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处理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效果试验
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

关键词:马铃薯;干腐病;贮藏期;药剂筛选;农药残留
Screening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Fungicides for Control of
Potato Dry Rot During Storage
SUN Qinghua, REN Xiangyu, FENG Zhiwen, DU Miru, ZHANG Ruofang*
危害马铃薯种薯特性,还降低马铃薯商品薯的品
质,严重影响其加工和食用价值,降低经济效
收稿日期:2019-02-2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F0201901-3)。
作者简介:孙清华(1982-),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和病害研究。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张若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马铃薯病害研究,E-mail: ruofang_zhang@。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three fungicides on three potato varieties('Kexin 1', 'Favorita' and 'Atlantic'). And then, the
residue of the effective fungicide identified on tuber and its sprout rate of 'Favorita'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its safety.
Key Words: potato; dry rot; storage; fungicide screening; pesticide residue
马铃薯贮藏期块茎干腐病药剂防治试验

维普资讯
微波灭菌及液体培养技术研究——梁
霞 ,李
群 ,胡晓军
中图分 类号 :¥ 3 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 6 5 20 )6 04 — 3 6 2 3 3 (0 6 0 — 3 9 0
微 波 灭 菌 及 液 体 培 养 技 术 研 究
了科学 、合 理 、有 效地 防治该 病 害 ,减 少贮 藏期 间 因该病 造 成 的产量 损失 ,笔 者结合 定 西市 马铃 薯生 产实 际 ,在 贮藏 期通 过不 同 药剂处 理 防治 马铃 薯 块 茎干腐 病试 验 ,筛选 出马铃 薯贮 藏病 害 防治 的理 想 药剂 ,降 低贮 藏期 马铃薯 产 量损失 。
分别将健壮薯块用 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
收稿 日期:2 0 - 8 0 0 6 0—1 作者简介 :张廷 义( 9 3 ,男 ,高级农艺 师 ,主要从事植物 16 一) 保护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在参试 的 6 个农药品种中,以 5 甲霜灵锰锌 可 湿性 粉 剂喷 雾薯 块 为最 好 ,平 均 防效 为 5 . % ; 99 8
张廷 义 ,魏周 全
( 甘肃省定西 市檀保檀检站 甘肃 定西 7 30 ) 4 00
摘 要 :6种 药剂对马铃 薯贮藏期病 害块 茎干腐病 防治试验 结果表 明 :5 %的 甲霜灵锰锌 可湿性粉 剂 4 0倍 8 0 液处理 薯块对马铃薯块 茎干腐病防效最好 ,防治效果为 5 . %,可有效缓解马铃 薯块茎干腐病的扩展蔓延。 88 9 关键 词:有 害生物化学防治 ;化 学药剂;马铃薯干腐病 ;防治效果
培 养 基 ,其 中起 固定 作用 的 琼脂 就 占到 全 部 培 养
马铃薯环腐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环腐病如何防治?一、马铃薯环腐病症状及危害马铃薯环腐病又叫马铃薯轮腐病,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峻田块达50%~60%。
1、马铃薯苗期受害症状:马铃薯苗期发病,病珠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分枝削减,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变小,产生褐色斑驳,皱缩,叶缘焦枯上卷,绿色部分较健株颜色深。
严峻时可导致死苗。
2、马铃薯成株期受害症状:马铃薯开花后发病植株病叶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进展,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死亡,但枯叶不脱落。
病株茎秆绿色,剖视茎秆维管束变黄褐色,用手挤压可消失乳黄色菌浓。
病薯缩小,皮色稍暗。
新收获的马铃薯症状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薯块表皮粗糙,尾部红褐色,芽眼部位消失红色小点。
切开薯块观看,维管束变为淡黄色,用手挤压有乳黄色菌浓流出,特殊是在播种前切块时,更加明显。
二、马铃薯环腐病传播途径马铃薯环腐病病菌主要在种薯内越冬。
种薯带菌、切刀传染是发病的主要缘由。
病株上结的薯块一般都是带病的,以病薯作种薯播种后就会发病。
病菌从伤口侵入。
适合此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
致死温度为干燥状况下50℃经10分钟。
最适pH6·8~8·4,传播途径主要是在切薯块时,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
三、马铃薯环腐病发病缘由马铃薯环腐病病菌相宜温度为20~30℃;土温超过31℃时,病菌受抑制。
在温度相宜状况下,阴雨连绵,排水不良时发病重。
重茬地和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也重。
晚播较早播发病重;春播较夏播发病重;结薯集中的品种较结蔓分散的品种发病重,切块播种较小薯整块播种发病重;施肥量小,特殊是氮肥量偏少,发重也较严峻。
四、马铃薯环腐病预防措施1、选用种植抗病品种。
经鉴定表现抗病的品系有:郑薯4号、宁紫7号·庐山白皮、乌盟601、克新l号·丰定22、铁筒1号、阿奎拉、长薯4号、高原3号、同薯8号等。
