呈负相关㊂Y e u n g等[31]对373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饮食模式与内在能力的高低相关,且男性的关联度高于女性㊂可见饮食模式通过摄入营养素的不同使老年人群的营养状况产生差异,是内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㊂但目前生活方式和内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不良生活习惯㊁饮食习惯与内在能力关系的探究,未来需深入探讨不同生活方式对老年人内在能力的作用机制,为内在能力的干预提供切入点㊂5小结与展望内在能力作为一种以功能为中心对老年人进行评估的新概念,是健康老龄化模型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老年人健康与福祉㊁推动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㊂针对老年人内在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未来开展的研究可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构建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检验其信效度,并进一步做实证研究;2)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捕捉内在能力发生明显变化的关键节点及其作用机制;3)进行内在能力的干预性研究,并评价其干预效果,优化内在能力应对策略㊂参考文献:[1]熊大艳,胡明月,冯辉,等.老年人内在能力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6):3575-3580.[2]张洁,沈姞,李晶.老年人内在能力概念解读与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4):524-527.[3] 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W o r l dr e p o r to na g e i n g a n dh e a l t h,2015[D B/O L].[2020-01-12].h t t p://w w w.w h o.i n t/a g e i n g/ p u b l i c a t i o n s/w o r l d r e p o r t-2015.[4]张洁,张丹丹,吴娟,等.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2):4466-4469.[5] C HH E T R I JK,X U E Q L,MA L,e ta l.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a sad e t e r m i n a n t o f p h y s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i no l d e ra d u l t s[J].T h eJ o u r n a lo fN u t r i t i o n,H e a l t h&A g i n g,2021,25(8):1006-1011.㊃476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2N o.4[6] B E L L O N IG,C E S A R I M.F r a i l t y a n d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t w od i s t i n c t b u t re l a t e d c o n s t r u c t s[J].F r o n t i e r s i n M e d i c i n e,2019,6:133.[7] C E S A R IM,A R A U J O D E C A R V A L H O I,AMU T H A V A L L IT H I Y A G A R A J A NJ,e ta l.E v i d e n c e f o r t h ed o m a i n ss u p p o r t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o f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J].T h e J o u r n a l s o fG e r o n t o l o g y S e r i e sA,B i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a n d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2018,73(12): 1653-1660.[8] 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G u i d a n c ef o r p e r s o n-c e n t r e da s s e s s m e n ta n d p a t h w a y si n p r i m a r y c a r e,2019[D B/O L].[2020-01-13].h t t p s://c r e a t i v e c o mm o n s.o r g/l i c e n s e s/b y-n c-s a/3.0/i g o.[9]梁叶田,安兰茹,高亚暄,等.老年人内在能力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19):3481-3484.[10] G I U D I C IK V,D ES O U T O B A R R E T O P,G U E R V I L L E F,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so f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a n dh o m o c y s t e i n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w i t h t h e i m p a i r m e n to f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d o m a i n so v e ra5-y e a rf o l l o w-u p a m o ng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o l d e r a d u l t s a tr i s k o fc o g n i t i v ede c l i n e(MA P TS t u d y)[J].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e r o n t o l o g y,2019,127:110716.[11] L I NSY,WA N GF,Z H E N GJX,e t a l.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d e c l i n e sw i t h e l e v a t e dh o m o c y s t e i n e i n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C h i n e s e o l d e ra d u l t s[J].C l i n i c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A g i n g,2022,17:1057-1068.