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问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最终版

1、竞技体育的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①竞争性②集群性③规范性④公平性⑤公开性⑥观赏性⑦功利性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②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③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④促进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⑤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⑦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②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③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5、竞技能力的构成:1.1.体能(竞技表现,力量速度耐力)2.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3.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4.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5.运动智能(知识运用)6、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1①遗传因素②年龄③竞技能力因素④专项因素⑤个体因素8、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释义: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①训练目标的导向性与训练内容的趋向性②竞技需要的特异性与训练行为的专项性③竞技能力的层次性与训练手段的选择性训练学要点:①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②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的内容③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④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19、系统训练和周期安排原则释义: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②竞技能力形成的持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③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训练学要点:①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②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③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
10、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途径①从专项训练实践中创新②在不层次训练理论指导下创新③从其他运动项目移植并创新④受多知识的启示而创新11、技能训练的意义①良好的体能是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运动训练学问题

运动训练学问题训练学第一章1、竞技体育的概念2、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哪些因素?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5、运动训练的概念?6、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7、训练学,项群,专项训练理论的概念第二章1、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2、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3、项群训练的理论意义?4、第二节各项群特点?第三章1、运动成绩的概念?2、竞技水平的概念?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4、竞技能力的概念?5、运动能力的概念?6、训练水平的概念?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9、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1、训练规律,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动机激励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有效控制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系统训练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周期安排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适宜负荷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区别对待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直观教练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适时恢复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3、竞技状态发展规律与大周期划分的对应关系?第五章1、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手段,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的概念2、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程序训练法的概念?4、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5、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概念?6、间歇训练法的概念?7、间歇训练法包含那些?8、持续训练法的概念?9、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10、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类型,特点?11、循环训练法概念,类型?12、比赛的概念?13、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第六章1、体能概念2、运动素质概念3、力量素质4、力量素质的分类?5、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的概念6、每种力量的大概负荷方向?7、速度素质的分类?8、耐力素质的概念?9、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概念?10、每种耐力的发展方法是什么?11、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概念?第七章1、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包含哪些内容?2、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3、特长与全面的关系?4、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第八章1、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战术分类的概念2、例:举例说明集体项目中,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之间的关系?第九章(看概念)第十章1、训练计划的概念?2、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主要特点?3、全过程中基础训练阶段过程中训练的要点?4、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概念?第十一章1、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的特点?2、比赛的分类?3、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比赛都有什么训练学特征?4、年度训练计划中负荷安排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二章1、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2、训练课结构的概念?3、如何安排综合训练课各种训练内容的顺序?4、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具备哪些?附36,P37,P38,P159,P167,P323,P355,P380,P406的表要看的生理1、跳跃式传导的含义?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3、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4、引起骨骼肌兴奋的条件?5、骨骼肌的收缩形式?※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论) P43~P497、在运动过程中,肌体是如何调节和保持内环境的?8、血液的功能/机能?9、内环境相对稳定性的意义?10、血红蛋白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11、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基本措施?12、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缩性有何不同?※13、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14、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15、动脉血压是形成的原因?1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P94~P9518、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什么?19、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减压反射)。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一、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争取荣誉。
其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挖掘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方面的潜力,提升其竞技能力的整体水平。
其次,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在竞赛中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再者,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项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最后,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训练,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和竞技表现。
