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曹禺戏剧创作简况

合集下载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

《雷雨》的语言风格
①人物的舞台提示 《雷雨》的舞台提示篇幅稍长,而且形象生动,象 抒情诗一样,不仅写出人物的肖像和动作,而且描 绘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蘩漪出场时的舞台提示,就是一首抒情诗,渗透了 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 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高的 鼻梁令人觉得很美,又有些可怕。在眉目间,在那 静静的长的睫毛中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曹禺话剧的意义
曹禺的出现,使中国话剧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反 对专制与压迫,颂扬民主与个性解放,出色地再现出 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某些侧面。 另一方面,它的话剧文本大都具有象征性框架与潜在 意蕴,显示出对诸如命运、乱伦、性爱、仇恨、理想 价值等超越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舞台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话 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大大推动了中国话剧由幼 稚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
《雷雨》的思想主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 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 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 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 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 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 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 道德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 旧制度必然崩溃的的历史命运。
• 蘩漪抓住空隙,击了一枪:“你哥哥怎么会把我 的病放在心上”? • 言外之意是:你心上已经另有人了?别以为我不 知道! • 后来,周萍说要到矿上去,周冲跟哥哥找理由: 专门学矿的。蘩漪质问:“这是理由么,萍?” 周萍不敢正面回答,推说“家里住的太久了”。 蘩漪单刀直入:“我怕你是胆小吧?”“这屋子 曾经闹过鬼”。 • 其实是说:你怕你父亲,忘了我俩的过去! • 周萍无法回避,只得直说:“没有忘。但是在这 儿住厌了”。 • 话中话是:我讨厌你 !

现代文学 曹禺

现代文学 曹禺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 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 人类的命运。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 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人类的悲剧,几乎 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 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在同时代的剧作家 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 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 所有的悲剧都最后归结于“罪恶的渊薮”--作为具有 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的象征的周朴园。 • 戏剧的结尾,无辜的年轻的一代死的死,走的走,只 留下了对悲剧性的历史有着牵连的年老的一代:进一 步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和命运的控诉力量。
2.创作意图: 第一,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渲泄, 是作者寂寞、痛苦之情的抒发,因而, 并非预先定下了一个明确的主题。
•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 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 救—— • 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 一起走到理想的,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 “我们的真世界”里去.
• 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 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
•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 • 1925年,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并成为重要骨干,深受导师张 彭春的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 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 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 • 1928年考取南开政治学系; • 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 1933年毕业前夕,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 《雷雨》,引起轰动。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 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03
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后世戏剧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曹禺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雷雨》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主题
• 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启发
• 深刻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力求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通过“原野”这一象征性意象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主题
主题
• 深刻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展现人性的善恶之争
03
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与价值
曹禺戏剧的人物塑造与心理描绘
人物塑造
心理描绘
• 通过丰富、细致的人物描绘展现人物性格
•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南开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戏剧
• 参加学校的话剧团,担任演员和编剧
• 对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曹禺的戏剧创作历程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
• 1933年,创作第一部话剧《雷雨》
• 随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等经典作品

40年代,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
• 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50年代至60年代,戏剧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 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作品
• 戏剧主题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革
曹禺的成就与影响
01
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 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之作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概述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概述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及其话剧创作概述

曹禺及其话剧创作概述

4.艺术探索 ①由情节中心转向人物性格中心。 ③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 [例3 ] 雷雨 (片断)
②中国式的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融合。
朴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四凤,(向冲)你先等 一下。(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四 煎好了。 朴 为什么不拿来? 四 (看蘩漪,不说话。) 蘩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 没有喝。 朴 为什么? (停,向四凤)药呢?
冲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瑞贞愫芳封建礼教的清算封建士大夫文化的清算从太象戏的外部戏剧冲突的结构方式转为平淡的人生铺叙揭示人物深层的精神世界从封建家族崩溃的悲剧化表现转向喜剧化表现从写实的方式转向写实与象征暗示的结合北京猿人和棺材的象征暗示必读书目曹禺
曹禺及其话剧创作 概述
一、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祖籍湖北潜 江 ,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自幼喜爱中国戏 剧。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加入该校南开新剧团,并参加 话剧演出。1928年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翌年转入清 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更广泛地接触中外文学,尤其是 外国戏剧。1933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曹禺开始话剧创作, 以代表作《雷雨》登上剧坛,成为我国现代戏剧大师。
周朴园与侍萍相见时的语言、动作,并非“伪善”, 而是显现了他权衡现实的理智和潜在的人性的矛盾。 B.蘩漪:出走前的中国现代“娜拉”——个性解放和 爱的追求——封建桎梏中畸形的心态——雷雨式的性格 [例2 ] 影视《雷雨》 :蘩漪恳求周萍爱情的片断 雷雨之夜,周萍即将离家去矿上,蘩漪与周萍在周公馆 见面,恳请周萍不要抛弃她。人物间精彩的对白,充分表 现了蘩漪困于个性解放的畸形心态以及她爱恨交织的雷雨 式的性格。
(五)《北京人》 1.封建家族的终结 A.垂死的一代:封建僵尸——曾皓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曹禺(1910年-1993年)是中国戏剧家、剧作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戏剧创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现实主义倾向: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真实的感受。

