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膏方治疗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膏方治疗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之围绝经期综合征,认为该病是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导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40 ~ 60 岁女性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而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等。

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严重时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相较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存在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中医立足整体、辨证治疗该病有较大优势。

膏方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能营养脏腑、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抗衰延寿,对改善围绝经期女性不适症状有良好疗效,受到众多患者亲睐。

1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女性进入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功能减退,月经紊乱而至断绝,这是女性生理规律,但部分女性受自身体质、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生该病。

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肾阴阳失衡,累及心、肝、脾,夏桂成[1]认为尤以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为主,同时又可导致痰浊、脂膜、血瘀、郁火等病变。

孙卓君[2]认为该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日渐衰老,肾精、肝血日益不足,无以濡养脏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妇女绝经期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营卫失调,引起天癸逐渐减少直至竭尽,月经将断,出现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脾胃虚弱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3]肾为先天之本,肝为女子之先天,肝肾同居于下焦,乙癸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调节子宫开合,使子宫藏泄有序,孔光一[4]认为肝经郁热是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病机。

刘宇新[5]将本病的发生归因于天癸衰竭,任督俱虚,督脉之阳气虚微则无以化阴,任脉之阴不足则无以生阳,阴阳不能相互维系而致胞宫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营卫不和。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以雌激素下降为主的内分泌紊乱引发诸多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更年滋肾汤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观察

更年滋肾汤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观察

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 司,国药准字S1*******,规格:2 000IU/支)皮下注射、10 000IU/周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肾补血汤口服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包括:黄英20 g,党参12 g,白 术10 g,熟地15 g,枸杞子12 g,淫羊霍15 g,当归15 g,阿胶10 g (惮化),土茯苓15 g,败酱草12 g,赤芍12 g,甘草10 g ;上药水煎服,分早晚温服,1剂/d,10d 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 d,继续下一个疗程,总共治疗6个疗程。

2.2观察指标2. 2.1 Hb 、STP 、SF 、Tf 检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 )、血清总蛋白(STP )、铁蛋白(SF )、转铁蛋白(Tf )含量。

2.2.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5]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从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4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每项得分0 ~ 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3统吁学分析采用SPSS20. 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5)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干检验。

以P<0. 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3.12组患者治疗前后Hb 、STP 、SF 、Tf 检测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b 、STP 、SF 、Tf 含量比较G±s )组别时间Hb(^L)STP(^L)SF(^L)Tf (叫)对照组治疗前90.35 ±4.1947.51 ±5.27146.67 ±43.18 1.68 ±0.22(34 例)治疗后99.62 ±4.66#58.24 ±5.32#209.41 ±42.73# 2.18 ±0.53#观察组治疗前89.52 ±4.6347.96 ±5.36146.82 ±43.631.64 ±0.25(35 例)治疗后113.46 ±5.85:64.71 ±5.72专254.26 ±44.6 現 2.97 ±0.46专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护<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 <0.05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GQOU-74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李伟莉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临床经验

李伟莉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临床经验

月经紊乱、头晕耳鸣等肾虚诸症
.肾虚是导致绝经前
[
3]
通信作者:李伟莉,
E
Gma
i
l:
l
iwe
i
l
i
ah@163
c
om
第一作者:江秀秀,
E
Gma
i
l:
1290802115@qq
c
om
临证 多 见 患 者 低 热 久 不 消 退,舌 有 瘀 点、瘀 斑;性 格 内
向,郁郁寡欢,或 焦 虑 易 怒,肝 木 失 其 条 达,气 行 不 畅,
出 1 年余.患 者 既 往 月 经 规 则,
13 岁 月 经 初 潮,月 经
汗出,伴月经紊 乱,未 重 视. 刻 下 症 :头 晕 目 眩 ,失 眠
盗 汗 ,急 躁 易 怒 ,五 心 烦 热 ,舌 红 ,苔 薄 白 ,脉 弦 细 .
中 医 诊 断 :绝 经 前 后 诸 证 ,属 肝 肾 亏 虚 证 . 治 宜 清 养
珍珠母重镇安神,龙骨潜上越之浮阳,牡蛎摄下陷之沉
凉之 物,饮 食 营 养 均 衡,先 后 天 同 时 调 养,可 帮 助 女 性
阳;五味子益肾养心,敛阴止汗.若虚火灼热,加栀子、
平稳渡过这一特殊阶段.
黄连清热除烦.
4 验案举隅

