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事故案例
仪表事故百例

故障现象:FI1201-1/2示值最大。
检查排污正常,排正压室指示最大,排负压室示值最小。
分析经过:经与工艺人员分析,氮气由下而上流入电捕。
而变速器的导压管与孔板的取压正、负压管的输入相反,检查变送器输出反向。
工艺人员在关闭截止阀时,EJA变送器表头差压由45-0kpa慢慢变小,直至到无流量、差压为零。
这说明由于工艺阀门开度过大,差压超出我仪表量程0-10kpa所致仪表输出超限。
工艺人员将阀门关至合理范围内后,仪表指示恢复正常。
处理人:杨金平2、故障现象:二回收洗苯塔下段喷洒温度TI4102系统无显示。
分析经过:检查一次元件,AB、AC线间阻值均最大,BC正常。
可断定电阻体已损坏,需更换。
TI4102为铠装热电租,更换时,发现管道中介质不断向外溢出,经与工艺人员联系,停终冷下段液位泵关进、出口阀,拆下温度计后发现套管已断裂,更换套管、pt100电阻体后,显示正常。
处理人:段向慧3、故障现象:开车升温过程中发现最上部测温点的温度指示在100℃左右停滞不变,据分析该点实际温度应为130℃以上。
故障分析:最上部测温点温度指示在100℃左右停滞,说明该处有水汽集聚现象。
其水分受热后向上蒸发,在上部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该水珠又在套管口落下,如此反复,致使上部测温点的指示停滞在水沸点左右。
故障处理:将多点热点偶往上提,其内部的部分水汽备头带出套管后,在外部蒸发。
如此反复多次恢复正常。
4、二炼焦除尘站运行故障类型一、推焦除尘推焦除尘气主要在拦焦车收集推焦时产生的焦粉。
除尘信号由推焦车抬钩动作信号发出。
如果推焦时除尘风机无相应动作,请检查此信号状态。
系统断电后也无法进入自动除尘动作。
系统内A1模块断电后自动打为手动状态,此时需要检查此模块状态。
在操作画面上点击NAME按钮,键入“A1”,回车,选择手动“AUTO”后,应运行正常。
因电气变频原因跳车后,检查操作画面的连锁图,可看出其故障原因,仪表连锁点引起跳车也可以从此图看出。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该炉超高压蒸汽汽包的锅炉给水液面小于仪表指示液面,同时液面
调节伐的实际开度小于仪表指示开度,当阀门按自动要求关小到一定程
度时,给水实际已被切断,对流段炉管过热。而当阀门增加开度时,锅
炉给水直接进入已经过热的给水管而发生冷淬,导致给水管爆裂。
表(70AI002A/B/C)时,将三块表同时摘除,造成70AI002A/B/C及
70AI002D(A、B、C平均值)同时回零,触发裂解炉底部燃料气压力高
高联锁(10PSHH113),导致正处于高级控制的3台裂解炉(F1001/3/5)
:
仪表同时摘除70AI002A/B/C,造成热值计算失控,裂解炉燃烧处
即急冷油从裂解气切换阀(XV-102-51)的塔侧返回至炉侧,由于当时
各裂解炉均已退料,且XV-102-51的阀体内是正压,即使反窜也应是窜
裂解气,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予以排除。另一来源是从急冷油电动阀
(XV-102-30)线上流出至急冷器,这条线上有一个电动阀(XV-102-30 ),
一个手阀、两个并行的急冷器出口温度调节阀(TC102-1, TC102-2)。
整改措施:
1、锅炉给水阀门检修回装前,工艺、仪表双方应确认供水调节阀
的最小流量限位,以避免炉管断水事故的发生;
2、超高压蒸汽汽包液面应以现场玻璃板指示为准,操作工应加强
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7“”操作不当引发裂解炉燃料气压力高联锁事故
事故经过:
1997年4月8日9时55分,某装置仪表人员在检修燃料气分子量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
案例2 "11. 17',急冷油窜入烧焦线外泄事故
仪表故障引起的事故案例

事故名称:液位计冻住导致储罐液位抽空工段停车4小时事故经过:11月20日早,某储罐液位计显示50%左右,但操作工发现泵震动较大,下游无流量,以为泵有问题,倒副泵情况如上,导致整个工段停车后检查储罐里已经没有介质,实际液位为0,后检查发现远传液位计冻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4小时经验教训:1.经常检查液位计显示情况,特别是DCS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应立即通知仪表及现场巡检现场确认,冬季尤其如此2.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事故名称:制氢装置LINDE PSA 变压吸附工段多个床层下线停车事故经过:仪表风中含水气量大,到天气突然变冷,易产生水气冷凝现象,导致电磁阀带水,进料调节阀关闭.造成停车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24小时经验教训:PSA厂房里加伴热管,同时把进出口的房门加保温门帘,故障现象有所改善.事故名称: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引发火灾事故经过: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发生着火现象,因为仪表引压管漏H2,而且引压管与伴热管紧贴着,引压管(白钢管)被伴热管“腐蚀”形成砂眼,引起氢气泄漏。
事故后果:加氢装置部分停车2小时。
经验教训:腐蚀严重的更换新白钢管,没腐蚀的在引压管与伴热管之间加薄石棉板隔开。
事故名称:制氧装置空冷塔液位计故障造成分子筛带水事故事故经过:空冷塔液位计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变送器故障后输出一个值,这个值小于液位控制器设定值,使得液位调节阀一直往空冷塔里大开度的加水,造成空冷塔液位过高,使得空气带有带有大量的水进入了分子筛事故后果:制氧装置停止产氧3天。