2、通过严格选种、轮作、繁殖原种,并利用原种繁殖生产用种,大田生产不留种。
马铃薯环腐病怎么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技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防治策略制定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马铃薯环腐病具有 抗性的品种,从根本上减 少病害的发生。
建立无病种薯基地
在无病区或无病田块中种 植马铃薯,并建立无病种 薯基地,确保种薯不带病 菌。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 田间管理措施,增强植株 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农药防治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消毒
对马铃薯种子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 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 发生。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和 药剂拌种。
温汤浸种
药剂拌种
使用杀菌剂对马铃薯种子进行拌种, 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常用的拌种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 灵等。
将马铃薯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 浸泡10-15分钟,然后捞出晾干播种 。
马铃薯环腐病怎么防治马铃 薯环腐病的防治技巧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识别 • 防治策略制定 • 具体防治技巧分享 • 防治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
设计 • 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预
测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 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生产造成
治效果。
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防治前后的经济效益, 评估防治措施的经济效益。
持续改进方案设计思路阐述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 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 马铃薯环腐病,制定相应的
防治方案。
01
02
0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有 益微生物控制病害发生。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根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7期植物保护学表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处理出苗率%差异显著性0.050.01A 96.8abc BC B 97.3ab AB C 98.5a A D 97.1ab AB CK95.4bcC表2不同处理马铃薯对产量与大中薯率的影响A 53.624190355 1.49B 62.1250151180 4.95C 68.32569018557.78D 58.424725890 3.73CK51.723835--增产/kg ·hm -2增幅/%处理大中薯率%产量kg ·hm -2较CK±摘要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阿马士、2.5%嘧菌酯悬浮剂、稀土旱地宝4种药剂,以清水作为对照开展试验,对马铃薯出苗率、产量、大中薯率及根腐病的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以2.5%嘧菌酯悬浮剂处理最好,产量为25690kg/hm 2,大中薯率为68.3%,田间发病率为5.63%,病情指数为5.47,防效为40.35%。
关键词马铃薯;根腐病;药剂筛选;试验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7-0130-01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根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席金凤(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743000)近年来,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 2左右。
由于种植面积大,许多地块连年种植马铃薯,轮作倒茬困难,各类土传病害呈高发态势,且在重茬地块发病更为严重[1-2]。
本试验引进4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拌种处理,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马铃薯根腐病防治药剂。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该试验设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一农户的旱川地中,土壤类型为黑麻垆土。
试验地海拔1750m ,年平均降雨量为340mm ,年平均气温为6.3℃,≥10℃有效积温为2239.1℃。
耕层土壤(0~20cm )含有机质9.47g/kg 、速效氮126mg/kg 、速效磷12.5mg/kg 、速效钾148mg/kg 。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摘要通过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表明:4种药剂处理中以6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防止病菌侵袭和蔓延、减少块茎腐烂等各项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剂,可推荐作为防治该病有效药剂使用。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不同药剂;防效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也是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号称马铃薯“癌症”。
