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学》疼痛诊断学基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疼痛的评定PPT课件.pptx

疼痛的评定PPT课件.pptx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评估疼痛的常用工具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 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 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评估疼痛的常用工具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以上一次
4-6分(中度疼痛):每天评估2次(10:00-14:00)
疼痛评分
7-10分(重度疼痛):每天评估3次(10:00-14:00-18:00)为准
术后使用镇痛泵 出现爆发性疼痛
用药后
每天至少评估一次,病人有疼痛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疼痛 评估
立即评估
口服后60分钟 皮下及肌肉注射后30分钟 静脉用药后15分钟 芬太尼透皮贴使用后6小时 特殊药物按照药物说明进行效果评价
第三部分 疼痛护理诊断
根据对病人疼痛的全面评估,可以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 诊断因人而异,一般主要有:
(1)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未能缓解有关。 (2)抑郁:与疼痛不能缓解及疾病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 (3)缺乏疼痛控制知识:与患者文化背景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未能缓解有关。
第四部分 疼痛护理措施
护士作为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镇痛措施的主要落实者、患者和家属 的主要指导者、教育者和权益的维护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正日益显 现出来。
对患者镇痛的评价,往往首选依赖于护士及时动态进行评估和记录;护 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合理化和个体化。
作为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护士较容易发现患者在心理、 社会等方面的困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转介,有利真正实现良好的疼痛管 理。

疼痛基础理论ppt课件

疼痛基础理论ppt课件
等上行束的痛觉传递 (transmission) , 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 (interpretation) , 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 (modulation) 。
疼痛的产生
有害刺激 压力 热 化学 电
组织损伤 介质释放 氢和钾离子,神经递质,激肽, 前列腺素 刺激伤害感受器 通过传入通路 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
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 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上的体验。
5
定义更新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1979 年 )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 , 1986 年 ) 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 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
第五大生命体征
2001 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002 年第 10 届 IASP 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 是一种疾病。
6
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症状(包括疼痛)和体征
潜在组织损伤
实际组织 损伤
Changing
实际损伤
疼痛产生过程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 可分为 4 个阶梯。
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 (transduction) , 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一丘脑束
28
(3) 视觉模拟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划一条长线 ( 一般长为 10cm ) ,一端代表无 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 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的位置估计患 者的疼痛程度。
(4) 疼痛强度评分 Wong-Bakcr 脸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疼痛病史采集和评估、找痛源思路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疼痛病史采集和评估、找痛源思路

思考题
1.麻痛、酸痛、烧灼痛、胀痛分别是什么痛? 神经痛、关节痛、内脏痛、软组织痛 2.何处病变可引起腘窝和小腿后侧疼痛? 3.何处病变可引起右肩痛? 4. “疼痛能忍受,睡眠不受干扰,不需止痛药”,按疼
痛4级语言测定评分法,属 A 0级 B 1级 C 2级 D 3级 E 4级
10.病后一般情况:睡眠、食欲、大小便、体重
11.既往病史:有否患其他病?如高血压、糖 尿病、胃肠溃疡等。是否做过手术?
12.补充:体查过程或体查后,补充询问不明 确或漏缺的病史;开药过程,补充询问相 关药物过敏史、胃肠最近有何不适等
二、寻找痛源的思路
三个路径找痛源
一、痛源在痛区内---感受痛 二、痛源在支配痛区的神经上---放射痛 三、痛源在与痛区有神经牵涉关系的痛
姓名:
一 部位 二 时间 三 程度 四 疼痛性质
五 加重原因 减轻原因 备注
三、疼痛五分量表
性别:□男□女 年龄: 岁 床号: 填表者:

□ 持续 □ 加重 □ 天 □周 □月 □年
无□ 轻□ 中□ 重□ 剧烈□
持续□ 阵发□ 酸胀□ 灼热□ 刀割□ 闪电□ 针扎□ 重压□ 膨胀□ 伴发:麻木□ 头晕□ 耳鸣□ 其他:
1.主要症状:哪里不舒服?
2.部位:疼痛从哪里到 哪里?哪里最痛?
◆患者用手或笔画出 3.时间(起病方式、病程、发作频率等):
该处疼痛何时开始?再发/加重多长时间? ◆清楚是急性还是慢性起病、是否有间歇期
4.性质:疼痛像什么样? ◆区分神经痛、关节痛、内脏痛、软组织痛
5.程度:疼痛影响睡眠?影响工作?每天何时 最痛? VAS或VRS评分
6.加重因素:什么情况使疼痛加重? ◆如弯腰、行走、上下楼、劳累、休息后等

