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冬至早晨8点太阳高度角

合集下载

阴影计算

阴影计算

光伏系统行间距计算
光伏电站功率较大,需要前后排布太阳电池方阵,或当太阳电池方阵附近有高达建筑物或树木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建筑物或树木的阴影,以确定方阵间的距离或太阳电池方阵与建筑物的距离。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当天早9:00至下午3:00 太阳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

1.太阳高度角(a)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sin a = sinδsinφ+cosδcosφcos T
式中: 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23.5°;T为时角,上午9:00的时角为45°。

2.太阳方位角(β)计算:
太阳方位角β,是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地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当地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方位角从正午算起,上午为负值,下午为正值。

它代表太阳光线的水平投影偏离正南的角度,由下式计算:
太阳方位角的公式:sinβ= cosδsin T/cos a
当sinβ的计算值大于1时,改用下式进行计算:
cosβ=(sin a sinφ-sinδ)/(cos a cosφ )
式中: 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23.5°;T为时角,上午9:00的时角为45°。

3.行间距(L)计算:
因为:d=L*cosβ
d=h÷tan a
所以:L=( h÷tan a) ÷cosβ
d是行之间的最小间距
h 是前一列和后一列之间的高度差
a 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用于建筑设计计算日照时间(2010-01-07 11:47:39)转载▼标签:杂谈一、太阳高度角hs求算公式Sinhs=sinδsinφ+cosδcosφcosω (1)式中δ为太阳赤纬,表示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一年四季每天都在变动着,冬至日δ=-23°27′,春分日和秋分日δ=0°,夏至日δ=23°27′;φ为测点纬度,如北京φ=39°48′、西安φ=34°18′、上海φ=31°10′、杭州φ=30°19′、临海φ=28°51′、福州φ=26°05′、台北φ=25°20′、广州φ=23°08′;ω为太阳时角,以当地正午为0°,上午为负,每小时-15°,下午为正,每小时+15°,ω在赤道面上每小时变化为=15°,ω所表示的是真太阳时,与时钟不同。

现举例计算于下:1.求北纬30°地方冬至日正午时刻和下午1时、2时(均指地方时)的太阳高度角。

①正午时刻太阳时角为0°,即ω=0°将δ=-23°27′、φ=30°、ω=0°代入(1)式得Sinh正午=sin(-23°27′)sin30°+cos(-23°27′)cos30°cos0°=-0.3979×0.5+0.9175×0.8660×1=-0.19895+0.79456=0.5956h正午=36°33′(查正弦数学用表所得,下同)则北纬30°地方冬至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为36°33′;②下午1时(上午11时与此高度角同),太阳时角为15°,即ω=15°得Sinh下午1时=sin(-23°27′)sin30°+cos(-23°27′)cos30°cos15°=-0.19895+0.79456×0.9659=-0.19895+0.7675=0.5685h下午1时=34°39′则北纬30°地方冬至日上午11时和下午1时(均指地方时,下同)的太阳高度角为34°39′;③下午2时(上午10时与此高度角同),太阳时角为30°,即ω=30°得Sinh下午2时=sin(-23°27′)sin30°+cos(-23°27′)cos30°cos30°=-0.19895+0.79456×0.8660=-0.19895+0.6881=0.4892h下午2时=29°17′则北纬30°地方冬至日上午10时和下午2时的太阳高度角为29°17′;2.求浙江临海市冬至日正午和下午1时、2时(均指地方时)的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日照角度通用版

冬至日日照角度通用版

冬至日日照角度通用版冬至,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

在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回归线上,给北半球带来了最低的日照角度。

日照角度的改变影响着地面的照射强度和温度分布,对于生物的生长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冬至日日照角度变化原理冬至日的日照角度受到地球公转带来的黄赤交角和地球自转带来的地方子午线的变化影响。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地球自转使地方子午线在一个地方上运动。

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在北半球的照射角度最低。

二、冬至日的日照角度对地球的影响1.气温分布由于冬至日的日照角度最低,太阳照射地面的能量也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北半球地区的气温较低,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更加寒冷。

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在冬至日时正处于夏季,气温较高。

2.光照强度冬至日的日照角度低,太阳光在经过大气层时会经历更长的传播路径。

这使得光照更为弥散,散射光子数量较多,照射区域的亮度减弱。

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光照强度明显较弱。

3.植物生长冬至日的日照时间是一年中最短的,特别是对于高纬度的地区。

植物的生长受到日照时间的影响,光合作用活动较少,养分储备较为重要。

而地区的养分储备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冬季存活和来年的生长发育。

4.人类活动冬至日的日照角度低,太阳高度角小。

这使得冬至日的太阳直射辐射能量较低,对太阳能利用较为不利。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与太阳能有关的设备在冬至日的效能会相对较低。

三、不同纬度地区的冬至日日照角度差异1.赤道附近地区(0度纬度)赤道附近地区的日照角度变化相对较小,因为太阳直射线在该地区的运动范围内。

在冬至日,赤道附近地区的日照角度仍然相对较高,白天仍然较长。

2.中纬度地区(30度纬度)中纬度地区的日照角度会受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双重影响。

冬至日,在这些地区,太阳的日照角度较低,为一年中最低日照角度。

3.高纬度地区(60度纬度)高纬度地区的日照角度变化较大,而冬至日的日照角度最低。

冬至日不同时间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冬至日不同时间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冬至日不同时间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冬至日不同时间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1. 公式1:简化公式•公式:太阳高度角= 90° - 维度 + 声纳•解释:这是一个简化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纬度在赤道附近的地区。

