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第1部)
电影教父第一部的故事背景

电影教父第一部的故事背景
第一部《教父》的发生背景是在二战之后,整个美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的过程中。
不过黑帮存在的背景恰恰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健全的法治背景,完全不等同于我们在少年时期所看的《古惑仔》那样,黑帮的生活首先是有自己的组织架构,参照罗马军团的体制建立起一级一级的机构;其次绝对不做没有目的的事情,绝不崇尚杀戮,所有的措施都是以利益为驱动点;第三一切活动都掩盖在法律之下,正是如此,迈克才能在几年后成功洗白,回归原来的生活;第四美国是清教徒国家,大部分地区禁毒禁赌禁黄,甚至有一段时间禁酒,而教父的原则就是酒、赌都是无伤大雅的,但是黄和赌绝对不去碰。
教父三部曲完整版观后感

教父三部曲完整版观后感《教父》三部曲,这可是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啊!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先来说说第一部吧。
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维托·柯里昂,那真是太有范儿了。
他坐在那个阴暗的书房里,听着别人的请求,那种威严和智慧,简直让人折服。
我还记得有个片段,一个殡仪馆老板来找老教父帮忙,他哭哭啼啼地诉说着自己女儿的遭遇。
老教父呢,就那么静静地听着,眼神里既有同情,又有一种让人不敢违抗的力量。
他说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好像经过了深思熟虑。
那个场景里,灯光昏暗,老教父的身影在阴影中若隐若现,气氛神秘又紧张。
还有迈克,一开始他是不想卷入家族事务的,一心想要走自己的正道。
但是,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
当他看到父亲被枪击,家人受到威胁,他内心的怒火被点燃了。
那个在西西里岛上和阿波罗尼亚结婚的迈克,原本以为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没想到妻子却被仇家炸死。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迈克彻底变了。
他从一个单纯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家族领袖。
第二部里,迈克的形象更加复杂了。
他一方面想要把家族生意合法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使用一些残酷的手段来维护家族的利益。
他和哥哥弗雷多之间的矛盾,让人看得揪心。
弗雷多的软弱和背叛,迈克的无奈和痛苦,这种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真的是太真实了。
记得有个场景,迈克在一个豪华的会议室里,和一群商界大佬谈判。
他表面上镇定自若,但眼神里却透露出一丝焦虑。
他知道,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每一句话都可能暗藏玄机。
而他必须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出,为家族争取到更好的未来。
那个时候,我真的为迈克捏了一把汗,感觉自己也跟着他一起陷入了困境。
还有年轻时候的维托,从一个小小的移民,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帝国。
他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着家人和朋友。
他在街头卖水果的时候,被恶霸欺负,但他没有屈服,而是默默地积攒力量,等待时机反击。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真的让人敬佩。
到了第三部,迈克已经年老,他想要摆脱过去的罪恶,为家族洗白。
教父影评

教父影评电影教父影评(一)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
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
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
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
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
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邪恶,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
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
”;;这是男人的价值。
而事实不是这样的。
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则是一窝混蛋。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应该被宽恕的混蛋。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自杀者。
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关系。
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
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欲望号街车》,名声鹊起。
“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
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希特勒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
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
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结婚离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
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情妇总在自杀,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
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情妇吉尔上床(吉尔后来在汽车上自杀)。
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