[12] G I U D I C IK V,D ES O U T OB A R R E T OP,B E A R DJ,e t a l.E f f e c to f l o n g-t e r m o m e g a-3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a n dal i f e s t y l e m u l t i d o m a i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a m o n g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o l d e r a d u l t s:s e c o n d a r y a n a l y s i so far a n d o m i z 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MA P Ts t u d y)[J].M a t u r i t a s,2020,141:39-45. [13] B E A R DJR,J O T H E E S WA R A N A T,C E S A R I M,e ta l.T h e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i na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y o f a g e i n g[J].B M JO p e n,2019,9(11):e026119. [14] G U T I R R E Z-R O B L E D OL M,G A R CÍA-C H A N E S R E,PÉR E Z-Z E P E D A M U.S c r e e n i n g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a n d i t s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a s e c o nd a r y a n a l y s i so f t he M e x i c a nh e a l t ha n da g i n g s t u d y[J].R e v i s t aP a n a m e r i c a n a d e S a l u dP ub l ic a,2021,45:e121.[15] P R I N C E MJ,A C O S T A D,G U E R R A M,e t a l.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a n d i t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sw i t h i n c i d e n t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m o r t a l i t y i n10/66D e m e n t i aR e s e a r c hG r o u p s t u d i e s i nL a t i nA m e r i c a,I n d i a,a n dC h i n a: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c o h o r t s t u d y[J].P L o S M e d i c i n e,2021,18(9):e1003097.[16] MALN,C HH E T R I JK,Z HA N GL,e t a l.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e x a m i n i n g t h e s t a t u sof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d e c l i n e i nc o mm u n i t y-d we l l i n g o l d e r a d u l t s i nC h i n a:p r e v a l e n c e,a s s o c i a t e df a c t o r s 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c l i n i c a lc a r e[J].B M J O p e n,2021,11(1):e043062.[17] L E U N G A Y M,S UJ J,L E EES H,e t a l.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o fo l d e r p e o p l e i nt h ec o mm u n i t y u s i n g WHOi n t e g r a t e dc a r ef o ro l d e r p e o p l e(I C O P E)f r a m e w o r k: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J].B M CG e r i a t r i c s,2022,22(1):304.[18]黄宝丰,罗特丹,姜昕.老年高血压患者内在能力下降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7): 709-712.[19]黎美兰,林月乾,邢孔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在能力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5):583-587.[20] G O N ZÁL E Z-B A U T I S T A E,D ES O U T OB A R R E T OP,A N D R I E US,e t a l.S c r e e n i n gf o r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i m p a i r m e n t sa sm a r k e r so fi n c r e a s e d r i s ko f f r a i l t y a n d d i s a b i l i t y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i n t e g r a t e dc a r e f o r o lde r p e o p l e:s e c o n d a r y a n a l y s i s o fMA P T[J].M a t u r i t a s,2021,150:1-6.[21] B E A R DJR,S IYF,L I UZX,e t a l.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v a l i d a t i o no fa n e w WH O c o n c e p tf o r h e a l t h y a g i n g i n al o n g i t u d i n a lC h i n e s es t u d y[J].T h e J o u r n a l s o f G e r o n t o l o g y S e r i e s A,B i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a n d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22,77(1):94-100.[22] C HA R L E SA,B U C K I N X F,L O C Q U E T M,e ta l.P r e d i c t i o no fa d v e r s eo u t c o m e s i n n u r s i n g h o m e r e s i d e n t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p r o p o s ed b y t he 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J].T h eJ o u r n a l s o f G e r o n t o l o g y S e r i e sA,B i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a n d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20,75(8):1594-1599.[23] Z E N G X K,S H E NSS,X U L Y,e ta l.T h e i m p a c to f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o n ad ve r s e o u t c o m e s i n o l d e r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a o n e-y e a r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J].G e r o n t o l o g y,2021,67(3):267-275.[24]I N Z I T A R IM,PÉR E ZL M,V I L L A-G A R CÍAL,e t a l.C o mm e n to nB l a n c a f o r tA l i a s e t a l.A m u l t i-d o m a i n g r o u p-b a s e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op r o m o t e p h y s i c a la c t i v i t y,h e a l t h y n u t r i t i o n,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e l l b e i n g i no l d e r p e o p l ew i t h l o s s e s i n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A M I C O P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u d y.I n t.J.E n v i r o n.R e s.P u b l i ch e a l t h2021,18,5979[J].I n t JE n v i r o nR e sP u b l i cH e a l t h,2022,19(2):860.