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知 否 知 否 ,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试 问 卷 帘 人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名了 ,却 可君 怜王 白天 发下 生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辛弃疾的词: 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人 生 如 梦 , 一 樽 还 酹 江 月 。
故 国 神 游 , 多 情 应 笑 我 , 早 生 华 发 。
羽 发遥 江 乱 故 大 扇 。想 山 石 垒 江 纶 公 如 穿 西 东 念 巾 谨 画 空 边 去 奴 , 当 , , , , 娇 谈 年 一 惊 人 浪 笑 , 时 涛 道 淘 赤 间 小 多 拍 是 尽 壁 , 乔 少 岸 , , 怀 樯 初 豪 , 三 千 古 橹 嫁 杰 卷 国 古 灰 了 ! 起 周 风 飞 千 郎 流 苏 , 东 烟 堆 赤 人 坡 雄 灭 雪 壁 物 姿 。 。 。 。 英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 书法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 和风俗画的创作中。代表作有: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思考: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正 式成为一门艺术?我们学习过 的著名书法家先后有哪些? 书圣 东汉初年;魏晋时期的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隋唐时期的颜真 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课件

图八:黄庭坚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5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6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7
图说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Nhomakorabea8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9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0
图说历史
张择端像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1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2
图说历史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3
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惊起一滩鸥鹭。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5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表达对山河分 裂的悲痛
可怜白发生!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6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沿岸风光和繁华
他的作品被称为
“
”
“宋四家”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3
手牵手,好朋友
请在课文中找到你 的好朋友,并介绍给 同学们。。。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4
手牵手,好朋友
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图二: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图三:李清照
图四:辛弃疾
图五:关汉卿和《窦娥冤》
图七:赵孟頫
图六: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ppt课件最新版最新版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 子有长有短,唐朝已经 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 到很大发展。
填表
姓 名 生活年代
风 格 代表作品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风格豪放
《念奴娇.赤 壁怀古》
两宋之交 风格委婉 《如梦令》
南宋
风格豪放 《破阵子》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拓乱展了石词穿的空内, 容,豪迈奔放, 惊对涛后拍世岸影,响很大。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净角
文武全才的辛弃疾
《资治通鉴》手稿
黄庭坚像
黄庭坚书法
关汉卿
(?—1297年)
元代最杰出 的剧作家。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 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元杂剧是比较成熟元代的杂戏剧剧人形物式
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紧张、高速的节奏让人难得有休闲和放松的时光。人们在奋斗事业的搏斗中深感身心的疲惫。然而,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作 为现代人,其实人们每天都在尽可能的放松自己,调整生活节奏,追求充实快乐的人生。看似纷繁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也不复杂。大家在忙忙碌碌中体味着平凡的 人生乐趣。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支喜爱的歌曲,会让你心境开朗。你可以静静地欣赏你喜爱的音乐, 可以在流荡的旋律中回忆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去想;你可以一个人在房间里大声的放着摇滚,也可以在网上用耳麦与远方的朋友静静地共享;你还可以一边放送着音乐,一 边做着家务....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放在你的桌边,你的心情格外的怡然。你可以浏览当天的报纸,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动态,哪怕是街头趣闻;或者捧 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小说,从字里行间获得那种特别的轻松和愉悦....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经过精心的烹制,一桌可心的菜肴就在你的面前,你招呼家人快来品尝,再备上最 喜欢的美酒,这是多么难得的享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清风送爽的金秋,你和家人一起,或是朋友结伴,走出户外,来一次假日的郊游,享受大自然 带给你的美丽、芬芳。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忘却都市的喧嚣,身心仿佛受到一番洗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轻松感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你参加朋友们的一次聚会,那久违的 感觉带给你温馨和激动,在觥酬交错之间你享受与回味真挚的友情。朋友,是那样的弥足珍贵....生活简单就是幸福。周末的夜晚,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尽享团圆的欢乐 现代人越来越会生活,越来越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垂钓、上网、打牌、玩球、唱卡拉OK、下棋.....不一而足。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 在相对固定的社交圈子里怡然的生活,而且不断的扩大交往的圈子,结交新的朋友有时,你会为新添置的一套漂亮时装而快乐无比;有时,你会为孩子的一次小考成绩优异而 倍感欣慰;有时,你会为刚参加的一项比赛拿了名次而喜不自胜;有时,你会为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一个任务而信心大增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不意味着我们 放弃了对目标的追逐,是在忙碌中的停歇,是身心的恢复和调整,是下一步冲刺的前奏,是以饱满的精力和旺盛的热情去投入新的“战斗”的一个“驿站”;生活简单就是幸 福,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生活的热爱,是于点点滴滴中去积累人生,在平平淡淡中寻求充实和快乐。放下沉重的负累,敞开明丽的心扉,去过好你的每一天。生活简单就是 幸福!我的心徜徉于春风又绿的江南岸,纯粹,清透,雀跃,欣喜。原来,真正的愉悦感莫过于触摸到一颗不染的初心。人到中年,初心依然,纯真依然,情怀依然,幸甚至 哉。生而为人,芳华刹那,真的不必太多要求,一盏茶,一本书,一颗笃静的心,三两心灵知己,兴趣爱好一二,足矣。亦舒说:“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 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的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时间如此猝不及防, 生命如此仓促,忠于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勇敢,以不张扬的姿态,将自己活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才是最大的成功。试问,你有多久没有靠在门槛上看月亮了,你有多久 没有在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下乘凉了,你有多久没有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心生感动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审视自己的内心了?与命运的较量中,我们被迫前行,却忘记了来时的方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学生阅读77-81页“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组内讨论完成)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2)根据72页“动脑筋”: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3)现代词人里还有豪放风格的吗?试举一例。
拓展延伸案1.、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宋代文学美在何处?2、怎样才能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系统总结】1、宋词:人物、作品、风格2、元曲:人物、作品、风格3、绘画和书法【巩固训练】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B、散文C、词D、小说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张择端B、吴道子C、苏轼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考点1:《资治通鉴》1、(2010·湘潭中考)2009年,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