3 温 养 肝 肾,冲 任 不 寒 «中 藏 经»言:“阳 者 生 之
气.枸杞子色赤入血分,柔润多液,补养精血.制何首
理产物蓄积.治 疗 须 标 本 兼 顾,行 气 解 郁,化 痰 逐 瘀,
乌不寒不燥,专入于肾,补养真阴效果佳.熟地黄入少
补虚泻实.临床 多 见 患 者 胸 膈 满 闷、咽 中 如 有 异 物 梗
阴肾精,为阴分之药,益阴养血,填精益髓,适宜精髓耗

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症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女性进入绝经期前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并且涉及患者的心理和身体诸多层面,其病情较为复杂,部分患者的病情较重、症状显著,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于绝经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女性进入绝经前后卵巢功能下降有关,与此同时雌孕激素、受体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等也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

而祖国中医学则认为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根本病因在于肾虚,以下就针对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做一介绍。

1.绝经前后诸症的发病原因月经前后诸症患者的症状多为失眠、精神烦躁、心悸、潮红以及多汗等,部分患者还具有下肢面部浮肿、月经不调以及情志不宁等症状表现。

中医研究发现,肾脏功能与女性的生殖衰老和月经等紧密相关,所以认为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本质在于肾虚,由于肾脏阴阳失衡,所以对于脾脏、肝脏和心脏等形成不良影响,导致心脉功能异常,出现血瘀和痰浊等表现。

现代医学中将绝经前后诸症称之为绝经综合征,女性进入绝经前后身体性激素明显减少或出现波动,进而引起精神和躯体方面的症状。

祖国中医学则认为该疾病的病应在于肾虚,所以在治疗中需要关注补肾。

2、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方法(1)补肾固本※养阴滋肾在中医典籍《医学正传》当中指出女性肾水湿化,月经经血随年龄增长逐步枯竭,所以女性进入绝经前后由于肾阴缺失以及心火旺盛,再加上精血亏损,所以引起心神内扰,表现为失眠多梦以及烦躁易怒等情况。

在治疗中需要进行养阴滋肾,通过给予黄连阿胶汤口服治疗能够发挥养阴滋肾的目的。

临床中也可通过给予患者二仙汤加减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此方剂当中包含生地、丹皮、茯苓、仙灵脾、女贞子、山茱萸、仙茅、枸杞子以及泽泻等,在口服后能够帮助解除患者的肾阴虚症状。

与此同时,绝经前后诸症也与患者的肝肾阴虚以及肝阳偏亢等有关,所以在治疗中还需关注补肝益肾以及潜阳滋阴,如应用中医药左归饮加减方进行治疗。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绝经前后诸证的针灸治疗】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绝经前后诸证的针灸治疗】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绝经前后诸证的针灸治疗】我们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绝经前后诸证的针灸治疗】”的知识点,详情如下:1.体针疗法治法:益肾宁心,调理冲任。

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

配穴:肝阳上亢配百会、风池、太冲。

脾肾阳虚配足三里、命门。

心肾不交配心俞、神门、内关。

操作:主穴用毫针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气海属任脉,可补益元气,调和冲任。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健脾、疏肝、益肾。

肝俞、脾俞、肾俞调补肝、脾、肾三脏。

2.耳针疗法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每次留针20~30分钟。

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3.电针疗法选三阴交、太溪。

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用疏密波弱刺激,20~30分钟,每日1次。

预防与调摄1.定期进行体格检査、妇科检查、防癌检查、内分泌学检查。

2.因癥瘕行开腹手术,应尽量保留或不损伤无病变的卵巢组织。

3.维持适度的性生活,调畅情志,防止心理早衰。

4.适当散步、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阴阳气血。

5.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6.饮食应适当限制高脂、高糖类物质的摄入,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及钙钾等矿物质。

7.进入绝经前后期,注重参加社会保健,每年接受一次妇女病普查,并全面体检一次,完善各项目的检验,有一个系统的肿瘤筛查医疗保健措施。

〖我们版权所有,转载必究〗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慢性咽炎的辨证论治”。

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

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

青蒿鳖甲汤合知柏地黄汤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关键词: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汤;肾阴虚;绝经前后诸证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048-02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中医亦称“经断前后诸证”[1],西医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

围绕绝经前后出现的证候轻重不一,参差不齐,持续时间短者数月,长者可以迁延数年,甚至可以影响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

现将跟师期间导师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介绍如下。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古代医籍对本病没有专篇记载,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年老血崩”等病证的论述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是中医学最早对女性发育过程生理活动的描述。