马铃薯晚疫病每年都有发生,并有日趋严重的趋势,这不仅造成了马铃薯田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而且威胁到种薯及加工原料薯的储藏及运输,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化的进程。
因此,在生产中探索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及理想药剂显得十分必要。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选用易感病品种鲁引一号和早大白,种薯级别为原种1代。
1.2供试药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产品;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连利民化工有限公司产品;6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成都华西农药厂出品;687.5g/L 银法利悬浮剂,美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产品。
1.3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第四良种场,小区地势平坦,肥力一致。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A),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B),6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C),687.5g/L银法利悬浮剂1 500倍液(D),喷清水为对照(CK)。
小区面积4.95m2,3次重复,株行距30cm×50cm,每一小区33株。
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开始喷药,做到每株上下左右喷匀,每隔7d喷1次,对照喷等量清水。
2结果与分析对于鲁引一号,以喷药3次后调查结果统计,4种药剂处理病情指数均比对照轻,其中以代森锰锌和瑞毒霉处理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62和64,银法利和克露2种处理次之,分别达到67和75,CK最高达86。
收获前调查,凡经药剂处理的植株茎叶多数保持正常色,有利于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积累,其中以代森锰锌和瑞毒霉效果明显,克露和银法利次之,对照小区因感病严重茎叶已经枯死。
浅谈马铃薯环腐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Z i f u j i n g y a n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
1906年源于德国,目前在欧洲、北美、南美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发生,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
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发生在冷凉地区,病原菌在土壤中不能长期存活,通常是在种块中存活,传播途径就是通过切刀或者包装袋传染,也可以通过蚜虫等其他昆虫刺吸叶片汁液时传播。
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
播种后发病造成种薯和芽苗腐烂,使田间缺苗断垄。
成株期发病使病株萎蔫死亡或矮小黄花,产量大减。
一、马铃薯环腐病症状:环腐病一般的侵染都在马铃薯生育期的后期,在环境合适的条件下病原菌先行在带病种块上快速繁殖,然后经过通过养分和水分向上运输过程中逐步在维管束和枝叶上繁殖蔓延,最后侵染根部和新薯块。
马铃薯感染了环腐病以后,顶部的叶片开始有发病表现,出现萎蔫,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叶片下垂,早晚恢复正常。
后期严重的时候完全枯死。
重病的马铃薯植株叶片短小,不能生长发育。
个别品种在发病期叶片有斑枯,然后向上蔓延,最后枯死。
拔起发病的植株,发病轻的薯块外表正常,严重的薯块自脐部开始凹陷,有脓状物流出。
切开薯块,可以看到在薯块外围表皮下有一圈一圈的发黄坏死组织,严重的有黄色脓状粘稠菌液。
横切或纵切茎秆,可以看到坏死的维管束。
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在贮藏期块茎仍继续腐烂,严重时甚至造成烂窖。
当前部分产区发生较多60%。
二、防治方法:防治环腐病应采用以推广抗病品种,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和使用无病种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尽量降低土温,防除发病株感染,发现感病植株后及时拔除销毁。
2、每1000k g 的种块用25k g 的滑石粉加250g 左右的农用链霉素拌种杀灭病原菌,然后播种。
3、推广小整薯播种。
4、切刀消毒,在切种时采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
种薯和切刀消毒病区应严把种薯质量关,播前晾晒种薯,严格鉴选,剔除可疑病薯,清洗盛放种薯的容器,必要时可行种薯消毒。
马铃薯生防菌P1对环腐病的防效试验

Co r lEf c c fBi -c n r lBa t r a P1 a a ns t t ng Ro nt o f a y o o o t o c e i g i tPo a o Ri t i
W ANG i x a , AN n - in , i, I Z n ZHA NG n - u , ANG Ru - i TI Ho g x a LIHa L U ha g , Do g x 2 ZH Xun
马铃 薯 环 腐 病 是 一 种 侵 染 马 铃 薯 维 管束 系 统 的细 菌 陛病 害 ,会造 成 田间烂 苗 和储 藏烂 窖 ,
一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材 料 .
