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
会宁县旅游景点

会宁县旅游景点
会宁县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一些会宁县的旅游景点:
1. 会宁古城:会宁古城位于会宁县城中心,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城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古老的建筑、街道和文化遗迹。
2. 宁县青洛古城:位于宁县境内的青洛古城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遗址。
这里保存着古代城墙、城门、街道等遗迹,是了解会宁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3. 白壁寨:位于会宁县东南部的白壁寨是一个以气势恢宏的巨型石壁为特色的自然景观。
这片石壁高达100余米,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形状独特,令人惊叹。
4. 黄河峡谷:位于会宁县境内的黄河峡谷是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第一峡谷”。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黄河,欣赏峡谷两岸的奇特地貌和美丽风景。
5. 西峰山:西峰山是会宁县的一座知名山脉,被誉为“中华第一秀山”。
这里山势雄伟,景色优美,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西峰石窟、百尺崖、八仙洞等。
除了以上景点,会宁县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如江口镇、关山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都值得游客去一游。
会宁会师精神内容

会宁会师精神内容
会宁会师精神是指在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支撑着他们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会师。
2. 顽强的战斗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与敌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他们不畏强敌,奋勇作战,展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
3. 紧密的团结和协作:红军各方面军在长征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这种紧密的团结和协作精神是会宁会师成功的重要保障。
4. 无私的奉献精神:红军战士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
5. 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着严峻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但他们仍然坚持艰苦奋斗,克服困难。
这种精神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总之,会宁会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会宁会师问答题

会宁会师问答题【原创版】目录一、会宁会师的背景和意义二、会宁会师的主要参与者三、会宁会师的历史影响四、会宁会师的纪念活动正文一、会宁会师的背景和意义会宁会师,是指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的历史事件。
这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和跋涉,牺牲了大量的战士。
会宁会师的成功,使得红军主力得以保存,并为今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会宁会师的主要参与者会宁会师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红军一方面军由朱德、周恩来等领导,红军二方面军由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红军四方面军由徐向前、陈毅等领导。
在会师过程中,各位领导人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保证了会师的顺利进行。
三、会宁会师的历史影响会宁会师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会师成功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使得红军三大主力得以会合,共同开展抗日战争。
其次,会宁会师为今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最后,会宁会师展现了红军战士顽强拼搏、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会宁会师的纪念活动为了纪念会宁会师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我国在会宁县建立了会宁会师纪念馆,展示了会师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每年都会在会宁县举行会宁会师纪念活动,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
综上所述,会宁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为今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会宁会师的故事

红军会宁会师的故事摘要:一、红军会宁会师的背景二、会宁会师的经过三、会宁会师的历史意义四、会师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正文:红军会宁会师,是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情。
它发生在1936年10月,标志着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也为长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会宁会师的背景源于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跨越了雪山草地,走进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此时,东北抗日联军也在苦苦挣扎,红军主力亟需会师,共同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
会宁会师的经过颇具传奇色彩。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先期到达会宁地区。
随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也陆续抵达会宁。
在会师过程中,红军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互致问候,互相交流长征的经验和感受。
会师后,红军士气大振,为今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宁会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其次,它会师加强了红军内部的团结,为今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最后,它会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我国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会师精神是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它包含着坚定的信仰、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力量和敢于胜利的勇气。
今天,我们会师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总之,红军会宁会师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辉煌历程,传承着宝贵的会师精神。
会宁会师楼纪念馆讲解