《疼痛学基础》PPT课件

《疼痛学基础》PPT课件

编辑版ppt
8
疼痛的分类Ⅱ
1、周围神经痛 ●体神经痛:以快痛为主,多为阵发性锐痛,疼痛及压痛 位置较固定。表浅而界限清晰的局部痛或放散痛。 ●交感神经性疼痛: 慢性钝痛为主,持续性难忍的烧灼样 疼痛或压迫性痛。位置深在不固定。精神、情绪状态对 疼痛影响较大。如CRPS、内脏痛、周围血管性疼痛。
2、中枢神经痛 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 致 痛觉传导路受损引起的疼痛。临床典型为丘脑痛,主要 因脑血管疾病损害丘脑所致。
◎感觉—分辨 ◎动机—情绪 ◎认知—评价
编辑版ppt
5
疼痛的定义
国际疼痛学会(IASP,1979)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 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主观性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 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 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
编辑版ppt
6
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编辑版ppt
7
疼痛的分类Ⅰ
浅表痛 伤害性刺激所致的皮肤粘膜痛。 特点为定位明确、呈局限性,多为针刺刀割
样锐痛,产生肌肉活动。 深部痛 韧带、肌腱、关节、筋膜、胸腹膜、内脏等部位产生的疼痛。多为定 位不精确的钝痛,疼痛可有放散、或出现感觉过敏区。 神经性疼痛 可发生于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的病损。烧灼样、剧烈弥散持久,可有痛觉 过敏、异样疼痛等。 心因性疼痛 属精神性,可伴有焦虑、忧郁、恐惧等,值得注意。
类型
Aα Aα Ⅰa Aα Ⅰb Aβ Ⅱ Aγ Aδ Ⅲ B C CⅣ
性能
运动 骨骼肌 本体感觉 肌梭 本体感觉 腱器官 触、压觉 肌梭
运动 肌梭 感觉 温痛觉 自主性 节前纤维 自主性 节后纤维
感觉 痛觉
直径(μm)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特殊试验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特殊试验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
主要内容
◆疼痛性疾病的问诊技巧、寻找痛源的思路
◆脊柱和四肢检查的特殊试验 ◆腰椎影像学
第二节 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
颈腰四肢特殊试验
目录
颈部:①压顶试验 ②椎间孔挤压试验 ③引颈试验 ④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骨盆:① “4”字试验 ② 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
上肢:①腕伸抗阻试验 ②屈拇握拳试验
③耻骨联合部疼痛: 见于耻骨病变。 原理:耻骨联合部受分离。
仰卧:手压双侧髂前 上棘→外分或内挤
(二) ▲骨盆分离试验 ▲骨盆挤压试验
仰卧:手压双侧髂前 上棘→外分或内挤
阳性:骨盆某处疼痛
原理:炎症骶髂关节、 骨折处受分离/挤压挤
(二) ▲骨盆分离试验 ▲骨盆挤压试验
六、膝部特殊试验
• 关节积液: 浮髌试验
股神经(L2、3、4) 坐骨神经(L4~S3)
四、腰椎小关节及腰肌
伸腰试验(也称腰背伸试验)
操作:俯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固定其两小腿→ 患者双手抱住枕后部向上伸腰
阳性:出现腰痛
病灶:多在腰椎小关节或腰肌
原理:1.腰椎小关节上下关节突移位、关节面互 相摩擦,病变关节囊及其周韧带受牵拉,以及 病变的关节面摩擦,导致患侧椎旁疼痛。 2.病变腰肌(主要为肌腱附着点)受牵拉 ,导致肌肉附着处疼痛。
足背屈只加剧坐 骨神经及小腿腓 肠肌紧张
(三) ▲仰卧挺腹试验 枕(颈背)、足为支点→挺腹,或加深吸气
后屏气。 阳性: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原理:
椎椎
管管
腹腔内压力↑,腔 静脉回流受阻而返 回至椎静脉系统
内内炎 压静症 力脉神 升怒经 高张根


