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 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分析商品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经济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2.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4. 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5.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相关概念。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形态下的商品经济特点。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概念。
2. 讲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阐述商品的定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分析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讲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
4. 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阐述商品经济的自发性、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
5. 讲解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分析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经济现象,分析其发展变化。
7.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商品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通过他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3. 知识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商品经济知识的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系统的商品和经济理论知识。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是具体的;价值是抽象的。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单元 商品和商品经济提纲挈领⎪⎪⎪⎪⎪⎪⎪⎪⎪⎪⎪⎪⎪⎪⎪⎪⎪⎪⎪⎪⎪⎪⎪⎪⎪⎪⎪⎪⎪⎪⎪⎩⎪⎪⎪⎪⎪⎪⎪⎪⎪⎪⎪⎪⎪⎪⎪⎪⎪⎪⎪⎪⎪⎪⎪⎪⎪⎪⎪⎪⎪⎪⎪⎨⎧⎪⎪⎪⎩⎪⎪⎪⎨⎧⎪⎩⎪⎨⎧⎩⎨⎧⎪⎪⎪⎪⎪⎪⎪⎪⎪⎪⎪⎪⎪⎪⎪⎩⎪⎪⎪⎪⎪⎪⎪⎪⎪⎪⎪⎪⎪⎪⎪⎨⎧⎪⎪⎪⎩⎪⎪⎪⎨⎧⎪⎪⎪⎩⎪⎪⎪⎨⎧⎩⎨⎧⎪⎪⎪⎪⎪⎪⎩⎪⎪⎪⎪⎪⎪⎨⎧⎩⎨⎧⎩⎨⎧⎪⎪⎩⎪⎪⎨⎧→→→⎪⎪⎪⎪⎪⎪⎪⎩⎪⎪⎪⎪⎪⎪⎪⎨⎧⎪⎩⎪⎨⎧⎪⎩⎪⎨⎧⎩⎨⎧⎩⎨⎧优胜劣汰作用刺激作用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形式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价值规律正确地对待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表现形式基本内容纸币的产生纸币的产生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世界货币支持手段贮藏手段流通手段的含义商品流通的含义流通手段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尺度的含义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含义货币一般等价物扩大的物物交换偶然的物物交换产生过程发展和本质货币的产生货币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商品价值的含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含义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即耗费了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东西。
(2)商品必须是用于交换,供他人、供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3)商品与物品,特别是商品与劳动产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值得强调的是,商品交换早于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链接·思考2006年情人节,小强从花店购买了玫瑰花作为礼品送给了他的心上人小红。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产
商
自
品
然
经
经
济
品 经 济
济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较
特点
自然经济
1 自给自足
2 封闭型经济
3 保守型经济
商品经济 交换经济 开放型经济 开拓进取型经济
4 生产基本在原有规模维持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③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 活的改善 ,都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价 值量与 劳动生 产率的 关系
个别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
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
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使用价值量增多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 量增大—竞争中获利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使用价值量增多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 总量不变—产品物美价廉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三、商品的价值量
在100多年前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 仑设宴时,宾客用的是银碗,唯有皇 帝一人用铝碗,以示尊贵。为什么100 多年前只有皇帝才用得起的铝碗100年 后被人们普遍使用了呢?这就涉及商 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了。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是人类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来自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两种商品耗费的人类劳动量的不同决定相交换的比例
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价值
1.商品价值的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1把锄头=10千克米
被表现价值的商品 表现别的商品价值的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思考: 礼品是不是商品?