会宁会师楼纪念馆讲解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会宁会师楼纪念馆呀。
一到会宁会师楼纪念馆,那股浓浓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会宁这个地方可不得了呢,它就像一本大大的历史书。
会宁会师楼看起来特别雄伟。
那楼就高高地立在那儿,墙是那种很厚实的感觉。
你去摸一摸那墙,冰冰凉凉的,就好像能摸到当年红军战士们的坚毅呢。
走进纪念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东西在给我们讲红军会师的故事。
有一些很旧很旧的衣服,那些衣服上都有补丁,补丁一个接着一个。
你想啊,红军战士们穿着这样的衣服,走了那么多路,吃了那么多苦。
他们不怕冷,不怕累,就是为了能胜利会师。
还有一些红军战士们用过的枪。
那些枪啊,虽然看起来没有我们现在的枪那么先进,可是在当时,就是靠着这些枪,红军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就像有一次战斗,敌人很多很多,像一群饿狼一样扑过来。
红军战士们拿着这些枪,紧紧地守住阵地,子弹打完了就用大刀,用长矛,最后成功把敌人打跑了。
纪念馆里还有一些画,画着红军战士们会师时的场景。
战士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喜悦。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有的走了很远很远的山路,有的渡过了好多条大河。
就像有一支队伍,他们要过雪山,那雪山可高啦,雪深得能把人整个儿埋住。
战士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有的战士实在太累了,就永远留在了雪山上。
可是剩下的战士们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前进,就是为了能到会宁会师。
在纪念馆里,我们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士们的欢呼声,能看到他们紧紧握手、拥抱的画面。
这会师啊,可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
它就像一股强大的力量,让红军变得更强大。
从那以后,红军战士们更加团结,就像握紧的拳头一样,更有力量去打击敌人了。
会宁会师楼纪念馆里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忘记红军战士们的付出,要像他们一样勇敢、坚强,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呢。
会宁研学旅游方案

会宁研学旅游方案会宁是甘肃省定西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之间。
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研学旅游的绝佳选择。
接下来,我们为您推荐一份精彩的会宁研学旅游方案,带您探索这座神奇的城市。
一、行程概览第一天:到达会宁,(酒店入住)第二天:参观会宁古城第三天:游览“会宁一号”瓷器厂第四天:前往石泉县,参观鸳鸯洞、华山天文台、石泉民俗文化村第五天:游览曾家山母亲河漂流,参观弯道45度的“铁克隆”山体二、详细行程安排第一天:到达会宁大多数旅客都会先到达兰州机场,然后前往会宁。
在到达会宁之后,直接前往酒店休息,为明天的旅程做好准备。
第二天:参观会宁古城会宁古城是会宁历史文化的见证,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早餐后,前往会宁古城,参观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池。
您可以在城墙上走走,感受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城墙的设计和文化特点。
在城内,还可以参观文庙、钟楼、鼓楼等古代建筑,深入了解会宁的历史与文化。
午餐后,您可以前往会宁市区,逛逛有着浓厚民俗风情的传统市集,感受会宁的民间文化气息。
如果您喜欢购物,这里的地方特色小吃和土特产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第三天:游览“会宁一号”瓷器厂会宁是中国的陶瓷之乡,这里拥有千余年的陶瓷制造历史,被誉为“中国陶瓷之乡”。
其中,“会宁一号”瓷器厂是会宁肯定要去的地方之一。
早餐后,前往“会宁一号”瓷器厂,感受优秀的现代化瓷器生产流程,了解陶瓷的历史、文化和技艺。
在厂区内,还可以参观综合陈列馆和现代化工艺厂房,亲手制作“会宁一号”瓷器,并带回家作为纪念。
午餐后,可以在当地特色的餐馆品尝到道地的风味美食,如马肉面、牛羊肉串、清真面馆等。
第四天:前往石泉县石泉县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县,距离会宁不远,约为70公里左右。
在这里,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早餐后,前往石泉县,途中欣赏秦岭山区的风光,感受天然的美丽景色。
会宁会师不怕牺牲的故事

会宁会师不怕牺牲的故事
会宁会师是指中国革命中红军主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部队
与陕甘边根据地的红军会合的历史事件。
这个故事充满了牺牲、坚韧和坚定的信念。
在长征途中,中国红军经历了艰苦的山川和极端恶劣的天
气条件。
他们遭受了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严重打击,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陷入了许多困境。
然而,他们不惧困难,用自己的牺牲和坚持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
会宁会师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10月。
当时,红军主力军
团北上,与陕甘边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共同向西北进军,继续争取革命胜利。
这次会师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调整和新的军事计划的开始。
会宁会师之前,红军遭受了巨大的困扰:遭到日军和国民
党军队的严厉打击,长征途中损失了大量的战士和文职工作人员。
但红军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只有通过团结和坚定的毅力才能战胜敌人。
会宁会师后,红军继续西进,展开了一系列战略行动和战役。
他们在西北地区与敌军激战,最终成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宁会师不仅代表了中国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也代表了
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无私奉献。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在牺牲和坚持中追求目标,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会宁会师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红军的
牺牲和奉献精神,坚定我们自身的信念和追求。
只有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公正的世界。
会宁会师的意义