仰卧挺腹姿势可能使

髓核进一步向后突出

第三章 疼痛的诊断基础

第三章 疼痛的诊断基础
• 可提供脏器或病变的功能和代谢信息 • 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 • 对转移性骨肿瘤 灵敏度很高,但特异性较差 • 一次全身成象可发现多个骨肿瘤转移病灶
40
五、超声诊断
• B型超声最常用 • 非损伤性、重复性,价格较低廉的优点 • 对骨骼的分辨效果较差,在诊断椎管疾
病时受一定限制
41
六、医用红外热成像图 infra-red thermogram
最有效的评估指标,也是目前疼痛测量的“金标准”。
2.全面评估疼痛
疼痛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治疗经过、 效果、对生活质量影响。
重点包括确定病变的病因和部位、对先前治疗反应,合并疾病、生活质量。
3.动态评估疼痛
意义:治疗的基本步骤;判断治疗反应;监测病程进展;对患者及家属教育。
20
21
22
特殊试验
• 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 raising test,Laseque sign)
• 仰卧伸直患腿,踝关节自然位,检查者手托患足抬高患腿。 • 如抬高<600 下肢后侧 闪电样痛,屈膝缓解者为 阳性; • 如抬高<400 出现疼痛者为 强阳性。 • 常见 椎间盘突出症(腰3~骶1 ) 。 • 假阳性!
23
特殊试验
• 仰卧挺腹试验
• 枕、足为支点,挺腹,腰背离床 • 腰痛并向下肢放射为 阳性;
24
特殊试验
• 犁状肌紧张试验(内旋髋试验)
• 内收内旋下肢 • 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为阳性 • 意义: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损
25
特殊试验
• 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
• 于双侧髂前上嵴处向内挤压或向 外分离
• 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 时疼痛 • 腰椎间关节疾患 无痛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课件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课件

初期。
腹部绞痛多见于空腔脏器的痉挛或梗阻,如肠梗阻、尿路
结石梗阻;
相似的疼痛也可由不同的疾病所引起,应注意鉴别。

疼痛的程度
疼痛的程度受个体耐受性、体质、心理特
点、精神状态、注意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疼痛

疼痛发作的时间特点 疼痛疾病的起病或发作的急缓都有各 自的特点,

姿势 指举止状态而言,常态姿势主要靠骨骼
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患者因疼 痛难忍,常采取特殊姿势,
颈部活动受限提示颈椎疾病或颈部肌肉病变, 腹部疼痛时患者可有躯干活动受限或蜷曲姿势, 腰痛时腰部伸直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检查 与疼痛性疾病关系较大的主要有 以下脑神经:
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反射功能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性反射等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肌容积、肌张力、肌力

一般检查

患者的意识状态、表情、发育、营养、体位、
姿势、运动功能、皮肤、淋巴结、血压等。

对疼痛患者重点注意表情、体位、姿势、肢体 关节运动,头痛患者应注意血压。


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感觉功能必须取得患 者合作。为避免患者的主观作用,检查时 应让患者闭目,要注意两侧及上、下对比。

浅感觉,要注意触、痛、温度感觉及左右侧对 比;

深感觉,注意震动感、两侧对比部位及移动方 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动系统检查
许多疼痛性疾病与脊柱、关节、肌肉、肌腱 及韧带受到损伤或病变有关,所以进行运动系统 的检查在疼痛性疾病诊断上十分重要。运动系统 检查需作到全面的望、触、动和量诊的综合检查, 并进行左右对比,由局部及全身。必要时还需进 行某些特殊检查。