般 减产 2 % 一3 %, 重 的可 达 6 % 以上 , 0 0 严 0 使
块茎 失 去食用 和种用 价 值 , 低 马铃 薯 的产 量 和 降 品质 , 马铃 薯 生产危 害 很 大【 对 “ 。
马铃 薯 生 防 菌 P 1对 环 腐 病 的 防效 试 验
王 瑞 霞 , 田宏 先 , 李 海 , 刘 璋 , 张东 旭 , 张 巽
(. 1山西省农业 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山西 大 同 0 7 0 ; . 3 0 82大同大学农学 院 , 山西 大同 0 7 0 30 9)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菌株 P l对马铃薯环腐病 菌具有 强抑 制作用 , 且对 马铃薯 主要 病害具有较广 的抑 菌谱 。通过对温室
内 马 铃 薯 脱 毒 苗 进 行 生 防 菌 株 P 浸 根 盘 栽 试 验 和 生 防菌 液 和 升 汞 浸 种 大 田 试 验 , 果 表 明 , 株 P 1 结 菌 1对 马
D t g0 7 0 , hn ;.ol eo go o y D o gU iesy D n 3 0 9 C ia a n 30 8 C i 2C l g f rnm ,  ̄ n nvrt,  ̄og0 7 0 ,hn ) o a e A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处理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效果试验
陈叶;陈天仁;王多成;王治江;裴惠萍;肖占文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10(000)003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陈叶;陈天仁;王多成;王治江;裴惠萍;肖占文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农学系,甘肃张掖,734000;河西学院农学系,甘肃张
掖,734000;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河西学院农学系,甘肃张掖,734000;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河西学院农学系,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马铃薯环腐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为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田间发病率平均约为21.6%,发病轻的田块减产13%,严重的减产60%以上,并造成贮藏期间薯块大批腐烂。
马铃薯环腐病属病原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subsp.SepedonicumDavis)在分类中属于棒状杆菌属。
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
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主要传播媒介。
只要种薯不带病,田间病株就少。
随着机械切块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切块表面进行快速灭菌,防止薯块间传毒,是确保种薯质量、防治环腐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切刀消毒,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已有文献报道,但用机械大批量切块,并对切块表面进行快速灭菌,防止薯块间传毒,还未见报道,特进行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病菌马铃薯环腐病菌由河西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使用时在牛肉膏蛋白胨培
养基上活化,连续培养(25℃、黑暗)5 d。
②药品葡萄糖、蛋白胨、琼脂、牛肉膏、氢氧化钠、盐酸、磷酸氢二钠、酒精、
脱脂棉、棉花、纱布、标签纸。
③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西安瑞特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0%多菌灵超微
可湿性粉剂,徐州锐农农化有限公司提供;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重庆宝
丰化工厂生产;7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新沂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0%
异菌脲悬浮剂,安万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77%巴克丁(氢氧化铜)可湿性
粉剂,浙江禾本农药有限公司提供;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
公司提供;硫酸铜,广西化工研究所提供;高锰酸钾,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公司提供;20%必菌鲨(氯溴异氰尿酸钠),山西平陆县植物保护公司提供;47%瑞诺叶福(腈菌唑M-47),西安鼎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百疫灭(戊二醛-癸甲氯铵),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提供;10%次氯酸钠,湖北鑫东方商贸有限公司
提供。
④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由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表1 马铃薯环腐病药效试验注:-表示效果差;+表示效果较差;++表示效果一般;+++表示效果较好;++++表示效果好。
药剂浓度抑菌圈直径/mm 药效评价77%巴克丁 50 mg/mL 15.3 ++硫酸铜 50 mg/mL 17.7 +++47%瑞诺叶福 50
mg/mL 8.3 +20%必菌鲨 1 mg/mL 3.0 -5%百疫灭 1 mg/mL 13.7 ++高锰酸钾0.2% 24.3 +++75%百菌清 50 mg/mL 4.3 -50%多菌灵 50 mg/mL 9.0 -72%甲霜灵锰锌 50 mg/mL 8.3 -72%甲基托布津 1 mg/mL 7.0 -50%异菌脲 1 mg/mL