[25] HU A N GC H,UM E G A K I H,MA K I N O T,e t a l.E f f e c t o fv a r i o u s e x e r c i s e s o n 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 i n o l d e r a d u l t s w i t h s u b j e c t i v e c o g n i t i v e c o n c e r n s[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M e d i c a lD i r e c t o r sA s s o c i a t i o n,2021,22(4):780-786.[26] HU A N GC H,O K A D A K,MA T S U S H I T A E,e ta l.D i e t a r yp a t t e r n s a n d 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a m o n g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o l d e ra d u l t s:a3-y e a r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N u t r i t i o n,2021,60(6):3303-3313.[27] L I M K Y,L O H C,C H E O N GI F,e t a l.H e a l t h y e a t i n g e n h a n c e s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t h u s p r o m o t i n g f u n c t i o n a l a b i l i t y o f r e t i r e m e n th o m e r e s i d e n t s i nn o r t h e r nT a i w a n[J].N u t r i e n t s,2022,14(11):2225.[28] L USY,L I U Y Q,G U O Y Q,e ta l.N e i g h b o u r h o o d p h y s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n t r i n s i c c a p a c i t y,a n d4-y e a rl a t e-l if ef u n c t i o n a la b i l i t y t r a j e c t o r i e s o fl o w-i n c o m e C h i n e s e o l d e r p o p u l a t i o n:al o n g i t u d i n a ls t u d y w i t ht h e p a r a l l e l p r o c e s s o fl a t e n t g r o w t hc u r v em ode l l i n g[J].E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2021,36:100927.[29]刘硕.社区高龄老人内在能力预测价值与变化轨迹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30]李春玉,唐琳熙,金锦珍,等.社区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及外环境因素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2):22-25.[31] Y E U N GSSY,S I N D,Y U R,e t a l.D i e t a r y p a t t e r n s a n di n t r i n s i cc a p a c i t y i n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o l d e ra d u l t s: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J].T h eJ o u r n a lo fN u t r i t i o n,H e a l t h&A g i n g, 2022,26(2):174-182.(收稿日期:2023-07-15;修回日期:2024-02-06)(本文编辑李进鹏)㊃576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kg;
2002是迄今为止唯一以128个随机对照研究作为循证基
础的营养筛查工具,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 使用的营养筛查工具,其应用更为简单,筛查时间更短。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逐渐增加。随着年龄 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减。对于应激的抵抗力也减低,导 致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目前因营养筛查法繁多且尚
性。Kaiser等[8 J对2032例被调查者进行研究发现,以MNA
评估都存在严重不足。根据文献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临床应用 较多的营养评定方法为微型营养评估(MNA)与NRS
2002。
为评定标准,MNA-SF与MNA具有显著相关性。 5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 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The
鄞 柚 嚣
jaundice[J].Clin
Nutr,2006。25(6):949—954. G,Dupont C,et a1.Geriat—
at-
[4]Olivier Bouillanne。Morineau
Parenteral and Enteral European Society for
MNA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NRS 2002
虽提出时间较短。但因其有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 其适用性与准确性,故推荐NRS 2002为一种有效而简便的f临 床营养筛查工具。
参考文献
Nutrition。ESPEN)提出营养风险概念,
的预测能力,二者的R()C曲线跟MU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O.05),提示NRS 2002与MNA—SF在预测临床结局方 面优于MUST,同时提示NRS 2002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NRS
MNA—SF是Rubenstein等为了简化MNA量表,结合 MNA的结果分析,从MNAl8条项目中筛选出6条相关性强 的条目。包括:(1)BMI<23;(2)最近体质最下降大于1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衰弱综合征(Frlty Syndrome)日益成为医学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衰弱综合征是一种多因素、多维度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生理储备能力的下降,对内外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减弱,易于发生不良健康事件。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评估方法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了解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老年人群中的常见问题,并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健康寿命。