2、简述运动训练原则及其应用运动训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需要原则: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比赛的需求来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使训练与比赛紧密结合。
例如,在篮球训练中,根据比赛中频繁的身体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加强体能和对抗能力的训练。
(2)动机激励原则: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给予奖励和表扬等方式来激励运动员。
(3)有效控制原则: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训练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定期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4)系统训练原则:将训练视为一个长期、连续、有序的系统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阶段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例如,对于长跑运动员,要遵循基础耐力训练、专项耐力训练、比赛期训练等阶段逐步提高其竞技能力。
(5)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每个周期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准备期主要进行体能储备和技术改进,比赛期则重点提高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
(6)适宜负荷原则:安排的训练负荷要适宜,既能够有效刺激运动员产生适应性变化,又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探究在运动训练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竞 技 与 训 练
Sp o r t s An d T r a i n i n g
探究在运动训 练学 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口 顾达 ( 新乡学院体育系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摘要 : 随着我 国经济不断的发展 , 人 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 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运动训练学发展 至今取得 了重大 的成就 , 特别是现在, 人们增长的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低 下的矛盾 , 使得 ̄. 4 r 1 对 身体素质的重视 , 促使 了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运
训练更有意义。
一
练学的规律原则和特点的研究 ,加强对运动训练学 的实际应用 , 才 ( 3 ) 运动训练学在运用 中原则性 比较缺乏 。 在运动训练 中, 每个 般训练和专项训练。一般训练 的训练难度比较低 , 专项训练具有
( 5 ) 自觉积极性训练原则 。 是指训练员要 发挥 主观能动性 , 积极 能够使得运动训练学在训练过程 中发挥更佳 的作用 。 员对训练的积极性 . 和 自觉性 . 不怕苦 , 不怕难的训 练精神才能够使 运动员的体质 , 个性 , 训 练方 面是 不同的 , 特别是训练方 面 , 又分 为
运动训练学是与运动训练相关 的, 具有系统性 , 针 对 性 的指 导
效果 . 往往会适得其反。 运 动 训 练 学 根据 运 动员 的身 体 状 况 , 竞 技 能 理论。因此发展好 , 运用好运动训练学对我国的体育事业 的发展具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运动技能的掌握B. 运动表现的提高C. 运动员的体能发展D.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答案:B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技术训练B. 战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休闲活动答案:D3.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A. 增强运动员体质B. 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C. 培养运动员兴趣D. 完成训练计划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B.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基础答案:ABCD5. 运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答案:ABCD三、判断题6.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后,体能水平会超过训练前的状态。
答案:正确7. 在运动训练中,只要运动量足够大,就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任务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这种训练方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同时通过不同阶段的递进,逐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五、论述题9. 论述运动训练中“负荷”的概念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答案: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包括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频率等。
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适应和进步。
适当的负荷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生理潜能,促进技能和体能的提高;而不适当的负荷则可能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甚至受伤。
因此,合理控制和调整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10. 某运动员在一次重要的比赛前,因为紧张和焦虑导致表现不佳。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肌肉力量训练的说法?A. 肌肉力量训练只能通过举重来进行。
B.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来增强。
C. 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D. 肌肉力量训练对心血管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2.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以下哪种效应?A. 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龟裂。
B. 降低脉搏和呼吸频率。
C. 加快胆固醇代谢,导致动脉硬化。
D. 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3. 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一般会使用以下哪种能源?A. 脂肪酸。
B. 葡萄糖。
C. 蛋白质。
D. 纤维素。
4. 以下哪种是正确的关于伸展训练的说法?A. 伸展训练可以减少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
B. 伸展训练只适用于柔软性运动项目。
C. 伸展训练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少。
D. 伸展训练只需进行5分钟即可达到效果。
5. 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关于心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益?A. 提高身体的柔软性和灵敏度。
B. 改善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C. 减少运动中的哮喘发作。
D.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问答题1. 简述静态和动态柔韧性训练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效益。
答:静态柔韧性训练指的是保持一种姿势,通过肌肉的拉伸使柔韧性增加。
静态柔韧性训练可使肌肉更加柔软、关节更加灵活,减少运动中的肌肉拉伤等损伤风险。
动态柔韧性训练指的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动态柔韧性训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减少因运动而引起的肌肉不适。
2. 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有氧运动是指能够提供足够氧气供应的低至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氧化脂肪和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强迫性运动,如举重、冲刺等。
无氧运动主要通过解磷酸肌酸来提供能量,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三、问题解答1. 为什么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
(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
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
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
)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
3.感知觉能力。
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
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
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
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
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
3、营养学恢复手段。
心理学恢复手段。
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
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
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
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学
第一章
1、竞技体育的概念
2、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哪些因素?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4、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5、运动训练的概念?