经验教训:变送器出故障是很难在点检中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在DCS 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工艺应立即到现场去检查。
事故名称:炼油厂催化反应器热电偶保护套管被催化剂磨穿,导致拆热偶丝的时候催化剂喷出事故经过:操作工反应催化反应器有一个热偶显示不对,仪表工去现场测量发现热偶坏,此热偶为非铠装带护管热偶,仪表工想抽出坏的热偶丝换新的,没想到护管已经被催化剂摩穿,在热偶丝拆出的一瞬间几百度的催化剂喷出,幸亏当时仪表工师傅躲的快,没被喷出的催化剂烫伤,后来仪表工带着隔热手套把热偶的盖子给拧上才堵住事故后果:在堵催化剂的时候仪表工的手被烫伤经验教训:在做一些理论上没有危险的工作时也要考虑其他引起危险的因素事故名称:烧嘴冷却水流量计前后流量差大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事故经过:12月20日中午,烧嘴冷却水流量计三选二停车,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现场入口流量计冻,流量计安装在气化炉两侧,本身气化炉辐射热量较高,但当天当地降温,窗户打开冷风正对着流量计,当天气温大概在-23度左右,在停车前十分钟一个流量计超上限,但操作工未发现,第二个冻导致三选二停车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6小时,气化炉重新开车一次经验教训:1.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对重要仪表即使在室内也必须做好保温2.中控操作工加强巡检,对重要报警及时联系仪表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先切除连锁事故名称:入汽提塔高压蒸汽安全阀启跳事故经过:工艺反应该管线压力不准,仪表工到现场检查仪表,在检看仪表时导致仪表掉电归零,结果引起投用自动的调节阀全开,导致安全阀启跳。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

案例2 "11. 17',急冷油窜入烧焦线外泄事故事故经过:1997年11月17日11时35分,某装置按计划停车。
11时35分,2#裂解炉(BA102)由汽油分馏塔( DA101 )塔切出后,不久即发现DA101塔釜液位下降,室内人员联系补调质油。
11时55分,室外操作人员发现BA102的清焦罐上有急冷油飘出,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将BA102稀释蒸汽由放空状态切入DA101塔内,但此时已有少量急冷油飘落在BA102 废热锅炉(TLE)上,由于TLE温度较高,引起急冷油的燃烧,立即通知消防人员紧急处理,将火扑灭。
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及时补入调质油,但DA101塔釜液位仍由50%降至6%。
事故类别: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从清焦罐冒出的急冷油来源可以有两个,一是从裂解气管线倒窜,即急冷油从裂解气切换阀(XV-102-51)的塔侧返回至炉侧,由于当时各裂解炉均已退料,且XV-102-51的阀体内是正压,即使反窜也应是窜裂解气,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予以排除。
另一来源是从急冷油电动阀(XV-102-30)线上流出至急冷器,这条线上有一个电动阀(XV-102-30 ),一个手阀、两个并行的急冷器出口温度调节阀(TC102-1, TC102-2)。
查操作记录,TC102-1, TC102-2于11时32分关闭,但调节阀内漏可能性非常大;XV-102-30控制室内的信号显示此阀在切炉开始即被关闭,但跑油后现场检查发现XV-102-30仍有20%的开度,该电动阀本身存在问题。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电动阀关闭后,仍要将手阀关闭。
如果手阀关闭,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急冷油泄漏。
因此,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室内操作人员不细心,判断事故能力差。
根据当时生产状况:DA101塔釜液位下降迅速;BA102急冷器出口温度偏低(正常应350℃左右,但当时低于2000C ),应该能判断出有异常情况发生,如及时正确处理,可以将此次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因仪表台修复安全气囊引发的事故案例

因仪表台修复安全气囊引发的事故案例摘要:一、事故背景及原因二、事故案例分析1.案例一1.事故经过2.事故原因2.案例二1.事故经过2.事故原因3.案例三1.事故经过2.事故原因三、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四、总结正文:一、事故背景及原因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车辆维修保养市场也日益繁荣。
在其中,仪表台修复和安全气囊引发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维修人员对安全气囊系统的认知不足以及操作不当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几个事故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这一问题。
二、事故案例分析1.案例一1.事故经过某一汽车修理厂在为车主更换仪表台过程中,未按规范操作,导致安全气囊误触发。
事故发生时,车主正在车内等待,头部受到气囊冲击,造成轻伤。