会宁会师的意义会宁会师,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在陕北会宁镇会师的历史事件。
这次会师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具有深远的政治、军事和历史意义。
首先,会宁会师的意义在于打响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序幕。
这次会师是解放战争中一系列重大胜利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对国共两党之间的军事竞争的决定性胜利。
通过会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向国内外宣示了他们已经有能力夺取最终胜利的决心和实力。
其次,会宁会师的意义在于凝聚起了全国人民对解放事业的支持。
会宁会师不仅创造了一个政治转折点,也鼓舞了全国范围内人民的斗志。
这次会师的成功使解放军成为全国人民对抗压迫和剥削的希望和力量的象征,为解放战争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会宁会师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此次会师将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进行了有机结合,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这次会师后,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歼灭战斗取得了更多的胜利,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会宁会师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师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坚定、果断的领导,将解放事业引向胜利的彼岸,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条件。
这次会师也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其他重大事件奠定了基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在总结会宁会师的意义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次会师的启示。
会宁会师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领导,团结一心,不断提高军事能力,才能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次会师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解放军的英勇战斗,在今天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会宁会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重要战略胜利,具有深远的政治、军事和历史意义。
这次会师不仅宣示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凝聚了全国人民对解放事业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第5调研组)发展红色旅游,是凝练特色文化,打造城市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近期根据白银市委党校的教学安排,第20期县级干部进修班第5调研组的8位学员就会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 9月16日至21日)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通过参加“甘肃.会宁第三届红色旅游节”、走访会宁县委宣传部、节会筹备领导小组、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会宁县文化局、旅游局和教育局,走访有关专家人士和相关领导,开座谈会以及长征景园、会师旧址等实地的考察和参加红色旅游节博士论坛会等形式,听取专家人士对会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下面,我们就本次调研情况进行归纳梳理,对会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会宁县的基本情况会宁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人口58.8万,有汉、回、蒙、满、东乡、藏等6个民族,全县辖28个乡镇。
会宁区位优势明显,境内312国道、靖天公路和正在修建的平定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将会宁融入了兰州一小时经济圈;省道309线横穿东西、207线横穿南北,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将使会宁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了显现。
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境内有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及古城遗址和以汉墓群为代表的古人类墓葬等历史古迹,历史文化资源悠久。
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大转折。
因此,红军会师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5万多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的2000多人、博士学位的500多人,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
会宁是绿色产业基地,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
二、会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1、会宁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是长征中的重大事件,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征史上的丰碑。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四大聚集点”(瑞金是出发点、遵义是转折点、会宁是会合点、延安是落脚点)之一的会宁,从此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会宁与瑞金、遵义、延安等革命老区同列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
如今,以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大学、会师门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和会师纪念塔、会师陈列馆、将帅碑林等为主体的“会师园”和“长征胜利景园”,已经成为追忆红色岁月,继承、发扬长征精神的红色旅游圣地。
中办、国办制定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会宁会师地是被列入全国30条精品线路之一的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路上的重要景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一。
会宁还是红军长征全景展示基地(包括长征历程、长征会师、会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和甘肃红色旅游的“龙头”基地。
2、会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红军会师楼、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政治部、红一方面军指挥部、红二方面军指挥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红军大学,红军演讲台及大墩梁战斗遗址、慢牛坡战斗遗址等一大批遗址遗迹和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
会宁先后建成了由邓小平亲笔题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由刘华清将军题名的“将帅碑林”,以及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唯一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长征胜利纪念馆。
境内还有牛门洞新石器时进古人类遗址、多处古城遗址及宗教遗址;有围绕农耕文化积淀和艰苦环境下铸就的淳朴坚韧的人文精神打造的“农家乐”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多成份自然人文景观综合旅游线路。
