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六)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六)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六) Word版含解析

主观题规范练(六)

1.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三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晋京,是皇上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

——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的具体活动。(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6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得出盐业历史悠久,据材料一“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得出水运交通发达,据材料一“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得出注重城市建设,据材料二“积极倡办公益事业”得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据材料二“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得出提高扬州文化底蕴。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得出政府的重视,民众的推动,盐商的喜好;第二小问,归纳材料三主旨得出促进扬州文化繁荣和发展,改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得出阻碍社会经济的转型。

答案:(1)背景: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

(2)活动:注重城市建设,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高扬州文化底蕴。

(3)原因:政府的重视,民众的推动,盐商的喜好。

影响:促进扬州文化繁荣和发展,改善社会风尚,阻碍社会经济的转型。

2.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洋务始末》卷二五

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戊戌维新勃起于甲午战败之后。实由同、光变法运动孕育发展而成。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至戊戌则兼欲师用西洋之政教。盖西学传播,得译书、留学、报馆、学校之助而渐深入普及。当时士大夫之世界知识既较丰于同治诸公,其政治思想亦更合乎近代之标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认为中国“火器万不能及”的原因,概括他提出的自强主张。(3分)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则或专设一科取士”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可知,此时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已经承认西方政制的先进性;根据材料二“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知,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第(3)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论证的观点,即题序中陈旭麓关于“中体西用”的论述;然后根据题序中观点的三个层次,结合三段材料的关键信息,以及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戊戌变法及其影响的相关内容,寻找相关论据。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层次的论据必须与相关观点一一对应,这样才能体现

史论结合。同时,要注意表述准确、流畅,逻辑清楚。

答案:(1)原因:中国制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

主张: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

(2)说明:承认西方政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

(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没有描绘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就像以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他最早注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

——摘编自[美]布鲁、格兰特《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据材料一,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宣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将如何实现?(7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价值。(4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可避免

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得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从而破坏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得出没有阶级对立,据材料二“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得出每一个人得到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得出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据材料二“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得出实现生产国有化,据材料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得出发展生产力,据材料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得出消灭阶级。第(3)问,据材料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得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二“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得出保障工人权利,据材料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得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从而破坏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2)未来社会的样子:没有阶级对立,每一个人得到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生产国有化,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

(3)价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得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于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分析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很难‘移风易俗’”“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期于混一’的壮志”可以得出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来分析,从材料一中对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的忧虑可以看出他关注鲜卑族的长远利益;从材料二中与陆叡提到的迁都洛阳让鲜卑人“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中原地区汉文化的先进性。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可知,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第二小问,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答案:(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

主要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位颇具争议的杰出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摘自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并由此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

原则。(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依据教材知识归纳、概括,可以从拿破仑个人因素、法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等角度思考;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评价历史人物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结合时代条件等。

答案:(1)原因:拿破仑个人性格孤僻、好胜;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大革命后,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稳定法国政局;拿破仑通过战争树立威信,进而把他推到权力的巅峰。

说明: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他编撰的《民法典》,集中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革命的成果,也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

(2)雨果从法国大革命摧毁欧洲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拿破仑的战争。

认识: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时代条件全面评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精】江苏小高考历史题目及答案

分数段: A:90-100 B:75-89 C:60-74 D:0-59 —————————————————————— 题目分值: 全卷100分 选择、判断2分/题 材料2题共19分,问答11分 —————————————————————— 一、选择题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 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 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 明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 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右图所示城市状况 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 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江苏省小高考历史 真题分类专题五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

专题五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10)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 答案:A 2. (2008?江苏?10)对右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 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答案:C。 3.(2009?江苏?21)右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 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 ①习惯法②成文法③公民法③万民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2010?江苏?22)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 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答案:B。 5.(2012?江苏?21)“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答案:B 6.(2013?江苏?21)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C.波及到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答案:A。

二.判断题: 7.(2009?江苏?34)下列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正确评述。 答案:A。 三.材料题: 无。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小论文题专项练(二)

小论文题专项练(二) (建议用时:20分钟) 1.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就民族意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 潮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 2.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

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文档

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 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读】家谱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宗族世系繁衍的图书体裁,根据关键 词“《包氏家谱》”,可知答案为C。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 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解读】“兼爱”、“非攻”、“尚贤”和“节用”是墨家学派的主张,故选 择B。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方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 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解读】邮票是蕴藏丰富信息的有效历史资源,根据牛郎放牛、织女织布的画 面,可知A项正确。

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 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读】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知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C正 确。 5.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解读】抓住关键词“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可联系到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欧从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A正确。 6.《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 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7.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 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 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 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江苏小高考历史复习技巧精编WORD版

