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情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课件

2024年高考(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卜)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答案+解析+类题+方略PART真题透视012024年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
"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
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目民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也彳艮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
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其实,(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
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
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O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分析考情,备考有方向+课件30张

• 结合材料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 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材料二“随着雄性不育 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 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可概括出: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 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
• 材料二:
• 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 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 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平于1964 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 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 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 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 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 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 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 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 是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稻株, 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理想的,它 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 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 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完 全可以实现。
二、考情分析
• 1.考查情况 • 2020、2021、2022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都考查了 非连续性文本。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1)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上海地区高考考情分析针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个版块,近四年都出现的知识点为重点知识,三年出现的知识点为次重点知识,一或两年出现的知识点为非重点知识,新考纲中规定了的知识,但是高考中一直没有考过的知识点为一般知识。
本书对重点知识讲解更细、题型更全、题量更大,对次重点、非重点要求逐渐降低,对一般知识一笔带过。
重点、次重点、非重点、一般的关系如下图:【注】①如果前三年比较稳定,12年突变,可作为重点趋势考查。
如果前三年出题形式较为灵活,12年则不作为趋势。
②三年都考了说明有考察价值,可能还会考,出题时,可以考点吻合,题型多样化。
当要以12年的考查形式为主。
③同一知识点的几种考查方式或细节同一年不能全考,在改版时可以参考11年的知识点设题。
④12年新出现的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
⑤近几年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可按规律确定重难点改版。
【阅读部分】阅读分6个部分,分别时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默写、古诗歌阅读、文言文(人物传记)、文言文(说理、记事、记物、游记)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四年分值都在16到18分之间,都为6小题)2009年《专家与通人》,1500字左右,论文,6题,1个客观题,5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析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5.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010年《笔墨的超越》,13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1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概括段落大意。
2.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词、句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4.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5.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理解文章内容。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1年《家园城市》,12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情分析课件

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 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竟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 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知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 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 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 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 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 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 会破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 听觉毛细胞失去敏锐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降落。
1、语言文字知识的系统
字
词
章
情 境
句
篇
段
“多数题目以具体情境 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 内容” 一些题目设计奇妙,考 查学生能否借助情境生 发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特 殊理解。
语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语言文字运用语言策略与技能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
语言策略与技能要求为: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词语与成语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相互映衬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D①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互相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根据语境可知“传统和现代”不分主次,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
①喧闹无比: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义;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北京市语文高考考情分析53

北京市语文高考考情分析53高考语文北京卷特点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体现以“考”育人的自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激发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当今时代,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不仅是为国选才的重要途径,也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20xx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引导考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例题分析①多文本阅读的考查,选择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取得了“人无我有”重大成就的相关材料。
②大作文第1题以20xx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最新消息为素材,以此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③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20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节奏,也改变了这一届考生原本紧张而不失规律的备考生活,但他们也因此见证了全体中国人携手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收获。
高考语文积极正面引导考生从这场“特殊”的人生经历,认知责任与使命。
注重选材的思想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突出素材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考生对语文学科内容及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体验。
古代诗歌考查,选取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一诗,诗人借“桃树”这一形象,构造了优美的意境,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的怜爱、思念之情。
散文阅读考查,选取了沈从文具有独特的美感的《从音乐和美术中认识生命》一文。
作者通过对自然万物及人世间的种种细节的观察与叙写,表达出对音乐与美术的独特理解,提醒人们重视具体事实与感官经验,去发现蕴含在平凡生活中的美与诗意。
文章语言简净醇厚,韵味悠长。
阐发经典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营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考情分析

)
)
)
(二十六 徒 (二十七) 道 (二十八) 望
)
六、文言文真题关联教材精读
立足教材,善事利器 精析真题,巧法助考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
目录
CONTENTS
01 文言文课标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02 近三年新高考课标卷选材变化 03 近三年新高考课标卷题型对比
04 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策略 05 文言文阅读复习精读举例 06 文言文真题关联教材精读
一、文言文课标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 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六、文言文真题关联教材精读
(1)高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2023年全国Ⅰ卷材料中涉及28个; (2)高中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在2023年全国Ⅰ卷材料中涉及15个,另 外还有3个(乎、且、因)未涉及,可以适时补充; (3)特殊句式主要涉及3种:状语后置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4)常见文化常识涉及3类:谦称、社稷、古代纪年法; (5)常见搭配主要涉及3个:是以、所以、以为。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
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
民,令相告讦。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
乡里所信数十人。
五、文言文阅读复习精读举例
五、文言文阅读复习精读举例
精读小结:
六、文言文真题关联教材精读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
六、文言文真题关联教材精读
实词目录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古诗词情感主旨