太阳高度角等于90度减去观测地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差值。

举例:假设观测地点的纬度为30°,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则根据该公式可得:太阳高度角= 90° - 30° + 0° = 60°2. 公式2:复杂公式•公式:太阳高度角 = arcsin(sin(维度)sin(太阳赤纬) + cos(维度)cos(太阳赤纬)cos(时角))•解释: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计算公式,适用于任意纬度的地区。

太阳高度角等于维度与太阳赤纬的正弦乘积和余弦的乘积再乘以时角的余弦。

举例:假设观测地点的纬度为30°,太阳赤纬为-°,时角为30°,则根据该公式可得:太阳高度角= arcsin(sin(30°)sin(-°) + cos(30°)cos(-°)cos(30°)) = arcsin(- * + * * ) = arcsin(- + ) = arcsin() ≈ °3. 公式3:简化公式(仅适用于特定地区)•公式:太阳高度角= 90° - 2 * 纬度•解释:这是一个只适用于赤道附近地区的简化公式。

太阳高度角等于90度减去两倍的纬度。

举例:假设观测地点的纬度为10°,则根据该公式可得:太阳高度角= 90° - 2 * 10° = 70°总结以上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冬至日不同时间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第一种公式适用于赤道附近地区,简化了计算过程。

第二种公式适用于任意纬度的地区,考虑了太阳赤纬和时角的影响,计算较为准确。

冬至太阳高度角

冬至太阳高度角

冬至太阳高度角一、冬至的意义冬至是一年之中最短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

这一天,太阳的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低点。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

二、太阳高度角与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季节交替的重要标志。

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每年都会有两个极端值:夏至和冬至。

夏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而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引起的。

冬至时,北半球的南半球更接近太阳,所以太阳的高度角较低。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气候和季节特征有深远影响。

夏至时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斜射,能量强烈,导致北半球经历温暖的夏季;而冬至时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直射地面的程度较小,能量较弱,导致北半球寒冷的冬季。

三、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因素1. 地理位置:不同地方太阳高度角不同。

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直射地面,气温较高。

而位于极地的地区,冬至时太阳甚至不升起,气温极低。

2. 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季节有关。

在北半球,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时最大;在南半球,则相反。

这也是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的原因。

3. 时间:每天太阳的高度角也有变化。

在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最大,直射到地面的阳光最强;而在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经过较长的路径,能量较弱。

四、太阳高度角对人类的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感知和情绪。

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小,阳光直射的角度较小,导致日照时间短、天气寒冷。

这让人们产生睡眠欲望增加、情绪低落的感觉,即所谓的“冬季抑郁症”。

其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农业和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夏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大,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而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小,阳光较弱,温度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与能源利用和建筑设计有关。

夏至时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直射角度较大,这可以被用来设计用于冷却和采暖的建筑物,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还是太阳方位角,都跟纬度有关,不确定所在地计算出来的结果都会大大不同。

夏至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在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在正午(12:00)是九十度。

但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在北极点而上,太阳高度角是0,也就是说在地平线上。

北半球的其他地点,其各时段的太阳高度角从日出时分的0°,到正午时分的最大角度,再到日落时的0度。

太阳高度角在0°到(所在地的维度-23°26′)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其实是角度)。

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地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一般时间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太阳赤纬与地理纬度都是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t太阳高度是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0°-(-23.5°)]=113.5°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周期约2.5×10⁸年。

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

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

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

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

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冬至 太阳位置

冬至 太阳位置

冬至太阳位置
在北半球,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

这是因为在冬至时,太阳直射的位置到达了南回归线,也就是地球赤道以南23.5 度的地方。

具体来说,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的角度最低,它的高度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在北半球的大多数地区大约为27 度左右。

这意味着在这一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比其他时候更低,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角度也更陡峭。

此外,由于地球自转的轴倾斜,冬至时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地区会经历夏季,而北半球的地区则进入了冬季。

在南半球,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会比北半球更高,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角度也更陡峭。

冬至时太阳的位置是在南回归线附近,导致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南半球则相反。

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和公转轨道的影响所导致的。

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冬至是指太阳在北半球到达最南方点的时间,也是北半球最短白昼和最长黑夜的一天。

在这一天,太阳的高度角会发生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一、冬至的定义和意义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最南端的时刻,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达到全年最低,标志着北半球进入冬季。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阳光直射面积的变小,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气温下降,气候逐渐寒冷。

二、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使得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有所差异。

当地球到达离太阳最远的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低,即冬至。

三、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影响1. 光照强度减弱: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的光线经过更长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光照强度相对较弱。

因此,在冬至期间,人们会感觉到阳光的强度较弱。

2. 白天变短: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冬至的白天会比其他季节更短。

这对农耕、工作和居住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人们的活动时间也会随之调整。

3. 气温下降:冬至标志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太阳的高度角变小导致阳光辐射较少,大气温度逐渐降低。

人们会感到寒冷,需要加强保暖措施。

4. 植物生长受阻:冬至时日照时间最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到限制。

许多植物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春天的到来。

5. 文化和民俗庆祝:冬至在许多文化和民俗中都有庆祝活动。

比如中国的冬至节,人们会吃饺子和汤圆,寓意团圆和祈求一年的好运。

总结:冬至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造成的,它标志着北半球进入冬季,白昼时间缩短,气温逐渐下降。

这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减弱、白天变短、气温下降、植物生长受阻等。

冬至也是许多文化和民俗庆祝的日子,人们通过庆祝活动来迎接寒冷的冬季和新的一年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冬至早晨8点太阳高度角
【篇一:中国广东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
高度角表】
中国广东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
6月21日或22日夏至
12月21日或23日冬至
3月20日或22日春分
9月22日或24日秋分
【篇二:北半球冬至日、夏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
北半球冬至日、夏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示意图
【篇三:中国重庆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
表】
中国重庆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
6月21日或22日夏至
12月21日或23日冬至
3月20日或22日春分
9月22日或24日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