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庙财务管理
寺院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寺院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寺院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寺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寺院所有财务活动,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财务报告等。
第三条寺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财务管理制度。
(二)真实性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寺院经济业务。
(三)完整性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必须全面反映寺院的经济状况,不得隐瞒、遗漏。
(四)公开性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应公开透明,接受寺院僧众和信众的监督。
(五)效益性原则:寺院财务管理应注重经济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寺院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寺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寺院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寺院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
(三)负责寺院财务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
(四)负责寺院资产、负债的管理和监督。
(五)负责寺院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审计。
(六)负责寺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六条寺院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备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熟悉寺院财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流程。
第三章财务预算管理第七条寺院财务预算应根据寺院发展规划、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编制。
第八条财务预算编制程序:(一)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寺院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提出财务预算草案。
(二)寺院领导班子讨论并审议通过财务预算草案。
(三)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审议意见,对财务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寺院法定代表人签署财务预算。
(五)财务管理部门将财务预算报送有关部门备案。
第九条财务预算执行:(一)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寺院各部门应按照财务预算进行资金使用,不得擅自调整预算。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
1. 为加强寺庙财务管理,规范寺庙财务行为,保障寺庙的正常运转和宗教活动的有序开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宗教政策以及寺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寺庙财务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公开、透明、节约的原则,确保财务收支合理、资产安全完整。
二、财务机构与人员。
1. 寺庙设立专门的财务室,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室应配备具有一定财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如会计和出纳等。
2. 会计人员负责寺庙的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等工作;出纳人员负责现金收付、银行存款收付及日记账的登记工作。
会计与出纳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3. 财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财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遵守财务纪律,如实反映寺庙财务状况。
三、预算管理。
1. 寺庙实行预算管理制度。
每年末,寺庙管理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应根据寺庙的发展规划、宗教活动安排、日常运营需求等因素,编制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草案。
2. 预算草案应包括收入预算(如捐赠收入、香火收入、法事收入等)和支出预算(如人员费用、寺庙修缮、宗教用品购置、水电费等)。
各项预算应详细列出项目、金额及预计收支时间等内容。
3. 预算草案经寺庙全体僧众(或相关民主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预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四、收入管理。
1. 寺庙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捐赠收入、香火收入、法事收入、寺院经营收入(如素斋、法物流通等)以及政府补助等合法收入。
2. 所有收入应及时入账,不得坐收坐支。
接受捐赠时,应向捐赠者出具合法有效的捐赠收据,注明捐赠金额、捐赠用途等信息。
3. 对于香火收入、法事收入等现金收入,应由专人负责收取,并及时缴存银行。
寺院经营收入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寺庙应建立收入台账,详细记录各项收入的来源、金额、日期等信息,以便于财务核算和监督。
五、支出管理。
1. 寺庙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确保支出合理、合法、有效。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找一篇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
咱们寺庙的钱啊,那可都是善男信女们的一片心意,每一分都得花得明明白白,所以就有了这个财务管理制度。
这制度就是为了让寺庙的财务井井有条,可不能乱了套。
二、财务人员。
1. 选人的讲究。
咱们得找个靠谱的人管财务。
这人首先得心善、诚实,毕竟是跟钱打交道,要是心里有歪心思,那可不行。
最好是在寺庙里口碑好,大家都信得过的。