(实写)外形 :瘦骨 、 耳峻 、蹄轻
(虚写)品格 :忠实 、
勇敢 、侠义、志高
在物之内 托物言志 看似写马
出物之外 实写壮志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李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的品质:良马 马的处境:瘦骨
良马难遇良主
怀才不遇
课前·精选好题4
①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雁 尺素 锦书 青鸟 云 船 飞蓬 沙鸥 月 登高 凭栏 梦境
大雁南归触乡思 锦书尺素托青鸟 云船飞蓬似沙鸥 月下登高凭栏梦
蟾宫 桂宫 玉钩 明镜
玉盘 玉盘 玉弓 玉兔
银钩 玉轮 玉镜 嫦娥
婵娟 玉环 天镜 蟾蜍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
羁旅漂泊的乡愁
客居他乡的孤寂
四处飘零的艰辛
戍守边塞 / 边塞环境
咏物抒怀
好的咏物诗,既能在物之内, 又能出物之外,善于将这两者统一起来。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对此加以分析。
①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后,作者途径之地是曾经极为繁华的临淄城, 而如今满目苍凉,微视频可以将眼前景象与历 史景象对比呈现, 实景的苍茫与虚景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传达出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悠远 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意。 相比之下,《毗陵归舟》的六句诗中,只有中间两句有较强 的画面感:皎洁的月光下孤舟隐去,近处的红树遮住了远处的村庄,其余写的是诗人登船离 岸,渐渐远去, 叙事多于描写,虽然可以传达清静悠远的意境,但缺乏历史的隽永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记探究题答案分析
•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 【答案】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 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 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 • 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 ④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成语
• 1、特别注意多义成语的考查。 • 2、注意文化常识的考查。 • 3、成语积累应该在作文体现,多 写短句。
• 在如火如茶的成语竞赛中,我们班 的一位同学在两个班级中可谓是鹤 立鸡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佳绩; 在此我希望他能戒娇戒躁,百尺杆 头、更进一步。
节选自曾令云的《云兴街》
• 昭鲁河山环水绕,九曲连环,清澈见底,流金泻 玉,卵石斑驳,鱼翔浅底,蚱戏碧波,两岸垂柳 拂堤,翠竹婆娑。早晨,霞蒸岚起,水墨丹青, 使人如痴如醉;碧绿丛中,小桥流水,青瓦白墙, 农舍参差,鸡鸣狗吠,男耕女织。傍晚,太阳的 余晖,洒在昭鲁河上,流光溢彩;牧童归来,山 歌悠悠,横骑牛背,短笛声声,炊烟袅袅上升, 好一幅农耕文明的壮丽画卷,且和新建的昭通府 城贯成一气,血脉不断,相得益彰。昭鲁河西出 洒渔,汇入再流入长江,和巴颜咯拉和昆仑一脉 相承,连绵不断,并孕育了昭鲁坝子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的态势。
诗歌峰值分别为4分、5分
• 规范答题。明确答题要点,规范解题 思路,组织好语言按要求表达,尽量 使用学科性术语。卷面清爽、表述严 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 感情。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 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 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以不思衬 托思。
各小题得分比较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峰值及格率 • 11题(3)6 2.4 0 51.4% • 12题(3)6 4.2 5 85.7%
各小题得分比较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峰值 及格率 • 11题(4)8 2.7 0 44.4% • 12题(4)8 4.3 5 54.4%
探究题如何作答
• ①表明自己的观点。②结合文本, 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③ 结合现实,从现实中找出自己观点 的依据。④回扣观点。(总分总) • (有时②③点可合为一点,有时不 只②③两个依据,可分多点) • 分条作答。
• 临高远眺,思潮如流,良辰美景,总看不 够。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 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 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 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机改部分合计 现代文部分加古文选择题,平均分 约为101.3-95.1=6.2分。 现代文阅读需要多练,既细心,但又 不能钻牛角尖,从设题角度思考。 古文部分:实词有点难,以前只看表 面就知道对错。要注意突然考查虚词。 新增断句。复习面要广。
意境概括常用词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苍凉悲壮、萧瑟凄凉 肃杀荒寒、凄寒萧条、高远深邃 幽僻冷寂、雄奇优美、遒劲有力、 绚丽明快、生机勃勃、瑰丽雄壮、 气势磅礴、虚幻飘渺、繁华热闹、 恬静安谧、欢快喜悦、宁静优美
冷清、凄清、凄寒、凄惨、凄苦、凄冷 概括景物特征常用词语 凄凉、悲凉、荒凉、苍凉、苍茫、阴冷、 阴沉、低迷、迷离、迷茫、缥缈 雄浑、雄奇、雄壮、壮观、壮丽、 壮美、壮阔、辽阔、开阔、磅礴、 孤独、孤寂、寂寞、冷寂、恬静、 宁静、幽静、萧瑟、萧条、肃杀、 高远、深邃、幽僻、优美、遒劲、蓬勃、 盎然、绚丽、明快、欢快、喜悦、瑰丽、 繁华、热闹、闲适
2013年文学类阅读平均分相差6.2分
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得分比较 30 25 20 15 10 5 0 25 18.7 19 文学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 95.60% 最高分 平均分 及格率 峰值
2014年文学类阅读得分比较
题号 平均 峰值 及格 最 最 分 率 高 低 分 分 11题 9.2 18 46.2 24 0 % 12题 16.1 16 79.4 25 0 % 选做比 例 5.63%
人评部分统计表
年份 满分 2014 132 平均分 最高分 及格率 88.2 137(全 94% 95.1 卷) 101.3
(全卷)
2013 132 2012 132 2011 120
94 95.3 86.9
127 125 115
96.9% 97.5% 96.7%
近两年语言基础得分统计
年份
2013 2014
2014年古诗文阅读统计