二、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老年衰弱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和生物学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衰弱的发生。

老年衰弱综合征与神经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包括神经元丢失、突触减少等,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运动能力减弱以及平衡感降低。

神经递质的改变也可能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睡眠和食欲等。

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变化也是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渐减少,这可能导致跌倒风险增加、活动能力受限等问题。

同时,骨骼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等问题也可能导致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另外,老年衰弱综合征还与免疫系统的变化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等疾病的侵袭。

慢性炎症等病理过程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衰弱症状。

除了上述变化外,老年衰弱综合征还可能涉及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

例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问题;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进一步加剧衰弱症状。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和生物学过程,这些变化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老年人出现衰弱症状。

老年肺癌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老年肺癌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NanQiaofeng1,SunLi2,TianYingxuan2,HuoShufen2,LuoChengfei3
1Xi'anMedicalCollege,ShaanxiXi'an710021,China;2Department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ShaanxiProvincialPeople'sHospi tal,ShaanxiXi'an710068,China;3DepartmentofCriticalMedicine,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anMedicalCollege,Shaanxi Xi'an710038,China.
【收稿日期】 2019-11-26 【修回日期】 2019-12-12 【作者单位】 1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2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陕西 西安 710068 3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8 【作者简介】 南巧峰(1991-),女,陕 西 西 安 人,硕 士 在 读,主 要 从 事老年医学专业相关疾病的研究及学习。 【通讯作者】 孙莉(1958-),女,陕 西 人,主 任 医 师,主 要 从 事 呼 吸 系统疾病及 老 年 多 系 统、多 脏 器 疾 病 的 研 究 及 诊 治。 E-mail:dyccg@126.com
【Abstract】Lungcancerisalreadyoneofthemostmalignantdiseasesintheelderly.Patientswithadvancedelderly lungcanceroftenhaveproblemssuchasmalnutrition,weakness,multiplemedications,andpsychologicalandpsycho logicalpain.Theseproblemshavebecomeimportantfactorsrestrictingthequalityoflifeofelderlylungcancerpa tients.Geriatricsyndromeand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theelderlyisastrategyandmethodtosolvecommonclin icalproblemsoftheelderly,andisoneofthecoretechnologiesofgeriatricmedicine.Appropriateassessmentmethods caneffectivelyscreenpotentialproblemsinelderlypatients,andreasonableresponsescanimprovetheirqualityof life.Thisarticleintendstodiscusstheapplicationofexistingcomprehensiveassessmentmethodsinelderlypatients withlungcancerandsolutionstotheseproblems,withaviewtoprovidingatheoreticalbasisfortheclinicalmanage mentofelderlypatientswithlungcancerand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 【Keywords】lungcancer,geriatricsyndromes,comprehensivegeriatricassessment,qualityoflife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一、引言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轻度老年认知障碍(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症之间的状态,其特点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轻度受损。

针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评估技术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本文将探讨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的概述1.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的定义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指通过系统性、全面性地评估老年人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获取相关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的内容(1)生物医学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2)心理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访谈等方式,评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因素。

(3)社会功能评估:了解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环境等情况。

三、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 早期发现认知障碍症状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可以对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能力的全面评估。

早期发现轻度认知障碍症状,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2.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所获取的信息,可以为每位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针对患者的记忆受损问题,可以采用记忆训练和辅助工具等方式进行干预;针对患者的情绪问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等服务。

3.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护理人员可以了解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在饮食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营养饮食计划;在生活自理方面,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四、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可以帮助轻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改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第一作者: 孙倩倩( 1986-) ,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A 对老年患者预后影响 CGA 目前是 欧美日等老年化国家老年门诊常规手段,用于筛查多种老年临 床问题。门诊 CGA 均以问卷形式出现。Burns 等〔3〕对 128 个 65 岁以上老年人为期 2 年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以 CGA 为核心 的长期多学科管理,可改善门诊患者健康理念、减少就诊次数、 改善患者 IADL、社会活动能力、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和微小 精神状态评分等。Sumi 等〔4〕在日本京都医院对 309 个门诊病 人应用 CGA 进行评估( 包括认知损害、抑郁症、ADL、听力和视 力的损害的自我评估等) ,其中 2 /3 的病人检出有认知障碍,结 果显示使用 CGA 可以有效发现门诊老年病人感觉机能受损和 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检出也很有效。但一项〔5〕关于老年 门诊病人应用 CGA 的 Meta 分析并未显示其能改善远期生存 率,分析后发现门诊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病人对医 师建议的依从性比较差、医师无法经常、规则了解疗效是可能 的原因,为下一步改进 CGA 在门诊应用提出了研究方向。
2. 2 老年住院患者应用 CGA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在住院患 者中应用 CGA 可能减少老年人短期死亡率,延长其居家生活 时间,减少住院机会,并且改进生理和认知能力,减少住院病人 的直接费用,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住院期间进行了 CGA 评估 的老年病人出院后住疗养院的次数显著降低。为进一步证明 住院老年患者进行 CGA 评估后干预的有效性,545 例急诊住院 患者进行随机分配,试验组给予 CGA 及出院后家庭干预,对照 组则仅给予 CGA 和常规护理。12 个月的随访结束后试验组老 年人功能状态显著提高,住院时间和再次住院率均明显降低, 但长期生存率方面的获益未得证实。由 CGA 收集的信息( 包 括临床信息,认知、功能和营养、共患疾病、多种用药和社会关 系) 计算多维预后指数( MPI) 用来观察老年痴呆病人死亡率, 其中 MPI 值越高死亡率越高。一个一年的回顾性研究〔6〕观察 了 262 个年龄在 65 岁以上的痴呆老年病人死亡率,发现 MPI 值与 1、6、12 个月的死亡率呈正相关。通过 CGA 结果计算的 MPI,可以把住院痴呆老年病人准确地区分为短期死亡危险和 远期死亡危险两个组,这一方法为评估住院痴呆老人的预后提 供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标准。