江苏小高考历史复习技巧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历史学科 1、历史是一门记忆、理解并重的学科,理解比记忆还要重要。学好历史,要树立好时空观,建立事件内部与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 2、①不认真做好课内工作,包括听课、默写。先看几个例子: 第二题:“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建立官方哲学体系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这道题是历史测评上面的原题,练习册给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已经订正了这个错误,却仍然会有人错。 第32题(判断题):清朝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产生,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阶段。() 第33题(判断题):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出现。()这两道题(其实不止)都是上课默写过的,如果好好对待默写,认真订正,这些基础知识是不可能发生错误的。 所以说,课堂的学习非常重要,老师不仅会给我们一个整体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知识,还会提醒我们一些易错点和一些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到的点。 ②过于依赖小册子(要点梳理),忽视历史教材

第34题(判断题):“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下发的小册子上这样写:“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如果仅仅看了小册子,这道题就很容易答错。但实际上这是书上这一课“本课要旨”中的原话。小册子是最重要的知识点的梳理,而书上还有一些细节,也是同样需要关注的。 ③只记忆不思考,没有把有联系的知识进行整合 如果历史只是死记硬背,那是行不通的。这次的考试中,也有好多题都是对材料(图表、史书、名言等等)的分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至于整合知识,也就是之前的树立时空观。脑中最好要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轴,很多历史事件都是有紧密联系的。 3、①背诵前先过书!先过书!先过书! 每到历史考试之前,我都会把历史书大略看一遍,包括本课要旨、学思之窗(这部分会有选择性地看)等等。所以建议大家在背诵之前,可以先把书完整过一遍,这样的话会有一个整体的框架,从而使背诵更加轻松,也会在无意中记住一些小细节,考试的时候会出现“这道题书上好像有原话”的奇异的感觉 ②建议大家背诵知识点时更加着眼于书本。 历史学科的知识虽然有一个大体框架,零碎的知识点如时间、人名、着作等等还是很多的,因此背书的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也不是否定小册子的作用,小册子可以给我们查漏补缺的机会,上面的知识也是考试的重点。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版二轮习题:选择题综合训练1

训练1 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某史学家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即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答案 D “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 上的权力,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 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 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D项符合题意。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到了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这一变化说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故选B项。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无法体现宗法血缘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并未出现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无法体现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 3.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10 江苏卷第22题类型

训练10 江苏卷第22题类型 1.(2018·南京、盐城高三二模)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答案(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 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 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 (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 阐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 2.(2018·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东方落后地区的影响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

江苏省小高考历史 真题分类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专题十八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30)20世纪初提出的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著名理论被称为 A.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答案:C 2. (2008?江苏?28)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海王星的发现与下列哪一理论有关?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答案:B。 3. (2008?江苏?29)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晚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答案:C。 4.(2009?江苏?25)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5.(2010?江苏?25)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B。 6.(2011?江苏?25)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 A.有线电报 B.电话 C.无线电报 D.信件传递 答案:C。 7.(2011?江苏?26)2010年,瑞典皇家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称他们通过实验表明石墨烯具备非凡的特质,这些特质来自不同寻常的量子物理学世界。而在20世纪初,量子论刚诞生和发展之时在该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达尔文 答案:C。 8.(2013?江苏?24)科学家拉格朗日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 答案:B。 9.(2013?江苏?25)“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版块“中国近现代史”作业(江苏专用)

“中国近现代史”专练(一)~(三) “中国近现代史”专练(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1.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这一特权是() A.租界特权B.关税自主权 C.领事裁判权D.最惠国待遇 解析:选C租界特权过于宽泛,不符合这一具体特权地位的描述,故A项错误;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但并非“居于中心地位”,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是外国列强向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行使其他各种特权的重要保障,它构成每一条约的基础,贯穿于每一条约的条款中,“居于中心地位”,故C项正确;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互相援引,扩大侵略权益,但并非“居于中心地位”,故D 项错误。 2.中国社科院马勇在《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中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 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 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西方资本涌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可知,作者认为西方资本涌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3.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D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领导的,不可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A项错误;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全).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4年未考):[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 1变迁:夏、商、周(东周、西周分为两个时期)更替,合称三代。 2.周:西周(BC1046- BC 770); 东周(BC770- BC221):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二)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11-13年连续考查): 1.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目的:为了扩大和巩固统治。 2)基本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义务:为周天子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秩序。) 5)影响: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统治(积极); 随着诸侯实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 1)内容:按血缘关系的秦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注意:大宗与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级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 3)意义: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3年新增考点):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考点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了解秦朝的统一(4年未考) 1.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 朝——秦王朝。(★巧记:“喊赵薇去演戏”) 2.秦统一的原因:①经济: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②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③个人: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特点及秦的中央官制机构(10、12年考查) 1.“始皇帝”1)来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德超过“三皇五帝”。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特点:①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制”“诏”“玉玺”等词) ②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 ③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3)本质:君主专制。 (★两千多年皇帝制度:前221年,秦始皇;1912年,宣统帝溥仪) 3.秦的中央官制机构——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及其职能: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行政权,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②太尉:主管军事(是虚职,无实权) ③御史大夫: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编|常规大题专项练 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1.中国古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很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摘自《中华文化史》(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经济主张并分析其依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民贫困的原因。 (3)材料三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 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应该看到,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热衷于强化皇权的雍正帝对此知之甚悉,故他反复强调“我