6、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7、训练学,项群,专项训练理论的概念
第二章
1、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
2、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3、项群训练的理论意义?
4、第二节各项群特点?
第三章
1、运动成绩的概念?
2、竞技水平的概念?
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4、竞技能力的概念?
5、运动能力的概念?
6、训练水平的概念?
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8、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9、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1、训练规律,训练原则的概念
2、竞技需要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动机激励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有效控制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系统训练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周期安排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适宜负荷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区别对待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直观教练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适时恢复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3、竞技状态发展规律与大周期划分的对应关系?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手段,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的概念
2、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程序训练法的概念?
4、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5、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概念?
6、间歇训练法的概念?
7、间歇训练法包含那些?
8、持续训练法的概念?
9、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10、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类型,特点?
11、循环训练法概念,类型?
12、比赛的概念?
13、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第六章
1、体能概念
2、运动素质概念
3、力量素质
4、力量素质的分类?
5、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的概念
6、每种力量的大概负荷方向?
7、速度素质的分类?
8、耐力素质的概念?
9、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概念?
10、每种耐力的发展方法是什么?
11、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概念?
第七章
1、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包含哪些内容?
2、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3、特长与全面的关系?
4、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战术分类的概念
2、例:举例说明集体项目中,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看概念)
第十章
1、训练计划的概念?
2、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主要特点?
3、全过程中基础训练阶段过程中训练的要点?
4、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概念?
第十一章
1、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的特点?
2、比赛的分类?
3、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比赛都有什么训练学特征?
4、年度训练计划中负荷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
1、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
2、训练课结构的概念?
3、如何安排综合训练课各种训练内容的顺序?
4、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具备哪些?
附36,P37,P38,P159,P167,P323,P355,P380,P406的表要看的
生理
1、跳跃式传导的含义?
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3、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
4、引起骨骼肌兴奋的条件?
5、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论) P43~P49
7、在运动过程中,肌体是如何调节和保持内环境的?
8、血液的功能/机能?
9、内环境相对稳定性的意义?
10、血红蛋白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
11、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基本措施?
12、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缩性有何不同?
※13、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14、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15、动脉血压是形成的原因?
1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P94~P95
18、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什么?
19、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减压反射)。
20、颈动脉提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发射?
21、心钠素的作用?
※22、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变化的?
※2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4、心率如何去指导运动实践?(论述)
25、呼吸的过程?
26、呼吸的形式?
27、肺内压的变化?
28、胸内压?
29、血红蛋白(Hb)与O2结合特点在哪几方面?
※30、论述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
(方法应用题)
31、CO2运输的过程?
32、CO2对呼吸的影响?
※33、运动时如何合理运用呼吸方法?
34、憋气的利与弊?
35、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6、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7、血红蛋白的作用?
38、运动技能产生的原理?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P242
39、皮肤散热方式?
40、人体在高热高温的环境中肌体如何去调节体温?
41、人体三大内分泌功能轴?
※42、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
※43、人体运动时肌体是如何进行能量供应的?
43、运动能量消耗的计算。
44、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45、肌梭和腱梭的功能?
※46、牵张反射. P226~P227
※47、状态反射的规律?
※48、翻正反射在训练中的应用?
49、条件反射的抑制。
50、两个信号系统。
51、运动技能的分类。
52、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有何不同?
※53、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论)
54、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原因?
55、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56、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57、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
58、乳酸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59、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60、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61、无氧工作能力的评价。
62、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原则。
63、力量素质的分类。
※64.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65.功能性肌肉肥大。
66.力量训练的原则。
※67.、速度素质的分类,影响速度的生理因素?
68、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69、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提高它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70、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
71、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
72、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73、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74、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
75、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76、极点产生的原因。
※77、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78、真稳定与假稳定的区别?
79、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
80、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
81、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82、高原应激会产生哪些反应?
※83、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
84、仿高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85、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理学特征。
86、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理学特征。
87、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
88、生理学评定指标。
89、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90、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91、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9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93、儿童少年素质发展特点。
94、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
95、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基本原则。
96、运动性免疫机能。
97、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P11
98、疲劳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