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我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百万亩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完善设施农业的扶持方式、内容、范围和补贴标准,组织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政策宣传、资金扶持措施落实力度,扎实推进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实施,设施农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一、发展现状(一)总体情况我省设施农业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近年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省设施农业建设总面积累计达到X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与生产涉及全省X个县(区)的X个乡镇、X个村的X.X万户农民,形成了设施类型多样、=规模效益同增、农民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
今年全省设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种植面积达X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种植X.X万亩、拱棚X.X万亩(设施瓜菜X万亩,设施果树及花卉X万亩。
总产量X万吨。
品种布局上:日光温室以果类菜生产为主,秋冬茬接早春茬占X%,冬春一大茬占X%;拱棚以果类菜、西甜瓜及叶菜生产为主。
主要蔬菜瓜果种植的比例为:番茄X.X%,辣椒X.X%,黄瓜X%,茄子X%,西甜瓜X.X%,设施水果及花卉X%,叶菜等X.X%。
效益情况:自去年秋季以来,蔬菜生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设施瓜菜产销两旺,据测算,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栽培技术到位的情况下,日光温室亩均产值达到X万元以上,大中拱棚亩均产值达到X元以上。
设施农业作为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不仅成为群众的共识,同时成为生态移民区搬得下、稳得住、逐步致富的主导产业。
日光温室平均亩产值达到X万元以上,高的达到X-X万元,拱棚平均亩产值达到X元以上,达到种粮收益的X倍以上。
(二)发展特点一是区域布局上各有侧重。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稳步发展,面积达到X.X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X.X%;拱棚面积达X.X万亩,以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生产为主。
二是发展方式上提质增效为主。
进一步加大老旧温室的改造了力度,开展空棚恢复生产工作,严把设施建造质量关。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04
CHAPTER
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创新科技体制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体制,完善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验收和成果转化等环节,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03
CHAPTER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03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0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无法有效整合科研力量和资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02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特色农产品
1
2
3
黑龙江省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
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黑龙江省的绿色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绿色农业发展
黑龙江省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农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本文还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政策文件,以及农业企业的调研报告等资料。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对于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历史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路径。
农业设施工程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设施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业设施工程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本调研组对全国多个地区的农业设施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研背景1. 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设施工程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为农业设施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2. 经济背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业设施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设施工程建设市场潜力巨大。
三、调研内容1. 农业设施工程建设现状(1)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我国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2亿亩。
(2)农业设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设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智能温室、自动化灌溉、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 农业设施工程建设存在问题(1)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而部分贫困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滞后。
(2)农业设施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农业设施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3)农业设施投资不足:农业设施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我国农业设施投资规模仍有限,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3. 农业设施工程建设发展趋势(1)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未来,我国设施农业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农业设施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农业设施将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3)农业设施投资加大:政府和企业将加大对农业设施工程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设施建设水平。
四、结论总之,我国农业设施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为推动我国农业设施工程高质量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设施工程建设政策体系。
设施农业实地考察情况汇报

设施农业实地考察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根据安排,于近期前往某地进行了设施农业实地考察。
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考察目的。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当地设施农业生产模式、技术应用、产业链发展情况,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考察地点。
本次考察地点为某地区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当地农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较大,是当地设施农业的代表性生产基地之一。
三、考察内容。
1. 设施农业生产模式。
在考察过程中,我了解到该基地采用了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生产模式,如大棚种植、水培技术、无土栽培等,充分利用了设施农业的优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技术应用情况。
基地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自动灌溉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智能施肥系统等,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 产业链发展情况。
基地在设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渠道,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考察收获。
通过本次考察,我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建议和展望。
针对本次考察所得,我建议加大对设施农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对设施农业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市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总之,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设施农业的重要性,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设施农业实地考察情况的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拓展农业功能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 型农业形态,拓展农业功能,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改善农产品品质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提高农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附加值。
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畜牧 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涌现 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 业。
林业发展情况
林业资源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居全国前列。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是黑龙江省的重要产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木材、纸浆、家具等。
03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结构分 析
农业经济结构现状
种植业占比高