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毒品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
电影《教父》的评价

电影《教父》的评价《教父》是由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电影,于1972年上映。
该电影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黑帮家族的故事。
这部电影凭借其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员表演和细腻的导演技巧,成为了电影史上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教父》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强烈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观众。
影片以1945年的纽约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移民家族的故事。
主人公唐·维托·科里昂是这个家族的首领,他在黑帮世界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令人敬畏的教父。
故事通过唐·科里昂的视角展示了黑帮家族的内部斗争、权力争夺和复仇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剧情紧凑、扣人心弦,充满了悬疑和戏剧性。
导演科波拉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黑帮家族的世界,展示了黑帮家族的规则、信仰和道德观念。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黑帮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使观众深入体验到黑帮世界的残酷和无情。
《教父》的演员阵容强大,他们的出色表演为电影增添了许多亮点。
马龙·白兰度在片中饰演的唐·科里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将唐·科里昂的复杂性和权威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尔·帕西诺、詹姆斯·肯恩等演员也在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角色,他们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科波拉的才华在《教父》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使电影的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力。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情节的把握,使得整个电影故事更加连贯和引人入胜。
科波拉还通过运用光影效果和音乐配乐,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教父》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回报。
该片获得了多项奖项,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成为了一部票房佳作。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更在于它对黑帮文化和人性的深入探索。
《教父》读后感600字

《教父》读后感600字《教父》读后感600字1我一直都很喜欢看一些经典的老电影。
最近,我重新回顾了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教父》。
这部电影曾经被汤姆汉克斯称为“包含着所有智慧的男人的圣经”。
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看完只感觉一头雾水。
庞大的故事格局,众多的人物,叙事主线外的诸多细节使我头脑混乱。
接着又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甚至还去图书馆借了小说来看。
终于,能大致地弄清楚主要的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最近的这观看,更确切的说是欣赏,欣赏着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人精湛的演技,欣赏着电影中教父做人的哲学。
观看这部电影时,总感觉有一种冲破荧屏的气场震撼着我。
老教父维多的嗓音低沉而又沙哑,但是充满着力量。
轻蔑的一句“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就让之前强硬的乐队老板乖乖地给维多的教子强尼离开乐团另立门户。
这部电影虽然讲的是黑道的故事,但是并不像一般的黑社会电影一样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相反,整部电影让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优雅。
看完了虽然没有体会到视觉上的享受,但是心灵受到了一次很大的洗涤。
教父拥有着自己的原则,并且坚持的恪守着,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他坚决的拒绝了大毒枭索拉索的要求。
他虽然面对敌人冷漠甚至有点残酷,但是对待家人无微不至。
教父和夫人感情很好,默契、相爱。
夫人的脸上洋溢着健康阳光的笑容。
他曾经说过“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
”教父的大儿子桑尼原来被认定为维多的继承人,但是他有着致命的缺点,性情急躁、没有城府、极其容易暴露自己的想法,最后英年早逝,横尸街头。
教父的三儿子麦克后来成了第二代教父,他与脾气暴躁的大哥桑尼,性格懦弱的二哥弗雷多不同,目光锐利、心狠手辣、城府极深、心思缜密、深思熟虑,并且心狠手辣,很好的成为了教父的接班人。
橙黄色的主色调中,教父那幽暗的轮廓让人感到严肃庄重,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汇聚在了同一个年代、汇聚到了同一个家族里,他们的悲喜命运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史诗。
浅评黑帮片《教父》

浅评黑帮片与《教父》摘要:黑帮电影描写了帮派犯罪分子的发迹和衰落,用艺术的形式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从《教父》开始,黑帮才成为某一类型电影的大前提,描写他们的犯罪行为和最终命运的影片被称为强盗片,黑帮片是强盗片的新发展,成为好莱坞最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