他常常借助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

2.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曹禺的戏剧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戏剧结构严谨:曹禺的戏剧作品结构严谨,往往采用整部戏的形式,对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清晰的安排和梳理。

他的戏剧作品常常在整部戏的框架内,通过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逐步推进,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内心世界。

4. 表达思想情感:曹禺的戏剧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他的戏剧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矛盾,反映出人性的深层次内涵。

5. 语言优美:曹禺的语言优美,具有诗意和哲理性,他的戏剧作品的语言运用丰富,富有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曹禺的戏剧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禺戏剧创作简况 (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曹禺戏剧创作简况 (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曹禺戏剧创作简况 (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在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创作了五部著名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改编的作品《家》,其中,《雷雨》、《日出》、《北京人》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杰作。

一、《雷雨》1、周朴园形象周朴园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主要批判的对象。

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他在作品中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由他身上引出了作品的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条是他与繁漪的冲突,主要表现他在家庭中的专制;一条是他与鲁大海的矛盾,主要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

而这两条线索又是通过侍萍(鲁妈)连结在一起的,这样,虽然剧中人物的活动舞台仅限于周、鲁两家,但仍然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为衬托,而又主要从家庭道德堕落的角度,表现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崩溃。

周朴园的形象,是通过他与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女性的关系来完成的。

他与繁漪的关系,主要表现了他的专横、冷酷的性格和封建家长的面目。

他强迫繁漪吃药,并不是关心妻子的健康,而是在贯彻自己的意志,让妻子在子女面前做出一个服从的榜样。

而他与侍萍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了他的伪善和残忍。

因为侍萍曾为他生了周萍和鲁大海两个儿子,在误认为她已死的特定情况下,才表现出一种“眷念”、“忏悔”之情。

而一旦发现站在他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他感到他的名誉、利益受到威胁,便立刻撕下了念经吃素的假面具,露出了资产阶级伪君子的真相。

作品以周萍作为周朴园形象的补充,进一步表现了周家在道德上的沦丧。

2、繁漪形象繁漪是作家满怀着激情塑造的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物。

她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在周家十八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日子,她受不了周家的烦闷窒息的生活,又无法冲破家庭的桎梏,只能与周萍保持着母亲不母亲、情人不情人的关系。

为子维护这一可怜的关系,对周萍的始乱终弃,她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以强烈的报复作为反抗的手段。

繁漪性格对于封建家庭的破坏性就在于此。

这就是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像一团火,恨也像一团火。

曹禺的剧作

曹禺的剧作

• 2.《日出》 《日出》作于1935年,剧本表现了包括上层和下层社会在内的都市 生活的横断面,揭露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中的种 种黑暗与罪恶,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日出》众多的人物形象 中,有出卖灵魂而又没有完全丧失善良本性的交际花陈白露,有富有 正义感又带有书生气的知识分子方达生,有进行公债投机的银行经理 潘月亭以及洋奴张乔治、面首胡四、富孀顾八奶奶这些行尸走肉等等。 《日出》通过对上流社会和下等妓院的对比描写,宣告了这个“损不 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已彻底腐烂,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它。剧末出现的 建筑工人打夯的歌声,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较之《雷雨》,有 新的突破和创新。
曹禺从小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就 读天津南开中学时,积极参加话剧活 动。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期间, 阅读了大量外国剧作,研读西方戏剧 理论,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1933年写出多幕话剧《雷雨》,一 举成名。1934年至1936年为曹禺现实 主义剧作的发展、探索阶段,创作了 《日出》、《原野》。1937年至1949 年为曹禺创作的现实主义深化阶段, 创作和改编了《黑字二十八》(与宋之 的合著)、《蜕变》、《北京人》、 《家》等剧本。《北京人》是继《雷 雨》、《日出》 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建国后,曹禺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时期,创作了现实题材的话剧 《明朗的天》和历史剧《胆剑篇》(与 梅阡、于是之合著)、《王昭君》等。
• 《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A、 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 冲突。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勾心 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 B、 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 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C、 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实写现 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以 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曹禺戏剧创作简况
在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创作了五部著名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改编的作品《家》,其中,《雷雨》、《日出》、《北京人》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杰作。