疼痛学概述ppt课件

疼痛学概述ppt课件
• 1、全面、系统的疼痛评估; • 2、科学、合理的选择镇痛药物; • 3、预防、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 4、必要时,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
xx
31
癌症三阶梯镇痛目标
• 有效控制癌痛的标准: • 1、NRS评分≤3分; • 2、24小时爆发痛≤3次; • 3、24小时需要的解救药次数≤3次; • 4、或者达到:无痛睡眠、无痛活动;
中枢敏化 脱抑制和易化
结构重组 异位兴奋
10
疼痛诊疗的必要性
• 1、慢性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肉体和精神 负担;
• 2、慢性疼痛会影响工作、生活、经济、家庭; • 3、严重的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存信心;
这病,得治! xx
11
疼痛学的发展简史
• 1、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已用大麻、罂粟治疗疼痛; • 2、《黄帝内经》记载了针灸治疗多种疼痛的方法; • 3、2002年IASP正式确定“疼痛是一种疾病”; • 4、1989年,卫生部(89)12号文件将麻醉科定为医
xx
24
体表神经分布-2
xx
25
治疗目标
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恢复工作能力 完全解除疼痛
xx
26
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
物理 心理
中医 xx
功能训练
神经 调制
药物
神经 阻滞
微创 介入
27
疼痛科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髓核 激光 汽化
髓核 化学 溶解
低温 等离 子
臭氧 注射
椎间 孔镜
经皮 椎体 成型
脊髓 电刺 激
的疼痛;
• 3、非疼痛性疾病:面神经炎、顽固性呃逆、不定陈述
综合征、睡眠障碍等;
• 4、急性疼痛:腰扭伤、术后镇痛、分娩镇痛;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疼痛学》疼痛诊断学基础ppt课件疼痛的诊断学基础广东医学院疼痛学教研室熊东林内容第一节疼痛病史采集第二节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第三节疼痛的影像学诊断第四节疼痛的实验室诊断第五节疼痛的测量与评估第一节疼痛病史采集(一)一般资料(二)发病的原因或诱因(三)疼痛的特征(四)病程(五)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一般项目((General items )姓名籍贯性别入院日期年龄病史采集日期婚姻病史陈述人及可靠性民族现住址职业工作单位(一)一般资料性别:丛集性头痛常见青年男性年龄:骨质疏松症多见老年女性职业:长期伏案工作者易患颈椎病民族:南美印第安人无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婚育:未婚少女痛经的发生率高住址:莱姆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 (二)发病的原因或诱因搬重物时可至腰部肌肉或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潮、湿、泠的条件下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大量食用海产品及饮洒,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等截肢术后可能出现残肢痛或幻肢疼痛四、疼痛的特征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疼痛的程度疼痛发作的时间特点疼痛1 / 15的影响因素疼痛的伴随症状疼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疼痛的部位多数疼痛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即病变所在,还有些疼痛远离病变部位内脏痛存在牵涉痛和放射痛,疼痛部位不一定与该器官的体表投影一致。

机械性伤害导致的疼痛,来源躯体神经,定位明确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与神经支配区域一致。

如: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下颌部位)疼痛的性质按性质分:包括刺痛、绞痛、灼痛、刀割痛、闪电痛等。

病理性神经痛多为闪电、针刺、灼痛,如三叉神经痛。

内脏疼痛多为钝痛、绞痛等,如:多见于空腔脏器的痉挛或梗阻:肠梗阻,尿路结石。

骨骼肌性疼痛:酸痛、跳痛等疼痛的程度病史中描述疼痛疼痛程度多用因疼痛影响睡眠、运动、日常工作及生活等,间接反应一般把疼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疼痛,但疼痛的程度缺乏客观指标,主要由病人自诉,亦可使用疼痛评价表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发作的时间特点有的疾病起病急骤,如急性心绞痛常常突然发作,时间较短暂三叉神经往往发作急骤,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或数天在些疾病则起病缓慢持续性疼痛,如肩周炎,颈椎病等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常常与季节、昼夜、天气、姿势、活动、呼吸、咳嗽、月---------------------------------------------------------------最新资料推荐------------------------------------------------------ 经等有关,如风湿性关节炎与天气变化有关。