就像咱们寺里的[财务人员名字],那是大家一致觉得合适的人选。
2. 职责明确。
财务人员要负责记账,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得写得清清楚楚。
收入嘛,像香火钱、捐赠的物品折算成的钱,都得记下来是从哪儿来的。
支出呢,买香烛、修缮寺庙的花费、给僧众的基本生活开销等,也要写清楚花到哪儿去了。
而且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得把账本拿出来给寺庙里的长老或者管理团队看看,让大家心里有数。
三、收入管理。
1. 收入来源分类。
香火钱是咱们寺庙收入的大头。
每天香客们来烧香拜佛,往功德箱里投的钱,要及时清理出来。
还有就是信众的捐赠,有的是捐钱,有的是捐一些佛像、经书之类的东西,捐的东西要找懂行的人评估个大概价值,然后记下来。
另外,寺庙偶尔举办法会之类的活动,也会有收入,这也要单独记录。
2. 收款方式。
以前咱们就是靠功德箱收钱,现在时代变了,有的香客也想用电子支付。
咱们也得跟上潮流,不过电子支付的账号得专门设置,而且要保证安全。
每天核对功德箱里的现金和电子支付的金额,确保没有遗漏。
3. 收入的保管。
现金要存放在专门的保险柜里,保险柜的钥匙和密码得由不同的人保管,这就像双重保险一样。
电子支付的钱要定期转到寺庙的对公账户上,这个对公账户也是专门为寺庙财务管理开设的。
四、支出管理。
1. 支出审批。
寺庙里不管是买个扫帚,还是大规模的修缮工程,花钱就得有个审批流程。
小额的日常支出,像买生活用品之类的,得经过负责日常事务的僧人同意。
要是大额的支出,比如说修缮寺庙的大殿,那可就得经过寺庙里的长老、僧众代表等一起商量决定了。
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寺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寺院正常运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寺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寺院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第三条寺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宗教政策。
2. 诚实信用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应诚实守信,不得弄虚作假。
3. 规范透明原则:寺院财务活动应规范透明,接受监督。
4. 节约高效原则:寺院财务管理应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财务组织机构第四条寺院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寺院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负责寺院财务收支的核算、管理和监督。
2. 编制寺院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报表。
3. 负责寺院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
4. 组织实施寺院财务审计。
5. 协助寺院其他部门做好财务相关工作。
第六条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由寺院主要领导提名,报上级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后任命。
第三章财务核算第七条寺院财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八条寺院财务核算应设置以下账户:1. 资产类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 负债类账户:包括应付款、应交税费等。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 收入类账户:包括捐赠收入、宗教活动收入、其他收入等。
5. 支出类账户:包括工资福利、宗教活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他支出等。
第九条财务核算应按月进行,按年编制财务报表。
第十条财务核算应做到账务清晰、准确、完整,不得虚列、虚记、漏记。
第四章资金管理第十一条寺院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寺院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损失。
2. 合理原则: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透明原则:寺院资金使用情况应公开透明。
第十二条寺院资金筹集方式:1. 政府拨款:根据国家和地方宗教政策,依法申请政府拨款。
佛教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佛教寺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保障寺院财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佛教协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寺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寺院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监督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佛教协会的相关规定;2. 依法自主管理,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3. 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4. 严谨规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5. 节约使用,确保寺院财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本寺院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寺院财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定寺院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负责寺院财务收支的核算、审批、报销等工作;3. 负责寺院财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和处置;4. 负责寺院财务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报送;5. 负责寺院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6. 负责寺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三、财务管理内容第六条资金管理1. 资金筹集:寺院资金来源包括捐资、政府资助、经营活动收入等。
资金筹集应遵循公开、透明、合法的原则。
