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的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合集下载

恽代英的狱中诗

恽代英的狱中诗

恽代英的狱中诗引言恽代英是中国的一位知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艰辛的狱中岁月。

在监狱中,他创作了一系列狱中诗,用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详细探讨恽代英的狱中诗,分析其主题、风格和艺术价值。

主题恽代英的狱中诗主题丰富,既有对生活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狱中的限制和困境并没有使他丧失写作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对人生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1. 对生活现实的反思恽代英在狱中写下的诗歌中,通过对生活的反思,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探究。

他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并对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

•《狱中有感·有愿雄心英短催》–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不公的不满。

–通过写作,恽代英试图寻找解脱之道,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狱中百首·一首》–揭示了狱中生活的残酷和困苦。

–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2. 自然之美的赞美恽代英在狱中也写下了一些赞美自然之美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狱中百首·喜斜阳》–赞美了夕阳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透过狱中的牢窗,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广和美妙。

•《狱中百首·宿鹊》–描绘了鹊群嬉戏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和欢乐的向往。

–通过对鸟儿的描绘,恽代英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恽代英的狱中诗风格多变,但总体表现出他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1. 修辞手法恽代英的狱中诗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狱中百首·一首》–“冤情纷四海,道尽辱天涯。

”使用了排比手法,加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感情的冲击力。

•《狱中百首·喜斜阳》–“铁窗悠悠月,人世隔重闱。

”借景抒情,通过对夕阳和铁窗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忧伤和渴望。

2. 形象描写恽代英善于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给作品增添了美感和感染力。

恽代英800字感悟

恽代英800字感悟

恽代英800字感悟恽代英,一位我非常敬佩的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人。

恽代英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恽代英的了解和研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风范。

恽代英生于清朝末年,正值中国的动荡时期。

他在上海求学期间,就积极参与了学生运动,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推翻满清统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他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怀使他成为一名先锋的革命家。

恽代英在教育事业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担任过南京国立中学的校长,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

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恽代英不仅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他还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积极参与了文化运动,倡导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他主编了《国文杂志》,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和论文,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自信对后来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看来,恽代英的成功离不开他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风范。

他一生坚守正义,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承担责任。

他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和引领者,他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他的学生和身边的人。

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他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感召。

恽代英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始终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他不畏困难,不抛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他的坚持和努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在我看来,恽代英的一生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恽代英:中国革命的“苦行僧”

恽代英:中国革命的“苦行僧”

恽代英:中国革命的“苦行僧”作者:震江来源:《领导文萃》2018年第13期学堂里的“奇男儿”恽代英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的,从小就勤奋好学,文才出众,被国文老师誉为“奇男儿”。

但其时,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内忧外患相互交织,社会危机日益深重。

残酷的社会现实大大激发了少年恽代英的爱国热情。

他勤奋好学、奋发刻苦、积极进取,14岁时便阅读了《纲鉴易知录》《饮冰室文集》等书,深为谭嗣同、梁启超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并经常以谭嗣同的狱中遗诗“我自横刀向天笑”自勉。

1913年,恽代英进入武昌中华大学学习。

在这期间,恽代英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

他还先后主编并指导《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新声》《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等十多种有影响的报刊,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

随着视野的开阔,知识的积累,恽代英开始对传统的习俗、信仰和社会规范表示怀疑。

1917年,恽代英在《我之人生观》中提出,人生之目的在于“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

恽代英不是一个空谈家,他组织了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

这是一个注重个人修养的小团体,其章程规定了“不谈个人得失”的道德规范。

1920年初,恽代英又发起组织利群书社作为试验新生活的基地。

寻求“光明之灯”恽代英认为,正确的信仰是“引人向上”、催人奋发的动力,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光明之灯”。

1922年,他对一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说:“目前,摆在青年面前的中心问题是,青年向何处去?孙中山有孙中山的道路。

无政府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的道路,胡适派、国学派有他们的道路,共产主义派也有自己的道路。

议论纷纭,主张繁多,大约总有二十多种吧。

一个青年要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是简单的事。

你们认为社会主义比较好,自己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你们这就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希望你们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而他自己就是在走了一段弯路后,通过反复比较、反复辨析,才做出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特征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张维林沈丹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年第07期[摘要]恽代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位杰出的青年教育家,他既有教育理论修养,又有教育实践经验。

恽代英是以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置于拯救国家、改变民族命运的总体中去考察。

他提倡青年教育思想要与社会改造及社会需要相结合、青年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青年教育思想与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相结合等。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对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恽代英;教育;特征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理论家,也是一位既有教育理论修养、又有教育实践经验的杰出的青年教育家,是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之一。

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既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又有鲜活的时代价值。

一、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恽代英提倡青年教育思想要与社会改造、社会需要相结合恽代英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袖。

恽代英进入大学后亲身经历了国家被外国侵略者和帝国主义践踏的惨状,这让他有一种改造社会,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他在《教育改造和社会改造》一文中写道:“教育家必须把改造教育与改造社会打成一片,用自己所养的人,去做自己所创的事,创自己所能做的事,以容自己所养的人,这样才无不有合当的事,事无不有合当的人”。