下列有关两宋历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B.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答案】选C。
2、(2009·恩施中考)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金刚经》 D.《窦娥冤》【答案】选B。
3、(2009·烟台中考)《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4、(2007·淄博中考)小明从历史网站的《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A.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B.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C.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西汉时发明了纸;活字排版印刷最早是在北宋时期;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清朝。
●考点2:宋词1、(2010·青岛学业考试)辛弃疾(如右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秋郊饮马 图
书法
• 盛行书体 行书 • 书法家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黄庭坚、米芾、 元 赵孟頫
苏轼作品
赵孟頫的作品
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类别 史学 宋词 元曲 绘画
名家 司马光
名作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委婉清新、 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神品” 神品” 神品
宋四家” 宋四家 书法 “宋四家”
1.某简历工作业绩一栏写有“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一 某简历工作业绩一栏写有“发明活字印刷术” 某简历工作业绩一栏写有 定是( 定是( )的简历 A.杜诗 .毕升 .沈括 .郭守敬 .杜诗B.毕升C.沈括D. 2.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等航海活动得益于由中国传入 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等航海活动得益于由中国传入 的( ) A.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 3.今天石油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北宋科学家 今天石油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今天石油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就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与世” ( )就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与世” A.沈括 .宋应星 .祖冲之 .徐光启 .沈括B.宋应星C.祖冲之D. 4.后人可以从( 后人可以从( 后人可以从 )一书中吸取战国至五代这段历史 中的经验教训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后 . 史记》 . 汉书》 . 资治通鉴》 . 汉书》 汉书》
张择端 赵孟頫 宋 元
代表作品
《清明上河图》 《秋郊饮马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 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 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影响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影响。
一、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宋元时期是中外交流活跃的时期,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和贸易发展在宋、元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各国人民在商贸往来中也相互了解。
2.政治往来在宋、元时期,中国通过建立外交系统,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如高丽、日本、大理、西夏、金国等。
这些国家也派使臣来到中国朝廷进行国际交往,双方的交流和往来得以长期延续。
3.文化输出中国自古就是文化灿烂的国家,宋元时期更是文化鼎盛之时,中国的文化输出也随之变得积极活跃。
同时,各国也通过贸易、往来等途径将其文化传播到中国。
这种文化输出和输入的交流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1.形成了跨文化交流的大环境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交流和影响,让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环境逐渐形成。
在这个环境下,中国文化得以融合和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外国文化,推动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在宋元时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也开始出现。
例如,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喜欢汉族文化,曾邀请大批汉族文化人才进入蒙古,进行文化交流。
同时,西方也有不少传教士、游客等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些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外文化交流是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互相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元代时期出现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相互交流,形成了新的教义和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4.丰富了文化元素和表现方式宋元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丰富了文化元素和表现方式。
在宝相花和青花瓷的影响下,元代时期陶瓷艺术也得以发展,形成了元青花的文化特色。
同时,传统戏曲发生了变革和创新,例如元曲的出现就是融合了南北戏曲,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初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
侧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学了一学期的历史,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2、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五、教学准备搜集历史典故和著名词人作品。
六、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答疑法、讨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提问:你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他后来有什么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发人深省的史学意境悠远的词曲风格多样的艺术板块一:发人深省的史学(一)司马光:课件展示司马光名人档案。
教师补充:编年体是以年、月、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像我们的历史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资治通鉴》是一部继《史记》以后我国著名的史学巨著。
师:为什么在北宋时期出现这一部巨著呢?师:北宋在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
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财政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供当朝统治者引以借鉴。
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
师:你们还知道司马光的哪些小故事呢?生:讲述司马光的“警枕”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制作人:睿科知识云
一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 司马光 2.《资治通鉴》 体裁 内容 价值 二. 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李清照:《如梦令》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 元曲 5 .关汉卿:《窦娥冤》
三. 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 赵孟頫: “神品” 3.“宋四家”:苏轼 、黄庭坚、米芾、 蔡 襄
一 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下列诗词中属于李清照的作品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B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 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 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苏轼 辛弃疾 司马光 李清照 张择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资治通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如梦令》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手稿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司马光之墓
苏轼像
“三苏祠”
苏轼书法
黄庭坚祠
黄庭坚像
黄庭坚书法Leabharlann 苏轼的书法李清照像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纪念馆
辛弃疾像
文武全才的辛弃疾
位于山东省济南的辛弃疾纪念馆
位于江西省境内的辛弃疾陵墓.
关汉卿像
河北梆子戏《窦娥冤》
张择端像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赵孟頫像
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宋四家”
黄庭坚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