2.事故原因经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是修理厂员工在更换仪表台时未关闭点火开关,同时误触动了安全气囊开关。
2.案例二1.事故经过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安全气囊弹出,驾驶员受到惊吓,车辆失控撞上路边护栏。
2.事故原因经检测,事故原因是该车在不久前进行了仪表台修复,维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规范操作,导致安全气囊误触发。
3.案例三1.事故经过一辆SUV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气囊突然弹出,车内两名乘客受伤。
2.事故原因事故调查发现,该车曾在维修厂进行过仪表台修复,而修复过程中,安全气囊触发传感器受到损坏,导致安全气囊在行驶过程中误触发。
三、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从以上案例分析可知,仪表台修复安全气囊引发的事故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确保车主和乘客的生命安全,维修人员应掌握以下预防措施:1.维修人员在进行仪表台修复时,务必遵循操作规范,关闭点火开关,避免误触发安全气囊。
2.加强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3.车主在选择维修厂家时,要了解其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选择正规维修厂进行维修。
4.定期检查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总结仪表台修复安全气囊引发的事故案例给车主和维修人员敲响了警钟。
仪器仪表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仪器仪表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仪器仪表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和监控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
然而,由于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仪器仪表可能会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仪器仪表火灾事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此类事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描述某公司生产车间内安装有一套用于检测工件尺寸的仪器仪表。
该系统由一台主机和若干个探头组成,探头通过导轨移动,对工件进行测量。
该系统在生产车间内已经投入使用多年,一直运行稳定。
某一天,生产车间内突然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严重烧伤,多台设备被烧毁。
事故调查1. 事故原因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深入调查,认为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 电气故障火灾发生地点正好位于仪器仪表主机所在位置,初步调查显示火灾的起因为主机内部发生的电气故障。
据初步调查,主机内部由于长期使用而积累了大量尘埃,加之日常维护不善,导致主机内部发生电气短路,最终引发了火灾。
1.2 人为操作不当在事故发生前,有工人发现主机工作异常,但未及时向维修人员报告。
另外,维修人员在检查时也未能发现主机内部的积尘问题。
这些都说明了在事故发生前,可能存在人为操作不当的情况,这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3 设备老化根据维修记录和现场勘查,主机本身的年限已经超过了使用寿命,且日常维护不善,是导致主机发生故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安全措施事故调查组进一步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在事故发生地点并没有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只有手动灭火器。
而且生产车间内的其他设备,如导轨和探头,也缺乏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综合以上情况,事故调查组下结论,认为此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电气故障、人为操作不当和设备老化所致,并且也指出了在事故发生地点的安全措施存在缺陷。
事故分析1. 设备老化设备老化是导致此次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备老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老旧的设备。
仪表安全事故案例

仪表安全事故案例仪表安全事故是指在使用仪表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破坏。
下面列举了10个仪表安全事故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警示和借鉴:1. 2009年某化工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厂内仪表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温度计失灵,未能及时发现反应器过热,最终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大面积财产损失。