[1]因此,对于青年人的教育思想,恽代英认为改造青年教育的同时要改造社会,改造社会也要注意改造青年教育,青年教育要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

恽代英提倡要深入了解学习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并探索出救国救民的革命方法、增强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的勇气,从而达到适应社会需要,改造社会的目的。

为此恽代英在他的教学当中,要求学生要阅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中国近代外交史》、《最近的五十年》等历史书籍。

恽代英的故事400字

恽代英的故事400字

恽代英的故事400字摘要:一、恽代英的生平简介二、恽代英的主要事迹1.求学经历2.投身革命3.创建革命组织4.宣传工作贡献三、恽代英的精神品质四、恽代英的影响和启示正文:恽代英,原名恽铁樵,字代英,号吾庐,湖南湘乡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一、恽代英的生平简介恽代英生于1895年,自幼聪明好学,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他在求学过程中,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政治,立志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恽代英的主要事迹1.求学经历:恽代英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他曾就读于湘乡县立中学、湖南师范学堂,后考入北京大学,成为蔡元培的弟子。

2.投身革命:在北京大学期间,恽代英参加了五四运动,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他参与创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长,引领了一批青年走向革命道路。

3.创建革命组织:1920年,恽代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之一。

此后,他还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并担任政治教官,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4.宣传工作贡献:恽代英在革命生涯中,始终重视宣传工作。

他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撰写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广大青年的革命觉悟。

三、恽代英的精神品质恽代英具有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英勇无畏,百折不挠,始终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他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关心群众,以身作则,为中国革命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四、恽代英的影响和启示恽代英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发扬光大的。

今天,我们应当学习恽代英的精神品质,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恽代英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恽代英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品位·经典人文·社会恽代英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李 冰(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摘 要】 恽代英的思想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个方面,他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五四之前教育思想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观,五四之后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公民教育思想,其公民教育体系包含公民教育的内涵、实践规划两个部分。

【关键词】 恽代英;……教育思想;……现实意义恽代英作为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非常丰富,从中能够看到他的革命活动与教育活动紧密相连,以“能欢迎新的,还应该欢迎更新的”[1]前瞻性眼光在教育这条路上摸索前进,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公民教育思想,提出了“养成健全的公民”的教育核心。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取得优异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的考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

一、恽代英教育思想和实践发展历程(一)萌芽阶段:教育思想的雏形1913~1918年中华大学求学的五年是他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另一方面西方各类思潮涌入中国,充斥很多知识分子的头脑。

恽代英选择了教育作为解放中国的有力武器。

恽代英曾在日记中写到:“余尝思,果有机会可服务母校,当以养成学业一贯之人才为宗旨,将使此校为中国有名之大学,亦即因势成事之意也”[2]。

这是他听到美国传教士艾迪博士的学术演讲,反思当时国内背景提出教育救国的重要性。

在这里“学业”恽代英指的是“学问”和“职业”通过“一贯”互补互动,培养新时代的职业人才同时重视知识与工作,达到“因势成事”的救国富强理想,这标志着恽代英教育思想关于公民教育的思想萌芽。

(二)实践阶段:教育思想的提炼恽代英的教育思想理论是在不断从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炼的,中华大学是他教育思想的起源地。

恽代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研究

恽代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研究

恽代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是英国19世纪早期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恽代英。

恽代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认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应该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以资产阶级的责任为目标,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指导,以资产阶级的权利为保障,以资产阶级的自由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繁荣为共同目标,以资产阶级的财富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精神为动力,以资产阶级的社会责任为支柱。

恽代英认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应该建立在资产阶级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应该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他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概念。

他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应该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责任为目标,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指导,以资产阶级的权利为保障,以资产阶级的自由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繁荣为共同目标,以资产阶级的财富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精神为动力,以资产阶级的社会责任为支柱。

恽代英认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应该建立在资产阶级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应该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他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是一种社会秩序,它坚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责任为目标,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指导,以资产阶级的权利为保障,以资产阶级的自由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繁荣为共同目标,以资产阶级的财富为基础,以资产阶级的精神为动力,以资产阶级的社会责任为支柱。

恽代英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它认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应该建立在资产阶级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应该扮演重要角色。

他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应该坚持资产阶级的自由,但也要求资产阶级承担起社会责任。

他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共同利益,因此资产阶级应该与其他阶级合作,共同实现民主政治。

恽代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受到了英国19世纪早期许多政治思想家的认可,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是一种实用的政治思想,它不仅能够实现民主政治,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繁荣。

五四时期恽代英国家观念的养成及其救国实践

五四时期恽代英国家观念的养成及其救国实践

五四时期恽代英国家观念的养成及其救国实践恽代英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教育家和文化人。

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五四时期的中国象征着一种反对传统观念、倡导民主思想的典范,并且具有现代中国价值的独特意义。

恽代英自幼家境优越、受教育严格,儒家思想深深地熏陶着他的思想。

但是,恽代英深知中国的弱点在于科技落后和教育倒退,而这两个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