2. 资金使用:资金使用应严格按照寺院发展规划和预算执行,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资金核算: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金进行核算,确保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七条财产管理1. 财产登记:对寺院财产进行登记,明确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限。
2. 财产保管: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财产的保管,确保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3. 财产使用:财产使用应遵循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确保财产发挥最大效益。
4. 财产处置:财产处置应遵循合法、合规、公开的原则,经寺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第八条财务报告1. 财务报告包括年度财务报告、月度财务报告等。
2. 财务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寺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财务报告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寺院领导班子审批。
寺庙财务务管理制度

寺庙财务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管理寺庙的财务,保障财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制定本制度。
二、财务管理目标1. 根据宗教信仰精神,合理利用财政资源,推动寺庙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寺庙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财务管理职责1. 主持寺庙财务工作,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并组织实施。
2. 负责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报上级佛教协会审批后执行。
3. 负责监督寺庙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确保资金的合法使用和安全保障。
4. 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不得私自挪用公款。
5. 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会计制度1. 设立专职会计工作人员,负责寺庙的日常会计工作。
2. 每月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报送给主持寺庙的管理者。
3. 每年结算寺庙的年度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公布给信众和社会公众。
4. 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不得造假或遗漏。
五、资金管理1. 统一设立专门的财务账户,对寺庙的资金进行专门管理。
2. 资金收支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擅自挪用和占用。
3. 对大额资金的支出和投资要经过主持寺庙的批准,严格审查。
4. 定期进行资金盘点和资产清查,确保资金和资产的安全。
六、审计监督1. 委托专业审计机构对寺庙的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汇总和整理。
2.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规范的财务活动进行整改和纠正。
3. 定期向上级佛教协会报送审计报告,接受监督和指导。
七、违纪处罚1. 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2. 对严重违纪行为,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寺庙章程进行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3. 对涉嫌经济犯罪的行为,将及时报案并协助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以上是寺庙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贯彻执行好这一制度,是保障寺庙财产安全和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
寺院财务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寺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保障寺院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寺院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寺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寺院内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收支、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
第三条寺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二)真实性原则:财务活动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寺院经济状况。
(三)公开透明原则:财务活动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四)节约原则: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务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寺院设立财务部,负责寺院财务管理。
第五条财务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寺院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编制寺院年度财务预算,经寺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三)审核寺院各项财务收支,确保收支合法、合规。
(四)负责寺院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
(五)编制寺院财务报告,及时向寺院领导汇报财务状况。
(六)负责寺院财务档案的管理。
三、资金管理第六条寺院资金分为预算资金、自筹资金和捐赠资金。
第七条预算资金:寺院年度财务预算经寺院领导批准后,由财务部负责执行。
第八条自筹资金:寺院通过开展自筹活动获得的资金,由财务部负责管理。
第九条捐赠资金:寺院接受捐赠的资金,由财务部负责管理。
第十条资金收支管理:(一)财务部应建立健全资金收支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收支范围、程序和责任。
(二)资金收支必须以实际发生为依据,严禁虚列支出、虚报收入。
(三)资金收支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资金安全。