江苏省小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一二)知识点.资料

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变化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 3.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保持在较低水平,其中德国和俄罗斯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4.人口自然增长的原因:①文化教育②社会保障体系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7%以上为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1.5%)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1%即10‰为界)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4.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相关。 5.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型。从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6.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发展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的迁移 1.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类型:①国际人口迁移②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年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原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4.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之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80年代后,受到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 流向: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到沿海 吸引人口迁移的原因:①经济水平高②就业机会多③医疗教育生活条件好④基础设施完备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②经济因素③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原因:新

高二小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清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周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1.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正确的是 ( ) A.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结束了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2.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 D.《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3.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4.右图是某年台湾海峡两岸离散兄妹在大陆相见的场面。下列说法不 准确的是 ( ) A 他们离散了至少有38年 B.这个场面可能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 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 D 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选择题题型专练(二)说明、表明类 Word版含解析

(二)说明、表明类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19·宿迁三模)北宫锜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 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2.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3.汉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内以稳固统治,激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帝国管理贵族、官吏、庶民的封君食邑赐爵制。这从侧面说明了() A.中央集权统治遭到了削弱 B.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 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D.一般官员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 4.(2019·连云港二模) 朝代 南方北方 人口 (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 例(%) 人口 (万户) 占全国 户口数 比例(%) 西汉21 19.8 998.6 80.2 唐朝392 43.2 514.9 56.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7.1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 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 5.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 000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考点第12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第12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1.(2019江苏苏锡常镇3月)有学者说:“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伽利略非常注重实验测量 B.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伽利略有着众多科学发现 答案 C 材料“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指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C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工匠传统,排除;B项只体现了学者传统,排除;材料未体现伽利略众多的科学发现,排除D项。 2.恩格斯评价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科研成就时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该科学家的科研成就( ) A.准确概括了宇宙运动的规律 B.促成了天文学的彻底变革 C.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D.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答案 B 本题考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说明恩格斯认为这一研究成果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与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相吻合。日心说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界根本性的革命,故B项正确。 3.(2019江苏扬州1月)“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释。这确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的影响超出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范围。”“它”的问世( )

2018江苏地理小高考试卷(附标准答案)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8年2月2日15时51 分,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 号”在酒泉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图1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 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卫星发射升空吋,巴黎(东一区)吋间为 A.1日8时51分 B.2日8时51分 C.2日22时51分 D.3日22时51分 2.卫星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图I中的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华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图2为“华山陡崖景观图”,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组成华山的岩石类型为图3中的 A.甲 B.乙 C. 丙 D.丁 4.图2中陡坡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断层 B.褶皱 C. 背料 D.向斜 图4为“2018年3月1日和3月3日0时欧洲西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5.3月3日0时,控制格陵兰岛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6.3月1日到3日,英国的天气变化过程是 A.气压升高,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B.气压下降,风速减小 C.气压升高,晴天转为雨雪天气 D.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变率是用来表示降水量变化程度的统计指标。图5为“世界年平均降水变率图”。读图回答7~8题。 7.世界年平均降水变率的分布规律总体表现为 A.变率大的地区是热带地区 B.变率大的地区海拔较低 C.纬度高的地区变率均较小 D.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变率较小 8.下列四地年平均降水变率特征与其成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丁两地均较小——受信风影响 B.甲地较小、丙地较大——受季风影响大 C.乙地较大、丁地较小——受寒流影响 D.乙、丙两地均较大——受海洋影响小 图6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10. 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A.提高入海污水量比例 B.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D.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 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方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 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 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6.《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 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7.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 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 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0.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1.“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国民大革命是一次人民的大革命。广大群众、工人农民广泛参与,1925年以后是国民革命兴起到高潮的时期,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故A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故B错误;红色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之后,故D错误。 2.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经济主义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答案 A 解析商业管制背后反映的是官营垄断,进行官营垄断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这种政策能够因循沿袭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 3.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年比1952年增长110%,1956年比1952年增长269%。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 答案 D 解析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 4.(2018·镇江联考)1976年,巴尔出任法国总理并作出规定,冻结物价三个月,在1977年4月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据此判断,巴尔出台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 A.克服盲目竞争的危害B.应对经济“滞胀”局面 C.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D.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冻结物价”的措施,说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不提高公用事业费用”说明当时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滞胀”问题出现的原因可知,巴尔出台这规定是为了应对经济“滞胀”的局面,故B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

专题十八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非选择题(共40分) 1.(2019江苏南京学情)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勠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和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4分) 答案(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1分) 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2分) (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3分) (3)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3分)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