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报告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分析1. 大学建筑系馆1)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当地植被以香樟红枫为主,土壤为红土。

所以设计师采用棕黄色石材作为外墙材料确定了棕黄色基调建筑的表皮具有一种粗糙感,和自然更加贴近。

2)建筑所处的位置.总平面分析满空间供人员集散周边的交通方便裂3)功能分区和流线分析两步楼梯,防火疏散两个入口进入要求一层的门厅,报告厅,展厅紧密结合交通流线方向一层的流线:入口大厅旁另设人员集散空间,避免与报告厅的人流的交叉,保持交通通畅。

也为首层展厅的开放做了合理过度。

交通流线方向办公空间和教学空间没有很好的分隔,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两个办公用房之间相距较远,联系不够紧密。

交通流线方向每一层入口处都设有集散空间,以过厅的形式呈现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4)立面分析由于基地的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且北面为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北面设计整片实墙把室和室外分隔开,作为室和室外的过渡。

中间中空的部分有着吸纳人流的效果。

这是系馆的东立面,把三层以上的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

再结合院的竹井廊桥桂花树,运用借景手法丰富里立面的效果,而且软化了用石材作为材料的硬立面5)空间适合建采光不足*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1.建筑系馆属于校园的一个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外墙表皮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来设计建筑的外立面3.部空间的设计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相互交错,符合建筑系学生需要交流展示的学习特征。

4.但整个建筑的采光不是做得很好,有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是特别理想。

2.大学建筑系馆1)总平面分析四周有道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右侧是友谊林,风景优美,建筑和环境融合建筑系馆的主入口和深大主入口临近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分开,相对独立。

但是在部仍旧有联系2系馆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交通流线的庭,使室得到更多自然采光教学、教研和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空间,三体量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资料室放在三层,避免大量人流在这里穿过,各个设计教室都是向南的朝向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大面积开窗,让教室有充足的自然采光3)建筑的立面及细部室外部分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研究

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研究

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建筑系馆的设计逐步成为了建筑教育关注的焦点。

建筑系馆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教育制度、建筑系馆空间氛围(建筑系馆的灵魂),所以,建筑系馆不应该被局限于教学空间,更应该被定性为设计灵感激发的空间氛围。

在本案,笔者从建筑室内光环境、人的心理及行为、建筑室内空间感方面,探讨了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字: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我国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所以众多建筑系馆的设计受到历史的制约影响较大,因此,参加建筑系馆改扩建的建筑师创新思维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

几年来,我国几所规模较大的建筑院校对其老教学楼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扩宽教学楼使用面积、增加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等。

比较成功的建筑系馆改扩建项目清华大学建筑内部房间改造,其改扩建成功点在于克服了有限的建筑空间布局,采取的组织方式是打通隔墙,在公共空间内嵌性质不同的小空间,将夹层设置在工作室等,这一组织方式空间趣味性极强。

建筑系馆从设计理念、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其空间氛围进行全面阐释,为学校教职工、学生提供更加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工作环境。

下表是对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营造的特征归纳:清华大学建筑系馆天津大学建筑系馆深圳大学建筑系馆从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建筑系馆发展规律存在内向→外向的特点。

中国建筑系馆设计特点主要是受到建筑经费、建筑物所处环境、中国历史环境、中国国情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二、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营造因素建筑系馆空间氛围影响因素总的来讲包括室外、室内两大类。

室内环境——心理环境、光环境、听觉环境、视觉环境、空间环境等;室外环境——建筑选址、建筑朝向、窗外景观等。

但是就建成建筑系馆的改扩建而言,室内环境是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关键所在(室外环境已确定);对于受空间面积约束较大的新建建筑系馆,其空间氛围的关键仍在室内环境。

建筑系系馆 郑大和深圳大学

建筑系系馆 郑大和深圳大学

建筑系系馆图文资料郑州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建筑系系馆设计 姓名:刘凯 学号:201206810专业:建筑学 指导:龚文晔郑州大学建筑系系馆资料设计时间 : 2002-2003建筑设计 : 彭一刚 (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层数 : 地上六层结构体系 :多层框架建筑面积 :1.2万平方米建筑材质 :清水混凝土彭一刚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著名建筑学专家。