(四)资金收支情况应及时向寺院领导汇报。
四、资产管理第十一条寺院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管理:(一)财务部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和处置程序。
(二)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应经寺院领导批准。
(三)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第十三条流动资产管理:(一)财务部应建立健全流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流动资产的使用、保管和报废程序。
佛教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佛教财务管理,规范佛教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佛教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佛教团体、寺院及佛教相关机构。
第三条佛教财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二)公开透明原则:财务活动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三)勤俭节约原则:合理使用财务资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四)民主管理原则:财务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财务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佛教团体、寺院及佛教相关机构应当设立财务机构,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二)编制财务预算、决算,报经批准后执行。
(三)管理财务收支,确保财务收支平衡。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真实、准确、完整。
(六)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三、财务收支管理第六条佛教财务收支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收入管理:1. 捐赠收入:佛教团体、寺院及佛教相关机构接受捐赠,应当依法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用途。
2. 活动收入:举办佛教活动所得收入,应当依法纳税,用于活动支出。
3. 其他收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
(二)支出管理:1. 人员经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发放工资、津贴等。
2. 业务经费:用于佛教事业发展,包括寺庙维修、宗教活动、慈善事业等。
3. 财务费用: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审计、培训等费用。
4. 其他支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
第七条佛教财务收支应当实行预算管理,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
四、资产管理第八条佛教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九条佛教资产管理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固定资产管理:1.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置、报废、处置等手续。
2. 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寺庙财务管理
篇一:寺庙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常住经济收入来之十方施主,即是因果钱,又是寺院发展生存的基础。
所以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寺院的兴衰。
为了使财务上做到管好财、理好财,特订立制度如下。
一、管
理财务的监院与会计、出纳必须思想健康,作风正派,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使帐目做到日清月结。
二、出纳员必须按时到银行取回对帐单交会计,会计必须在每月收到银行对帐单后的十天内做好当月报表交主持审查,每月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
三、会计有权不定时跟出纳员核对库存现金,出纳应主动配合;掌管财务的监院应不定期查帐,并随时接受县民宗局和佛协对资金状况的询问,会计和出纳以及掌管财务的监院要如实汇报。
四、所有从正规单位购进的商品,必须要有正规单位的发票或收据,票据上盖有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
票据背面须有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并注明用途方可予以报销。
五、交通差旅费报销,必须凭正规票据,报销人员在票据背面签字,由监院审查核实后方可报销。
六、常住派专人负责管理本寺的收款收据,对票据建立
严格的领发登记制度;领取票据时,须由领票人填写领取单,经监院批准签字,方可领取;收回后的存根必须与记帐联核对,并存档保管。
七、常住刻有统一财务章,专人保管,寺院的收款收据须统一印发 ,须盖有财务章后方可领用。
八、常住所有经济实行统一管理,设会计、出纳,财务监督小组对经济收支进行监督和核查,财务室必须无条件自觉地接受监督和核查。
财务监督小组每月三十号对寺院财务进行监督和检查。
九、寺院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必须由出纳接收和开出收据交给交款人,主管财务的监院与会计不得收受现金;除特殊情况外,应在当日交给出纳。
十、斋堂采购,购买蔬菜时,若特殊情况开不出正式发票,可凭干净白字条报销,但必须写明卖方地址,金额合计数额要大写,并有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的签字方可报销。
十一、出纳保管的库存现金(不放在保险柜内),不得超过伍千元,除此之外,应及时送交银行,存款时常住应派车、派人护送同去银行。
十二、出纳员收到现金后,必须及时开出收入凭证交给会计记账。
财务现金的收入、支出,必须经会计开出凭证,再由出纳根据凭证、付款。
十三、佛事功德款由客堂收取,每次佛事活动结束后,
应将佛事功德款上交出纳,除此之外的款项一律由财务室直接收取。
十四、保管员所领收据,须作为记账收据。
但必须和出纳核对。
用完一本再到保管员领取,用完后的存根交保管员核对后入档备查。
十五、凡常住与外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乃至基建项目,其复印件必须交财务室一份,以便会计掌握该项开支。
十六、寺院财务现金一律不得外借。
十七、常住所有的报销和开支都必须由寺院领导人审批签字,500元以内监院签字,500元以上须经寺管会共同签字后生效;凡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票据和不合理的开支,出纳有权拒绝付款。