一、《雷雨》
1、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主要批判的对象。

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他在作品中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由他身上引出了作品的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条是他与繁漪的冲突,主要表现他在家庭中的专制;一条是他与鲁大海的矛盾,主要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

而这两条线索又是通过侍萍(鲁妈)连结在一起的,这样,虽然剧中人物的活动舞台仅限于周、鲁两家,但仍然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为衬托,而又主要从家庭道德堕落的角度,表现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崩溃。

周朴园的形象,是通过他与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女性的关系来完成的。

他与繁漪的关系,主要表现了他的专横、冷酷的性格和封建家长的面目。

他强迫繁漪吃药,并不是关心妻子的健康,而是在贯彻自己的意志,让妻子在子女面前做出一个服从的榜样。

而他与侍萍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了他的伪善和残忍。

因为侍萍曾为他生了周萍和鲁大海两个儿子,在误认为她已死的特定情况下,才表现出一种“眷念”、“忏悔”之情。

而一旦发现站在他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他感到他的名誉、利益受到威胁,便立刻撕下了念经吃素的假面具,露出了资产阶级伪君子的真相。

作品以周萍作为周朴园形象的补充,进一步表现了周家在道德上的沦丧。

2、繁漪形象
繁漪是作家满怀着激情塑造的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物。

她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在周家十八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日子,她受不了周家的烦闷窒息的生活,又无法冲破家庭的桎梏,只能与周萍保持着母亲不母亲、情人不情人的关系。

为子维护这一可怜的关系,对周萍的始乱终弃,她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以强烈的报复作为反抗的手段。

繁漪性格对于封建家庭的破坏性就在于此。

这就是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像一团火,恨也像一团火。

3、侍萍形象
侍萍是一位善良的、深受迫害的劳动妇女形象。

她从自己的悲惨经历中对周朴园和封建
旧家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心灵深处仍对周朴园抱有幻想,表现了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而她对女儿四凤重蹈覆辙,又无力阻止时,便归之于命运。

由于作家的思想局限,没能揭示其根本原因,使作品笼罩着一层宿命论的神秘气氛。

二、曹禺在前三部剧作中的不断追求
《雷雨》主要批判了封建式的资产阶级旧式家庭的黑暗与丑恶,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许多优点,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又有新的追求,把眼光从家庭转向社会,对“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都作了批判和揭露,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艺术上采用多线索的“人物展览式”,风格趋于平淡自然。

《原野》又把眼光转向农村,表现了农村中激烈尖锐的阶级矛盾,艺术上又主要受西方现代派奥尼尔表现主义的影响。

三、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
1、创造了现代话剧中第一批够得上艺术典型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性格化和充分的动作性。

所谓性格化,就是指人物语言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自身的身份、地位、职业、教养和性格特征。

所谓动作性,就是指人物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动作,所包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此外,曹禺剧本中的“舞台指示”对人物从外表到内心的描写,都很详尽,语言相当精彩。

3、戏剧冲突都相当尖锐,并不断地深化,最终引起大爆发。

这些冲突是他的戏魂。

4、尖锐的戏剧冲突造成紧张的气氛,在剧情进展中,制造出一个个悬念,吸引观众。

5、在曹禺话剧的艺术中,不但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营养,而且,他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会,使话剧这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第一次在较大的思想容量和深刻上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生活。

所以,它是话剧艺术在中国成熟的标志。

《雷雨》明显地受到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如侍萍的命运;又深含着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意味,如繁漪的性格;同时,《雷雨》通过对周家悲剧的描写和社会上的阶级矛盾的涉及,更明显地可以看到易卜生剧作的社会悲剧的影响,是集欧洲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为一体的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