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系并留校任教至今。

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担任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

主要的学术成就:彭教授设计的主要建筑有天津大学建筑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 山东省平度市公园、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伦敦中国城等等。

2007年新区建筑系馆竣工,高六层,与学校的工科园整体建筑风格一致。

建筑系馆和教学行政办公楼位于新校区工科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配有专用的绘图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须哦也展示空间,评图室。

设施齐全,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郑大建筑学院由彭一刚老先生设计建造,但是,由于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建筑,而是和郑大其他的工科学院教学楼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郑大建筑系馆在造型上所能表达出来的个性与意义就有限。

整体造型基本上和土木工程等系馆一样,成长方形布置,与土木工程系馆共同围合成一个U 组合。

表皮为清水混凝土,整体颜色为灰白色,在楼梯部位做了竖向构造设计,并涂以明亮的黄色涂料,借此点亮整座系馆楼。

主要使用空间包括教室用房(专业设计教室 评图室),专 业教育用房(美术,计算机,实验室,展厅,报告厅),资料室,图书馆。

外表皮为清水混凝土,整体颜色为灰白色。

并在局部的黄色涂料有画龙点睛之笔,使整栋楼瞬间显得活跃起来。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 项目建筑师:张鹏举、范桂芳、薛 剑、张恒 结构工程师:陈超 设备工程师功能:教学 项目规模:5 920㎡ 用地面积:5 200㎡ 设计/竣工时间:2009年/2010年 委托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塑造具有 人文记忆的建筑品质 营造开放交流的空间 氛围 采用适宜的生态 策略 突出空间优先的 设计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建筑馆由旧厂房改建而成。设计工作主要表现为:识别原有厂房的空间特征并赋予 其适宜的功能;对原有结构进行对症式的改造加固;采用被动式的生态通风系统; 对废旧材料进行重新利用等。同时,上述策略是在一种统合多效的原则上进行的, 从而产生了两种基本的效应——一是强化了原有场所的工业气氛,保存了一种特定 的历史人文记忆;二是利用了废材、减少了垃圾、节约了造价。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专业班级:12建筑学(二)班学生姓名:黄传林学生学号:老师姓名:王娅完成时间:2015 03建筑系馆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系馆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研时间:2015年3月调研对象:清华大学建筑院馆、深圳大学建筑系馆建筑系馆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建筑。

首先,专用教室是建筑系独有的教室类型,学生们在设计教室中进行设计、制图、绘画、做模型等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其次,建筑学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作品的交流,因此建筑系应有足够的图纸和模型展示空间。

第三,在空间上,建筑系馆是学生理解和体验空间的最方便、最直接的地方;同时,在细部上,建筑系馆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对启蒙中的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标准,是学生们学习设计的参照物。

因此建筑系馆应满足一下要求:1.建筑功能满足相应规模及行为要求。

2.功能合理,流线顺畅,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3.建筑造型在符合该类建筑特征,体现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有个人风格,注意与周围建筑的呼应,突出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色。

4.教学用房部分设计结合环境与气候。

5.室外场地应考虑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

6.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7.与现在建筑馆有方便的联系。

网上调研:鉴于我们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建筑系馆,我们平时也无法近距离的接触它,感受建筑系馆里面的气氛。

因次我对建筑系馆的了解也不多,所以这次我调研的方式是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队清华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建筑系管进行分析。