了解疼痛与影响因素关系有利于诊断疼痛的伴随症状如腰痛伴活动受限,多为腰肌损伤腰痛伴有下肢麻木,酸胀感,多为腰椎间盘病变颈痛伴沉重感,上肢麻胀感,多为颈椎病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阻,多见于肩周炎带状疱疹伴有皮疹疼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如腰椎间盘突出,常常有外伤史或扭伤史盘源性腰痛:久坐腰痛加剧,平卧后缓解心绞痛可因劳累或情绪活动而诱发,停止活动和含化硝酸苷油可缓解(三)病程病程是指从起病到就诊时间起病急骤,病史较短,多为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急性发作,治疗效果较好起病缓慢,病史较长多见于退行性病变或代谢性疾病,如:中枢性疼痛,慢性腰腿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治疗效果较差既往身体状况有无肝炎、结核、糖尿病、传染病史手术史和外伤史原有的内外科基础疾病有无长期服用药物及药物过敏史( 五) 既往史经历、职业工作姿势、饮食习惯有无不良嗜好,如烟洒及药物滥用史有无地方病接触史女性患者记录月经生育史(五)个人史结核、肿瘤、血友病、先天畸形应该询问家族中有无同类患者有助于诊断和总结是否有遗传倾向(五)家族史第二节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全身)(二)神经系统检查(三)运动系统检查(四)运动系统特殊检查神经、运动系统查体和全身查体的关系全身查体神经系统查体运动系统3 / 15查体(一)一般检查意识状态、表情发育和体型营养状态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姿势步态(二)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颅神经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系统检查 1. 意识状态检查清醒度和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语言功能计算力 2. 颅神经 I 嗅神经让患者用每一个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孔内三叉神经痛觉纤维除非怀疑颅前凹病变,否则临床上一般不检查此神经 II 视神经视力视野眼底检查 III 动眼神经观察是否有上睑下垂眼球各向运动瞳孔光反射(直接、间接光反射) 瞳孔调节反射、辐凑反射 IV 滑车神经检查眼外肌活动 (向内下运动 ) VI 外展神经检查眼外肌活动(向外运动) V 三叉神经检查三个分支区域的痛觉,扳击点检查颞肌和咀嚼肌力量检查角膜反射 VII 面神经观察是否存在口角歪斜叫病人做下列动作皱眉、皱额抵抗阻力闭眼鼓腮示齿睑裂以上的面部表情肌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支配因此诸如脑卒中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引起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麻痹,而睑裂以上的肌肉不受影响。

而诸如面神经炎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引起整个对侧表情肌麻痹。

VIII 听神经听力检查 Weber 试验 Rinne 试验IX 舌咽神经 X 迷走神经患者声音是否有鼻音或声音嘶哑?让患者作吞咽动作让患者发啊的音,并观察软颚上抬度。

---------------------------------------------------------------最新资料推荐------------------------------------------------------ 测咽反射 XI 副神经抵抗阻力耸肩抵抗阻力转头XII 舌下神经观察患者是否有构音障碍让患者伸出舌头,观察是否有偏斜 3. 运动系统检查观察不自主运动患者的姿势是否有肌肉萎缩步态肌张力嘱患者放松伸、屈患者的腕、肘、肩关节伸、屈患者的膝、踝关节. 正常被动活动关节时,一直存在适当的阻力,为正常肌张力。

观察是否存在阻力增高(肌张力高)、阻力降低(肌张力低)。

肌肌力嘱患者抵抗阻力活动肌肉,检查肌力。

检查时需双侧对比。

肌力分级从0~5级。

肌力分级分级描述 0/5 无肌纤维活动 1/5 有肌肉活动,无关节运动 2/5 有关节运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3/5 可以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 4/5 可以抵抗阻力,但较正常差 5/5 正常肌力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鉴别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肌无力是是肌萎缩否是肌束震颤否是腱反射亢进减弱肌张力增高下降瘫痪痉挛性驰缓性共济运动快速轮替运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4. 感觉系统检查检查原则每一步检查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和方法检查过程中始终要求患者闭上眼睛左右对比肢体近端和远端对比检查感觉障碍时,尽量勾勒出感觉障碍范围 1.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轻触觉 2. 位置觉握住病人大脚趾的两侧,并上5 / 15下活动. 分别演示上、下的位置嘱病人闭眼,再次上下活动其大脚趾,让其判断上或下。