1
劳动产品与非劳动产品 的区别
是否是劳动所得
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 是否用于交换
商品是历史范畴, 劳动产品是永恒范畴
2
二、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⑴
社
农
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 工
业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4
⑵产品归不同的人所有(私有制)
国家的
张三的
交换
李四的
王五的
5
❖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 产品归不同的人所有(私有制)
6
课 堂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小 结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
⑴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⑵产生过程 ⑶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的产生 ⑷产生的根本原因
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概要

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概要江苏韩学平学好本课的关键,要掌握好“七个关系、两大规律、一条红线”。
一. 七大关系一是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商品经济的关系。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都是劳动产品,都有使用价值,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商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有价值,是历史范畴;而其他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而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同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基础),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依托。
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生产出合格的使用价值。
对立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也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为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同时兼得。
三是价值与交换价值、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当交换价值固定地由金银充当时就有了价格。
因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四是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②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亦然。
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③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④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与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五是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区别: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它是商品;而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它仅仅是货币符号,所以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它一般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联系:纸币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派生物,它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部分职能,其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1.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以家庭生产为基础,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总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其从未处于支配地位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市场机制在全社会内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未来的基本经济形式是产品经济.思考题: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何关系?经济类型(形式)经济运行体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方式思考题: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别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经济制度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体制: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机制发挥主要的调节作用);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调节干预相结合);德国、北欧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自由竞争与国家调节相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_经济常识——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经济常识 (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A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
B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凡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达到别人的手中的。
C .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的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必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比较: A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B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3)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4)废品收购站的废品是商品吗?第一,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不是商品。
第二,卖给收货站的废品,仍可用于交换,因废品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价值。
5)商品经济的含义:A.含义: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B.生产:无商品交换——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之后)——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手工业出现之后)。
C .商品经济的产生的条件: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基础——私有制的产生。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E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A .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即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是商品和一切物品所共有的。
B .使用价值是购买者购买的目的所在,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要的。
现实意义:第一,从消费者角度,希望商品“物美价廉”,“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物美”则是人们人们衡量使用价值的标准;第二·,从生产者角度,要想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第三,从国家、社会角度,生产出更多数量的高质量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⑩
个别劳动时间 反 比
⑧反比
⑨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说明:(讲完图示后的体会)
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反映的是同一个问 题,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这是基础,按图中标的序号讲思路清 晰些。
①从时间上看,商品和商品交换产生于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后,商品生产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
②从内涵上看,商品生产特指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行的生产,与偶然出现的劳动产品进行的商 品交换目的是不同的。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区 1.商品用于交换
1.不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2.没有价值
别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 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 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系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的关系:
比较
5、世界货币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的产生
纸币的产生过程 纸币的含义 纸币代替铸币的优点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 世界上一些国家纸币的名称
通货膨胀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 通货膨胀的含义
正确对待货币
⑴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区 产生时间 先
货币 金、银
后
纸币 纸
最后
本质 别
律 商品交换要以
通过价格和供
价值量为基础, 求的双向制约
实行等价,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 竞争中优胜劣汰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在各生产部门 的分配
“鞭子” 促
作用
进
资
源
配
“筛子” 置
作用
的
优
化
和
“棒 子” 作用
合 理
作用
难点透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与等 价交换
①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不是指每一次交换而 是长期交换的平均数。
②供求和价格相互影响。 ③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市场决定价格) 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
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 式。
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
当商品的价值下降,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
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第三节、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价值量是
价
由生产这种商 品的社会必要
导致商品生产 者相互竞争
值 劳动时间决定 规 (生产领域)
比较
使用价值
价
值
含义不同 区
形态不同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
需要的属性
的人类劳动
具体
抽象的依附于具体 的事物存在
性质不同 别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主体不同
卖者拥有
买者支付
联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系 的统一体
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运用图示在理解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 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价格的内在联系:
决定
使用价值 对立统一价值
商品
决定 交换价值 具体形式 价格(货币)
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
货币表现
2、货币的职能
含义 1、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2、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的含义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的含义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3)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 的总和
商品交换
产生时间: 原始社会末期
(4)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和发展
两个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 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 的发展
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说明:3商品交换在前,商品生产在后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常常主观认为商品生产在 前,商品交换在后,这是错误的!商品交换在 前,原因如下:
商品
其他非劳动产品
区 1.商品是劳动产品 2.商品用于交换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别
联系
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说明: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要准
确把握商品含义,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 件:
一是产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 产品,都不是商品。
有使用价值 的
有价值的
外面的椭圆表示:有使用 价值的
椭圆里面的圆表示:有 价值的
有价值只是有使用价值 里面的一部分,也就是 说只要有使用价值的劳 动产品用于交换才有价 值。
⑵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
产率的关系:
① 正比
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无关
③ 反比
② 反比
⑤
社会劳动生产率
无关
价值量
⑥ 无关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有 联
是商品,有 不是商品,
价值
没有价值
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
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⑵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 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 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就升高;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735100
第一节: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商品的基本属性 3、商品的价值 量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 的劳动产品。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 、商品 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的关系
(3)商品经济的产生
(4)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和发展
二是劳动产品必须要用于交换,才是商 品,如果不是用于交换,即便是劳动产 品,那也不是商品。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说明:2
商品的类型:
有形的商品
A按商品的性质
无形的商品—服务
B按商品销售的时间
销售中的商品(类似于英 语时态中的进行式)
待售的商品(类似与英 语中的将来式)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提高还是降低,在一定 时期内价值总量不变。
第二节:货币
1、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2、货币的职能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过程
货币的含义 货币的本质
商品交换的发展:
次数增多,交换频繁
偶然的物物交换
次数增多,交换频繁
出现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出现了货币 商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