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课时作业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012·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2012·山东烟台诊断)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4~5题。
甲各省人口迁出数乙各省人口迁入数4.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5.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7.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A.甲②⑥ B.乙④⑤ C.丙①④ D.丁①③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地理人教必修课后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 含解析

课后训练1.关于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B.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C.就世界而言,人口迁移不能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D.就某一地区而言,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相当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完成第2~4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第1位人口来源地第2位人口来源地第3位人口来源地第4位人口来源地第5位人口来源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均在东部地区3.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4.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至丁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2011·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完成第7~9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9.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加大了迁出地、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人教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材习题点拨
“活动”Ⅰ
1.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2.参考答案如下表所示:
观点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等国的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以下,这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增减的影响已经很小,其人口数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人口迁移。
观点二:有些欧美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这些国家来说,人口的自由迁移是实现人力资源空间重新配置的前提条件.
观点三:人口迁移的发生,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人口迁移还可以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活动"Ⅱ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低;经济发达、
个人需求等。
2.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地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有大量新兴工业和新资源而成为“阳光地带”,吸引了大批移民。
最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达标训练及答案

必修2 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达标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上海游览,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读图,完成2~4题。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3.若此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广东 B.湖北重庆.河北山东 D.新疆内地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甲地优美的环境(2010·济南模拟)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自农村地区。
2009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11亿。
读图,完成5~7题。
5.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6.新疆成为人口净迁入省,主要是因为( )A.矿产资开发 B.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D.地广人稀7.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8~10题。
8.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① B.②.③ D.⑥9.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①B.②.④D.⑤10.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① B.②.④ D.⑥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12.近年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2010·大连质检)下图为某地2009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13~15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经典习题(含详解)

人口的空间变化经典习题基础巩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经济及发展条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部分城镇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称为人口收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出现人口收缩现象最明显的城市是()A.钢铁工业城市B.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C.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D.资源枯竭型城市2.近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等新人口迁移现象,对这种新迁移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B.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C.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D.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答案】1.D 2.C【解析】1.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失去了动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引发人口外流,是城市人口持续减少;而钢铁工业城市、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不会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状况。
所以D符合题意。
2.近年来,随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民工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大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随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的原因;而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不是导致人口由城市回流到农村的原因。
所以C符合题意。
杭州市常住人口在2010年末达870万,到2018年末增加至980.6万。
下表为2011-2018年杭州人口净增长数量(Q)简表。
完成下列各题。
3.从2010年至今,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A.逼近了人口容量的警戒线B.加剧了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C.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D.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4.杭州净增人口在2015年后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经济B.人才政策C.开放二孩政策D.文化教育【答案】3.C 4.D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完整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A.人口素质B.人口增长状况C.人口数量D.人口发展状况4.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5.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7-8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9-10题: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0.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1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人口空间变化复习练习题包括答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口迁移是指()A.人口地理地址永久或长远地变化B.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C.超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搬动D.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搬动,永久性或长远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2.近来几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迁居,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3.相关人口迁移的看法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搬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加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搬动距离在100 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围4.以下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 .亚洲B .拉丁美洲C.欧洲 D.大洋洲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6.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加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 .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渐渐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8.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种类是()A .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以下列图为人口迁移表示。
据此回答9-11 题人口迁入乙地人口迁出甲地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辈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10.若该图表示近来几年我公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 .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头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11.以下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薪水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教材 p9 图 1.8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回答12~15 题12.相关我公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①从山区流向平原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③从农村流入城镇④从干旱地区流向湿润地区⑤农业发达地区流向工商业发达地区A .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3.陪同我国西部大开发,部分人口有自东向西的迁移趋势,相关这种迁移原因和方式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由国土整改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B.由城市化而引起的自觉的人口迁移C.由国土整改引起自觉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化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14.相关我国“民工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方向大体是由经济发达的沿海流向经济落后的内地B.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节余劳动人口支援城市建设C.和三峡库区的移民性质相同D.对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进都有积极作用15.我国“民工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人口数量太多,无法部署B.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C.我国的政策激励民工进城打工D.农民主动参加市场经济建设二、综合题:17.读以下列图,回答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F图为“ 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图中()
A. 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 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 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 图中()
A.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 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 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 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面两
题。
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量黑龙江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
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F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
完成下
3.(2018湖北黄冈
A. 湖南T广东
B. 湖南T北京
C. 内蒙古T广东
D. 内蒙古T北京
4.(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黑龙江省三亚市,这从侧面说明了海南省三亚市迁入了大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 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 推进城市化进程
B.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 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 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F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
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 —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8. 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 (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A. 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 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
C.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 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10. (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旅游人口增多
B. 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 就业环境改善
D. 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11. (2017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A. 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 增加当地人均收入
D. 缓解“民工荒”问题
12.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21 285人,同比去2014年节后部分
60岁及以上
4人
高中大专及以上80人21人
户籍地性别年龄外地本地男女16—45 岁46—59 岁312人70人262人120人330人48人技能就业文化程度有无有工作无工作小学及以下初中
90人292人300人82人94人187人
材料二 2011年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分)
⑵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4分)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
,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8分)
业工作的通知》,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
为了技子上学 HWrU 户口
时剃一
我#1村挺富們、* ffl!轴冋左筍地民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⑵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
⑶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 D 读图可知: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广东,其简称是粤;人口迁出量豫大于赣;人口自然增长率沪小于鲁;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 B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为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不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人口净迁入的省份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图中显示南方
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并不都大于北方各省;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不超过1亿人。
(6分)
jtA I* r 代
3. A 根据引力模型方法并结合选项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即可判断湖南和广东之间人口迁
移数量最多。
4. B 海南省三亚市和黑龙江省分别位于我国南、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差别大,冬季黑龙江气候寒冷,而此时三亚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 C 图中所示七类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
6. A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其中对迁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等。
提升题组
7. A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自然增长人数加上机械增长人数等于增长人数(机械增长人数为正,表明人口净迁入;机械增长人数为负,表明人口净迁出)。
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①地区。
8. D 图中显示俄罗斯远东四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受其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9. D 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中无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D项正确。
10.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节后大部分流动人口在该区有了工作,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
节后到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
11. D 据表格数据可知流动人口大多数就业了,而且材料中提到流动人口增加,所以能够缓解该区“民
工荒”问题,D项正确。
流动人口增加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很小,A项错误;表中显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都较低、大都没有技能,其收入应该也较低,因此不会增加当地人均收入,也不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C 项错误。
12.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由乡村到城市。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影响时期一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而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因素为
经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影响因素为政治因素。
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
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迁移方向为由乡村到城市。
第(3)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乡村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可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有利方面和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等不利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 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
化交流。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解析⑴ 结合插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
(2)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
(3)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则从人口迁移对输
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