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波尔图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试谈建筑与区域场地的协调共生关系r——以阿尔瓦罗·西扎的作品为例

试谈建筑与区域场地的协调共生关系r——以阿尔瓦罗·西扎的作品为例

试谈建筑与区域场地的协调共生关系r——以阿尔瓦罗西扎的作品为例汤超【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西班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与现实背景,基于具体典型的案例,运用建筑批评学的评价手法(文化批评模式、形式批评模式、类型学批评模式),探究其建筑与区域场地的协调共生关系,并试对其建筑场地思想的形成与操作手法做归纳与阐述.【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阿尔瓦罗西扎;区域场地;历史;地域;共生【作者】汤超【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著名建筑师,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地域人文特征。

西扎的设计重视场地阅读,遵循着一个“实际场地感知——草图推敲,深化感知——场地再加工”的构思过程。

建筑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在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的同时,也具有丰富建筑形态。

他强调满足实际功能的同时,也重视设计“直觉”的重要性。

场地与感知是西扎建筑两个关键点,他的建筑从场地开始,最终又归于场地。

如何与区域场地协调共生是其众多作品中长久不变的课题。

1 设计思想形成的影响要素1.1 场所体验与历史文脉西扎建筑与区域场地协调共生,得益于其长期对于场所与历史的重视,他强调有意义的生活空间塑造,而不是抽离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几何空间构型。

这和建筑现象学有着极大的契合,强调场所而并非是场地来思考建筑。

一方面,他重视场所体验,其大量设计草图中我们能看到这种体验过程,(图1)画面外的手、跳跃的人、视线游离不定、构造节点寥寥几笔、生活要素穿插出现。

这种动态而整体的过程结合着理智的物质分析和内在暧昧的“直觉”感知,通过不断取舍,由模糊到清晰,最终完成形态的生成。

另一方面,他重视历史文脉的延续,这或许和其执业初期葡萄牙建筑界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无关系。

其建筑在场所的营造上涉及到更广泛的地域文化解读,重视一种地域人文主义的“场所氛围”,这种文脉延续的思想在具有“共时”的结构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历时”的线性脉络,通过汇集特定情境中的各种意义,完成对于历史的连续性的展现,从他的作品中能大量看到这种历史与现在的并置与再现(如莱萨·达·帕尔梅拉海洋游泳池对于“遗址”的阐述和加利西亚现代艺术中心对于修道院“围墙”的重现)。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册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册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与艺术历史学院
无条
划清界限
·邦德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学院
·辛辛那提大学阿罗诺夫艺术中心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波尔图建筑学院教学楼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
小组成员 AAA BB Group member CC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设计单位: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 所在国家:美国 所在地区:明尼苏达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发光盒子
明尼苏达大学建筑与景 观设计学院是一座迷人 的建筑,深夜里人们工 作时会发出光芒,让人 精神为之一振。这座建 筑由斯蒂芬•霍尔建筑 师事务所设计于 2002年建造完成,因 富有启发性和统一特质 而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 例如其设计于1990年 获得了进步建筑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特色
2.向环境开放
新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臂”,端面是垂直的立面,面向周围环境 开放,“容纳了竖井并活跃了校园”。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特色
2.向环境开放
建筑师希望加大行人交通流线,同时鼓励校园活动。此次增建项目包 括一间图书馆、礼堂、办公室、会议室、工作室,作为一座辅助建筑 设置在Thorshov和Cerny之前设计的一座建筑旁。
辛辛那提大学阿罗诺夫艺术设计中心
局部空间展示
辛辛那提大学阿罗诺夫艺术设计中心
总平面图
在建筑的功能设 置上,扩建部分 将实验室、办公 室和礼堂设在下 部两层,而把管 理办公、图书馆 和另一个讲堂设 于中间楼层,工 作室则被放在顶 层。