此外,会宁拥有十分有利的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环境,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辐射周边红色旅游景点。
会宁以东50公里有宁夏西吉将台堡,以南60公里是通渭榜罗镇,东北100公里有平川打拉池,是是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俄界——腊子口——哈达铺——榜罗镇——会宁线路,延安——吴起镇——南梁——六盘山——界石铺线路的必经之地,沿线有大量的红军长征革命革命遗址、遗存,可为广大游客提供理想的旅游线路。
3、政策扶持优势。
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启动“红色旅游”工程。
2004年11月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
2005年2月,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第一次联合推介旅游产品,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包括资金扶持,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三、会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圣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先后来到这块红色土地缅怀先烈,视察工作,指导发展。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来会宁瞻仰会师旧址、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确立了“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的历史定位。
2007年10月国家已把会宁与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这些革命圣地并列一起进行标识,其中,江西瑞金是长征出发点、贵州遵义是长征转折点、甘肃会宁是长征汇合点、陕西延安是长征落脚点,会宁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历史地位无可臵疑。
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会宁会被列入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
(一)会宁县红色旅游的开发思路近年来,会宁县充分发挥会师圣地的政治优势,积极实施“红色旅游”战略:以长征为背景,突出会师主题,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崇文重教的历史为背景,突出会宁优势,打造教育名县品牌;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突出文化优势,打造古道名城品牌;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盘活旅游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形象。
力争把红军会师旧址建成AAAA级景点,把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建成AAA级景点,把会宁建成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
近期,旅游业发展期:2005年—2007年,建成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2005年达到35%,2006年达到35%,到2007年达到30%左右、接待游客人数争取达到50万人次左右,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5850万元,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
中期,旅游业增长期:2008年—2010年,辐射西北五省省会城市,来会宁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75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15000万元,使旅游业的地位更加巩固。
后期,旅游业成熟期:2010年—2020年,面向全国各地,来会宁旅游人数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2020年接待游客稳定在百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旅游经济与县域经济稳定增长,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红色旅游成为会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不仅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而且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团结胜利”为内涵的长征会师精神。
前来会宁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的游客逐年大幅增长,国防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武警指挥学院等40多家院校把会师旧址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会宁红色旅游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万元。
(三)影响会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当前,虽然会宁的红色旅游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1、产业化程度低。
经过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筹办庆祝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会宁的知名度在全国越来越高,毋用臵疑,在全省已独占鳌头,场所健全,布展新颖,内容充实,手段先进,红色景点的建设已趋于完善。
但是,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牵涉面广的产业,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配套、互相促进,互补共赢的产业,需要各行各业及至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全力合作。
产业化程度低,是会宁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旅游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旅游服务意识不强,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是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服务行业参与经营红色旅游尚缺乏主动性,“农家乐”建设还非常滞后,企业以及农户的参与热情不高,旅游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尚未形成依靠旅游业拉动增收的意识,与旅行社合作共赢、利润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旅行社组团参与开发会宁旅游的积极性不高。
尤其是具有会宁特色的小杂粮系列食品开发力度不够,深加工、精加工、小包装、便携带即食型的旅游产品处于空白,对小杂粮系列食品的展销意识不强。
致使红色旅游没有实现由接待型向市场型、产业化运作的转变,制约着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与过去相比,会宁旅游业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但是,景点单一,形不成规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在产品结构上,目前,会宁旅游仅限于会师旧址的红色游,缺乏新兴旅游如会展旅游、观光旅游、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及观光与度假休闲、观光与文化、观光与经贸的现代旅游的综合展现,旅游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大。
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上,“游”和“娱”还是薄弱环节,旅游景区内的景点收入和旅游娱乐仍处于滞后状态。
与其他旅游景点也没有很好地链接、互动起来,规模化程度低,红色与金色、绿色难以互动、互联,旅行线路短,游客停留时间少,人均消费低,游览主要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