一:清华大学建筑院院馆1、简介清华大学建筑院院馆位于清华大学主楼前广场建筑群中,建成于1990年代。

建筑分南楼、北楼、中楼三个部分,均为5层。

其中南楼和中楼为建筑学院所属,北楼为继续教育学院使用。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系馆设计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系馆设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xb200401017.aspx 授权使用:华北水利学院(hbslxy),授权号:6be8f37a-db5b-42d2-a92d-9e0d00eac7f3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2日
总肆箭面积1 2300衙:其中地弋室2q0。m‘ 十磊强.r_^ 蓬蘸 聋维敏 自Pi等
结构张9上建俊刘畅 冶m水晏风 电气刘中平 通风战恩来
万方数据
期籼∞帽Hn舯“f t筑学报
超验与现实--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院馆设计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龚维敏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深圳,518080
封街一十茸标。
斑冀,趣啪柑‘讹帆啪蛔∞”m缸
雎^k船∞肌曲f妇0,舳∥口脚如“料打抽加b抽e埘
砸唐巧酣幽掀柏m|c唧骷b“々瓣删脚“.即埘dor礤· 删印删呵h喀哗∞““唧黜sm佣讯*nⅪfg拥i峨 舶卅抽∞^P吣d删州咿棚唧御目埘∞衲“w珊k
”Ic0E∞yd眦ed恻船加4髀wr∞nm岫可母缸iⅥ铲出f如垤鹕P母E幻虹驴
院馆建筑划分成四个主要功能区域: 教研办公区、设计院区、教学及公共活动区 及停车、设备房与实验室区。教学公共区, 首层为土木系教室,二、三层为公共讲课教 室,包括一个180座的报告厅,二层还禽有 一个中庭式的展览、评皤集会太厅,四,五
层为建筑、规划专业的设计教室。地下室包 含有50个车位的停车库及图档室、模型室、 建筑物理实验室(二层高)等,
亚热带气候特点及教学、教研区大部 分房间不设集中空调的设计条件,对通风、 遮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体形自然 地形成了风的通道,东南风从东南向的架 空层进人到群体内部。教学区半开敞大厅 气流通畅,虽无空调,在各个季节都可使 用。教研区的中心内庭在首层南侧有三个 通道与内院相通,风可从此及各层东侧的 开口进入,经顶部高侧窗流出。除设计院大 厅空间及报告厅外,大多数房间进深不超 过10m,外侧与大厅或内庭相通,都有良好 的通风。教室、办公室等用房一年中需启用 分体空调的时间约三个月(不计暑假时间)。 所有房间都有遮阳考虑。教研区用房,窗距 外墙内退60cm,利用这部分空间做地柜及 放置室外分体空调机。建筑西墙基本不开 窗,东向、南向景观条件好,用了大片水平 窗、落地窗,外加整片遮阳帘(南立面遮阳 帘,施工时临时取消,未实施)。教学区大 厅天窗采用双层阳光板构造,内部光线柔 和,教研区内庭采用高侧窗采光也是为了 避免强烈的直射光线。

浅述二维到多维的建筑感知——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浅述二维到多维的建筑感知——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图1 何香凝美术馆鸟瞰建筑位于深南大道旁边,共三层,占地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建筑风格极简朴素。

一层的场地环境使建筑隔离了周边的喧嚣,飞桥、石墙、水池、绿树,由环境、材质、质感带来的身心体验,让我理解了卒姆托对建筑感知定义的深刻含义:“建筑师并没有试图去设计某种体验,而是从物质本身出发,让物质去激发身体对建筑的感知”[1]。

好的建筑应该要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有自己的感情和习惯,它得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

伟大的建筑不是关于美学风格的,而是涉及真实且具体的意向,并拒绝所有的附加物。

回想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时的情景,我记得风吹杨柳、花香阵阵、记得石墙上的温度和略有粗糙质感的混凝土墙,却对展品和建筑空间记忆模糊。

图2 体块对比观看被视为个体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视觉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所见之物。

另一个角度来说,视觉的完整性是被其他感官所一同赋予的,任何一种感官的缺失都会导致体验的质量受损。

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先触摸世界,然后才观看世界。

正如Pallasmass所说:“脱离了触觉的视觉无法了解距离,外在性或者事物背后的深刻性,从而图,可以说是规规整整,平淡无奇,但这与我随后的建筑体验相差甚远。

其内部的光影变化、隔墙洞口、缝隙间的绿树蓝天,与整个空间浑然一体。

行走在建筑中,仿佛走在中国传统的四合小院,舒适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中的光影作为暗示空间性格的因素,随日升日落而时刻变化,墙上的光影好但即使承认电影比图书更大程度地推进了空间的感知,使建筑有了比四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度)更多的空间量度,仍不能完整的领会建筑存在。

在参观后,我们尝试凭记忆手绘还原了平面图、立面图、临摹了照片、甚至为了还原细节看了记录进入建筑后录制的视频,经过一系类的还原操作后,我们发现记忆或是体验确实是有盲区,留下深刻记忆的都是那些触摸过,驻足停留过的空间。