根据畅销书《教父》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成为第一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黑帮片。
关键词:黑帮片;教父;暴力;类型电影一、黑帮片解析黑帮片是以黑帮人物为主人公,描写黑帮帮派之间、帮派内部成员之间矛盾冲突的电影类型。
作为电影主人公的黑帮大哥,虽然杀人越货、罪该万死,却总有令观众信服和同情的个人理由,但影片最后,法律终究会战胜犯罪。
严格来说,1972年《教父》问世以前并没有黑帮片,因为“黑帮的”准确法律定义是“有组织的犯罪”。
之前好莱坞虽然拍摄过许多以强盗、杀手为主人公的电影,但是编导的视线还未停留在“组织”上,那些“卡邦”和“邦尼”们的犯罪活动还停留在“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只是从《教父》开始,黑帮才成为一个悬置在先的概念:犯罪是职业化的,成员组织在一个金子塔体系里,组织的财政是企业化的,而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发展起来的,以强盗和帮派成员为主人公,描写他们的犯罪行为和最终命运的影片被称为强盗片,是好莱坞最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
应该说黑帮片是强盗片在现代的新发展,沿袭并发展了强盗片的基本构成元素和叙事模式。
例如,以都市为故事发生地,以汽车、枪支、刀为基本道具,展现帮派之间的枪战场面,表现帮派之间、帮派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描写黑帮老大的成功与失败,以主人公的死亡或失意为结局等。
然而我们应注意到经常容易与黑帮片混淆的电影类型是警匪片。
黑帮片的描述对象和警匪片相同,只是正反颠倒。
警匪片侧重于表现警察如何破案,主要表现警察的智勇双全、制服歹徒、为民除害,着重表现的不是恶的毁灭而是山的胜利;而黑帮片则以描写黑社会活动和表现黑帮之间的善恶之争为主,警匪对立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警察被安排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
教父电影简介

教父电影简介《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
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
2021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维托·唐·科莱昂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
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维托·唐·科莱昂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
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
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
圣诞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
教父中枪入院。
素洛佐要汤姆设法使逊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
逊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
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
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
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
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
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
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
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
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
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
教父观后感

电影《教父》观后感以前偶尔听别人说《教父》这部电影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经典,甚至Qq空间上发表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必看的电影中也有她的出现。
第一次打开电影时,晕死。
三部,每一部都那么长,最重要的是画面效果还那么古董那么烂就失去看的兴趣与把她给看完的勇气。
如果不是老师布置作业的话现在也不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经典与不朽。
一开始看了看感觉剧情很多看不懂很枯燥,但当看第二遍后才彻底明白了这部电影的不朽,电影的艺术手法,人物的对白,故事的情节,影片所揭示的社会人生道理,太难得了,真是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无法表达。
《教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家族,它与命运无关,与之相关联的是围绕“教父”的整个家族展开的各种事件及其接触到的各色人种,这不是一段历史,却是一个细腻生动又波澜壮阔的黑手党家族的生活画卷。
整部片子以一个近似第三者旁观的视角,冷静从容地讲述了教父晚年看似江山依旧实际上已是危机四伏的生活。
于此同时电影《教父》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日里看不到的社会的另一面,也从中了解了那些黑帮组织成员,并非各个都没有人情味。
《教父》中的人物为了金钱、权力与地位杀人如麻,他们冷酷无情,使用各种阴谋达到目的。
但影片又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突破了以往暴力片单一性格模式。
比如第一集中的老教父维托的老谋深算及忠于友情,既顾全大局又趣味高雅的长者形象,使影片对人物的描述充满人道主义的丰满形象。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教父》之所以不朽与其经典对白脱不了关系的。