2. 2012年某石油公司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传感器的误差校正不准确,导致油罐压力超过安全限制,最终引发油罐爆炸,造成严重火灾和环境污染。
3. 2015年某电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供电线路老化,导致厂内变压器温度过高,最终引发火灾,造成停电和生产中断。
4. 2017年某制药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流程操作,误将反应器温度调高,导致反应过程失控,最终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和厂房损毁。
5. 2018年某煤矿仪表安全事故:由于测量仪表的精度不高,未能准确监测瓦斯浓度,最终引发瓦斯爆炸,造成矿井塌方和多名矿工死亡。
6. 2019年某化学实验室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校准不准确,导致实验过程中误判溶液浓度,最终引发剧烈化学反应,造成实验室爆炸和人员受伤。
7. 2020年某航空公司仪表安全事故:由于飞机仪表的故障,导致飞行员误判高度,最终引发低空撞地,造成飞机坠毁和机上人员伤亡。
8. 2021年某工厂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导致操作人员接触到有毒气体,最终引发中毒事件,造成多人身体受损。
9. 2022年某核电站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辐射监测系统失灵,未能及时发现辐射泄漏,最终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和人员健康风险。
10. 2023年某医院仪表安全事故:由于仪表的操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误操作导致输液泵过量,最终引发患者药物过量中毒,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是10个仪表安全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显示了仪表安全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加强对仪表的维护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仪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自动化仪表相关安全事故案例

自动化相关事故案例2018年3月12日石化企业爆炸着火事故警示信息2018年3月12日16时14分,江西九江一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原料缓冲罐(设计压力0.38MPa)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循环氢压缩机因润滑油压力低而停机后,加氢原料进料泵随即联锁停泵,但因泵出口未设置紧急切断且单向阀功能失效,加之操作人员未能第一时间关闭泵出口手阀,反应系统内高压介质(压力5.7MPa)通过原料泵出入口倒窜入加氢原料缓冲罐,导致缓冲罐超压爆炸着火。
事故暴露出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事故装置建成于1990年,其加氢原料进料泵出口当时没有设置紧急切断阀,在后来多次改造中也没有进行完善,本质安全水平低,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未及时对泵出口单向阀进行检查维护,事故后拆检发现单向阀已失效。
三是风险管控不到位,应用HAZOP等分析工具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不足,对加氢装置高压窜低压的危害认识不足。
四是应急处置不到位。
循环氢压缩机润滑油压低报警后,长时间未能排除故障,处理过程中引起润滑油压力低低联锁停机;循环氢压缩机停机后,未能第一时间关闭加氢原料进料泵出口手阀,切断高压窜低压的通路。
湖北荆州市石化总厂“3•30”环氧乙烷爆炸事故1999年3月30日,湖北省荆州市石化总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石化总厂不清楚原料特性,现场也未设流量计,不能控制进料速度,造成环氧乙烷进料速度过快,来不及与丙炔醇反应而在釜内积聚,导致釜内压力迅速上升,冲破爆破膜,高压气体急剧喷出产生静电引发爆炸。
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7.16”着火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2015年7月16日7时30分左右,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大科技公司)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在倒罐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2名消防员轻伤、7辆消防车毁坏、部分球罐以及周边设施和建构筑物不同程度损坏,罐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居民房屋门窗被震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故名称:甲醇厂空分压缩机跳车事故
事故经过:
2007年8月17日上午十时,空分工段提出恢复汽机排气压力(PI9015)过高联锁,在投联锁时,因为未复位导致空压机排气压力过高跳车。