十八:寺院物资(包括寺内所有文物)应清理和建立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分类造册登记、注明,历史价值。
凡涉及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应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采取保护措施,定期检查、维修、保护,并指定专人负责。
十九:寺院应清理、建立、健全所属房屋、土地、山林等财产的契证。
契证遗失的,报请颁证部门查档复制或补发契证;手续不全的,抓紧补办并完善法律手续。
寺院可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维护本寺合法权益。
二十条:寺院物品,必须指定库房负责人专责保管,造册登记,严格采购、发放手续,并定期检查清点。
篇二:中国古代寺院会计
中国古代寺院会计
【摘要】文章通过对吐蕃占领敦煌和归义军节度时期敦煌寺院的经济活动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寺院会计的基本情况,以期对现代会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 寺院; 会计
公元1世纪,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到武则天当政,佛教开始盛行。
从魏晋至唐宗,由于皇帝的宣赐,信徒的布施,加之非法的掠夺,寺院占有了大量财富,寺院经济成为封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寺院一直笼罩着神秘的宗教光环,寺院的财产数量外人难以猜度计量,而“管理”寺院财产的寺院会计就更不为人知。
但是,循着文献的片断记载,我们还是可以对这些最神秘的财务记录窥得一斑。
其中,敦煌文书记载的吐蕃占领敦煌和归义军节度时期敦煌寺院的经济活动,在我国宗教经济史上颇为典型。
当时的寺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岗位设置、账簿体系、记录和报告方法,以及内部控制系统。
寺院里一般设有号称“三纲”的“上座、寺主、都维那”三个发号施令的掌权者职位。
“三纲”以下,设“典座”主管总务;设“直岁”主管会计;设“库头”主管出纳,以上三职为财权的把持者。
事实上,“直岁”早在东汉末年就已出现,但最初其主管事务繁杂,并不专注于财计。
随着经济活
动在寺院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直岁的职能逐步专一起来,成为寺院的“主管会计”。
直岁掌管寺院的经济事务,负责寺院的收支,并详细记录,每年年终还要写出年终结算报告,向众僧汇报。
考虑到财务直接影响到寺院的存续和发展,因此直岁都是从受教育最多、书法最好的和尚中选择。
据敦煌文书记载,敦煌寺院基本的簿历是“入历”和“破历”。
除此之外,还有便物历、各种凭证、唱卖历、官斋历等。
所谓入历,即收入账,分为序时流水式入历、汇总的诸色入历、分类入历三类。
序时流水式入历,即按日期顺序依次记载的收入日记账。
汇总的诸色入历,是供编造“会计报告”用的,数据的重心在会计年度。
因此,除在起首部位写明年月日外,每笔收入账一般都不记日期,这是它与“序时流水式入历”显著的不同点,这也符合现代会计成本收益基本原则。
分类入文书,系由汇总的入历过账而成,按照分类对象的不同,有麦入、粟入、油入、米入等,为数颇多。
与“入历”对应的是所谓“破历”,即支出账,又名破用历、付历、出历等。
破历也可分为序时流水式破历、汇总的诸色破历、分类破历。
它的基本结构与入历大致相同。
汇总的诸色破历,是供编造诸色入破历算会第三柱沿寺破除用部分用的。
“寺院诸色入破历算会牒”,它就是寺院的会计报告。
专家从敦煌文书考证,在唐五代时期,敦煌寺院就广泛采用“四柱结算法”应用于会计报告。
数量最多的是四柱式的,
非四柱式的数量很少。
典型的四柱式“会计报告”的结构可分为:起首、第一柱、第二柱、第三柱、第四柱、结尾六个部分。
起首部分,包括上状的单位、执掌僧的寺职、法名、算会起讫年月日、地点、在场参加者,上一会计年度结存和本会计年度收入的项目、物品名称以及总数和分类数。
分类数相加等于总数。
第一柱名为“承前账旧”,即上期结余,包括物品名称、总数和分类数。
第二柱部分
篇三:佛教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龙源期刊网
佛教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俞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年第09期
摘要:佛教基金会是对兴办、维持或发展某项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或专门拨款进行管理的机构。
本文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当前佛教基金会财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佛教基金会财务问题
0 引言
佛教基金会(foundation),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根据其基金的差异,可将佛教基金会分为面向公共募捐的佛教基金会和非面向公众募
捐的佛教基金会。
而根据其地域差异,可将其分为全国性佛教基金会和地方性基金会,一般为民间非盈利性组织。
宗旨是通过无偿资助,促进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救助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佛教基金会的资金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
佛教慈善基金会是经民族宗教事务机构批准登记的佛教基金会。
其成立的宗旨为弘扬佛教优秀文化,传播以人为本的慈善理念,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功德善款用于资助鳏寡孤独、肢残智障、重大疾病、孤儿、特困学生等老弱病残者,资助丧失生产劳动能力、丧失生活行为能力的各种弱势群体。
1 佛教基金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佛教基金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
佛教基金会是依托于寺院成立的,由于其资金以及成立宗旨的特殊性,从总体来看,目前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质量不高目前,佛教基金会在财务管理中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弄虚作假。
目前,在佛教基金会财务计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虚假凭证泛滥,屡禁不止,如将滥发款物开成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或加班工资等,以虚假的发票报销。
二是坐支现象普遍。
由于佛教基金会的捐赠
收入主要是个人捐款,很大一部分捐款是现金,很容易产生随意挪用,坐收坐支的情况。
三是抵库现象严重。
即实际收支情况与账面记录不符,造成资金流失。
四是库存现金数目超额。
在日常管理中,出于募捐需要,有时基金会进入大量现金,为了在使用中便于结算和记录,常会保留一定数目的现金以作备用,当库存额度过大时即会带来财务安全隐患;五是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存储佛教基金会资金,收支业务未纳入财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