影片以艺术之笔描述了可里昂家族可里昂、麦可和文森这三代教父的形象和使命,可谓准确传神。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黑手党的三代教父的背景及其经历:其中美国黑手党老一代教父大多出生在19世纪末,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即二战快要结束时来计算,一般为五、六十岁的年龄,出身于西西里贫寒的农家,没有受过或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不识字或很少识字。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黑手党巨头,因为他们大多拥有狡黠、勇敢、残忍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2、主演介绍:阿尔·帕西诺(Al Pacino) 主演介绍:阿尔·帕西诺( ) 主要艺术成就: 主要艺术成就:
一、“教父” 一、“教父”涵义的发展和演 变 教父”还具另外新的新义,主要指一个领 (3)目前 目前, (3)目前,“教父”还具另外新的新义,主要指一个领
域的创始者, 域的创始者,或该领域最有影响力或最具权力和权 威的人物。甚至还可以指物, 威的人物。甚至还可以指物,指最有影响力和权威 的事物。 的事物。
一、影片及主演简介
2、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 )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1924年 1924年4月3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 加州( 加州(Nebraska)的一个中产阶级 ) 家庭。他自小顽皮好动, 家庭。他自小顽皮好动,性格倔 从不好好学习。 强,从不好好学习。中学毕业后 他到纽约, 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 读表演艺术。 读表演艺术。 1943年他在纽约首次登台献艺 年他在纽约首次登台献艺,1944 1943年他在纽约首次登台献艺,1944 年在百老汇崭露头角, 年在百老汇崭露头角,成为一位 颇受瞩目的人物。20世纪50年代 世纪50 颇受瞩目的人物。20世纪50年代 进入电影界,曾饰演过许多不凡 进入电影界, 的角色。 的角色。 2004年 20分死于肺部疾 2004年7月1日6点20分死于肺部疾 享年80 80岁 病,享年80岁。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2、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 ) 电影从业经历: 电影从业经历:
从1950年开始就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棒的演员,被评为“美国 1950年开始就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棒的演员,被评为“ 年开始就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棒的演员 电影学百年百大明星” 电影学百年百大明星”(AFI’s 100 Years... 100 Stars)之一。 )之一。 其中四部影片奠定了他在美国影坛的地位: 其中四部影片奠定了他在美国影坛的地位: 1951年出演影片《欲望号街车》(A 1951年出演影片《欲望号街车》 年出演影片 Street Car Named Desire),成功塑造了 ) 流氓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 流氓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获得他的第 一次奥斯卡奖提名。 一次奥斯卡奖提名。 1951年出演影片 萨巴达万岁》 年出演影片《 1951年出演影片《萨巴达万岁》(Viva Zapata),成功饰演墨西哥革命领袖, ) 成功饰演墨西哥革命领袖, 获第五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获第五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英国电影学院( 英国电影学院(BAFTA Awards)最佳外 ) 国男演员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国男演员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2、主演介绍:阿尔·帕西诺(Al Pacino) 主演介绍:阿尔·帕西诺( )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美国著名电影演员, 1940年 美国著名电影演员,于1940年4月25 日出生于纽约市曼哈顿, 日出生于纽约市曼哈顿,意大利 西西里岛人的后裔。 西西里岛人的后裔。 教父》 教父2 在《教父》及《教父2》扮演的迈 柯里昂( 克·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 ) 是电影史上令人难忘的一个经典 人物。 人物。 如今, 如今,他已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演 员之一, 员之一,成为电影界一个不老的 神话,一个偶像级的电影人物。 神话,一个偶像级的电影人物。 此外,他不单单是一名出色的演员, 此外,他不单单是一名出色的演员, 还是导演、编剧以及制片人, 还是导演、编剧以及制片人,而 且都有出色的发挥。 且都有出色的发挥。
的一个常用术语。 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的一个常用术语。《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 此有两种解释: 此有两种解释: 在基督教中,指公元2 13世纪在制定或阐述教义方 在基督教中,指公元2—13世纪在制定或阐述教义方 面有权威的神学家。 面有权威的神学家。 指天主教( 指天主教(Catholicism)、正教(Orthodoxy)及新教 ) 正教( ) (Protestant)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礼(baptism) )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礼( ) 时的男性监护人( 时的男性监护人(guardian )。 这两种解释应属“教父”的本源义。 这两种解释应属“教父”的本源义。
电影赏析--《教父 》 电影赏析--《教父I》 -The Godfather I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一、“教父”的词义演 教父” 变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影片剧情简介 三、影片剧情简介 四、影片艺术和社会价 值分析 五、影片思想性分析
一、“教父” 一、“教父”涵义的发展和演 变 (1)“教父 英文翻译是“ 教父” (1)“教父”英文翻译是“godfather”,是西方宗教 ”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1、影片简介 、