老年综合评估及其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老年综合评估及其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老年综合评估及其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张孔雁;曹俊杰;程燕【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0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老年综合评估;医学模式;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作者】张孔雁;曹俊杰;程燕【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河北承德06700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9伴随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老龄化时代已悄然而至。

自20世纪70年代起,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普遍现象。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据联合国的调查显示,预计至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将增至20亿,达世界人口总数的22%。

庞大的老年人群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推动了老年医学的发展。

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在老年医学面临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健康观的转变等方面的挑战下应运而生。

CGA是老年医学发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全方位的诊断过程,分别从老年群体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功能状态、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老年人群所具有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以制订个体化的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照护计划与长期随访措施,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1-2]。

根据老年健康观及其标准、老年疾病的特点对老年人群进行CGA,可以发现老年人群隐匿的多种临床问题,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而CGA成为老年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CGA是20世纪30年代末由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医院的Marjory Warren首先应用于临床实践中[3]。

通过CGA系统评估,分辨出能从中获益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能够出院回家,由此,CGA在临床诊疗中的有效性得到初步体现。

老年综合评估概论

老年综合评估概论

医疗机构 社保部门 患 者


评估对象
适宜对象
具有康复潜力的虚弱老年人
①≥75-80岁,有心身疾病老年人 ②入住医疗,养老机构老年人 ③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老年人
从CGA获益最多
不适宜对象
严重疾病(ICU,疾病晚期,重度痴呆,ADL依赖者)
无法从CGA中获益
健康和少病老年人(重点是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
发展史
国外
1. 老年综合评估(CGA)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一家大型慢性病 医院,当时是指一个由多学科团队共同诊断的过程,它评估老年人的 医疗、心理、功能等多方面,并提出一个综合的、 协调的治疗和长期 随访计划 2. 这种评估形式很快在医院及社区得到推广普及,成为国外老年医疗 和老年保健管理领域的重要手段 3. 在欧美国家,为了推动老年健康管理的发展,建立了老年综合评估 的基础数据库(MDS)和 interRAI 数据库等作为研究的支撑
老年综合评估概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张孟喜
CGA概念 CGA内容 CGA程序
背景
躯体问题(多种慢病,老年综合征,功能损害,多药合用) 老年人 心理问题(抑郁,痴呆) 社会问题(独居,社会支持低下,受虐) 三者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老年人 健康状况,也增加 了诊疗难度
一套更全面的评估方法(CGA) 发现老年人所有潜在问题
送餐服务,代购物品等
(二)移动/平衡能力
临床功能评估 内容: 老年人活动能力(移动,步态,平衡) 程序: 筛查问题 初筛试验 跌倒风险 进一步检查
步态不稳定和跌倒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每年1/3居家老年人和1/2养老院老年人发生跌倒,10-25%后果严重 跌倒可导致骨折,软组织或脑损伤和死亡
老年人慢性致残第三大原因 >70%是老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综合评估的概念、临床应用及进展老年综合评估( CGA) 是近年来新兴的老年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全面收集关于老人躯体、精神疾病和社会需求的信息,通过改善和维护老人自我照顾能力,使老人长期在社区或居家生活获得最高的幸福和满足感。

CGA已经成为老年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据此提出维持或改善功能状态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或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CGA 的概念、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CGA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的发生,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加之各种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的发生,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甚至致残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 是老年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全面收集关于老人躯体、精神疾病和社会需求的信息,通过改善和维护老人自我照顾能力,使老人长期在社区或居家生活获得最高的幸福和满足感。

它与一般的专科评估显著不同的特点在于: ①以改善并维持自我生活照顾能力为最终目的; ②通常需要多个临床学科医师参与; ③评估的主要内容为筛查影响老人疾病预后和增加死亡率的老年综合征。