从波尔图建筑学院看西扎的建筑精神

从波尔图建筑学院看西扎的建筑精神

没有使他放弃理性形 式和现 代技术 而感情 用事 。正如 阿尔托 的 赛纳特萨洛市政厅那样 , 西扎 的所有建 筑都是精 心地放置在其场
圉 1 封闭的内院在朝 向杜罗河 的一侧进行了分解
地 的地形之 中… 。
在设计 的过程 中 , 西扎 将 围合成方 形 内院的一翼 去掉 , 形成 1 历史模 型 的启 示及 利用
( )7 —8 3 :77 .
[]照 明工程 学报 ,0 2 4 :08 . J. 2 0 ( )8 —1
( )2 —0 2 :93 .
[] 张 3
静 , 武 . 市户外广告规 划探 索—— 以温 州市城市 [ ] 张 燕妮 . 市户 外 广告 与城 市景 观 [ ] 小城镇 建设 ,0 5 陈 城 5 城 J. 20
而在另一侧翼 , 从阿尔托的赫尔辛基奥坦尼米技术 学校 中提 取的 理性主义观念和类 型学处 理方式 存在某 些关 联 。波尔 图建筑 学
半 圆形构成经过转折。早先的模式通过各种因素 的相互作用而得 院 U形平 面的内院组织形式反 复出现 , 这种来 自于阿尔托的斯堪 [ ] 宋金 民, 延 民. 市户外 广告规 划初探 [] 规 划师 ,0 0 [ ] 陈仲 林 , 2 刘 城 J. 20 4 翁 季 , 扬春 宇, . 市户 外广告 设 置规 划方 法 等 城
了其惯用的 u形平 面。可 以看 出设 计 的构思从 封 闭的单一 主体
入设计之 中。
当西扎提出新 的构 思时 , 他往 往漫游 于历 史上 的范例 之 中, 力于在承袭 的观念 中找到联 系 。波 尔图建 筑学 院与 阿尔托 的赫
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开放性 的综合体 , 并将更 大范围 的场地 引 并从中找寻可借鉴的元素。对于西扎而 言 , 创作 的过程部分是致 最后 的方案集 中体现 了各种 因素 的综合 。通 过运用 控制线 尔辛基奥坦尼米技术学校 中大报 告厅有 某些 片段相似 ( 图 3 。 见 ) 进行拓扑变形 , 主体 建筑 分为南 北两 翼 , 多分 散 的按 照两条 主 很 明显 , 众 在创作 的过程 中, 西扎确实 吸收了他 早期发现 的元素 , 并 要 的控制线来排 布 , 形成 了两翼 汇 聚 的近似 于三 角形 的几 何形 结合特定场所引发的直觉将其合成 为一个构思 。不难 发现 , 这种 式 。朝 向杜罗河较低 的一 翼 被彻 底 分段 为 四个 独 立 的研 究室 。 对于历史原型的利用与通 过变 革原 型 以创 造城 市微观缩 影 的新

推荐建筑师作品分析——阿尔瓦罗·西扎

推荐建筑师作品分析——阿尔瓦罗·西扎

的许多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看到柯布、阿尔瓦·阿尔托、密斯、巴拉干等建筑大师的影子。如
柯布、密斯的国际主义风格,阿尔瓦·阿尔托特有的有机性,阿道夫·罗斯端正的纯粹性及巴拉
干的地方性,这些都对他有很深的影响。
• 他的设计影响极其转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一) 初期: 1955—1958在塔欧拉事务所工作, 在塔欧拉的指导和引领下,他深入研究了葡萄牙 当地的乡土建筑, 系统了解了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建构方式、材料运用及环境处理方式。事实 上,正是从这里,西扎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实践活动。而在事业的初期,他与塔欧拉一样,也一直 致力于以新粗野主义美学对玛托西诺斯地区地方性的重新诠释。

帕拉迪奥提出“最美的空间是正方形,其次是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的古典形式美的规律,在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一书中也有关于1 /1、1 /1. 4、1 /1. 6.1 /2的完美空间比例的论述。剖
析伽利逊当代
• 艺术中心主要房间的空间比例,发现许多吻合古典建筑美学的数字关系。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功能流线:
象的角度和新的文化理念,追求新的建筑与艺术风格,可以说它们对阿尔瓦罗·西扎影响以及
对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项目概况: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建于1988—
1993年,地处于圣迭戈旧城区的一个
复杂的三角形历史地段,圣迭戈是伽
利逊省的首府,教堂、钟楼、花岗石
墙是这座中世纪城给人留下的基本印
象。该中心主要收藏、陈列当代美术
作品,是地区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
分。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 与西扎从前所惯用的工作方法一样,设计始于对场地的深 刻体验,他感到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与城市策略不仅要建立起 与修道院的密切关系,而且应当通过建筑的精确介入将这个环 境恶化的宗教区统合起来,并恢复其秩序性。