历经二维的平面,三维的模型,四维的视频或是电影,我们在感知建筑的道路上因技术的革新而不断突破。

深圳大学包豪斯校舍建筑分析

深圳大学包豪斯校舍建筑分析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简介:建筑类型:民用建筑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层数:4设计时间:2000.10设计单位: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设计师:龚维敏、卢阳获奖情况: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奖”深圳大学建筑系馆——现代、古典、学院、轻松、简约、舒适2002年新建的深圳大学系馆表现出来了很强的风格特点。

深圳大学建筑系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建筑为学生提供设计课专用教室、讲课教室和美术教室;学院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CAAD教室以及各种实验室。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CAAD实验室、模型室、摄影室和数字城市(GIS)实验室。

学校累计投入680余万元。

其中由建筑物理实验室和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构成的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正在积极申报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

总平面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

统筹兼顾的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建筑系与设计院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东立面一层平面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为办公区。

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中心。

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

二层平面二层主要为公共交流空间和教学空间,拥有教研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设计室、展览评图区域和大面积平台。

这是建筑系馆最早和设计院一起设计的例子,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深圳大学建
筑系馆
——深圳大学建
筑系馆案例分析
深圳大学建筑系
馆——现代、古典、学院、轻松、简约、舒适
2002年新建的深圳大学系馆表现出来了很强的风格特点。

深圳大学建筑系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
东立面
南立面总平面
深圳大学建筑系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
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
发挥建筑系与设计院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
的教学环境。

一层平面
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
为办公区。

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
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
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
中心。

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
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

二层平面
二层主要为公共交流空间和教学空间,拥有教研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设
计室、展览评图区域和大面积平台。

这是建筑系馆最
早和设计院一起设计的例子,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其中,教学、教研和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
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
组合。

三个体量之间以敞廊、桥、平台相连,形成三
个互相贯通的室外空间。

三层平面
三层包含教研室、材料室、资料室、设计教室。



入口做的很朴质,寓意在于给人一种宁
静的氛围,让人们进入建筑后能有一个
平静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来学习,用平
和的心态来生活。

玻璃幕和清水墙面积比例组合的恰到
好处
玻璃幕和飘架是现代建筑比较常见处理形式,但是一面弧墙去除了立面的呆板。

立面清
水墙开
洞与横
向延伸的走廊形成对比,使两者相得
益彰
教学区大厅天窗采用双层阳光板构造,内部光线柔和,教研区内庭采用高侧窗采光也是为了避免强烈的直射光线。

建筑中庭采用顶部采光的方式,利用屋顶的光影变化在不同层高的桥和廊道的穿梭,营造出多变的中庭空间。

.光与建筑相互映衬
在这栋建筑中,光线完全成了塑造建筑形体的有力武器。

雪白的墙面大面积
的阴影,各种穿插的敞廊、桥、平台,在蓝天的映衬
下更凸显建筑的空间复杂多变。

垂直穿
插空间
相当有
特色,走廊等距排列,用重复的手法避免了空间的单一。

建筑为方盒子建筑,但是设计者合理组织,运用体块穿插,营造适宜南方气候的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休息空间,外墙处理方面,近似和对比手法用的相当成功。

良好的建筑周边环境
深大的系馆在景观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中国
园林借景的精髓,使外围景观完全为建筑
所用。

它的院子、平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
向外开敞,外围景观也总是叠加
到内部的景框中。

在不同的区域间建立视
觉对话是空间设计的一个想法。

各个主要
空间有着各自的主要开敞面,与其它空间
“对话”。

教学区的平台大厅与设计
院的弧墙及东向的树林互相对照,设计院
大厅透过西侧大片玻璃窗对应着教研区的
内庭及南北敞廊的内院空间;沿建筑南北向中轴,
北部的敞廊平台与南部教室区及架空平台层也有
着视线的对应。

结语:
由于建筑系馆直接影响着我们学生对建筑的最初体验和认识,因此我们建筑学学生对其设计的调研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从这少量的调研中思考:如今,单就建筑系馆而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其风格如何改,其普及建筑设计知识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