自我照顾能力是老年人独立生活,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本保证。

增龄带来的身体功能退化,以及复杂的临床疾病背景是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时,通过应用CGA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找出老年人潜在的多种临床问题,因而CGA 成为老年医学研究、教学与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

CGA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国内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患者及家属群体中,CGA的知晓率还不普及,熟练应用更较少。

本文将就CGA 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CGA 的对象和主要内容:CGA的目标人群:有多种慢性疾病,多种老年问题或老年综合征,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能通过CGA和干预而获益的衰弱老年患者;而健康老人或严重疾病的患者(如疾病晚期、严重痴呆、完全功能丧失)不适合做CGA。

CGA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的医疗评估、躯体功能评估、认知和心理功能评估,以及社会/环境因素评估四个方面[2]。

通过文献检索,国外对CGA的研究有着大量的文献报道涉及方面众多,而国内则只有3篇文章应用了CGA进行评估,可见CGA在我国的应用正处在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领域等着临床医师去发掘。

2 CGA 的临床应用进展CGA 临床应用数十年来,已产生了丰富的临床证据,针对自我照顾能力不同的老年人群,具有不同的效果。

Warren 第一个在大型综合性慢病医院中使用CGA,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通过干预,使大部分长期住院的患者得以出院。

CGA 的有效性由此得到初步证实。

由于内容繁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但如仅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虚弱老年患者进行CGA,则获益最多。

因此目前CGA 的主要评估对象限制在衰弱老年患者中。

虽然不同的临床医疗机构间内容略有不同,但主要评估的内容基本一致。

目前尚没有全球标准化CGA的相关共识或指南。

2. 1 老年患者应用CGA对疾病诊断的影响CGA 目前是欧美日等老年化国家老年门诊常规手段,用于筛查多种老年临床问题。

门诊CGA均以问卷形式出现。

Sumi等[3]在日本京都医院对309 个门诊病人应用CGA 进行评估( 包括认知损害、抑郁症、ADL、听力和视力的损害的自我评估等) ,其中2 /3 的病人检出有认知障碍,结果显示使用CGA 可以有效发现门诊老年病人感觉机能受损和抑郁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检出也很有效。

在社区进行CGA 可以充分利用、协调社区内的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保健需求,减少医疗费用、改善并维持老年人健康功能水平。

CGA 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社区老人老年综合征( 包括痴呆、抑郁症、谵妄、失眠、尿失禁、跌倒、骨质疏松、语言障碍、功能依赖、忽视和虐待、持续性眩晕和视力障碍等) 的发病情况,提高老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eiji 等[4]比较韩国洪川238名60 岁以上老年人和日本京都411名65岁以上老年人。

与日本老年人相比,韩国老人ADL无差别外,但IADLs相对较差; 抑郁症患病率相对较高; QOL分值低; 糖耐量降低更普遍; 作者认为这些差异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

CGA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评估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急诊工作中也是如此,但是CGA的评估是一个非常费时的程序。

一种改良的CGA被瑞士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们发明出来,他们就CGA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在他们的临床工作中反复证实:改良的CGA可以帮助鉴别高风险的患者,使急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诊疗措施及改善从急诊出院患者的预后,而不仅仅只是看到患者的年龄这么简单的评估[5]。

2.2 老年患者应用CGA对疾病治疗决策的影响Harari 等[6]为了评估老年急症住院病人用CGA 与老年干预之间的作用。

对95 名70 岁以上的急症住院老年病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根据CGA 筛选结果分别分配到老年病房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显示CGA 对老年急症住院患者的筛选可导致早期的老年病学干预,改善临床疗效。

但CGA 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的方式( 由医护或患者自答问卷) ,适宜人群( 急性期患者是否适宜) ,远期效益( 延长居家生活时间,降低住院日及再入院率)等方面目前均缺乏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

对各级养老机构、综合医院老年病房而言,CGA 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多器官功能的评估,发现潜在的临床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功能状态将老人进行分级管理,将功能状态相对良好老人的主要医疗场所设定为社区,从而降低他们在综合性医院的医疗费用,减少老年人院内感染的机会。

近年来CGA在肿瘤方面的应用成为其在临床研究的热点。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造成了治疗决策的困难,来自法国的一项研究[7]包括了2007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份为期两年的161名患者(57名男性,中位年龄82.4岁)接受了老年医学家的全面评估。