Oval事务所设计葡萄牙波尔图的Cebes学校建筑

Oval事务所设计葡萄牙波尔图的Cebes学校建筑

Oval事务所设计葡萄牙波尔图的Cebes 学校建筑
Oval事务所设计的Cebes中学新建筑坐落于葡萄牙波尔图市的Foz do Douro。

学校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即单户家庭的豪华房屋,配备了阳台和屋顶平台。

为了在Marechal Gomes da Costa大街上保持非常独特的形象,学校建筑结合了流行和现代设计的元素,看上去很像是一座住宅楼。

其玻璃开口就是按照住宅来制定的。

学校建筑高分为3层,布局非常简单。

地下层设置了餐厅、厨房、员工室、等侯室以及为教职员工准备的设施。

底层是接待处、5间教室和卫生间。

二层是5间教室、特别用途的房间以及卫生间等。

地下层的附属建筑中有淋浴室和卫生间,底层的附属建筑中有学习室、图书馆、培训室以及多功能室等。

建筑师西扎的建筑思想解析

建筑师西扎的建筑思想解析

建筑师西扎的建筑思想解析当我们在探讨建筑美学和设计理念时,不得不提及一位著名的葡萄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西扎(António Gaudi)。

这位备受赞誉的建筑师以其独特的思想和风格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西扎的建筑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意义和影响。

安东尼·高迪·西扎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西扎的建筑风格却与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建筑大相径庭。

他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出对环境、文化和历史的深度理解与。

西扎的建筑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的尊重与融入:西扎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而不是独立存在。

他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自然光线、景观和室内的空间流动相互结合,使建筑物成为环境的延续。

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扎的建筑作品中充满了对葡萄牙文化和历史的与致敬。

他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的建筑材料,将历史元素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为建筑物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对历史的与表达:西扎认为,每个建筑都应该有其历史背景和故事。

他在设计中善于挖掘并表达出建筑的历史价值,使建筑物本身成为历史的见证。

要分析西扎的建筑思想,就必须要研究他的实际建筑作品。

以西扎的代表作品——巴塞罗那的圣家堂(Sagrada Familia)为例,这座建筑被誉为高迪的杰作,表现了其对环境、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创新。

圣家堂的设计充满了曲线和动态感,这与高迪对自然元素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教堂内部的设计又体现了其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如对哥特式建筑的借鉴和对当地传统材料的运用。

安东尼·高迪·西扎的建筑思想是一种尊重环境、传承文化和历史的独特理念。

他的作品为现代建筑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研究西扎的建筑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他的作品,同时也能为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建筑系馆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建筑系馆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楼梯设计
建筑内部楼梯设计形态多变,寓意着历史的 车轮滚滚,曲曲折折的前进,置于室内,仿 佛随着楼梯的曲折慢慢探寻历史曲折的道路。
建筑模型
案例 分析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
设计单位: STEVEN HOLL ARCHITECTS
设计师: STEVEN HOLL
设计思路分析
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平面图
建筑内部功能 分区明确。不 同场所既能有 各自私密性, 又能又相互快 捷联通。 同时,流动路 线顺畅。
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平面图
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立面图
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剖面图
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剖面图
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
建筑模型
案例
分析 阿朗诺夫设计及艺术中心
设计师简介
彼得·埃森曼生于1931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 建筑,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到剑 桥大学深造,获得了大多数知名建筑师没有甚至鄙 视的博士学位。在剑桥攻读博士的3年时间中,他 关注于当代哲学、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最新 的理论发展。1957年加入格罗匹乌斯的建筑设计 事务所,在这位现代主义大师领导下工作,对于现 代主义具有直接和深刻的认识。1967年,他在纽 约成立著名的“建筑与都市研究所”,成为新现代 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心。他在这个 研究中心担任负责人直到1982年。多年来,他一 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因此,他具有建筑师少有的 书卷气和知识分子味道,自然也就有了一份一般意 义上的建筑师所没有的清高。在埃森曼建成的建筑 作品中,1989年完成的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 维克斯那视觉艺术中心 罗密欧与朱丽叶城堡和艺 术图书馆在国际建筑界赢得了广泛赞扬,并荣获美 国建筑师学会颁发的1993年度国家荣誉奖。埃森 曼设计的位于柏林的查理检查站和柏林墙附近的公 益住宅建筑曾受到当时联邦德国政府的高度评价, 并被选为柏林建市’750年纪念邮票上的图案。他 还为东京市设计了两幢办公楼——布谷公司大楼 和小泉三洋公司总部大楼,并因此荣获美国建筑师 学会颁发的1991年度国家荣誉奖。