3.0 -15%三唑酮 1 mg/mL 13.7 ++10%次氯酸钠 5 μg/mL 35.4 ++++酒精 75%
31.7 ++++
①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将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锰锌、巴克丁、瑞诺叶福、硫酸铜分别配成50 mg/mL溶液;将三唑酮、甲基托布津、异菌脲悬
浮剂、必菌鲨、百疫灭分别配成1 mg/mL溶液;将次氯酸钠配成5 μg/mL溶液;高锰酸钾配成0.2%;酒精配成75%,配好后备用。
将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0.5 cm的圆形滤纸片,包扎后121℃灭菌30 min;各种杀菌剂按不同浓度配置好后,将滤纸片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杀菌剂中,每一种药剂浸泡3片,浸泡1 min后,
取出在无菌条件下晾干;每一种药剂准备3个培养皿,共42个培养皿;在无菌条件下,将活化菌种制成菌悬液,每一个培养皿加入菌悬液0.5 mL,用刮铲涂抹均
匀后,每一皿中加入含杀菌剂的滤纸片1片,放入培养皿中央;将培养皿倒置后
在22℃培养箱中培养,3 d后观察,测定抑菌圈直径。
②次氯酸钠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根据①结果,筛选出药效明显,
且成本较低的杀菌剂次氯酸钠,配成 0,3,4,5 μg/mL 四种浓度。
分别取出5 mL加入试管中,每只试管中各加入菌悬液0.1 mL,从加入后开始计时,将以上
处理分别与菌悬液混合 0(CK),20,30,40,50 s后,用划线法快速接入培养皿中,重复3次。
将培养皿倒置后在22℃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观察,记载菌种
成活情况。
③次氯酸钠对马铃薯薯块和薯苗的影响试验将大西洋品种进行切块,薯块大小为
50 g左右,切刀不消毒,每个处理1 000块,在5 μg/mL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浸种
0(CK),20,60,600,1 800 s,捞出晾干后,每个处理取50块,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3次重复,7天后观察,记载薯块和出芽情况。
剩余的薯块经不同时
间浸种处理后,采取常规方法在田间播种,试验设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600 s
为对照,小区面积为20 m2。
记载田间出苗、发病情况,收获时进行测产。
表2 次氯酸钠最佳药效浓度和时间试验浓度处理时间病菌存活情况μg/mL s 5
30 有少量菌存活4 40 有少量菌存活4 50 无菌3 20 有菌存活3 30 有菌存活3
40 有菌存活3 50 有菌存活CK 50 有大量菌存活20 无菌5 30 无菌5 40 无菌5 50 无菌4 20 有菌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的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不同,其中必菌鲨、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锰锌、异菌脲悬浮剂、甲基托布津等抑菌效果差;巴克丁、瑞诺叶福、百疫灭、三唑酮等抑菌效果一般;高锰酸钾、硫酸铜抑菌效果较好;75%酒精、次氯酸钠抑菌效果最好。
但因在生产上75%酒精成本较高,故选用次氯酸钠
最为合适。
2.2 次氯酸钠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
从表 2 可以看出,将 5,4,3,0 μg/mL 四种浓度次氯酸钠分别与菌悬液混合20,30,40,50 s后,在浓度为 5 μg/mL 处理 20,30,40,50 s 和 4 μg/mL 处理50 s的培养基上无菌,其他都有病菌存活。
综合考虑,用5μg/mL的次氯酸钠处理20 s为最佳浓度和时间。
2.3 次氯酸钠浸种时间对马铃薯薯块和产量的影响
表3 次氯酸钠浸种时间对马铃薯薯苗的安全性及对薯块和产量的影响处理时间s
薯块健康状况薯块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幼苗畸形率发病率小区产量%%%%kg 20 薯块表面完好 100 99.8 0 5.8 aA 60.2 aA 60 薯块表面完好 99.6 99.6 0 5.2 aA 58.9 aA 600 薯块表面完好 99.8 100 0 4.9 aA 61.5 aA 1 800 薯块表面完好 100 100 0 6.0 aA 60.9 aA CK 薯块表面完好 99.8 99.8 0 24.6 bB 51.2 bB
从表3可以看出,用5μg/mL的次氯酸钠的溶液分别浸种 20,60,600,1 800 s,捞出晾干后,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7天后观察,薯块表面完好,出芽率在
99.6%以上。
说明在浓度为5 μg/mL,处理时间为20~1 800 s,对马铃薯是安全的。
田间试验表明,浓度为5 μg/mL,处理时间20~1 800 s,田间出苗率都在99%以上,幼苗畸形率为0,进一步说明该药剂对马铃薯是安全的,这与实验室内测定结果是完全吻合的。
田间的发病情况明显低于CK,产量明显高于CK,且与CK差异极显著。
说明用浓度为5 μg/mL的次氯酸钠处理种薯,具有明显的抑菌和增产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5 μg/mL的次氯酸钠处理20 s为最佳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生产是安全的,且具有明显的抑菌和增产作用。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明显抑制和杀灭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即使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病害也难以扩展。
本研究只从药剂处理种薯,短时间内抑制马铃薯环腐病病菌的发生这一因素进行了探讨,今后还需要进行多因素试验,为综合防治马铃薯其他病害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