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合集下载

回忆鲁迅先生 课文原文

回忆鲁迅先生 课文原文

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着,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我常到鲁迅先生家里做客。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鲁迅先生就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向着我,还微微站起来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我不是才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算上午我来的那次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玩笑。

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

一天上午,天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跑上楼还喘着气。

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我喘得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鬼到底有没有的?传说上有人见过,还跟鬼说过话,还有人被鬼在后边追赶过,吊死鬼一见了人就贴在墙上。

但没有一个人捉住一个鬼给大家看看。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回忆鲁迅先生》练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收获平台一、萧红是鲁迅的学生,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这篇回忆性的文章,使我们了解了哪些事情?答:二、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什么?答:三、你知道文中出现的海婴是谁吗?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一下吧!)答:四、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各个生活片段,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读了课文,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答:*五、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大家,我们也一起学习过他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答:⊙发展空间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踏遍东南西北,以身许之山水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与文学家。

由于他在旅行中经常与朝霞暮霭为伴,友人们送给他一个别号“霞客”。

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起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西部的腾冲,北抵河北蓟县的盘山,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省区,留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不仅在地理学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而且文笔优美,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大族家庭,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无意做官,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击掌而起:“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 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 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 夫呢?
•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 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 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小结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怀鲁迅 (郁达夫)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
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 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 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 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 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卒于香港。
• 片段三:“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 片段3 • 片段5 • 片段9
问题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片段2“他刚抓起帽子来……仿佛不顾一切地 走去,”
• 片段6“但他还是展读……夜里很深的时光” • 片段11“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十二点钟”“
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 •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随时方便”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 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 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 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萧红全集的第二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读后感

萧红全集的第二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读后感

萧红全集的第二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萧红全集的第二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读后感篇1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

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

”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钊的爷爷不在家,只剩李大钊一个人在家。

本来可以乘爷爷不在家玩一会儿,可李大钊却抓紧时间,在书房认真做作业,窗户是开着的。

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李大钊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编]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编]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编]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才智,宽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共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获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对于一般人来说,伟人好像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行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一般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获到了鲁迅先生很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才智,宽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共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获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醉,要给同学思索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详细文字段落的品尝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力量。

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靠,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全部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 全班同学沟通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 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1. 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

写了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②依次学习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怜悯况。

(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由于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优秀5篇)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优秀5篇)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优秀5篇)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篇一这篇《回忆鲁迅先生》里,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

她还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家敞开的大门,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

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鲁迅先生饮食的爱好、衣着的怪癖、工作的劳累、临终前的病容,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萧红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点,比起其他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特别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篇二行动呐喊,思想彷徨,运交华盖,寂如野草,后人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到现在仍然是经典。

她从一个女学生的角度,用清丽自然的笔触刻画了日常的鲁迅先生的样子。

萧红是一位心思细腻,对生活充满无限美好想象的女作家,但身在那样一个时代,包办婚姻,远离家庭,她的遭遇是不幸的。

在她心灰意冷,被这个时代的悲剧包围着的时候,调皮的海婴公子、温柔的许先生,以及最令她敬爱的鲁迅先生出现了,鲁迅一家对萧红的欣赏与呵护给了她悲凉人生中最难得的温暖。

鲁迅去世后,萧红写了《回忆鲁迅先生》来怀念他。

他们二人之间的情谊,一直是文坛里的一段佳话。

可以说,没有鲁迅,就没有萧红。

在萧红的笔下,鲁迅先生似乎不再是我心中那个“横眉冷对”、严肃冷峻的革命家的形象了,伟人超脱于常人,却也有平实的一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8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

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象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作者:***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教学课件新课导入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人民无私奉献,嫉恶如仇,爱护文学青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看看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习目标通过研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重点)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素养)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写作背景XIE ZUO BEI JING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萧红原名张廼莹,别名张秀环、悄吟、玲玲、田娣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天空的点缀》等。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回忆鲁迅先生》完整版

《回忆鲁迅先生》完整版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 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 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 幽默风趣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可爱可亲
“我”、海婴、许广平
作用: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作用不一样:“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述 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 量。 海婴,主要通过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 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许广平,是典型的侧面烘托。
六、品味语句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 嗽起来。
6.会心一笑:突出鲁迅先生对我的理解
7.鲁迅读青年的信:突出他的爱憎分明、认真负责的精神。
8.处理校样随意:突出鲁迅先生淡泊功利的精神。 9.写许先生的忙:侧面突出鲁迅先生的忙碌。 10.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简朴的生活作风和先人后己的精神。
11.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12.工作时间:突出了他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了他抓紧一 切时间工作,珍惜时间的精神。 13.吃鱼丸:表现了鲁迅先生尊重孩子,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精 神。 14.亲自打包要寄的书:表现了鲁迅先生一丝不苟、细心认真的作 风。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作文题目: X X其人 要求: 1、写身边熟悉的人,选取 生活琐事,写得有血有肉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字数不少于7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

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夜深,必同客人一道吃些点心,那饼干就是从铺子里买来的,装在饼干盒子里,到夜深许先生拿着碟子取出来,摆在鲁迅先生的书桌上,吃完了,许先生打开立柜再取一碟,还有向日葵子差不多每来客人必不可少。

鲁迅先生一边抽着烟,一边剥着瓜子吃,吃完了一碟,鲁迅先生必请许先生再拿一碟来。

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我不认识那是什么牌子,只记得烟头上带着黄纸的嘴,每五十支的价钱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鲁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

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白烟听放在鲁迅先生书桌的抽屉里。

来客人鲁迅先生下楼,把它带到楼下去,客人走了,又带回楼上照样放在抽屉里。

而绿听子的永远放在书桌上,是鲁迅先生随时吸着的。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
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稍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