建筑系馆案例波尔图大学建筑系馆

建筑系馆案例波尔图大学建筑系馆

图书馆
教室
各层平面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o
内部空间 在建筑学校教室区和公共活动区旳交接部分,同步也是低坡 转到高坡旳地方,西扎做了诸多文章,流线设计很有意思。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o
会发觉建筑好像就生长在那里,与周围一切关联。
项目简介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o
建筑设计:阿尔瓦罗▪西扎 项目名称:FAUP(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o)
设计过程中西扎将围合型开口去掉块,形成U形。 更大范围旳场地纳入设计,充分利用周围元素。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o
总平分析 建筑物被成排并列于接近公路及河边旳两侧。北面旳长条形建筑物是由 行政空间、礼堂、图书馆及一种半圆形旳展示空间构成,这些服务空间 阻隔了校园直冲道路旳可能性,使校区免于噪声干扰。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o
用巨大旳天光漫射体来给室内造成光线漫溢旳效 果,并将图书馆二层旳空间挤压成阁楼旳感觉。
内部空间
•细部构造设计
对于西扎而言,构造旳细部设计意味着最大可能地关注不同旳材料和不 同旳建筑构件之间旳连接, 而这些细部节点并非只为单纯旳视觉愉悦而 出现,而是成为整体建筑形式和空间转 换不可或缺旳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庭院
以前作为上下层之间联系的楼梯正逐渐被坡 道和倾斜的楼板取代,行走其间,在坡道和 楼板的引导性下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层面到另 一个层面,完全感觉不到约束。
利用窗口对光线的过度。采用自然光的天窗贯穿一 二层图书馆空间
西扎用白色雕塑诠释,几何体全白在日光的辉映 下如同雕塑,简单有力的虚实对比让建筑沉稳静 谧。
建筑立面,少凹凸,多平面虚实。
安藤忠雄说过:“光照到物体表面,勾勒出它们的轮廓,在物体的背后聚集阴影, 给予它们的深度。光影的界限,物体被清晰地表现出来,获得自身的形式。”
空间
整个空间设计充满不定性和多义性,带着一种动态空间的丰富感。平面与垂 直、人工与自然的界限被打破了,形成一个在二个度向上立体流动的空间。
整体的设计如一座卫城。所有的元素根 据基地地形及文脉景观的角度排列。界 定出整个三角形的设计平面,建筑物被 成排并列于靠近公路及河边的两侧。
环境与场所
整个建筑分为两翼,中间为一 个带有花园的天井。建筑较矮 的一侧正面朝向杜埃洛河
设计过程中西扎将围合形开口去掉一个,形成u形。从设计可以看出建筑 从封闭单一主体发展为具有开放性的综合体,更大范围的场地加入设计。 他充分运用场地周边元素,精心放置场地之中
简洁有力的结构设计 让雕塑元素更充实
西扎的建筑融入当地建筑色 彩,将葡萄牙当地传统屋顶 瓦楞板特色带入,凸显想吐 情怀和地狱特色。
西扎用白色粉石灰 刷墙的方式适合当 地气候特点利于反 射光线,抵抗热量, 又可以防止水分渗 入。
总结
整个建筑有着葡萄牙文化背景,着眼于建筑本生,建 筑与基地,空间,光线及材料。正如西扎所说:并没 创造发明,而是反应现实。
北侧靠马路,噪音较大,南侧靠河,环境较好,所以北侧设为办公区, 南侧设为教学区。
一、二层平面图
基地被分成了地上地下相连的很多块.其 中最大的一个体量—北翼—形成了三角形 内院的围合,楼中包括了办公室,演讲厅,一 个尚未使用的半圆形的展厅,还有一个天 棚上有一道令人惊讶的天光的图书馆.在 河边的建筑是教室,每个都不一样。
总体规划
西扎根据基地周围的建筑纹理,在与河 平行的一定高度布置建筑体量,以构成 此区域建筑景观的整体美感。 见这本身融入树林,若影若现,与环 境横好的结合。
三、四层平面图
四个塔楼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从每 一个窗口中看到不同的风景.
河边的教室
西扎:“四个塔楼的设计是为了使学 生能从每一个窗口中看到不同的风景. 亭子状的屋顶还有许多其他的考虑. 我希望将学校对着河敞开.我想创造 一个明确的中心,可是仍然保持建筑 与周围已有建筑的联系.”
狭长到开敞空间的线性对比阅览室 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有个呈透明龙 骨样式的大天窗,天窗照亮整个二 层楼高的放满书架的阅览室。 阅览室的天窗
斜切的圆锥形天窗,增强光线效果。
.
自习室光线主要由侧天窗提供,
室内视 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个建筑群通过地下3米处一条长而窄的走廊把各 个单体连成一体,室内空间的流动随处可见。流线 型的坡道即起联系空间的作用,也作为一个学生作 品的展览空间,行程流线打破了平面空间划分与楼 层之间竖向空间划分的界限,使人不知不觉到达另 一空间。
基地位于河和 高速公路之间的平台上,整体的设计 如一座卫城。所有的元素根据基地地 形及文脉景观的角度排列。设计师跟 据基地周围的建筑纹理,在与河平行 的一定高度布置建筑体量,以构成此 区域建筑景观的整体美感。
东面小门与西门构成两个顶点加上绘图室一角 以及办公室围墙,界定出三角形平面总设计图。
设计草图