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支 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 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保险和风 险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 民的风险保障意识,降低自然灾 害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推动农业与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
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和农村旅游业等新型产业,促 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业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0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
03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各产业间的
协同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提升。
04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效益分 析
农业经济效益现状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概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是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全省土地面积为45.48万平方公里,辖内设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市、伊春、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黑河、绥化12个省辖市和1个大兴安岭地区。
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3826万人,农业人口占比44.5%。
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这两大平原耕地占全省耕地总面积80%,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生产。
全省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沃土壤占耕地面积70%以上,素以黑土地闻名天下。
全省地势平坦,绝大部分耕地为平地,低平地和漫岗地形,坡度在5以上,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经营。
2009年,全省农业总产值1154.3亿元,粮食产量4353万吨,比上年增长3.0%;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三增一减”:水稻产量1574.5万吨,增长3.7%;玉米1920.2万吨,增长5.4%;小麦116.3万吨,增长30.0%;大豆591.9万吨,下降4.6%。
二、特点(一)垦区农业生产已接近现代农业化标准。
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现状基本达到了现代农业的标准。
一是农业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截止目前,垦区现已装备26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6%,其中旱田96.5%,水田95.3%。
2009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60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79万台,增长9.5%,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4913台,增加462台;机动水稻插秧机5.51万台,增长11.5%;联合收获机1.79万台,增长8.8%。
现有农用飞机47架,在垦区航化作业面积119.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0%。
二是科技贡献率接近现代农业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垦区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调研报告设施农业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乡村发展战略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设施农业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包括对农业科技园区、温室大棚以及设施农业企业的访问和实地观察。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设施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首先,设施农业能够解决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限制的问题。
在温室大棚内,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为作物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使其不受季节限制,能够全年进行种植。
这种稳定的生产条件可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阳光和水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设施农业还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农业科技园区和设施农业企业中,我们看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例如,遥感监测技术、自动化灌溉系统、循环利用水源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设施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可以使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设施农业企业中,我们看到许多优势品种的蔬菜和水果被大量种植,不仅供应市场需求,还出口到国外,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设施农业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农业科技园区和设施农业企业中,我们看到许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正在为农业生产付出辛勤的努力。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可以吸引农民外出务工,还可以培养技术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我们也发现设施农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设施农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而言仍然难以承担。
其次,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较高,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设施农业也面临一些市场风险,如市场需求波动等。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优势。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设施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按照“继续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定位和建立“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以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呼包鄂经济圈”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休闲度假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大、产品层次高、知名品牌多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推进“塞外粮仓”到“西部厨房”的现代农牧业转型。
截至xx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7万亩,塑料大棚3.4万亩。
全市100亩左右的设施农业园区已发展到63个,200~400亩的有33个,500亩左右的有9个,1000亩左右的有15个。
全市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共32家,企业建设设施农业面积共1.56万亩,其中温室1.46万亩。
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面积627.8万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其中农业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16万亩。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5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116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家,获得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47个。
“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农业及装备技术发展成绩显著2011-1-22 15:41:26来源:农机化导报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发展设施农业能有效解决中国人均资源不足条件下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工程”,显着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同时带动机械、工程、电子等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农业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面积分别超过480万亩和930万亩,设施园艺总面积居世界第一。
设施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取得了较快发展,我国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近700项,已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00项,地方科研成果数量约560余项,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
设施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注册的温室制造商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至6家发展到近40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09年,已颁布设施园艺国家和行业标准25项,在编和待审标准10项,为促进我国设施园艺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技术支撑。
为何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有如此好的成绩?近几年,通过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我国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设施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增加,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鸡、蛋鸡等在全国已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上,农机化管理司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设施农业装备的品种,将卷帘机、保温被、卷膜器、开窗机、二氧化碳发生器等设施农业发展急需的机械装备将纳入补贴范围,设施农业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补贴卷帘机达到2万多台套,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设施农业安全方面,农机化管理司加强重点农时技术指导,维护设施农业安全生产。