3. 振动觉将振动的音叉头放在病人中指或大脚趾的关节处。

让病人判断是否有振动感。

如果出现感觉突然变化的感觉平面时特别注意,因为这往往提示脊髓的损害,可能需要紧急处理。

感觉平面 5. 反射系统检查检查原则检查前病人必须保持放松,肢体自然放置。

腱反射的强度和敲击的力量有关,因此敲击力量要适中。

病人紧张影响腱反射的检查时可以嘱其同时用力收缩其他肌肉以转移注意力,有利于顺利引出腱反射。

纪录时用0~4个 + 描述反射强度。

腱反射敲击手法 1. 深腱反射腱反射分级标准分级描述 0 消失 1+ or + 反射减弱 2+ or ++ 正常 3+ or +++ 反射增强,无阵挛 4+ or ++++ 反射增强,有阵挛深腱反射的定位反射涉及的神经根肱二头肌颈5,颈6 桡骨膜颈6 肱三头肌颈7 膝反射腰4 踝反射骶 1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桡反射膝膝反射跟腱反射跖反射用棉签从后向前轻划足底外侧缘注意大脚趾的运动,正常向足底屈曲异常时大脚趾背屈,伴其他四指的散开((巴彬斯基征 Babinski sign) 2. 浅反射腹壁反射:用棉签轻划一侧腹壁,引起同侧腹肌收缩。

---------------------------------------------------------------最新资料推荐------------------------------------------------------ 提睾反射:用棉签轻划大腿内侧缘,引起同侧睾丸上提。

3. 病理反射 Babinski Oppenheim Gordon 霍夫曼征征 (Hoffmanns sign) 握住病人的中指,向下弹击中指指甲,如果出现其余四指的屈曲,大拇指的内收,即为阳性。