北面的建筑分成了地上地下相连的很多块.其中最大的一个体量—北翼—形成了 三角形内院的围合,楼中包括了办公室,演讲厅,一个半圆形的展厅,及一个图书馆. 另一边四幢为教室
南北两组建筑在西面交会,这样就清晰的提示出位于整个建筑群中心的三角形院 落的入口.’通过一系列粗糙石墙的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的另两座建筑产生关联, 一座是重新修复的POVOA住宅,还有RAMOS楼,一个西扎在此之前设计的教学 楼.虽然西扎当初想要一个更为流通的空间,不过室外的空间,比如中心的三角形 庭院,还有连廊都给人以空间的宽阔感.
每个都不一样,临街的立面明显的表 现出了拟人的特征,这也是一个常常 出现在西扎部分作品中的元素
办公室,演讲厅,及展厅的建筑主体沿道路 形成了一道屏障。
展厅光线由屋顶摄入通过折 射散入展厅,这样不仅减少 了开窗所浪费的展示面积, 也同时为展厅提供了柔和的 光线。
体量相似的四栋教学楼,以屋顶及开窗的变化,
使其拥有各自的建筑表情却不流于混乱。以环 境文脉中已有的元素、景观及开窗方式作为设 计创作的构思,并且运用“漫步建筑”的概念 (每一个不同的地点,经过人的行为活动,便 会渐渐形成建筑与文脉间的确切关系。)将设 计建立在人的活动之中,建筑隐约地流露出一 种特别的新现代主义的味道。
四栋教学楼结构简单朴实 传统框架,建筑立面质朴,横向长窗
波尔图建筑学院位于葡萄牙波尔图大学,面朝大西洋。
葡萄牙气候宜人,冬季温暖,夏季干燥。
波尔图建筑学院位于大学南边,濒临河口,在三角形的地块中形 成了具有违和感又不是开敞空间。北侧高速公路,南侧小区道路。
—建筑基本信息
建造时间:1986~1996年 系馆位于横穿波尔多的 DOURO河高高的河岸上, 占地87000平方米 北侧面向首都,有高速公路 通过。
建筑师 阿尔瓦罗。西扎 场
所精神的代表
建筑师没有创造发明,而是反映现实
西扎很尊重环境,他总是谦虚的吧自己建筑融合到城市环境里。他经常通 过基地四周原有房屋轮廓来确定自己的建筑轮廓线,并以城市为设计的出 发点,参照原有城市设计形态和建筑风格来寻找潜在的城市肌理和空间秩 序。脱离城市环境来看西扎建筑,会难以理解那些平面的奇特与多变,但 当吧平面重叠到基地上后就发现基地仿佛建筑就存在在哪里,与周围所有 事物都关联。从西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景观建筑环境都不断变化位置 追求室内人与外部环境的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西扎的场所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