肾藏精,主生殖。

天癸乃属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而具有繁衍后代的精微物质。

故天癸的“至”与“竭”,月经的来潮与闭绝,生殖机能的旺盛与衰退,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皆由肾气的盛衰决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又云:“肾气盛,月经始;肾气衰,月经绝”。

而“七七”之年的妇女,多已历经了经、孕、产、乳以血为用的生理过程,肾气逐渐衰退,阴精日益亏耗、天癸渐竭,肾阴不足,不能濡养五脏,滋养诸经,从而导致脏气不和,诸变迭起。

《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凭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

傅青主历来也重视肾阴对月经的作用,将经水多寡归于肾水充足与否。

肾气衰退,肾之阴精不足,天癸渐竭,月经来潮乏源,故渐亏少或闭绝;“形坏”在内则表现为子宫萎缩,丧失生育能力;在外表现为形体衰偻,皮肤皱折,毛发脱落,牙齿松动等体态特征。

【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

【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

【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详情如下:辨证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以肾虚为本,治疗上应注重滋肾益阴,佐以扶阳,调养冲任,充养天癸,平调肾中阴阳。

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更不可妄用攻伐,以免犯虚虚之戒。

并注意有无心肝郁火、脾虚、痰湿、瘀血之兼夹证而综合施治。

1.肾阴虚证主症: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胶、旱莲草、女贞子、制首乌、龟甲等。

若出现双目干涩等肝肾阴虚证时,宜滋肾养肝,平肝潜阳,加枸杞子、杭菊花、沙苑子;若头痛、眩晕较甚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以增平肝息风镇潜之效;若心肾不交,并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舌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治宜滋肾宁心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

2.肾阳虛证主症: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

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

3.肾阴阳俱虚证主症: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合二至丸加减。

常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等。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辨证以肾阴阳之虚为主,治疗以调治肾阴阳为大法,若涉及他脏者,则兼而治之。

肾阴虚型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经断前后,天癸渐竭,肾阴不足,精血衰少,髓海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府,肾主骨,肾之精亏血少,故腰酸腿软;肾阴不足,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能上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精亏血少,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瘙痒:肾虚天癸渐竭,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或多,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举例:六味地黄丸(《儿药证直诀》)加生龟板、生牡蛎、石决明、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者,症见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血,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人参、玄参、当归身、天冬、麦冬、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酸枣仁、生地、朱砂、柏子仁。

若肾阴亏,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者,症见头晕耳鸣,两胁胀痛,口苦吞酸,外阴瘙痒,舌红而干,脉弦细。

治宜滋肾养肝,方用一贯煎(《柳州医话》)。

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

若肝肾阴虚甚,以致肝阳上亢者,症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色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宜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栋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若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热者,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胸烦闷,口渴饮冷,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

肾阳虚型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痛女哳,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87
2016 年11月C 第3卷/第19期Nov.C 2016 V ol.3 No.19
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药治疗
李团网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女性在49岁前后出现月经紊乱,伴有相关不适症状的疾病。

本病以肾虚为本,由于妇女在一生中需经过月经、胎产、哺乳等生理变化,多次损伤精血,容易处于阴亏的状态,加之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故在临床上见到的绝经前后诸证以肾阴虚证较多。

【关键词】 肾阴虚;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1.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19.087.02绝经前后诸证[1]是指妇女在49岁前后出现月经紊乱,伴有手足心热、急躁易怒、头晕耳鸣及情志不畅等症状。

本病在西医上称为“绝经综合征”[2]。

随着社会中女性年龄趋势的变化,加之各种复杂因素,越来越多的妇女可能在绝经前后出现如心烦、失眠及头晕耳鸣等不适症状。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明显的改善绝经前后所出现的各种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但激素补充治疗也有其副作用及危险性。

而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已取得很好的疗效,且目前尚未发现其毒副作用。

1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以肾虚为主,《素问·上古天真论》[3]中指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此文也明确指出了女性在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冲任气血衰少,天癸将竭,加之受内外环境影响,若素体阴虚血少,或房事不节,肾阴更亏,脏腑失养,故可出现如急躁易怒、手足心热、耳鸣等一系列绝经前后诸证。

一般多数妇女在此期可无不适,但仍有妇女由于内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绝经前后症状。

2 临床表现及方药
临床表现:绝经前后,月经周期提前或推后,量或多或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头面烘热,伴有汗出,心烦,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3 名家经验用方
孟安琪教授[4]
指出,妇女接近七七之年,冲任气血衰少,天癸渐竭,脏腑失于濡养,且“肾为先天之本”,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常可累及到他脏,尤以心、肝、脾为主。