巴彬斯基征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锥体束损害霍夫曼征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累及上肢 4.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按程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动诊测量特殊试验(三)、运动系统(骨科)检查步态姿势、轴线(各方向和体位观察四肢和躯干)局部皮肤有无发红、发绀、色素沉着、发亮或静脉怒张软组织有无肿胀和淤血肌肉有无萎缩或肌纤维颤动有无包块,颜色如何瘢痕、创面、窦道、分泌物及其性质伤口形状与深度,有无异物残留及活动性出血局部包扎和固定情况有无畸形,如肢体长短、粗细或者成角畸形 1 、视诊压痛:部位、深度、范围、程度和性质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局部温度和适度,双侧对比包块:部位、硬度、大小、活动度、与邻近组织关系、波动感肌肉有无痉挛或萎缩 2 、触诊主要检查有无叩击痛轴向叩击痛(传导痛)棘突叩击痛脊柱间接叩痛神经干叩击征(Tinel征) 3 、叩诊弹响和摩擦音骨传导音肢体血流杂音 4 、听诊7 / 15主动运动 1. 肌力测定 2. 关节主动运动功能 3. 角度测量(中立位0度法)被动运动 1. 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同的被动运动 2. 与主动运动方向不同的被动运功,如牵拉挤压、侧方挤压等异常活动 1. 关节强直 2. 关节运动范围减小 3. 关节运动范围超常 4. 假关节活动 5 、动诊肢体长度测量,骨性标志点肢体和关节周径测量肢体轴线测定关节运动、颈腰椎活动角度测量畸形疾患的测量 6 、量诊关节测量方法- 中立位零度法 7、骨科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感觉检查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关节觉位置觉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分辨觉实体辨别觉体表图形觉 8、骨科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运动检查肌容积、肌张力、肌力、共济运动检查肌力评级标准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 I级:肌肉能收缩,关节不活动 II级:肌肉能收缩,关节稍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III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阻力 IV级:能抵抗外来阻力,但肌力较弱 V级:肌力正常前臂旋后位,抗阻力屈肘运动,检查肱二头肌肌力从屈肘位抗阻力伸直肘关节运动,检查肱三头肌肌力平卧位,从髋膝关节屈曲位抗阻力伸直膝关节运动,检查股四头肌肌力抗阻力屈曲拇趾(或其他足趾)运动,检查屈拇长肌(或屈趾长肌)肌力抗阻力背伸指趾(或其他足趾)运动,检查伸拇长肌(或伸趾长肌)肌力---------------------------------------------------------------最新资料推荐------------------------------------------------------ 骨科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逆转反射脊髓自动反射浅反射反射方法表现肌肉神经定位上腹部反射较锐物从腹外侧沿肋缘下向上快速划过上腹壁收缩腹横肌肋间神经胸7~8 中腹部反自腹中部外侧快速向脐孔方向划过中腹壁收缩腹斜肌肋间神经胸9~10 下腹部反射从腹下部向耻骨联合快速划过下腹壁收缩腹直肌肋间神经胸11~12 提睾反射轻划股内侧同侧睾丸上提提睾肌生殖股神经腰1~2 肛门反射轻划肛门附近皮肤外括约肌收缩肛门括约肌肛尾神经骶4~5 足底反射轻划足底外侧足趾和足跖屈屈趾肌坐骨神经骶1~2 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病理反射名称方法表现 Hoffmann征前臂旋前,掌面向下,检查者向掌侧弹拨中指指甲拇指和其他各趾迅速屈曲 Babinski征锐器在足底外侧缘,自后向前快速划过 Mu趾背伸,外展余趾呈扇形分开 Chaddock征以锐器自外踝处由后向前快速划过 Mu趾背伸 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沿胫骨嵴自上而下擦过Mu趾背伸 Rossolimo征快速叩击足跖的跖面足趾跖屈 Gordon征检查者用手挤压腓肠肌拇趾背伸 8、骨科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自主神经检查皮肤情况括约肌功能性功能皮肤划痕征总体反射(四)、运动系统特殊检查一、颈项部特殊检查(1)椎间孔挤压试验(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3)压顶试验(4)引颈试验二、肩及上肢特殊检查(1)杜加征(Dugas sign)试验:以称9 / 15搭肩试验(2)雅格逊征试验(3)密勒征(Mill sign)试验(4)屈肌紧张试验(5)拇指屈收试验三、腰、骶、臀部特殊检查患者俯卧位(1)梨状肌紧张试验(2)股神经牵拉试验(3)伸腰试验(4)腰大肌挛缩试验三、腰、骶、臀部特殊检查患者仰卧位(1)直腿抬高紧张试验(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3)仰卧挺腹试验(4)梨状肌紧张试验(5)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6)4字试验四、髋与下肢特殊检查(1)大腿滚动试验(2)4字试验(3)欧伯试验(4)浮膑试验(5)膝关节分离试验(6)麦克马瑞试验(7)足内外翻试验(8)跟骨叩击试验(9)趾骨头挤压试验第二节影像学诊断(一)X线摄影(二) CT 检查(三)MRI检查(四) ECT检查(五)超声检查(六)医用红外线检查(七) PET检查(一)、X 线检查 1.脊柱平片检查脊柱正侧位平片是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较高的诊断价值( 1)正位片:①脊柱有列侧凸②间隙有无狭窄及两侧是否等宽;③椎体及双侧椎弓根的形态及关节突位置是否正常,④有无颈肋、横突肥太、移行椎、骶椎隐裂⑤齿状突有否偏歪⑥椎体两侧软组织情况(一)、X 线检查(2)侧位片脊椎生理弯曲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狭椎体骨质结构变化,椎间孔有否变形前后纵韧带及项韧带有列钙化脊柱前后有无异常软组织阴影(一)、X 线检查(3)左右斜位片① 椎间孔的改变② 上下关节突关节和椎弓峡部,如出现项圈征,则提示椎弓峡部裂(一)、X 线检查常见疼痛性疾---------------------------------------------------------------最新资料推荐------------------------------------------------------ 病的X线平片特点颈椎病及腰椎产间盘突出症:① 生理曲度变浅,消失或反向成角② 椎间隙变窄、③ 病变椎体骨质硬化及增生④ 椎间孔变小⑤ 韧带钙化⑥ 颈椎钩椎关节不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