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治学严谨、意志顽强
书名
作者
成书 时间
内容
体例
《资治 通鉴》 司马光 北宋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叙述从战国到 编年体 五代的历史
叙述从黄帝到 汉武帝的历史 纪传体
“史学双壁”
“两司马”
二、宋词和元曲(文学) 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 有短,便于歌唱,唐代时已出现, 主要流行于民间。词经过五代时期 的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的杰出词人: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人
物
作品
课 堂 小 结
文 学
宋词 元曲 绘画
司马光 苏 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张择端 赵孟頫 苏 轼 黄庭坚 米 芾 蔡 襄 赵孟頫
《资治通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如梦令》 《声声慢》
《破阵子》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秋郊饮马图》 “宋四家” 元
书法
1.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 括( B )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②战国七雄
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
的回答:他是(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
D.赵孟頫
6.《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B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7.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D ) A.小说 B.戏剧 C重风度,写来疏朗有 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米芾书法赏析
《澄心堂纸》, 是蔡襄全文以行楷写 成,蔡襄书法学习王 羲之、颜真卿、柳公 权 。前人在评论蔡襄 书法时,都认为它 “形似晋唐”,可看 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 最典型、最追踪晋唐 的代表作。
《 五 色 鹦 鹉 图 》 题 字
第14课灿烂宋元文化二

宋宋四家 2、书法
元:赵孟頫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1、原因:政治、经济、文化 2、体裁:编年体通史 3、内容:从战国到五代 4、价值:史学、文学、社会
二、文学
苏轼:北宋 、豪放
1、宋词 李清照:两宋之交 、婉约
辛弃疾:南宋 、豪放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2、元曲
散曲
三、艺术
1、绘画
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 窦 娥 冤 》 插 图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史学、文学和艺术 的成就
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
姜坤
司马光 是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1、北宋的______ 《资治通鉴》 编年 体通史,记述了从_____ 战国 _______ , 是一部____ 五代 的历史。 到_______ 苏轼 、_____ 李清照 辛弃疾。 2、宋代的杰出词人主要有____ 、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 两宋之交 。 4、女词人李清照生活的时间是 _______ 杂剧 和_______ 散曲 组成,元朝著名的 5、元曲由_______ 关汉卿 ,代表作_______ 《窦娥冤》 元曲作家是_______ 。 张择端 的______________ 《清明上河图》 6、北宋著名画家_______ , 描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 [biàn] 河两岸的风貌。 赵孟頫 ,人们称他的画 7、元代著名的画家是______ 是 神品 。 苏轼 8、书法“宋四家 ”指的是 _______、黄庭坚 _______、 米芾 蔡襄 _______ 、 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济南)人。 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
1、生活时代: 南宋
2、作品风格: 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 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3、代表作: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关 汉 卿 用 浪 漫 的 艺 术 手 。法 ,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愤 怒 鞭 挞 黑 暗 的 恶 势 力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学生阅读77-81页“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组内讨论完成)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2)根据72页“动脑筋”: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3)现代词人里还有豪放风格的吗?试举一例。
拓展延伸案1.、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宋代文学美在何处?2、怎样才能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系统总结】1、宋词:人物、作品、风格2、元曲:人物、作品、风格3、绘画和书法【巩固训练】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B、散文C、词D、小说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张择端B、吴道子C、苏轼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课件

题乌江亭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雳 前弦
身惊 后。
弦角 翻连 塞营 外。
壮 词 以
名
声
辛寄
,
,
弃之
疾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 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 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 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时期:北宋; ◇特点:编年体,取材广泛, 叙事明晰,文笔生动; ◇内容:从战国到五代历史; ◇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毛泽东,《沁园春·雪》
料相小夜纵千不十
得 年 年
顾 无 言
轩 窗 ,
来 幽 梦
使 相 逢
里 孤 坟
思 量 ,
年 生 死
江 城
肠,正忽应,自两子
断 处
惟 有
梳 妆
还 乡
不 识
无 处
难 忘
茫 茫
·
十
,泪。。,话。。年
明千 月行 夜。
尘凄 满凉 面。
生 死
,
,
两
短 松 冈
鬓 如 霜
茫 茫
。
。
人 故 羽 英遥 江 乱 故 大
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上课时间2013、5、7 组长签字课题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史学、宋词、书画等)2、以教师设计的讲习稿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重难点重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与杰出的词人、风格多样的绘画难点: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活动形式)A、(基础训练)1、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篇。
2、司马光的书叙述了从战国_到_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唐朝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
4、填表姓名时代经历特点苏轼北宋经济繁荣家境优裕气势豪迈雄健奔放李清照两宋之交开始生活稳定后流落南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辛弃疾南宋曾参加抗金争,立志恢复中原风格豪迈倾吐了对山河分裂的悲痛5、元曲:由杂剧和_散曲组成。
6、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
7、北宋最著名的画家是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表现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8、宋四家: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他的画人称“神品”。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满江红》,让学生体会宋词的魅力,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其次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展示课题。
二、下发学习题A类题目(基础训练)(学生通读本课内容,共同完成,并由学生代表展示,教师针对出错的题目进行纠正。