大多数患者(134/161)进行了一线治疗,其中86人出现了转移(53%);75例患者出现了严重治疗并发症(CIRS-G标准3-4级),日常生活功能缺失在52名患者中出现,43名患者伴有认知障碍;营养不良在104(65%)人中出现,39人抑郁。

在肿瘤学家的眼中,仅仅29人治疗不需调整,而79名患者(49%)由于老年病学家的参与而更改了治疗方案,包括延缓治疗时机和降低治疗强度。

事实证明,更改治疗方案者有更低的治疗副作用(23/34, p<0.01)和ADL减低情况(19/34, 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在这项研究中CGA确实影响了肿瘤患者的治疗决策。

同样是来自法国的关于肿瘤患者治疗决策的更大样本的研究也提示了相似的结果:ADL评分和营养不良状态为代表的CGA影响了多数患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

[8]来自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提示医学家们正在使用CGA对老年患者的多重用药进行干预[9]。

老年患者因为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所使用的药物种类也是很多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上升。

该项研究已经显示CGA可以有效的降低处方药的种类及停止使用不必要的、不适宜的药物;同时帮助老年病学家们确定优先需要治疗的疾病种类和优先选择的药物,获得较好的药理学效果,在决策的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2.3老年患者应用CGA对预后的影响Burns 等[10]对128个65岁以上老年人为期2年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以CGA 为核心的长期多学科管理,可改善门诊患者健康理念、减少就诊次数、改善患者IADL、社会活动能力、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和微小精神状态评分等。

一个一年的回顾性研究[11]观察了262个年龄在65 岁以上的痴呆老年病人死亡率,发现MPI值与1、6、12个月的死亡率呈正相关。

通过CGA 结果计算的MPI,可以把住院痴呆老年病人准确地区分为短期死亡危险和远期死亡危险两个组,这一方法为评估住院痴呆老人的预后提供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标准。

上述证据均来自长期住院慢性病患者。

但综合性医院的大部分老年患者处于急性期,为进一步探索CGA 在缩短住院时间、恢复老年人功能状态方面的优势,目前老年病学家正在尝试如何对急性期的老年患者用CGA 进行干预。

一项芬兰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显示:781名年龄在75岁以上患者群伴有运动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疼痛性疾病),其中实验组404人对照组377人,他们分别来自研究中心、社区和医疗辅助机构。

应用CGA干预后随访2年,分别在随访1年和2年时进行运动能力的评估。

结果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显著差别。

提示我们,整体评估和个体化的干预措施确实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推动高龄患者的健康,减缓高龄患者的失能进程[12]。

2.4 CGA 与其他疾病转归Pilotto 等[13,14]分别统计了CGA与老年消化道出血( 36 名65 岁以上) 和慢性心衰患者( 376 名65 岁以上) 预后的关系,发现在CGA 的基础上计算出MPI( MPI) 值( 有8 个方面,包括63 个条目,预测患者在1 年内的死亡率) 越高,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病人2 年死亡率越高; 心衰病人的短期死亡率越高。

3.我国CGA应用现状我国应用CGA尚在起步阶段,只有华西医科大学的几篇文献报道,分别集中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干预中。

蒙张敏[15]等医师应用CGA筛查75岁以上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老年综合征的情况,并观察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老年综合征、血糖、低血糖事件、治疗满意度等的影响。

应用老年综合评估中的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程生活能力、简易智能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微型营养评定法,分别评估2005年12月~2009年12月老年门诊及病房住院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状态、情绪障碍和营养状态,对其合并功能障碍、痴呆、抑郁、营养障碍、伤害性跌倒等老年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筛选至少合并一种老年综合征和一个其他合并疾病,血糖控制差、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进行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的降糖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了解对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低血糖事件、治疗满意度的影响,并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上述老年综合征的影响。

结果显示132例老年门诊及病房住院的75岁以上T2DM患者功能障碍者高达50.0%(66例),罹患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内的痴呆比例为39.4%(52例);合并抑郁症28.0%(37例);营养失衡30.0%(39例)。

33例患者符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纳入标准,经过2年的随访发现,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适当降低HbA1c水平时,不增加老年综合征的患病率,但可以减少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的次数,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由1.58次/例降为0.81次/例),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