孟安琪教授擅于滋肾时阴阳同补,同时配合补脾疏肝之法。

临床上常用左归丸为基本方加减,达到滋肾补阴之效。

陈霞教授[5]认为,肾阴不足是绝经前后诸证的基本病机。

绝经前后肾气逐渐亏损,水火共济失调,不能滋养心阴而使心火上亢,临床上可出现失眠、手足心热、心悸、怔忡等症状;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容易导致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可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等症
状。

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可累及它脏,同时也可导致病理产物产生。

治则上主要以补肾滋阴为主。

自拟益坤饮,方药组成为:熟地黄、白芍、枸杞子、钩藤、生牡蛎、淫羊藿。

诸药合用不仅达到补水降火,调和阴阳之功,而且标本同治。

吴克明教授[6]认为妇女绝经前后阶段女性生理病理特点为“血常不足,气非有余”。

由于女性经断前后的生理特点,加之本病以肾虚为本,故早期临床上多见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也可出现为偏肾阳虚临床症状,或肾阴阳两虚的临床症状。

对于肾阴虚型经断前后诸证,吴教授在临床上擅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本病。

治则为滋阴养血,清热疏肝。

陈潮祖先生[7]认为,所谓妇女“更年期”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段时间。

中医辨证常根据潮热盗汗、易怒焦虑诊断为阴虚内热,每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治疗,甚至有的患者一进入更年期阶段即将六味地黄丸作为预防保健药物服用。

虽潮热汗出阴虚者众,但亦不能因此而一见该证就以阴虚论治,任何疾病、任何证象都不可盲目依据所谓常规,湿热阻滞,营卫郁遏,亦可导致潮热汗出。

陈潮祖先生于近年临床中发现,水湿壅堵,三焦疏机不利,亦是更年期诸证的常见病机,故近年自拟柴桂五苓汤(即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合五苓散化裁)治之颇有良效。

4 病例分析
王某,49岁,女,2016年12月10日初诊
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周期提前7~11天,经期4~5天,量较前明显减少,色鲜红,无血块,无经期腹痛,伴有腰酸,双目干涩,心烦失眠,小便色黄,大便干结,2~3天1次,舌红苔燥,脉细数。

辨证为肾阴虚证。

治以滋肾益阴,降火安神。

选方为:左归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具体方药为: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杭菊花、甘草、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

7剂,上述诸药400 ml 水煎服,早晚服用。

12月20日复诊,自诉心烦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已有所减轻,继续服用上方,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服用丸剂治疗。

5 讨 论
女性在临近绝经时所出现的如烦躁、耳鸣、五心烦热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882016 年11月C 第3卷/第19期Nov.C 2016 V ol.3 No.19
等一系列不适症候,多数妇女可自行渡过,但仍有部分女性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而这些症状常有时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且出现的频率与时间长短不定,少则数月,多则可迁延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中医药对本病的预防与治疗,可从根本论治,特别强调调整肾阴阳平衡而达到调冲任而消除绝经前后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目前研究表明尚未发现其不良作用,日渐为各位大家所重视。

目前除药物治疗以外,尚有电针、八段锦、音乐疗法等治疗本病,当然,除以上治疗外,还应对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让其以乐观的心理面对此段时期。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9.[2] 谢幸,苟文丽,狄文,等.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3:364.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9.
[4] 李明明.孟安琪教授运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经验探析[D].辽
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5] 周明镜,陈霞.陈霞教授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经验.[J].
吉林中医药.2014.34(6):570
[6] 李小梅,潘耀军,肖家玲,等.吴克明教授运用滋水清肝饮化裁治
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J].西部中医药,2011.24(11):42. [7] 贾波,沈涛.陈潮祖医案精解[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0:145.
检验,能够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和判定。

在贫血病人的临床诊断和判定当中,使用血液检验方法对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明确的分类,利用血液检验方法的指标的不同,来确定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无论是对于贫血病人病症的确认,还是对于后期贫血病人的医治,都是非常有益的,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症病人使用血液检验方法,具有经济实惠、快捷方便、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在贫血病人的临床诊断和判定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妍.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
医学研究,2015,06:62-63.
[2] 张迎明.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
[J].中外医疗,2015,04:175-176.
[3] 俞海燕,郝丽.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效果观察[J].医疗
装备,2015,14:29.
[4] 周秀芹.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
[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9:55-56.
[5] 廖东铮.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
究与实践,2017,05:138+140.
(上接第8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