)B类题目(能力提升)1、将《史记》和《资治通鉴》进行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时代西汉北宋人物司马迁司马光著作范围黄帝-汉武帝战国-五代著作体裁纪传体通史编年体通史著作特点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取材广泛叙事明晰2、欣赏《清明上河图》完成下列题目(1)、此画是什么时期?谁的作品?北宋张择端(2)、画中描绘的是当时什么地方?今天叫什么名称?东京开封(3)、从画中反映出人们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驴车牛车轿子船等(4)、为什么称这幅画为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这幅画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画面上的人、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的错落有致,所以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_教学课件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纪传体 黄帝→ 战国→ 汉武帝 汉武帝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战国→ 五代 汉武帝
《资治 北宋 通鉴》
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个) 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或帝王吗? 试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商纣王、秦始皇的暴政; 楚汉之争中,刘邦胜利与项羽失败; 西汉文帝、景帝倡导节俭,“以德化民”;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料 得 年 年 肠 断 处 , 明 月 夜 , 短 松 冈 。
相 顾 无 言 , 惟 有 泪 千 行 。
小 轩 窗 , 正 梳 妆 。
夜 来 幽 梦 忽 还 乡 。
纵 使 相 逢 应 不 识 , 尘 满 面 , 鬓 如 霜 。
千 里 孤 坟 , 无 处 话 凄 凉 。
不 思 量 , 自 难 忘 。
“宋四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孟頫的书法
项 史 文 学 绘
目 学 宋 词 元 曲 画
人 物 司马光 苏 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张择端 赵孟頫 苏 轼 蔡 襄 米 芾
著作及作品 《资治通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 结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书
法
黄庭坚
想一想:在现代人的诗词里, 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 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 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 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对后世 戏剧的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关汉卿的 《窦娥冤》。
关汉卿
关汉卿
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号已斋叟。河北安国人,一说大都人。一生所 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 《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悲剧《窦 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 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窦娥冤》在 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另作散曲,现存曲十 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第十四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书名
成书 作者 时间
内容
体例 编年体 纪传体
叙述从战国到 《资治 司马光 北宋 五代的历史 通鉴》 叙述从黄帝到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汉武帝的历史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起于五代与唐, 流行于宋。常用的词牌有《念奴娇》、《满江红》等。很多宋 词中都体现了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的主题。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 4、领略文人风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史记》 “史学双壁”?
司马光:
《资治通鉴》
(1019~1083)北宋著名政 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 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 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 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宝 元元年(1038)中进士。司马光 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 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 《资治通鉴》。他与司马迁被并 称为“两司马”。
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资治通鉴》
1、作者: 北宋司马光 2、体裁: 编年体通史 3、内容: 叙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4、价值: 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5、名称的由来: 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 否 知 否 ,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试 问 卷 帘 人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名了 ,却 可君 怜王 白天 发下 生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辛弃疾的词: 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人 生 如 梦 , 一 樽 还 酹 江 月 。
故 国 神 游 , 多 情 应 笑 我 , 早 生 华 发 。
羽 发遥 江 乱 故 大 扇 。想 山 石 垒 江 纶 公 如 穿 西 东 念 巾 谨 画 空 边 去 奴 , 当 , , , , 娇 谈 年 一 惊 人 浪 笑 , 时 涛 道 淘 赤 间 小 多 拍 是 尽 壁 , 乔 少 岸 , , 怀 樯 初 豪 , 三 千 古 橹 嫁 杰 卷 国 古 灰 了 ! 起 周 风 飞 千 郎 流 苏 , 东 烟 堆 赤 人 坡 雄 灭 雪 壁 物 姿 。 。 。 。 英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 书法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 和风俗画的创作中。代表作有: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思考: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正 式成为一门艺术?我们学习过 的著名书法家先后有哪些? 书圣 东汉初年;魏晋时期的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隋唐时期的颜真 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声八 ,百 沙里 场分 秋麾 点下 兵炙 。,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
辛 弃 疾
破 阵 子 为 陈 同 甫 赋 壮 词 以 寄 之 ·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 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 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对后世 戏剧的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关汉卿的 《窦娥冤》。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时期:北宋; ◇特点:编年体 ◇内容:从战国到五代历史; ◇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二.宋词和元曲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 有短,便于歌唱。著名的词人有: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苏 轼的词: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的词: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宋四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孟頫的书法
项 史 文 学 绘
目 学 宋 词 元 曲 画
人 物 司马光 苏 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张择端 赵孟頫 苏 轼 蔡 襄 米 芾
著作及作品 《资治通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 结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书
法
黄庭坚
想一想:在现代人的诗词里, 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 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题乌江亭Βιβλιοθήκη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
春秋战国 文明勃兴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
昌盛文化
承上启下 辉煌高峰 灿烂繁荣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 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大 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 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是什么 呢?作者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