针对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低温,严重寒潮降雪对设施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农机化管理司及时发出《关于做好设施农业装备维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设施农业装备维护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为确保春节期间“菜篮子”供应做出贡献。
在重点农时,农机化管理司先后组织2次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冬季是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季节,为搞好设施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化管理司于12月份先后在全国举办了6期设施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班,培训效果显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机化管理司深入调查研究,提前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掌握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情况,为科学制定“十二五”全国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发展规划,指导和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机化管理司开展了全国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专题调查,完成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全国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初步完成。
为推广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探索设施农业发展新机制,提高设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农机化管理司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建设活动的通知》,制订了《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建设活动方案》。
2011年农业部将在全国建设100个示范单位,并经过3年示范建设,示范单位的设施标准化水平达到90%,先进技术装备应用率达到80%,产量提高10%,生产成本降低1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农机化管理司将要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作出更多工作。
首先,召开设施农业座谈会。
交流各地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建设的好做法,参观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现场,推进设施农业技术进步,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其次,将公布100个“农业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单位”。
大力示范推广设施农业的设施装备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技术。
第三,将举办设施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培训示范班,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第四,加强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
积极争取设施装备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设施高效生产和设施健康养殖科技水平。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措施与对策改粗放型传统农业为高度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节地、节水型的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2007年6月,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我国部分省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的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
1.各省(市、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集中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高效型产业。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进入蓬勃而稳定的发展时期。
河北、山东、河南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先进设施,发展小品种、精细化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和无季节生长的蔬菜、瓜果和花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上海和天津为代表,都市设施农业成为大中型城市及其郊区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充足的资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科技支撑下,沿海各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具有高附加值的设施园艺和渔业成为该区域的特色;西部地区以甘肃和新疆为例,该区域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规模很大,尤其新疆地区,与中亚、俄罗斯等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很好的成绩;广西和海南的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特点是设施农业与热带高效农业相结合,发展迅速。
从各省调研情况来看,我国设施农业总体布局趋于合理,多数地区在发展中体现了以节能为中心、低投入和高产出的特色,设施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设施类型向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作物品种不断扩大和丰富,产量不断提高,不仅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主要类型、优缺点以及设施装备的应用情况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1)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
①玻璃/PC板连栋温室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温室内部具备保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可进行立体种植,属于现代化大型温室。
其优点在于采光时间长,抗风和抗逆能力强,主要制约因素是建造成本过高。
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玻璃/PC板连栋温室在防抗台风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
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为主,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普通花卉等。
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防雨、抗风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其缺点与玻璃/PC板连栋温室相似,一次性投资大,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
一般作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的替代品,更多用于现代设施农业的示范和推广。
②日光温室的优点有采光性和保温性能好、取材方便、造价适中、节能效果明显,适合小型机械作业。
天津市推广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其采光、保温及蓄热性能很好,便于机械作业,其缺点在于环境的调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及花卉等。
青海省比较普遍的多为日光节能温室,辽宁省也将发展日光温室作为该省设施农业的重要类型,甘肃、新疆、山西和山东日光温室分布比较广泛。
③塑料大棚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农户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以其内部结构用料不同,分为竹木结构、全竹结构、钢竹混合结构、钢管(焊接)结构、钢管装配结构以及水泥结构等。
总体来说,塑料大棚造价比日光温室要低,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使用年限较长,主要用于果蔬瓜类的栽培和种植。
其缺点是棚内立柱过多,不宜进行机械化操作,防灾能力弱,一般不用它做越冬生产。
④小拱棚(遮阳棚)的特点是制作简单,投资少,作业方便,管理非常省事。
其缺点是不宜使用各种装备设施的应用,并且劳动强度大,抗灾能力差,增产效果不显著。
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等。
(2)设施养殖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①水产养殖按技术分类有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方面,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网箱养殖具有节省土地、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高和机动灵活等优点。
安徽的水产养殖较多使用的是网箱和增氧机。
广西农民主要是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
天津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池塘水底铺膜养殖技术,解决了池塘清淤的问题,减少了水的流失。
上海提出了“实用型水产大棚温室”的构想,采取简易的低成本的保温、增氧、净水等措施,解决了部分名贵鱼类越冬难题。
陆基水产养殖也是上海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较难被养殖场(户)接受。
②在畜牧养殖方面,大型养殖场或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设施主要是开放(敞)式和有窗式,封闭式养殖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开放(敞)式养殖设备造价低,通风透气,可节约能源。
有窗式养殖优点是可为畜、禽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投资比较大。
安徽、山东等省以开放式养殖和有窗式养殖为主,封闭式相对较少;青海设施养殖中绝大多数为有窗式畜棚。
贵州目前的养殖设施主要是用于猪、牛、羊、禽养殖的各种圈舍,以有窗式为主,开敞式占有少部分,密闭式的圈舍比较少。
黑龙江养殖设施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养牛和养猪场为主,主要采用有窗式、开放式圈舍。
河南省设施养殖以密闭式设施为主。
甘肃养殖主要以暖棚圈养为主,采取规模化暖棚圈养,实行秋冬季温棚开窗养殖、春夏季开放(敞)式养殖的方式。
(3)设施装备的应用情况。
在设施园艺方面,小拱棚、遮阳棚多用竹木做骨架,以塑料薄膜和稻草等其他材料简单搭盖;竹木大棚,用竹片或竹竿做骨架,每个骨架用水泥柱或木桩做支柱;钢架大棚,采用钢管搭建大棚,目前普遍用连接件代替焊接技术来固定钢管。
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的为主。
玻璃/PC板连栋温室以透明玻璃或PC 板为覆盖材料的温室,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
温室设施内使用的主要机械装备或装置有微耕机、微滴灌装置、臭氧病虫害防治机、电子除雾防病促生机、机动和手动施药器具、烟雾净化和二氧化碳气肥器、频振式电子灭虫灯或黄光诱虫灯等装置。
温室设施外使用的机械装备有草苫(保温被)卷帘机、卷膜器等。
在生产作业中,机械耕作比较普遍,其他生产环节大多是人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