年份 2014 2013 7题 7.3 5.9 8题 8.5 8.4 9题 10题 2.6 2.4
2012年为1.4
翻译抓关键词(采分点)才能得分
•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 力争乃止。 (关键词:赐(皇上赏赐)、复(又)、 民业(老百姓的产业)、力争(竭力抗争)各1分,句 意1分) •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关键词:偕(偕同)、伏阙(拜伏宫阙)、 入(递入)、不食(吃不下饭)各1分,句意1分) • 两小题峰值为4分,均分在3.5分左右。你努力的 目标是5分。
• 比如写“挫折”、“苦难”,考生由材料 联想,喂食者给野生动物喂食,就给动物 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生存环境,从而逾期丧 失觅食能力。如果不擅自喂食,动物就处 在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里,这样它们会更 加具备觅食能力。因此,经历一些挫折、 苦难,对人生更好。有的考生抓住了最后 一句:“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 处。”认为警告语不得体,不人性,缺少 人文关怀。 • 比如“自私”、“诚信”、“安于现状” 等等,真不知道考生是如何审题。 • 审题形成严重的定势思维不好。
小说探究题答案分析
• “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观 点) •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 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 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 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 丝冷峻; • 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 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 的思想主题。
诗歌抒发的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之感慨等。
诗歌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 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 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 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 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 • • • • • • • • • 自由洒脱 豪放不羁 心直口快 不拘小节 勇敢正义 英勇无畏 杀敌报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志存高远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大智若愚 嫉恶如仇 愤世嫉俗 谨小慎微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豁达大度 安贫乐道 超然物外 与世无争 淡泊名利 安分守己 随遇而安 温柔敦厚 特立独行 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 漂泊流浪
古文复习
• • • • 1、古文意识。 2、教教材(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3、文化常识介绍 4、找准翻译题中的采分点。
诗词曲复习
• 1、首先必须读懂主旨,因为每一种题型的 答案都在用到主旨。 • 2、系统地积累一些专业术语,使答案趋于 标准化。 • 3、作答的规范性。(要点突出,结构分明)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常用词语
13
1.2 2.2
14
1.1 2.1
15
1.3 1.3
16
5.1 3.9
17
3.3 4.6
2013年合计12分,前三题合计3.6分;
2014年合计14分,前三题合计5.6分。
考点分析
成语:2012年难度最大。 今年 主要 考近义词辨析。
病句:也不难。都跟主语有关,或残缺, 或偷换,或关联词与主语顺序不当。 衔接:抓住关键词,第一句“还”,由 此可以找到第三句。再确定首句主语 “马”,就可以确定顺序。
描写手法
• 1、多角度描写(感官:视、听、嗅、味、 触) (立足点:仰、俯、由远及近) • (结合:动静、虚实、点面、高低、 远近、正侧、白描与工笔) • 2、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细节、心理、 语言、神态、正侧面、对比 • 3、景物描写:渲染、陪衬、烘托
默写
• 默写依然是范围之内。阅卷零误差。 “直”、“沧海”、“轴轳”、 “旌旗 ”不能出现错字、漏字、 别字、衍字、同音字以及顺序颠倒 的情况。 • 新增理解默写。记忆时要逐字逐句 理解记忆。
病句
• 1、抓外在标志 • 2、学习必要的语法,能划分句子成分。 • 3、记典型例句:
例如: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 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 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语言表达
• 1.建议平时多赏析语言表达的参考答案, 多读。准备一些通用的喻体,如诗如画如 歌…… • 2.作文中的文采应该源于仿写。 • 3.类型多样,通过考试逐一检测,在考中 学习。
• • •
1.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 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 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 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 ②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 人物性格。 • ③ 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 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 情节的发展。
• 2.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 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背景; • ② 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 ③ 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 等; • ④ 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的作用; • ⑤ 揭示主旨。 •
2014年高考语文质量分2
2014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 在备考复习中,了解阅卷情况是相 当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