"停机复位"一般在空压机停机再次开车前复位,上次排气压力变送器出故障解除联锁后,排气压力达到联锁值,一直没有复位,导致了这次的跳车事故。
事故原因:
1.操作人员在投联锁时,疏忽大意,对相关联锁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确认。
2.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联锁投运票"的填写,并且事先没有通知主管领导,并得到审批。
防范措施:
1.加强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不断增强车间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2.严格加强票证的管理,做到票证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对投入、解除联锁一定要做到两人以上,要有操作人、监督人。
二、事故名称:液位计冻住导致储罐液位抽空工段停车4小时
事故原因:11月20日早,某储罐液位计显示50%左右,但操作工发现泵震动较大,下游无流量,以为泵有问题,倒副泵情况如上,导致整个工段停车后检查储罐里已经没有介质,实际液位为0,后检查发现远传液位计被冻,无法工作。
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4小时
防范措施:
1.经常检查液位计显示情况,特别是DCS趋势为一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应立即通知仪表及现场巡检现场确认,冬季尤其如此。
2.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
三、事故名称:制氢装置LINDE PSA 变压吸附工段多个床层下线停车
事故原因:仪表风中含水气量大,到天气突然变冷,易产生水气冷凝现象,导致电磁阀带水,进料调节阀关闭,造成停车。
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24小时
防范措施:PSA厂房里加伴热管,同时把进出口的房门加保温门帘,故障现象有所改善。
四、事故名称: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引发火灾
事故原因:加氢反应器顶仪表伴热堵漏时,发生着火现象,因为仪表引压管漏H2,而且引压管与伴热管紧贴着,引压管(白钢管)被伴热管“腐蚀”形成砂眼,引起氢气泄漏。
事故后果:加氢装置部分停车2小时。
防范措施:腐蚀严重的更换新白钢管,没腐蚀的在引压管与伴热管之间加薄石棉板隔开。
五、事故名称:制氧装置空冷塔液位计故障造成分子筛带水事故
事故原因:空冷塔液位计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变送器故障后输出一个值,这个值小于液位控制器设定值,使得液位调节阀一直往空冷塔里大开度的加水,造成空冷塔液位过高,使得空气带有大量的水进入了分子筛。
事故后果:制氧装置停止产氧3天。
防范措施:变送器出故障是很难在巡检中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在DCS趋势为直线长期无变化时,工艺应立即到现场去检查。
六、事故名称:炼油厂催化反应器热电偶保护套管被催化剂磨穿,导致拆热偶丝的时候催化剂喷出
事故原因:操作工反应催化反应器有一个热偶显示不对,仪表工去现场测量发现热偶坏,此热偶为非铠装带护管热偶,仪表工想抽出坏的热偶丝换新的,没想到护管已经被催化剂摩穿,在热偶丝拆出的一瞬间几百度的催化剂喷出,幸亏当时仪表工躲的快,没被喷出的催化剂烫伤,后来仪表工带着隔热手套把热偶的盖子给拧上才堵住。
事故后果:在堵催化剂的时候仪表工的手被烫伤。
防范措施:在做一些理论上没有危险的工作时,也要考虑其他引起危险的因素。
七、事故名称:烧嘴冷却水流量计前后流量差大,导致气化炉停车。
事故原因:12月20日中午,烧嘴冷却水流量计三选二故障联锁,导致气化炉停车,经过检查发现现场入口流量计被冻,流量计安装在气化炉两侧,本身气化炉辐射热量较高,但当天气温较低降温,大概在零下23度左右,并且保温箱的门没有关好,在停车前十分钟一个流量计超上限,但操作工未发现,导致三选二联锁停车。
事故后果:造成工段停车6小时,气化炉重新开车一次。
防范措施:1.冬季做好仪表保温伴热工作,现场加强巡检,对重要仪表即使在室内也必须做好保温。
2.中控操作工加强巡检,对重要报警及时联系仪表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先切除连锁。
八、事故名称:入汽提塔高压蒸汽安全阀启跳
事故原因:工艺反应该管线压力不准,仪表工到现场检查仪表,在检查仪表时导致仪表掉电归零,结果引起投用自动的调节阀全开,导致安全阀启跳。
事故后果:后果不太大,影响不好。
防范措施:在检修现场仪表时一定要看下是否投用自动或联锁,能停的一定要停下来再检修,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
九、事故名称:呼吸阀安装失误,现场压力表指示偏差,导致罐体爆炸。
事故原因:维修工安装呼吸阀时没有将挡尘盖板取下,在卸料过程中无法排压,现场压力指示仪表有偏差,没有能正确读值。
导致压力升高,罐体爆裂。
事故后果:罐体爆裂
防范措施:1、现场安装应有监管人员进行监督,维修后应做好质量跟踪和确认。
2、及时巡检现场仪表,定期校验。
十、事故名称:加氢色谱分析仪载气,卡套连接部位泄漏,由于压力大通过泄漏点后,变成急速提高压力后突变常压,引起自燃。
事故原因:加氢色谱分析仪载气是由制氢装置氢气提供,由于减压阀使用时间很久,卡套连接部位泄漏,氢气压力大约40kg左右,由于压力大通过泄漏点后,变成急速提高压力后突变常压,引起自燃。
事故后果:色谱分析间着火,被及时控制扑灭。
防范措施:卡套连接部位易泄漏,应经常检查。
泄漏时不能急于处理泄漏点,首先要关闭一次取样阀,关阀时一定要缓慢,以防引起更大的火灾。
火灾消除后,处理泄漏点要使用铜扳手,做好试漏避免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