他以学者和教授的身份,深入到中国各地,为许多青年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我,同时为建立民主国家创造更好的社会基础。

恽代英的理念影响了许多中国青年。

他们开始追求民主、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同时也开始对教育的未来感到不安。

恽代英成为了这种思想的先驱,他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年轻人而不断地奋斗。

在教育领域,恽代英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批评并提供了建议。

他认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和科技创新,才能使中国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全面发展。

他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体系,使得孩子们能够受到更为全面、优秀、深入和富有启发性的教育。

在政治生涯中,恽代英在黄埔军校、北洋政府等机构中拥有领导地位。

他也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维护国家利益的活动。

他以实践中爱国主义和教育思想,在五四时期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恽代英以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维护民主和文化事业的理念,对于中国历史和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他认识到教育和科技创新才是中国发展的基础,并不断探索能够促进中国国家整体发展的道路。

同时,他也始终坚持反对封建主义,提高中国人民素质和改变中国的传统观念。

总之,恽代英在五四时期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与价值。

他所透露出的知识分子应该为国家建设而努力奋斗、应该反对传统思想束缚、应该积极探索建设民主社会的路线等种种思考方式,都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他的教育和民主思想,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展和全球社会进步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恽代英的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作者:申富强《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7日 14版)恽代英在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学习期间便脱颖而出,他的思想在当时青年中很有影响。

郭沫若曾指出:“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到他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

”在36岁的短暂人生中,恽代英留下了近300万字的遗著,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哲学思想。

恽代英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并从各个方面反复论证了物质必为实在,世界统一于“以太”——物质。

恽代英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先有经验,后有智识,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人的智识也不断发展,因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的历史观包括无神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等。

政治思想。

“五四”运动后,恽代英认识到在中国只有“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才能实现。

曾成贵指出,恽代英对中国社会及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任务、前途的认识极其深刻。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产业无产阶级最富于革命性,要做其他阶级的“中心与领导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农民哪一天觉醒,改造的事业便是哪一天成功。

”他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商买办阶级”和“幼稚工业资本家”,前者“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是反革命的”;后者则具有两面性,与他们合作必须保持警惕,而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中国小资产阶级虽有其革命的一面,但“是怯懦而自私的”。

中共三大期间,他特别强调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为无产阶级专政树立确实根基如俄国前例。

”可见,其革命思想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经济思想。

恽代英明确主张“中国亦必化为工业国然后乃可以自存。

”他强调经济因素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国内封建军阀是帝国主义利益的代理人。

他认为中国比俄国更落后,革命胜利后,只有务实地施行类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酌量重建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以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权”。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至于妨害”社会主义本身。

他说:中国要解决贫困问题,前提条件是要通过革命建设一个像苏俄一样的“公众而强固的政府”,才能真正“利用外资”开发富源,为人民服务。

这足见其前瞻性。

军事思想。

恽代英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共党内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杰出领导人和人民军队及政治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早在1922年9月,他就提出了“我们要赶快组织作战的军队”;
1923年6月,他又提出“民主革命仍必假军队与群众之力以成功”。

他在黄埔军校工作期间,又提出:“在党军中间,党高于一切。

”“党军是
要‘为主义’‘作战’的,不‘为主义’,或者是不能‘作战’,都同样是有负党军责任,都同样是有负于党、有负于全国瞩望我们的被压迫的劳苦工农。

”他强调军队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要“努力使他做成人民的军队”。

他要求每个学员区队中加设一个指导员,“代替政治部做工作”,这实际上都为中共“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等原则奠定了基础。

朱德曾指出:研究党的军史时,应当从黄埔军校这个老根上开始。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也曾高度评价说,黄埔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耳目。

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

文化思想。

在“五四”时期,恽代英就揭示了新闻的定义,即“记事”,用“简明之笔,将已发生而社会应知晓的事实,条述之”。

李良明认为,这与1943年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同工异曲之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恽代英主编广东省委机关刊物《红旗》和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他认为,革命报刊是无产阶级的宣传工具和战斗武器,具有指导、宣传和组织革命群众的巨大作用;新闻必须真实且具有可读性;必须坚持依靠群众办报办刊。

在文学思想方面,恽代英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坚决反对洋八股,号召青年作家从“象牙之塔”和“亭子间”走向社会生活,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去,创造出革命的文学,达到宣传人民、教育人民、鼓励人民为民族解放和自己解放而斗争,这些思想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

教育思想。

恽代英一生的革命生涯与教育活动紧密相连。

钟德涛指出,恽代英论及教育的遗著有近百篇,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平民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恽代英认为:儿童教育应为“健全的公民”打好基础;中等教育应是“养成健全的公民的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是“养成健全的公民的教育”的师资教育。

他的“养成健全的公民教育”的系统理念包括:“事业与职业统一”的职业教育观,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生为本”的教师观以及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等等。

综上所述,恽代英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同自己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为后人留下了博大宏富的思想著述。

这是我们党早期斗争史上的重要成果和理论总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1&ZD0079〕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