年代: 年代: 1972年 年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 福特·科波拉 导演: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片长:175分钟 片长: 分钟 类别:犯罪/剧情 剧情(crime drama) 类别:犯罪 剧情 国家: 国家:美国 主演: 马龙·白兰度 主演:Vito Corleone … 马龙 白兰度 (Marlon Brando) Michael Corleone …阿尔 帕西诺 (Al Pacino) 阿尔·帕西诺 阿尔 评价:一部最具史诗(epic)气魄的揭露黑社会 评价:一部最具史诗 气魄的揭露黑社会(gangland)明争 明争 气魄的揭露黑社会 暗斗内幕的影片; 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2、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 ) 所获“奥斯卡奖项” 所获“奥斯卡奖项”:
码头风云》 《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1954) )(1954) 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最佳影片;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教父》(The odfather)(1972) 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最佳影片;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 欲望号街车》 Streetcar 《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esire)(1951) Desire)(1951) 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柴巴达万岁》(Viva apata!)(1952) 《柴巴达万岁》(Viva Zapata!)(1952) 2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恺撒大帝》(Julius aesar)(1953) 《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1953) 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一、“教父” 一、“教父”涵义的发展和演 变 (2)大约在20世纪中后期 大约在20世纪中后期, 教父”产生了一个新义, (2)大约在20世纪中后期,“教父”产生了一个新义,
用来指“黑手党(Mafia)首领”。 首领” 即用来指“黑手党 首领 此意义的来源也是由于社会一种文化风气的盛行, 此意义的来源也是由于社会一种文化风气的盛行,当 美国著名作家马裡 普佐1969 1969年创作的反映西 时,美国著名作家马裡奥•普佐1969年创作的反映西 方黑社会内幕的小说《教父》深得人心, 方黑社会内幕的小说《教父》深得人心,他所创造 教父”便具有了另外一层涵义,之后1972 1972年小 的“教父”便具有了另外一层涵义,之后1972年小 说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教父》 说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教父》,一举荣获奥斯卡 等多项大奖,从而使这部影片享誉全球,影响深远。 等多项大奖,从而使这部影片享誉全球,影响深远。 在这种背景下, 教父” 黑手党首领” 在这种背景下,“教父”指“黑手党首领”的词义 便很快得到了公众的接受和承认。 便很快得到了公众的接受和承认。 各类犯罪集团的首要人物。 后来词义用来泛指各类犯罪集团的首要人物 后来词义用来泛指各类犯罪集团的首要人物。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1、影片简介 、
影片所获奖项: 影片所获奖项: 45届奥斯卡 届奥斯卡( 第45届奥斯卡(Oscar/Academy Award)最佳影片、 )最佳影片、 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 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 30届金球奖 届金球奖( 第30届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最佳影片奖、 )最佳影片奖、 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 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最佳电影 歌曲/音乐奖; 歌曲/音乐奖; 英国学院奖( 英国学院奖(BAFTA Awards)1973 最佳音乐奖; )1973 最佳音乐奖;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NSFC Awards ) 1973 最佳男演 员奖; 员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YFCC Awards)1972 最佳男配 )1972 角获奖; 角获奖;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BR Awards)1972 最佳男配 )1972 角奖。 角奖。
二、影片及主演简介
2、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主演介绍:马龙·白兰度( )
所获其他奖项: 所获其他奖项:
英国电影学院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Awards) ) 最佳男主角 柴巴达万岁》 《柴巴达万岁》(Viva Zapata!)(1952) )(1952) 恺撒大帝》 《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1953) )(1953) 码头风云》 《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1954) )(1954) 电视艾美奖( 电视艾美奖(Emmy Awards) ) 最佳男配角 《Roots: The Next Generations》(1979) 》 金球奖( 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 ) 最佳男主角 码头风云》 《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1954) )(1954) 教父》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